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坚持方法多样化,坚持算法优化,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以“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来谈如何从学生视角出发,在算法多样的基础上,让算法优化自然、自主地发生。
[关键词]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思维;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07-02
在课堂中,尤其是在有关运算律的课上常常听到教师问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会选择用这种方法?”等问题,这其实就是教师在算法多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算法优化。下面就以“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算法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一、求“多”:开拓思维,张扬个性
课始,教师出示图1,让学生在图中画出辅助线,探索图形的面积。
在学生探索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图2)。
教师引导学生将以上五种方法进行分类:方法①②③为“割”的一类,方法④⑤为“补”的一类。
这就是一个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此间学生充分地思考、交流,每一种方法的呈现都是一次思维的开拓。更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从而发现算法,教师再对每一种思路、每一种算法都给予肯定,然后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呈现的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类,使学生感悟算理,并且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二、求“优”:从善如流,聚焦本质
教师出示图3,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以下两种是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方法。
师:只有这两种方法么?
生1:还可以把它分割成两个梯形来计算。
生2:也可以把这个图形补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
师:没错,那为什么大家都选择这两种方法呢?
生1:这样需要计算的少。
生2: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计算简便些。
生3:这两种方法,既算得快,也不容易算错。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在计算时要尽量优化算法,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教师没有刻意要求学生用某种所谓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而是让他们自主选择两种方法来计算,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相对简便的方法,说明学生在面对多种解题思路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优化算法的意识。当然,最优化的算法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教材、优等生等“权威”来规定与统一,也不能向学生机械灌输,而是应该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比较和感悟,“优化”应由学生说了算,不是教师说了算。优化算法是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出现多种算法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对比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混乱,无法达到提升思维水平的目的。
三、求“中”:辩证思维,提升素养
一节课40分钟转瞬即逝,但却留下了很多问题,比如既有算法多样化也有算法优化,那二者是怎样的关系?该怎样处理?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感受优化的价值,让“算法优化”自然、自主地发生呢?
1.明确“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关系
算法多样化是指鼓励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和意识。算法优化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生擅长的计算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强化某种思维运算方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运算。有人认为两者是对立的关系,也有人认为两者是递进的关系。其实,从本质上看,两者之间并不矛盾,都是学生需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就这节课而言,让学生感受组合图形面积的算法多样性,能为学生的算法优化提供基础,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这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算法多样化,也要坚持算法优化,站在学生思維的角度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
2.合理把握优化时机
在优化算法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这样,学生才能从对比和碰撞中感悟寻找最优算法的必要性,所以课堂上优化算法的时机选择尤为重要。比如先让学生讲解自己探索的求面积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每种算法的基础上再一次选择和思考,这样的教学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如果教师 “要求统一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那如此简单粗暴的“优化”方式是无法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也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另外,恰当的优化时机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将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和筛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敢于选择、学会选择,同时也学会了放弃。可见,让学生参与到优化的过程中来,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优化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
3.相机应对优化生成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情况,所以要具备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合理地做出相应变动的能力。教师需动态把握学生在优化算法的过程中出现的“生成”,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多样化方法,首先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对于学生 “创造”出的“另类”方法,比如将这个组合图形分割成3个甚至是4个基本图形来计算面积,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避免引发学生的“创造疲劳”。
(责编 童 夏)
[关键词]算法多样化;算法优化;思维;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2-0007-02
在课堂中,尤其是在有关运算律的课上常常听到教师问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会选择用这种方法?”等问题,这其实就是教师在算法多样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算法优化。下面就以“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算法优化”的思考和探索。
一、求“多”:开拓思维,张扬个性
课始,教师出示图1,让学生在图中画出辅助线,探索图形的面积。
在学生探索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图2)。
教师引导学生将以上五种方法进行分类:方法①②③为“割”的一类,方法④⑤为“补”的一类。
这就是一个算法多样化的过程,此间学生充分地思考、交流,每一种方法的呈现都是一次思维的开拓。更重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经历了探索的过程,从而发现算法,教师再对每一种思路、每一种算法都给予肯定,然后通过集体的力量对呈现的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类,使学生感悟算理,并且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二、求“优”:从善如流,聚焦本质
教师出示图3,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以下两种是大多数学生采用的方法。
师:只有这两种方法么?
生1:还可以把它分割成两个梯形来计算。
生2:也可以把这个图形补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
师:没错,那为什么大家都选择这两种方法呢?
生1:这样需要计算的少。
生2: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计算简便些。
生3:这两种方法,既算得快,也不容易算错。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在计算时要尽量优化算法,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教师没有刻意要求学生用某种所谓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而是让他们自主选择两种方法来计算,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相对简便的方法,说明学生在面对多种解题思路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优化算法的意识。当然,最优化的算法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教材、优等生等“权威”来规定与统一,也不能向学生机械灌输,而是应该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比较和感悟,“优化”应由学生说了算,不是教师说了算。优化算法是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出现多种算法后,如果不及时进行对比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可能会混乱,无法达到提升思维水平的目的。
三、求“中”:辩证思维,提升素养
一节课40分钟转瞬即逝,但却留下了很多问题,比如既有算法多样化也有算法优化,那二者是怎样的关系?该怎样处理?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感受优化的价值,让“算法优化”自然、自主地发生呢?
1.明确“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关系
算法多样化是指鼓励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和意识。算法优化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生擅长的计算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强化某种思维运算方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运算。有人认为两者是对立的关系,也有人认为两者是递进的关系。其实,从本质上看,两者之间并不矛盾,都是学生需要的,关键是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就这节课而言,让学生感受组合图形面积的算法多样性,能为学生的算法优化提供基础,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算法优化,这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算法多样化,也要坚持算法优化,站在学生思維的角度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
2.合理把握优化时机
在优化算法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这样,学生才能从对比和碰撞中感悟寻找最优算法的必要性,所以课堂上优化算法的时机选择尤为重要。比如先让学生讲解自己探索的求面积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师生间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每种算法的基础上再一次选择和思考,这样的教学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如果教师 “要求统一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那如此简单粗暴的“优化”方式是无法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的,也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另外,恰当的优化时机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将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和筛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敢于选择、学会选择,同时也学会了放弃。可见,让学生参与到优化的过程中来,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自主优化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
3.相机应对优化生成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情况,所以要具备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合理地做出相应变动的能力。教师需动态把握学生在优化算法的过程中出现的“生成”,对于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多样化方法,首先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增强学习信心;对于学生 “创造”出的“另类”方法,比如将这个组合图形分割成3个甚至是4个基本图形来计算面积,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避免引发学生的“创造疲劳”。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