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困生”阅读物理教材的能力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在学习上只能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知识.其主要表现在:经常是已学的知识还没有弄懂,新的知识又该去学了;今天学的知识,明天又忘了;新知识学了,旧知识又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等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不是学习不努力,是因为他们不会学习”.“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就需要多阅读,就象敏感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一样.”“学困生”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要做到这点,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必须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并教给阅读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基本的学习能力.
  部分学生物理总学不好,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视读书或不会读书.有的同学认为学物理只要记住公式,多做习题,不需读书,但他们只是背公式,背结论,不去理解其中的内涵.这样学物理学不好是必然的.课本是学习之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他们在自学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中,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重要的.怎样才能读好物理书,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可按以下“七环节”深入进行.
  1 课前强制性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课前强制性阅读,就是在讲课前,给学生3至5分钟,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预习研读课文.这里所谓“强制性”,只不过是时间上硬性保证,方法上给予引导罢了.
  开初,教师拟好简明扼要的预习提纲,指明要着重看的文字、段落或插图,扶着学生走.教师巡视,或辅导弱差生.鼓励学生在书上勾划重点,疑难记号,特别是关键紧要处写上自我提示警语.此时学生已知“预热”、“成像”、“充电”,教师趁热打铁进行少而精的讲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启发诱导训练,学生基本能抓住课文中心和思路,亦初步尝到甜头,预习指导推进一步,所谓带着学生走.
  2 字词阅读,强化理解概念定律
  所谓“字词阅读”,就是要抓住物理概念和规律中有些关键重点的字和词,要咬文嚼字认真阅读、理解.例如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竖直”就不能说“垂直”.在物理上把重力作用线的方向叫“竖直”.它和特定的参照面——水平面垂直.在同一地域重力的方向是固定不变的.而在数学上,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相交成90度角,则说它们互相垂直,所以垂直是相对于参考线、参考面而言的.又如,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其中,一切不能改成“一般”.一切是指任何一个都不例外,而“一般”指大多是这样,但也有例外.同样其中的“或”不能改成“和”.“或”是两者中取其一,而“和”是两者兼而取之,它们在此不能通用,因为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时刻只能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不是运动就是静止)决不可能同时处于两种运动状态.类似的例子很多,在阅读时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而不能那样说?这样才能记得牢,用得准.
  3 质疑阅读,启发思维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读书过程中要善于动脑筋,多质、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如阅读“功”这一节,就要提出,物理学上怎样才叫做“功”?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因素?它和日常生活中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来计算功的多少?功的单位是什么等问题.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对功的概念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读书包括看书上的图,新教材的图特别多,几乎每段文字都配有一幅图,图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读书时要把书上的每幅图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什么问题弄懂,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联想阅读,扩展反转知识
  阅读概念、定律时必须弄清在什么条件下得出什么结论,这对掌握它是必径之路.所谓“联想阅读”就是将条件(或部分条件)和结论反转成其他表示形式,并判断其正误,也就是说在阅读课本上各种结论时,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从正反两方面去理解概念、定律.如“要得到持续电流必须有电源”,不能反转成“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的错误认识;又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能反转成“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这也不对.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楚结论成立的条件,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比较阅读,辨别异同
  在读书过程中要把相似或相近彼此间既有联系又区别,容易产生错误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进行比较,弄清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彼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学完“功”和“功率”后提出:(1)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吗?(2)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吗?(3)“功”和“功率”有联系吗?还有一些可以列表比较.如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如蒸发和沸腾;四冲程柴油机和汽油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重力和质量;压力和重力;热量和热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本质的理解,准确地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
  6 实验阅读,深化观察、分析能力
  所谓“实验阅读”就是在阅读实验教材时要遵循什么想什 么,提高实验效益.如读惯性的实验时,首先搞清楚实验装置,然后研究:(1)小铜球原来静止,后来怎样运动?(2)木块原来随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后来怎样倒?倒向何方?在弄清实验的基础上思考:①小铜球为什么掉进筒里?②木块为什么倒向前方?最后归纳出: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的属性,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且不随运动速度的大小而改变.
  7 归纳阅读,形成知识网络
  “归纳阅读”就是在读完一节或一章之后都要进行小结.归纳这一节这一章讲了哪几个问题,重点是什么,将学过的知识理成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系统化、条理化的完整知识网络,这样才能融会贯通,知识得到升华.如阅读“欧姆定律”一章可归纳如下.
  以上所说阅读好物理的“七环节”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按这“七环节”可以环环扣紧,步步深入,读好物理书.钻进去,跳出来,深入理解,达到牢牢掌握和准确运用物理知识的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在卫星变轨问题中,经常会遇到判断两轨道切点处线速度大小和“向心加速度”大小的问题.例如:如图1所示,某卫星在圆轨道1做匀速圆周运动,现接收到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需要攀爬到更高的圆轨道3做匀速圆周运动,中间要经过一个过渡椭圆轨道2.问:(1)在切点A处,卫星需要加速还是减速?(2)在切点A处,速度变化前后,“向心加速度”是否改变?(在高中阶段,我们假设加速时间很短,卫星沿切线方向加速很短的距离之后即关
首先要说的是,此“面积”并非彼面积,这里所说的“面积”是指物理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夹的“面积”.  物理图象中的“面积”有着非常丰富的物理内涵,正确理解不同物理图象中“面积”的物理含义,不仅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求解各类物理问题、尤其是一些疑难问题.为此,广大师生对物理图象中的“面积”必须高度重视.  物理图象中“面积”的物理含义是由纵、横两轴物理量的乘积及相应物理公式决定的.  例如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物理过程多数是可逆的,据此,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利用逆向思维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既然电可以生磁,为什么磁不可以生电?经过10年的研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拉第把电与磁长期分立的两种现象最后联系在一起,提示出电与磁的本质联系,找到了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方法:两种能量可以通过磁场进行相互转化.由此可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汽车明明在前进,而我们看到车轮却是在“倒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我们从下面这个题目给以解释:  例题放映电影时,看到影片中一辆马车从静止起动,逐渐加快.在某一时刻车轮开始倒转.已知电影放映机的速率为每秒30幅画面,车轮的半径是0.6米,有12根辐条.则车轮开始倒转时马车的瞬时速度是[CD#3]米/秒.  解析车轮有12根辐条,所以两辐条之间的夹角为π/6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指定义某一物理量时采取比值的形式,即将某一物理量作为分子,另一物理量作为分母,把得到的比值定义为某一物理量的方法.初中物理课本中有很多物理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例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电功率等.在这些物理量定义中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过程中,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控制某一些物理量的因素不变(即取其中一个物理量为单位量的大小),用另一些物理来决定它的大小来
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课程标准对这个概念的要求不高,但是学生对质量是物质的基本性质却缺乏感性认识.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由于其原理的特殊性,它的使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学生对此感到有些困惑.为此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两点:一是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引入质量概念;二是让学生在交流中总结出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2.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构建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利用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在学习初中物理(鲁科版)第十一章《热和能》第五节“热机”时,有一个“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演示实验,课本上的实验是这样的(如图1):在试管里放适量的水后夹在铁架台上,然后用软木塞或橡胶塞塞住试管口,点燃酒精灯对水加热,当水沸腾后,试管塞会突然被喷出(如图2),同时试管里的热水也会被喷出,危险性较大.虽然有的把试管底部缠上了铁丝网,有的在器材和学生间挡上了玻璃板,可沸腾的水猛烈喷出时仍然让人担心,如果瓶
在新课标的改革中,愈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尤其是注重课本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在内容上,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与社会、日常生活、学习相联系;在方法上,要注重创新、探索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教学效率.  1 生活实际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一门重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五天工作日的实行,在教学内容不变,而课时又在减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更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来初中诱思探究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只有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