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结合“想象”把握诗文主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无论在要求还是操作上,都适合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和锻炼。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浅谈利用想象把握诗文主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想象; 主题把握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的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与理解知识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而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除了实用性、适用性更强之外,还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就是,语文学科答题的主观性较强,允许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语文学习中也非常适宜发挥合理想象力。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更是强调了“应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等各方面能力的同时,重视高中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想象”成为了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文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我爱这土地》和《狱中上母书》两篇课文为例,浅谈一下自己在实际教学中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对学生想象力的调动培养。
  一、根据题目,猜测内容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相似地,题目也是感知诗文内涵的窗户,很多诗文在题目中就已经交代出了核心内容、写作背景、写作目的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意的一把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首先从题目入手,利用问题,让学生合理想象,适当推测,将题目隐含的内容逐渐展开。
  在读课文《狱中上母书》之前,我先让学生借题目思考:“文章的写作背景可能是什么?”“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入狱的?他入狱前后可能各有怎样的处境?”“他因为什么原因入狱?”“他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封信?”“这封在狱中写给母亲的书信里很可能写有什么内容?”“写信时他的表情和动作可能是什么样的?”“写完信后的表情或心情呢?”
  用这样几个问题把学生的思路打开,然后再切入课本对作者和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划出关键词,很轻松地就加深了他们对于背景知识的印象。有了对写作背景的整体理解,之后学生读课文的感情也更饱满,再进行课文的内容分析、情感与主题阐释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补充画面,调动感官
  诗歌这种独特的体裁,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艺术性,更将文字的讲练、感情的融会与画面的协调相与为一,非常适合在学习中加入自己的想象,使诗歌画面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充沛。
  在归纳《我爱这土地》中“鸟”的形象时,我让学生根据诗歌的背景去想象:“诗中的鸟是什么颜色的?”“这只鸟在什么地方歌唱?”“詩中的鸟所在环境是什么样的?什么色调?”“除了声嘶力竭或是嘶哑,它的歌声还给人怎样的感觉?”“如果将鸟拟人化,它的歌会是什么内容的?”引导学生将画面丰富起来,更鼓励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把自己想象的内容画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在几个问题的引导下得以被调动,也就更容易理解诗意了。
  三、结合背景,合理想象
  语文课本的注释中虽然会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但往往提纲挈领,比较简单,缺少趣味性,学生在阅读时经常忽略这些内容。但背景往往是对主题阐释的关键,忽略背景很同意导致对诗文的误读误解,因此,不妨在授课中围绕“背景”加以想象。
  仍以《我爱这土地》为例。在本诗背景的介绍中,明确交代了诗歌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的第二年”,我就让学生抓住这一点,猜测诗歌可能描写的内容,罗列在黑板上,学生你一眼我一语,兴趣马上就被调动起来。在学生读过全诗后,我们再将诗歌的实际内涵与学生说出的内容进行比对,不仅能检验其对主旨的把握,更使他们的积极性得以保持。
  四、设身处地,融己于境
  很多学生都抱怨诗文作品难以理解,尤其是古代诗歌散文,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往往难以引起共鸣。因此我们需要想办法调动其对诗文情境的感受,创设问题情境,使之融入到诗文的感情氛围中。
  在讲《狱中上母书》的时候,我假设每名学生都是一位导演或者演员,让他们去拍摄或演绎夏完淳,想象狱中的夏完淳是什么样子:“他正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衣服的细节是什么样的?”“他的头发是扎着还是披散着?头发是什么颜色?”“他被关押的囚室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烛火?”“他的脸可能不甚清晰,那么他的眼神是什么样的?”“他在什么地方写下这封‘上母书’,又是用什么东西在什么上写的?”“他写信的过程中会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会不会笑,会不会哭?因何而笑又因何而哭?”
  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通过想象,还原出夏完淳在狱中写下给母亲的绝笔信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进入到夏完淳的世界,设身处地的感受他的悲哀与矛盾,感受他的大义凛然,感受他的视死如归。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很投入,反应也很热烈,几乎每个人都在认真构想独属于他们的夏完淳,都在体会夏完淳的喜怒哀乐,因此课堂上充满了悲壮的气氛,学生们对课文主旨的分析也就轻而易举了。
  语文课本的内容精彩纷呈,语文教学更应该调动多种因素,使学生更想要学习、更好地学习、更容易学会。新课标教学的路上,如果让学习与思考插上想象的翅膀,学生会更好的飞翔!
  总之,我尽量在课程进度允许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课文的内容,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且让他们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象,使得语文课堂能保持有活跃融洽、人人参与的氛围,学生的实际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第一中学 022150 )
其他文献
本教学设计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556  摘要:针对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完全中学的特点。一方面,学校面临着学生优质生源少,知识基础薄弱,卫生、行为习惯差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家长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孩子德育教育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高一刚入学生的学生而言,诚信道德教育相当薄弱,大多数家长只能教会孩子做个“听话的好孩子”的层面上,忽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革新,校方在注重学生文化成绩的同时素质与体制教育也在不断的被看重。作为学生综合体制学习的体育课程来说,也不再像以前只停留在跑步、打球、做做体操。体育教学“拓展活动”的提出,使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有了新的挑战。这不仅丰富了学生体育课的形式匮乏,同时也从多方面的训练中大大提高了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此篇文章就拓展活动在体育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如何将“拓展活动”运用到高中体育课教学中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其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等均处于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而在集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应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展开教学,将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作用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其涉及
摘要: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 ;快乐教学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
摘要: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留给后人数不胜数的优秀传统文化给养。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个体乃至整个民族的意义重大。在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又一着力点。  关键词:传统文化;意义; 地位;策略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每一个民族在诞生、成长、壮大、乃至衰亡的过程中,
摘要: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教学中,通过“说教材、说目标、说学法、说过程、学板书”,使学生感悟干感知“美丽”,升华情感。传承文明。  关键词:诗意;传承;文明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在现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同时还必须要做好古诗词的教学工作,以此为基础,做好文明的传承工作,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高中語文教学必须要认识自身教学的重要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和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价值的发挥,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老师必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应注重将微课合理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将英语课程的魅力全面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提升,还能保证顺利完成初中英语教学任务。本文将简述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用  微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有着短小精炼的优势,与集体授课模式不同,主要通过
摘要:优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需要具备: 一、用“爱心” 去感化学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心可使枯木复苏,只要是老师心中装着学生,给学生以关爱,就会发现、挖掘出很多闪光点。二、用“宽容”去鼓励学生,老师能包容“问题学生”存在的不足,发现“问题学生”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夸奖、鼓励他们,若干年后你一定会桃李芬芳。三、用“细心”管理学生,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只要把工作做细,才能使学
摘要:“独白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阐释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精心巧妙地设计一套完整的课堂问题,非常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  关键词:情境化;可控性;重精轻多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