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这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核心点,也是焦点,无论是何种教学理论,何种教学理念,都是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为此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毕竟在现代教育思潮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必须要提到教学议程中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条件,让数学变得丰富多彩,而不是枯燥无味,让学生变成感性与理性的化身,而不是纯粹理性.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从数学丰富的内容、巧妙的方法和悠久的历史中,不断地挖掘出各种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将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在下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增加数学教学的亲和力
  数学是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从规律探索的角度上看,其具有一定的机械性,相对文科来说,可能会较为严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心理压力,这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降低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那很难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从一个长者的角度出发,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如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一些关心和帮助,从情感和心理上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努力让他们从失败和困惑中走出来,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喜悦.而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好,对数学学习兴趣饱满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兴趣小组和竞赛辅导,在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的同时,这样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投其所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趣.
  同时,在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上,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让数学知识向生活靠拢,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数学,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椭圆方程时,笔者就以神舟7号飞船的轨迹方程为导入;在讲解指数函数时,则通过银行的各种存款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也体验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迫切感和责任感.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产生强烈的持久的效应,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
  二、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探索
  有问题,才有探索的可能,也才有探索的动力和意愿.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发挥数学探究性的作用,通过一些问题的巧妙设置,来促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的愿望.例如,在幂函数的教学中,如果教师按照教材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学生通过例题知道了y=x2和y=x3的图像后,可能就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的y=xa(a>0)的图像性质.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动机就被掩盖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就被压制住了,而如果教师在这时能够及时设置问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再一次的被激发,那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很明显的.如教师可以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y=x2,y=x3,y=x12及y=x13的图像,让学生弄清楚这些图像的共性、个性和相互关系.在这些问题之下,学生会进一步的在已经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探求规律性的结论.而这样的结果使这些结论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当然,在设置问题上,教师必须要把握一个度,要注意难易适度,过难或过易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度过大的问题,可能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可能给学生带来焦虑,会损害他们的认知积极性和欲望,会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造成阻碍,抑制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巧解趣学,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学习是按部就班的,是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来学习的,同时在讲授新课时,数学知识就会被分割成多个知识点,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顾此失彼,把数学的各个知识点看成孤立的局部,那就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打压.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学过的知识纵横联系,互相联通,适度延伸,寻求解题方法的突破和创新,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例如,已知acosα+bsinα=c,acosβ+bsinβ=c,其中α-β≠2kπ,k∈N,求证:acosα+β2=bsinα+β2=ccosα-β2.
  学生如果把此题看成一道三角恒等式的证明,那证题过程肯定要经过繁琐的三角运算,学生的学习压力会增大.但是,如果能够仔细思考,打破常规,利用已知条件,找寻新的证明方法,处于繁琐计算困扰中的学生,都会跃跃欲试,对新解法的探求产生较大的兴趣.于是发现点(cosα,sinα)和(cosβ,sinβ)在直线ax+by=c上,根据直线的两点式知直线方程为y-sinαsinα-sinβ=x-cosαcosα-cosβ,化简后比较两方程的系数有asinα-sinβ=bcosα-cosβ=csinαcosβ-cosαsinβ,此时只要再用一下三角变换即可.这种证法,融三角、直线、方程等知识于一体,思路简捷、清晰、灵活,使学生体验到了解题的趣味,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源于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又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在于高中数学在教学方法上,是否要新的调整,是否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是否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分划法的求证结果和数学的组合原理,创立了验证"图的仅需色数定理(即‘L=C2L的L=S’)"的证明方法 2,将图的C2n组合模式分解为Cm n个C2m组合模式,并作为被验证体,从中
【摘要】 数学实践活动课改变了老师教学方式的生硬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单一,它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操作中体验,在过程中发现,增强数学学习的意义.   【关键词】 实践活动;有效性;情境;主动性;思想方法    新课程理念实施以来,不难发现实践活动课已成为课程改革中一道靓
【摘要】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待新课程改革,其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与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各科的综合素养. 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自然就成为评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待新课程改革,其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与中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质
在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已影响到世界每一角落,不同价值取向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和谐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作为应用性极强又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领导学,不仅以其
可持续发展的主张与“人类生存困境”直接联系在一起。学术界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予以了高度重视,进行了多层面的解读,用西方的后现代理论、中国的原始“天人合一”思想去解读人
脑卒中后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61.9%的非致死性卒中后患者冠脉造影有冠脉斑块,卒中后心肌梗死发病率为2.2%,由于偏瘫患者大部分倾向于坐位生活方式,其运动耐量(包
【摘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其内容和形式都与原来的大不相同,广大教师在探究新教学理念并用于指导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也容易使公开课流于一种形式,走入一个误区,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常常一问到底,为了追求整个教学流程的顺畅和完美,常常只关注部分优秀生,为了建立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信息交流方式, 不管有无必要,都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本文旨在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公开课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
我国反垄断法实行以国家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国家在反垄断过程中居于统治地位。如果说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和有限政府的观念更接近于“无为”,强调政府对市场的主导作用更接近于“
摘要:课堂小结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它能使学生及时获得本课的重、难点的信息,准确把握学习的内容和要求;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利于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能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据此改进教学;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科学设计小结,让课堂小结多些讲究、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应成为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不断探索和永恒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课堂小结充分发挥它的魅
目的:探讨唤名相关的P300在非急性期意识障碍残余意识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例植物状态(VS)患者及7例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