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ctq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社会学角度讲,我国正在融入法治社会。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从个体人的日常生活行为到丰功伟业之创造,均离不开一定的法律知识或法律技能。当我们以审思发展和关切生活的态度来判断实践视域时,自然会发现,必备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现代市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勿容置疑,作為造化育人的各级学府,主导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其参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和塑造“现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职责。然而,近年来一升再升的青年学生犯罪数据,频频向我们告示:校园并不平静,青年学生们的法律素养还十分贫瘠
  在学校,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认真、全面、深入的实施是不争的事实。如: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规范着公民的行为,只有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法律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要素之一,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素质教育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首先,观念陈旧,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罪,法律跟自己就没关系。就《法律基础》课而言,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方法简单、手段落后,且因内容庞杂课时少、教师理论说教和对法律条文的解释多、实践环节少等,造成该课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在权利与义务、纪律与自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仍是模模糊糊,虽然学法、知法,但守法、用法意识差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大学生知法犯法、违法犯罪。现行的学校“法制教育”课,根本没有让学生真正懂法。正如“硫酸伤熊”案当事人刘海洋(清华大学学生)所言:“我们上大一就学了《法律基础》课,学了民法和刑法等,但我只知道猎杀野生动物违法,但用试剂烧伤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违法就不清楚了……”从这段心语中,也许会让我们得到比“事件”本身更富有检讨意义的启示,我国各级学校的法制教育模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能驱动公民积极守法。能驱动公民理性守法,实现法治目标。理性守法来自以法律理念为基础的理性法律情感和理性法律认知。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青年学生法制教育的核心。
  一、加强法制教育是提高青年学生法律素质的根本。
  法律素质主要指青年学生要能正确认识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并与违法犯罪做斗争。即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的一些措施。
  1、增强《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法制课堂作用,要上好《法律基础》课,需要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增强实效性。
  2、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青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应该着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如,校内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江泽民曾要求“要经常地在学生中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今天的青年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必须把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摆在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予以贯彻落实。
  三、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青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应该着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1、依法治校。学校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化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制度,对不完善的部分要根据现实情况予以完善,使之适应法律规定;特别是加强“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制化”,减少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违规性、随意性,切实尊重、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建立校内各级法制教育机构,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领导,使法制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不仅使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且系统、完整。构建一支由《法律基础》课教师、其他“两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等组成的法制教育队伍,通过沟通情况、研究讨论、培训学习等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3、多渠道、多形式、不间断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可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如,校内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更广泛的参与和合作。我们将继续和各法制职能部门的合作。将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更进一步。为提高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为营造出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和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迈出一个新的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其他文献
提要;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高职教育应当从学生刚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心理储备教育,并贯穿始终。  关键词:高职教育;就业创业;心理储备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批具有高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就业人才,切实解决就业问题;也是我们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当务之急。只有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良好的自身修养、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创新意识,才能适应就
摘 要:本文从中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的重要性、实用性角度出发,针对该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和中专学生学习内驱力弱的现状,对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式,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更新和实训设备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专业技能考核、职业资格认证方式等进行总结和探讨。  我国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主干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成为中职学校老师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立足知
期刊
本文从自动引导车的运动特性出发,分析小车运动偏差与车轮速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推导出来与控制相关的动态特性图。因而数学模型的优劣对控制的有效性、精确性以及制造成本都
中西文化最显著的差异体现在其二者的表现形式上,而这存在差异的根源是由中西方文化属性的迥异而决定的。也就是说文化属性决定了一个国家所推崇、所依赖、所赖以生存和繁衍、在社会阶层中得到至高无上尊敬的文化的种类,——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下面看一下什么叫做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首先说一说弱势文化,拿生活中常见例子——孝顺和养老来讲,孝顺和养老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血缘关系的本来,本该如此,而偏偏大多数
期刊
摘要:现在的职高学生是一个从年龄上横跨少年和成年的群体,他们既有青年人的朝气,又有少年的稚气。一方面思维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满青春的躁动和思想的波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职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强法律意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学生远离犯罪,关心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贡献力量的精
摘要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局面是非常复杂的,既有很大的优越性的存在,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和阻力,只有将发展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探索其解觉问题的道路,才能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经济转型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优劣势 路径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即使的全球范围内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依然这边独好,引起了所谓的中国模式的大讨
(瓦房店市职业教育中心 辽宁 瓦房店 116314)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因为环境是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随着工农业
期刊
木文以4R-3216悬辊式磨粉机为例,针对影响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入磨前物料的组织管理。如对矿石优化配合、严格控制物料的湿度、块度;同时,对磨粉机进行了适当的技
利用试验方法研究合成射流激励器对喷管气流矢量控制的作用效果,证明在恰当条件下喷管气流矢量角可改变30°.试验结果证实,喷管射流角度的改变不但与激励器工作参数和喷管流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