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86例疗效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w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3例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小儿重症肺炎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呼吸困难,缺氧及全身中毒症状改善时间,肺部干湿啰音吸收时间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够更快消除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可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时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自2012年1月以来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和常规治疗方法作比较,显示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能使患儿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缩短,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个月-3岁, <6个月12例,6个月-2岁25例,>2岁6例。所有患儿均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处理,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及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合并有喘息症状患儿给予吸氧处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处理。治疗组患儿给予小剂量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采用静脉输液泵持续滴注,每天1次,每次滴注时间为4-6小时,多巴胺滴注速度为每分钟3-5ug/Kg, 多巴酚丁胺滴注速度为每分钟5ug/Kg。连续应用3-5天。
  1.3疗效评估:疗效评定标准:显效:1-3天内患儿面色转红润,肢端暖和,尿量增加,气促、气喘明显减轻,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明显减少,心音有力;有效:用药3天后上述症状、体征改善;无效:用药3天后上述症状、体征无改善。总有效人数为显效人数及有效人数。
  1.4统计学处理:治疗效果使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用 x ± s 表示计量资料,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比较两组患儿退热、呼吸改善、肺部啰音消失、病程。治疗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与病程比较
  2.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74.42%,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显效率32.56%,总有效率为69.7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3.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是儿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病例,症状重,处理难度较大,除有原发症状外,可同时合并其他系统症状表现,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循环系统损害尤其明显,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常伴有严重缺氧,肺组织瘀血水肿,导致心功能严重受损(1)。此时辅助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静滴常可使心力衰竭、肺水肿症状迅速改善。小剂量3-5ug/Kg.min多巴胺可兴奋多巴胺受体,对内脏血管尤其是肾血管有扩张作用,能够提高肾血流量,使尿量增多可减轻心脏前负荷,多巴胺还对β1受体有激动作用,能够提高心肌收缩力,从而提高心排出量,可升高收缩压,增加肺部血流量,从而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发挥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作用(2)。多巴酚丁胺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对β2受体及α受体作用强度较小,亦可改善换气功能障碍,减轻心脏负荷,从而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及肺的通气功能(3)-(4)。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应用对改善患儿心功能有显著效果,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本研究中,治疗组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总有效率达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体征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因此,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皓夫.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6):408-410.
  (2)文昌菊. 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临床研究. 2011.9(1):26-27.
  (3)杨龑、张海艳、徐为民、柯君兰、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19(5):511-512.
  (4)刘洪栋、姜军. 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贵州医药. 2012.36(2):155-15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期的应用及作用效果。方法:将80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健康教育干预组(A组)40例;对照组(B组)40例。干预时间2周,干预前后均测量GDM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结果:通过对干预组2周的全方位护理,其空腹、餐后2h血糖较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健康教育在GDM患者孕期起到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应予以推广和应用。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期治疗妊娠梅毒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妊娠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发现孕期及治疗时间分为孕早期组(58例)、孕中期组(60例)和孕晚期组(4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规范抗梅毒治疗,对比分析各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发病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7%、11.7%和19.0%,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所产新生儿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循证护理在子宫切口妊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2例异位妊娠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循证护理组(n=31)与常规护理组(n=31),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循证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在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循证护理组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院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在减少医院感染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420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全方位科学护理的方式对呼吸科重症监护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在经过支持治疗、抗真菌药物以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之后,再加上强化护理,大部分患者的感染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除了3例患者死亡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儿童保健中的使用早期综合发展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正常儿童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保健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早期综合发展模式。对比分析两组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两组智能发育情况相比,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身高、体重以及血红蛋白等情况相比则不存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几种常见的新生儿PICC置管术中穿刺静脉方法,以寻求最佳穿刺方式。方法: 选择使用PICC置管术的较轻体重新生儿240例,将其分成三组,即A组、B组和C组,每组80例,A组采取贵要静脉穿刺,B组采用头静脉穿刺,C组采取肘正中静脉穿刺。分别观察三组的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成功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贵要静脉穿刺的操作时间是(48.10±9.48)min,肘正中静脉穿刺的操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妇科宫颈糜烂患者中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妇科治疗的72例宫颈糜烂患者纳入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根据常规西医治疗标准用药,观察组36例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两组的临床施治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治疗后的临床总疗效是94.44%,相比对照组的75.00%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X2=3.863,P<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方案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早产儿80例,根据其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发展性照顾方案,每组均有早产儿40例。对比2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早产儿体重、睡眠时间、进食量等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更具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40例韧带重建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0例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和指导的前提下,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知识普及,在术后指导病人做功能性恢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指导。结果:手术后,两组
期刊
摘要:总结10例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和预防。护理重点:遵医嘱溶栓,密切观察局部症状与体征、继发性出血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定期监测出凝血功能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超,同时做好血栓肢体的护理,主动倾听患者主诉,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本组患者从确诊血栓至拔管,留管时间为0~30天,无一例血栓再发或加重。进一步探讨PICC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和预防。  关键词:PICC;血栓形成;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