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cu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说话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语文能力结构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现实生活中因受应试教育的一些影响,说话训练在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导致多数小学生说话能力不强。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时代需要大批才思敏捷、善于言辞的人才,为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更应该重视在小学阶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为语言的交际打下基础。说话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那么,如何使说话训练收到实效,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培养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好课前准备,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有话说
  教师上课前,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说话要求,精心设疑。因为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提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最佳效果。
  要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说话能力,变学生被动说为主动说,走出训练面窄、训练量和质不足的误区,就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恰当选择实物、音乐、图画、制作的课件等,创设丰富多彩的说话情境。要努力吸引和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按一定的说话要求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与说话能力。如,教学《草原》一课,可以选择同课文配套的草原风光插图,上课后,伴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看图。那一碧千里的草原景色呈现于学生眼前,将学生带进这一说话情境之中。然后设问:看到这美丽的草原风光,你想说些什么呢?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在这堂说话训练课上就会表现得非常积极,这堂说话训练课就会收到相当好的效果。
  二、营造课堂气氛,唤起说话欲望,让学生有机会说
  学生对说话内容的准备过程,主要是通过内部语言来完成的,在说话训练过程中,学生必须顺利实现由内部语言向口头语言的转化。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说话氛围,这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关键的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说话时应该做到:语言明快生动,富有启发性,语气亲切温和,语调富于变化。通过教师的语言美感染激励学生,扣击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和教师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说话的欲望。
  引导学生说话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如若让少数人说话,就很难保证人人有说话的机会,然而人人都说教学时间上又难以保证。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用下面几种训练方法,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1.小组说:可让前后两排的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也可按其他方法分组,由小组长组织每个组员说,说后简单评议。
  2.同桌说:就是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你说我听,我说你听,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
  3.单独说:这是针对个别说话能力差的学生采用的补救方法,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启发训练,使这些学生由不会说到逐步会说,最终赶上全班的水平。
  4.班上说:就是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这种发言每次一二人便可,发言要富于启发性,一般让中等生和上等生说。
  三、采取不同形式,激发说话兴趣,让学生乐于说
  教师不光要让人人有说话的机会,还要根据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学生人人乐于说话。对此,在教学中可作如下尝试,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1.开展活动练习说话。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比如,乒乓球比赛、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跳皮筋比赛、贴膏药、盲人摸象、游戏等,让学生把自己参加活动的过程、感想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清楚具体。
  2.贴近生活练习说话。就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个别场面进行模拟说话,注意实用性的训练,比如,把借东西、询问商讨、平时对话等纳入说话训练,通过同桌对话,对讲模拟生活情景,以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说话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3.角色表演说话。选择有情节、有趣味性、学生比较熟悉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来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不但要让学生注意动作、神态的表现,更要让学生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条理性。
  总之,说话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激情是兴趣的开始。学生学习兴趣的启蒙,往往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授。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到满怀激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会:  一、以饱满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带动学生  教师只有带着这样的情绪才会营造出快乐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比如,让学生用纸条写一写想对班主任说的心里话。教师在阅读学生上交的纸条时,发现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向教师倾
期刊
已是立春过后,却下起雪来,好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而我心中却不为“阳春白雪“而动容,只是心如这雪一般凉。  刚刚想看一会儿《读者》放松一下,却又被妈妈“苦口婆心”了一番,无非只是让我好好学习考上丰中——“恒古不变”的话题。我讨厌这些话题,相信我,这并不代表我有多叛逆,多不热爱学习,我只是认为这些道理我已明白,不需要再重复,它就像一副枷锁,压的我喘不过气。  看见了吗?我已握紧了拳头,手指泛白,我
期刊
爸爸是一名企业家,他生性倔强,遇到困难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从未想过低头或认输。  爸爸经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爸爸还是一个小孩子,家庭条件也算不上好,五岁了还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所穿的都是姐姐穿小、穿旧的,为此,他经常被人嘲笑,甚至有人管他叫“傻小子”。嘲笑狠了,爸爸挥起拳头冲上去,也不管对方比他高大多少,要么打趴对方,要么被对方打趴。  别看我爸那时年龄小,但他特别孝顺爷爷奶奶,也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地位,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能力训练等,很少挖掘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师生之间更是很少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课文本身就文质兼美,富含丰富的情感,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教师若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情感人,以情悟文,用情
期刊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这或许是庸人自扰,但这确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而又慎重回答的问题。韩军认为写作是一种倾吐的快乐,是人的普通生活状态;巴金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史铁生也曾自问自答: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至一万个精神上的理由,以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综其一点,写作应该是对自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进一步强调,为实现这个目标,语文课程应承担起“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艰巨任务。  作文,即制造文章,更准确地说是创造文章。在作文过程中,有学生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但传统的统一中心、统一格式甚至划一的表达方式的训练,使学生思维呆板,抑制了不少学生创作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摆脱指导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不背包袱,
期刊
世界上本没有末日,传谣言的人多了,便有了末日。——题记  说起谣言,我真的有很多话要说。  1.柿子+酸奶会致死。  这个消息,相信大家可能都看过,甚至有热心朋友还都转发过吧。但,这是谣言!  正文是这样的:“家里有孩子的注意了,一个小女孩吃完柿子就喝酸奶,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就中毒了……”消息中夹带着视频,很吓人。  但是,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种种迹象,都无法表明:柿子+酸奶是女孩死亡的原因。
期刊
“细读”就是慢慢地、细致地、反复地阅读,作为一种读书的方法,“细读”不只是一般地停留在文字表面意义的仔细阅读,还要求在读的过程中细细地想,去感受文本,理解文本,领会文本,并对文本做出判断,和人们常说的“精读”同义,也可以等同于古人常说的“熟读玩味”。美学家叶朗在教育青年多读经典、细读经典时就曾指出:“精读,换一种说法,就是细读。也就是放慢速度,反复咀嚼,读懂,读通,读透。”古诗词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
期刊
前苏联教育学家霍妈林斯基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爱是教育的基础,有了对学生深沉的爱,才有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教育”。后进学生的产生是学生个体在社会和个性化过程中发展不和谐的反映。班集体中存在后进生是客观的现象,班主任要对后进生有正确的认识。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特长,以此为教育、转化他们,要坚持做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断巩固已出现的进步。主要从
期刊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新课程试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设计上对过去单调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