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课堂需要“后花园”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0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这条真理的不断被实践,人们越来越发觉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科学教学从娃娃抓起,小学教材中就出现了《科学》这门启蒙课。但单调的课堂教学能否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笔者发现,小学生除了需要一个有形的课堂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锻炼自己科学探究的能力外,给他们提供一个舒展个性的“后花园”显得非常必要。因为科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科学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可以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地走近科学、探索科学、享受科学,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活用教材,丰富认知
  小学科学教材中,每个学期设计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探究。其实,这个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给了教师一个展开教学的借鉴平台。像“植物的一生”“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师操作起来就比较困难。因为课堂上的40分钟,学生要想领略植物生长、动物繁衍的过程,只能通过说教或利用多媒体介绍来让学生了解;可是,这样的教学,学生是不满意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要了解一些简单的概念与知识是没有任何阻碍的,但要直观地感受生命的可贵,对学生进行比较到位的生命教育,信息化手段就显得比较简单了。而科普活动可以帮助科学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比如,学生学到“植物的一生”单元时,就可以开展种植活动。给学生一块种植地,通过教师的指导,让他们自己种出植物。教材上可能只是介绍了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而现实的种植活动,则可以让学生种植多种植物,还可以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的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
  合理策划,施展个性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由于个体的差异,有部分同学对“天文”比较感兴趣,有部分同学对“地理”比较感兴趣,还有部分同学对“微生物”比较感兴趣;还可以发现,有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有的科普知识比较丰富,有的表达能力比较强,有的整理能力强。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更多的学生能在“科学”这个舞台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呢?看来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而科学教师作为科普知识的传播者,只要合理精心策划一些科普活动,那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这方面的压力。
  保证活动的丰富性 由于不同的个体对活动内容有不同要求,所以,教师可以策划不同内容的活动,比如:可以开展“双星伴月”天文观测、天文观测进社区、须茂园农作物种植、科普图片展览、科普器材展览、科普知识讲座、科普知识竞赛、长桥杯风筝比赛、天文社长竞聘、科学幻想画创作、科学宣传画制作等不同内容的活动。这样,有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乐意地参与活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力求活动的多样性 在保证活动内容丰富性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活动的多样性。既有科学讲座的严肃性,也有竞赛活动的趣味性;既有重在科学知识的积累,也有重在科学技术的探索;既有经常性的劳动基地的实践,也有临时性的天文观测活动;既有个人能力的展示,也有集体智慧的碰撞;既立足校园,也面向大众、走进社区。这样,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活动中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彰显自己的个性。
  注重活动的层次性 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年级的特点,所以,在策划活动时,除了要考虑活动的丰富性、多样性,更应该考虑活动的层次性。科普教育活动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后花园”,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低年级小朋友,还是六年级毕业生,都可以在活动的菜单中选择适合自己年级段开展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的熏陶。这也是开展科普活动的最终目的——普及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在活动中真实地走近科学,探索科学,享受科学,从而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能。
  彰显成效,激发动力
  愉悦了学生身心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势必会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有的同学在风筝比赛中掌握了放飞的技巧,有的同学在天文观测活动中感受了大自然的奥妙,有的同学在创作科学幻想画的过程中放飞了心灵,有的同学在走进社区的活动中增强了责任感……当收获这些科普成果时,学生是愉悦的,这也就势必会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科学的动力。
  奠定了学生信心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表彰,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科学课堂教学以课堂为本,针对的是固定的个体,故而表彰力度不是很强。因此,可以通过“科普节”这样的综合性活动,在全校进行表彰,请校领导进行表扬,更可以请更上级的领导对学生进行鼓励;还可以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不同科技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这个表彰力度,相对就要强得多。通过这样强力度的表彰,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有更强的自信,这也能推动学生向科学高峰攀登。
  只要广大科学教师利用好科学课堂的“后花园”——科普活动这块阵地,在探究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相信科学课这朵奇葩一定会越来越亮丽。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会议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艺术的特殊载体。教学时,引导学生鉴赏以中国古诗文为载体的审美艺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层次的审美心理,学生才能在感受古诗文的美、体验古诗文的美、再现古代文的美、再造古诗文的美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这是古诗文教学的基本特性和教学目标,是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反复强调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呢?  审美
该文报告采用间接血凝法(IHA)对南宁市及郊区5560名妇女、儿童的血清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健康孕妇的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为3.93℅;有流产和死产病史妇女的阳性率为24.24℅、健康儿童的抗体阳性率
古诗词,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意蕴幽远,是国学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学好古诗词,是继承优秀文化的需要,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国学复兴的
该文介绍了电气化铁路的一种新设备--弓形支架。通过对弓形支架安装、运行等情况的分析论证,指出该设备技术先进,使用后安全可靠,效益显著,在低净空隧道电气化改造中推广使用,有较大
苏州市老年大学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研兴校,发动教师编写符合老年人需要的教材,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引导
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数学素质的培养。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已成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和改进数学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强国普遍关注的课题。其中,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教学离不开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众所周知,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从其解题过程可以体现出来;而学生解题是否灵活往往取决于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其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把学生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讨论,并且从中发现规律、开发智力。学具起着教具和其他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
该文在讲座公安GIS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了公安GIS的发展趋势将是网络化的运行模式,并结合分布式WebGIS的特点探讨了多层次公安WebGIS的设计及其实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