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中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23456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中考在我市开展已有多年,它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现象严重的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其目的在于通过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人们对学校体育的关注。通过几年的实施,体育中考已越来越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学校的体育工作也在不断得到加强,学校的体育设施也在不断的得到改善。然而,随着中考体育分值的加大,我们有许多体育教师,甚至有些学校领导在体育中考的压力影响下,使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走进了一些误区。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在此谈一点看法,与同行交流,以期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过分看重体育中考的分值
  体育中考的实施的确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程,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因此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时间也能得以充分保证,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同时调动了体育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当体育教师面对升学率以及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时,有些教师却将体育中考演化成体育教学的“指挥棒”,考试考哪几个项目,教师就教哪几个项目,学生就练哪几个项目,通过强化学生死练、硬练,一味追求在体育中考中获取高分,其它与体育中考分值无关的活动则完全放弃。这实际上只是一时为了学生获取高分,使体育成绩不影响升学的权宜之计,彻底背离了体育中考实施的初衷,也有悖于新的体育课程教学的理念。事实上,我们广大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设计好教学内容及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才能真正符合实施体育中考的根本目的。
  二、将体育课堂蜕变成项目强化课
  众所周知,在初中毕业生中开展体育升学考试,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增强学生体质,强化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的重要环节。但是,有的学校“歪嘴和尚念经”,不但没有起到提升学生体育素质的目的,还凭空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他们只认准体育中考的几个项目,在课堂上强化训练,认为只要学生在体育中考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就算完成了初中体育教学任务,将体育课演变成突击课、项目强化课。其结果,可能是学生的体育中考分数很高,但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实际上,广大体育教师只有真正改变教学观念,学生才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科学安排体育教学和体育中考的关系,将体育中考内容有机融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一方面使学生获得优异的体育中考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长久的发展而受益终身。
  三、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发展
  任何一种考试都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体育考试同样如此,通过实施体育中考,起到了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关注,促进了青少年身心健康,提高了学生体质健康的水平。学生对体育学科的浓厚兴趣是由体育学科自身特点决定的。而现在有些学校置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习兴趣于不顾,强迫学生机械重复练习中考内容,学生不能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也就谈不上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身体素质必然下降。
  四、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体育中考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树立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一些体育教师偏面的理解了体育中考的目的,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手段来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虽然取得了暂时的成绩,却忽视了体育中考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事实上,良好的身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强化训练就能实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要靠长期的积累、不断的锻炼才能达到。所以,广大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断教会学生体育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将体育训练落实在课余之外的点滴时间,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的支配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学生的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长期的渗透,广大教师却不可一叶障目,将体育成绩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质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学校实施体育测试,是当前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得以保证的必要措施,我们广大一线的体育教师在贯彻落实这一重要举措时,必须本着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的精神,千万不能舍本逐末,一味的追求体育中考的高分,而放弃了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只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提高他们的生存本领。特别是引导学生树立自觉锻炼意识,让他们形成终身锻炼的理念,从根本上增进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把终身体育引入课堂,从而真正达到体育中考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与良好的班风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优化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呢?笔者从抓时机,把握形成良好心理环境的契机;构基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氛围——“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架心桥——形成“和谐协作关系网”;扬民主——让每个成员都群星闪耀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优化班级心理环境建设。  【关键词】班级 心理环境 建设    心理环境是指反映于人脑之中、对人的心理发生
知识在更新,人类在进步。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与思考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五严”形势下的教学。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五严”的颁布都在某种程度上给教育指出了一丝方向,即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要么过程中一切又渐渐回去老路上,要么教学质量在下降,矛盾依然很突出,总体来说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状况是令人担忧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一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也就是说完善学生个性是现代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堂教学环境是否愉悦和谐,直接影响着师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并制约着教学效率的提高。知识往往要借助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收,很难想象小学数学知识中那些单调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在沉闷、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如何能被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所接
【摘要】文章通过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口语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反馈    一、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英语口语学习目标的认识错误  教师和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目标认识错误,我们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背英语单词,考个好的分数,我们是为了能更好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热点材料】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实施20多年来,以弘扬先进文化、多出优秀作品为目标,推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成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示范工程、响亮品牌,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
我1981年毕业于扎兰屯师范学校,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三十年了。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虽然计算速度较快,但错误率却很高;也有的学生计算速度较慢,准确率还低等等情况。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是数学教师首要攻克的难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计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在
【摘 要】学校教育承担生命教育重任,这就需要学校让生命教育走进课程,让生命教育扎根在教师心中,让生命教育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构建以学校为原点的生命教育的网络。学校教育必须在生命教育中时刻在场。  【关键词】生命教育 学校教育缺位 学校教育在场    我们依然清晰记得:2008年6月27日,陕西城固县发生了14岁中学生小欣不幸溺水身亡的惨剧。然而,他同行的两个小伙伴做出了让人震惊的“灭迹”决定:不向
【摘要】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好似拘泥于基本的操作和网络游戏中,而对通常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学生总感觉到一无所获呢?学生总是对今天所学知识明天再说起时忘却的太多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和改变教学两方面着手。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兴趣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
【摘 要】如何改变以往语文课堂 “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笔者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炼总结出几条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学法。包括一般学法,总体学习法两大类并对此进行具体的分类解说,并提出学法指导中的三个注意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语文 学法 指导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践证明:“教会学生学习”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
【摘 要】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历史教师,面对机遇和挑战,真正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并灵活、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素质,而且还能改善师生关系,这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很有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心理效应 课堂教学 情境 开放    为什么教师言之谆谆,学习却听之藐藐?为什么教师苦口婆心,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是因为教师与学生的心向不一致所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