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管理心的艺术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思想的时代,教师要将“敬业”融入班主任工作中。“敬业”与“师爱”紧密相连,树立爱的理念,用心对待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出发点。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灵交融,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好班级工作。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
  关键词:师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
  2016年,我首次做班主任,接手班主任的第二个学期,班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一词开展了《竭其心·攻其事·事必成!》的主题班会。看着学生们精心准备的这场华丽而又激人奋进的盛宴,我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感到自豪,同时也思绪万千!虽然我的成绩不够辉煌,无法慷慨激昂,也没有感人的事迹,无法追求语言的华丽,但我想以朴实的语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敬业”谈谈正在前行中的我首次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感想。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意思是说: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这是儒家思想传统的信条,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这句话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里得到新的注解和升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当我刚接触到这12个词语的时候,“敬业”这个词最先映入我的眼帘,与此同时,我也本能地将其与我的工作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去品味这个词语的意味。“敬”是指当人们随便轻率的时候要予以轻轻地击打,“业”是指职业,将这两个字拼凑在一起就是告诉我们,要尊敬、敬重自己的职业。从古至今,“敬业”这个词语都是公民的重要价值准则,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而我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我所要尊敬、敬护的“业”。同时我也十分赞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先正己身,才可施教于人,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自身,充实自己的头脑,也在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汲取更为优秀、进步的文化成果。
  同时,班主任为学生们传递知识并不是唯一的使命。在当今这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思想的时代,我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们传递更为正确、进步的思想,为他们指引更为正确的人生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热爱我们的学生、去赏识我们的学生是一种很大的力量源泉。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一个关爱的眼神,给一句信任的鼓励,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会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教育本身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它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同时,陶行知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这份师爱的含义,《四颗糖的故事》大家都已耳熟能详:陶先生看到一位男生准备打同学便将他制止,并责令该男生到校长室。等陶先生了解了情况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他,便掏出第一块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第二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了糖果。这时,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又掏出了第三块糖给男生。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笑了,又拿出了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就是陶行知先生的爱心!它清除了悲伤的瓦砾,推倒了绝望的断壁,点燃了希望的灯!其实,我们学生的成長并不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的是物质所不能代替的“爱心”。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我们秉承这份职责载起教育的小舟。没有了这份爱心,小舟就会搁浅。
  敬业也是有回报的,它回报的不是庸俗的物质,而是精神的愉悦。我们想想,作为老师什么时候最幸福?教师节里收到学生的一束花、一张贺卡;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短信:“老师,您最近好吗?好多年不见了!我很想念您!祝您一切都好!”“老师,我当年那么调皮,我能有今天都得谢谢您一直都没放弃我!您是我永远的老师和朋友!”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不会再去羡慕建筑师。因为即使再出色的建筑师,也不可能从他的作品里得到爱的回音。而我们教师是心灵的雕刻家,虽然呈现不出作品,却可以把爱给“存起来”,收获那数也数不完的“利息”。这是敬业和爱心给我们的回报啊!
  很多人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其实不然,如“敬业”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努力做好你的工作,尽到你的责任,播撒你的师爱,就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在弘扬你身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他文献
一、把握全局,张扬个性—说设计理念,体现创新  “设计校园”这一主题,是让孩子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心目中理想的校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设计方案,始终以孩子们为主体,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活动方式,给孩子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确准目标,优化综合—说教材和学情,体现要求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孩子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面积等有关知识的基
摘 要:针对目前中学语文诗歌的教学没有美感、缺乏整体教学观的现状,提出以“读”为主的诗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涵泳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音乐美和语言美,从而体味诗歌的原汁原味,获得审美的享受。  关键词:诗歌;原味;诵读;涵泳  随意翻开新课标出台后的中学(含职高)语文教材,不难发现诗歌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多,诗歌教学提到了又一个新的高度。但就目前课堂教学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一次随堂听课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拱辰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被城市小学包围着的幼小一体化城镇小学,与周边百年老校和新创办的小学相比,真是相形见绌。学校如何发展,学校特色如何定位?个人认为:精良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和学校特色建设的基石。笔者一直行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校本研训的道路上,就个人经历谈谈“以研促教,构建校本研训之特色”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小课题研究与特色学校牵手:这是一片希望的原野 
摘 要:现阶段,传统小学美术教育愈发呈现出与学生日常生活严重脱钩的现象。在小学美术作业布置过程中实现生活化,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与信心,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的学习态度,潜移默化间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推进教师的教学进度。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作业  小学美术教学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教学理念。笔者从拓
课堂提问是一项集设疑、激趣、引思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师当然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好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果。  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是追问法,何谓追问法?追问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作的一次或更多次的提问,是一种为使学生更好地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问题式教学法。有效性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中,氧气被安排为第一种系统研究其性质的物质。因此,氧气的学习对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通过氧气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研究身边化学物质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化学研究物质时常常借助实验手段,依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可以使用对比等科学研究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是有目的、有序地进行;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下面以《氧气的性质和
摘 要: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知识与实践、动脑与动手结合很紧密的学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任务驱动、择优展示、对手竞争等带有趣味的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与激情,实现学生信息技术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与信息技术教学高效的双赢课堂。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动手实践之后对知识技能的巩固率能达到80%以上,其效果远胜于单纯对知识的识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培养
摘 要:近年,由于种种原因,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锐减。透过这一现象我们看到,人们的需求从“有学上”更多地转到“上好学”。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具有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为此,我们应及时把重点从规模办学转到内涵发展,从硬件建设转到软件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认清形势,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
摘 要: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传承历史文化以及提高学生汉语认知力的重要作用。由于古文运用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环境与现代的汉语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容易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对古文不感兴趣,造成古文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古文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使学生体会古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希望能对初中古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文教学;思路  古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
摘 要:阅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看到世界。教师要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助力。文章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氛围的创设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势、新标准的有效引导之下,完善学生的阅读引领策略,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际效果,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快乐阅读;语文;提高效率;阅读兴趣;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