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学习上只能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知识.其主要表现在:经常是已学的知识还没有弄懂,新的知识又该去学了;今天学的知识,明天又忘了;新知识学了,旧知识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不是学习不努力,是因为他们不会学习”.“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就需要多阅读,就象敏感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一样.”“学困生”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要做到这点,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并教给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基本的学习能力.
部分学生物理总学不好,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视读书或不会读书.有的同学认为学物理只要记住公式,多做习题,不需读书,但他们只是背公式,背结论,不去理解其中的内涵.这样学物理学不好是必然的.课本是学习之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他们在自学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要的.怎样才能读好物理书,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可按以下“七环节”深入进行.
1 课前强制性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强制性阅读,就是在讲课前,给学生3至5分钟,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预习研读课文.这里所谓“强制性”,只不过是时间上硬性保证,方法上给予引导罢了.
开初,教师拟好简明扼要的预习提纲,指明要着重看的文字、段落或插图,扶着学生走.教师巡视,或辅导弱差生.鼓励学生在书上勾划重点,疑难记号,特别是关键紧要处写上自我提示警语.此时学生已知“预热”、“成像”、“充电”,教师趁热打铁进行少而精的讲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启发诱导训练,学生基本能抓住课文中心和思路,亦初步尝到甜头,预习指导推进一步,所谓带着学生走.
2 字词阅读,强化理解概念定律
所谓“字词阅读”,就是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中有些关键重点的字和词,要咬文嚼字认真阅读、理解.例如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竖直”就不能说“垂直”.在物理上把重力作用线的方向叫“竖直”.它和特定的参照面——水平面垂直.在同一地域重力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而在数学上,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相交成90度角,则说它们互相垂直,所以垂直是相对于参考线、参考面而言的.又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其中,一切不能改成“一般”.一切是指任何一个都不例外,而“一般”指大多是这样,但也有例外.同样其中的“或”不能改成“和”.“或”是两者中取其一,而“和”是两者兼而取之,它们在此不能通用,因为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时刻只能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不是运动就是静止)决不可能同时处于两种运动状态.类似的例子很多,在阅读时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这样才能记得牢,用得准.
3 质疑阅读,启发思维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读书过程中要善于动脑筋,多质、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如阅读“功”这一节,就要提出,物理学上怎样才叫做“功”?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因素?它和日常生活中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来计算功的多少?功的单位是什么等问题.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对功的概念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读书包括看书上的图,新教材的图特别多,几乎每段文字都配有一幅图,图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读书时要把书上的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问题弄懂,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联想阅读,扩展反转知识
阅读概念、定律时必须弄清在什么条件下得出什么结论,这对掌握它是必径之路.所谓“联想阅读”就是将条件(或部分条件)和结论反转成其他表示形式,并判断其正误,也就是说在阅读课本上各种结论时,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从正反两方面去理解概念、定律.如“要得到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源”,不能反转成“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的错误认识;又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能反转成“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这也不对.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楚结论成立的条件,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比较阅读,辨别异同
在读书过程中要把相似或相近彼此间既有联系又区别,容易产生错误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进行比较,弄清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彼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学完“功”和“功率”后提出:(1)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吗?(2)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吗?(3)“功”和“功率”有联系吗?还有一些可以列表比较.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蒸发和沸腾;四冲程柴油机和汽油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重力和质量;压力和重力;热量和热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质的理解,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
6 实验阅读,深化观察、分析能力
所谓“实验阅读”就是在阅读实验教材时要遵循什么想什 么,提高实验效益.如读惯性的实验时,首先搞清楚实验装置,然后研究:(1)小铜球原来静止,后来怎样运动?(2)木块原来随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后来怎样倒?倒向何方?在弄清实验的基础上思考:①小铜球为什么掉进筒里?②木块为什么倒向前方?最后归纳出: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的属性,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且不随运动速度的大小而改变.
7 归纳阅读,形成知识网络
“归纳阅读”就是在读完一节或一章之后都要进行小结.归纳这一节这一章讲了哪几个问题,重点是什么,将学过的知识理成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系统化、条理化的完整知识网络,这样才能融会贯通,知识得到升华.如阅读“欧姆定律”一章可归纳如下.
以上所说阅读好物理的“七环节”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按这“七环节”可以环环扣紧,步步深入,读好物理书.钻进去,跳出来,深入理解,达到牢牢掌握和准确运用物理知识的良好效果.
部分学生物理总学不好,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视读书或不会读书.有的同学认为学物理只要记住公式,多做习题,不需读书,但他们只是背公式,背结论,不去理解其中的内涵.这样学物理学不好是必然的.课本是学习之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他们在自学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要的.怎样才能读好物理书,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可按以下“七环节”深入进行.
1 课前强制性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强制性阅读,就是在讲课前,给学生3至5分钟,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预习研读课文.这里所谓“强制性”,只不过是时间上硬性保证,方法上给予引导罢了.
开初,教师拟好简明扼要的预习提纲,指明要着重看的文字、段落或插图,扶着学生走.教师巡视,或辅导弱差生.鼓励学生在书上勾划重点,疑难记号,特别是关键紧要处写上自我提示警语.此时学生已知“预热”、“成像”、“充电”,教师趁热打铁进行少而精的讲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启发诱导训练,学生基本能抓住课文中心和思路,亦初步尝到甜头,预习指导推进一步,所谓带着学生走.
2 字词阅读,强化理解概念定律
所谓“字词阅读”,就是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中有些关键重点的字和词,要咬文嚼字认真阅读、理解.例如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竖直”就不能说“垂直”.在物理上把重力作用线的方向叫“竖直”.它和特定的参照面——水平面垂直.在同一地域重力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而在数学上,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相交成90度角,则说它们互相垂直,所以垂直是相对于参考线、参考面而言的.又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其中,一切不能改成“一般”.一切是指任何一个都不例外,而“一般”指大多是这样,但也有例外.同样其中的“或”不能改成“和”.“或”是两者中取其一,而“和”是两者兼而取之,它们在此不能通用,因为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时刻只能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不是运动就是静止)决不可能同时处于两种运动状态.类似的例子很多,在阅读时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这样才能记得牢,用得准.
3 质疑阅读,启发思维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读书过程中要善于动脑筋,多质、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如阅读“功”这一节,就要提出,物理学上怎样才叫做“功”?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因素?它和日常生活中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来计算功的多少?功的单位是什么等问题.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对功的概念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读书包括看书上的图,新教材的图特别多,几乎每段文字都配有一幅图,图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读书时要把书上的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问题弄懂,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联想阅读,扩展反转知识
阅读概念、定律时必须弄清在什么条件下得出什么结论,这对掌握它是必径之路.所谓“联想阅读”就是将条件(或部分条件)和结论反转成其他表示形式,并判断其正误,也就是说在阅读课本上各种结论时,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从正反两方面去理解概念、定律.如“要得到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源”,不能反转成“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的错误认识;又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能反转成“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这也不对.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楚结论成立的条件,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比较阅读,辨别异同
在读书过程中要把相似或相近彼此间既有联系又区别,容易产生错误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进行比较,弄清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彼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学完“功”和“功率”后提出:(1)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吗?(2)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吗?(3)“功”和“功率”有联系吗?还有一些可以列表比较.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蒸发和沸腾;四冲程柴油机和汽油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重力和质量;压力和重力;热量和热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质的理解,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
6 实验阅读,深化观察、分析能力
所谓“实验阅读”就是在阅读实验教材时要遵循什么想什 么,提高实验效益.如读惯性的实验时,首先搞清楚实验装置,然后研究:(1)小铜球原来静止,后来怎样运动?(2)木块原来随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后来怎样倒?倒向何方?在弄清实验的基础上思考:①小铜球为什么掉进筒里?②木块为什么倒向前方?最后归纳出: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的属性,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且不随运动速度的大小而改变.
7 归纳阅读,形成知识网络
“归纳阅读”就是在读完一节或一章之后都要进行小结.归纳这一节这一章讲了哪几个问题,重点是什么,将学过的知识理成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系统化、条理化的完整知识网络,这样才能融会贯通,知识得到升华.如阅读“欧姆定律”一章可归纳如下.
以上所说阅读好物理的“七环节”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按这“七环节”可以环环扣紧,步步深入,读好物理书.钻进去,跳出来,深入理解,达到牢牢掌握和准确运用物理知识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