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的“家训”

来源 :广东教学·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xinyu0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官员,自古就有立“家训”的传统。明代王洪洲就在其《家训》中谆谆教导日:“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贫则训蒙以给衣食,但书种不绝可矣。”在古代士大夫看来,读书比奢华的衣食更重要。
  清代王晫在《今世说》记载,顺治年间的户部尚书梁清标教育子弟“家法醇谨”,要求子弟们即使是走路的姿势、进退的方式都必须符合礼仪,并且,严格规定,除了当时视为正统学问的理学著作和有关经世济民的书籍之外,小说、野史之类的杂书一律不许阅读。可见其对子孙们读书的重视程度。
  晚清名臣曾國藩对后代的教育也相当重视。成丰六年(1856年)九月二十九日,他写信给九岁的儿子曾纪鸿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教育九岁的儿子要成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样的期许较之一般的俭朴教育显得境界更高。
  而后,曾大人直接教育儿子如何做:“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人德之基也。”读书与做人,实质是相容并包的。通观曾国藩的一生,其言传身教对于曾氏家族的儿孙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续发展都奠定了扎实基础,值得今人借鉴。
  (节选自《领导之友》2016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我校从2016年开始建设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体系,借助线上阅读平台,从书目建设到阅读活动再到阅读评价,建构一套完整而开放的阅读体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增长。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体系;建构   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现今,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下课了,孩子们扬起笑脸脆生生地向我喊着“谢谢老师”,我却心情低落,连走下讲台的脚步都有些许沉重。十几年职业生涯的修炼,我还是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依然会在意每一节课,在意孩子们的反应,就像刚才,他们强打精神、频频看钟的小动作,我都看在眼里——我很清楚,这节课,没上好。  我们正在学八年级上册的回忆性散文与传记文学单元,部编版教材有个很重要的理念——整合。按照既定的教学思路,把这两篇课文整
【技法指要】   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当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也各不相同,写文章亦是如此。   写作贵在创新。日常写作,我们大都习惯于从“我”从发,以“我”的视角和心灵去观察和感受世界,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实,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个题材,我们若能巧妙地变换一下观察的视角,换位思考,通过其他人或物的角度来构思文章,或许就能避免审美疲劳,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布衣文学社”成立于2018年11月。在龙外“办有意思的教育,育有情怀的人才”办学理念指引下,结合“家国情怀、人文底蕴”的培养目标,龙外文化孕育出了“布衣文学社”。秉持“手不释卷、笔不辍耕”的“布衣精神”,涵養“愈质朴,愈高贵;最中国,最世界”的“贵族气质”,文学社以布衣作为身份识别,将通过社刊创办、社团活动等,以文载道,以文化人,涵育中国心,浇灌文学梦。
2019年4月25日,珠海五中丁世民老师在“粤港澳同一堂课·走进大湾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专题网络教研活动中现场执教《孔乙己》,听完这节课,我很是感动,为丁老师的淡定从容的教态、个性深刻的解读、独具匠心的设计、亲切自然的点拨而拍手叫好。   一直固执地认为,阅读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渡河的过程,文本是此岸,教学目标是彼岸。   好的语文老师一定是一个渡河高手,他或者是一个桥梁建筑师,或者是船夫,或者是一
中国文学中,魏晋开始的志怪小说,到唐的传奇,都有笔记的随记随奇,一派天真。鬼故事而天真,很不容易,后来的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虽然也写鬼怪,却少了天真。  中國文学中最著名的鬼怪故事集应该是《聊斋志异》,不过也因此让不少人只读《聊斋志异》,甚至只读《聊斋志异》精选,其它的就不读或很少读了,比如同是清代的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鲁迅先生常常看《阅微草堂笔记》,我小时候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
摘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在作文题目设置、写作素材的积累与选择、作文评价等方面应讲究策略方法,注意呵护其灵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关键词:尊重个性;呵护灵性;文题设置;方法引领   如何破解初中学生作文空洞乏味、千人一面的现象?笔者认为教师不但要及时发现、挖掘孩子们身上的灵性,加以肯定和鼓励,还要在作文题目设置、写作素材积累选择、学生作文批改评价等方面讲究策略方法,以激发学
早上醒来,我发现世间的一切都陷入了无边寂静,城市被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一场罕见的超级台风“剑鱼”正在逼近。   家中门窗紧闭,我们把所有易碎物品都被搬移到了安全的角落里。但凡能储水的容器,盆子、瓶子、桶里面全都灌满了水。我和父母蜷缩在客厅的沙发上,静静等待着“剑鱼”,期待之中有着隐隐的不安!   终于,下午两点多,“剑鱼”准时赴约。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风近了,远方的树木在风中摇摆着,它们跳舞似的抖动
【编前的话】  恩平市旗风学校是典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父母来恩平务工,他们从小跟随父母颠沛流离,過早地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二是留守儿童,父母或外出谋生或出国,不得不由家中老人看管或寄养在亲戚家。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和不同的成长体验。读一读他们的文字,你或许能有特别的感受。他们并没有过多的文采,但句句源于肺腑
她居然叫如花,王如花。别人唤她,如花,如花。乍听之下,以为定是个闭月羞花之貌的小女子。而事实上,她快五十岁了,人长得粗壮结实,脸上沟壑纵横。【批注1:开头吸引读者眼球,读罢题目和第一段,“居然”、“粗壮结实”、“沟壑纵横”等词语,让读者体会到人与名的落差,王如花的外貌特点就自然而然跃然纸上。】  最感染人的是她的笑,笑声朗朗,几里外可闻。我最初是因她的笑注意到她的,一群人中,她的笑,如金属相扣,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