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安全隐患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供应室人员24名进行调问卷查,分析并统计职业暴露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中,利器伤为24例,紫外线暴露损伤为23例,其结果明显高于消毒剂的11例,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人员面对职业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通过确立自我保护意识,健全管理政策,梳理护理人与智能职业心理等,降低其职业暴露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安全隐患;防护对策
供应室的暴露是指供应室人员在接触使用过的物品时,对其清洗、消毒等操作中意外被硬物(针头等)割伤,而导致感染到病原体等对皮肤、血液造成体液污染[1]。由于供应室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封闭,各种噪音和紫外线长期摄入人体,导致供应室人员的健康岌岌可危[2]。本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供应室人员工作期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其具体对策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参与调查的供应室人员24名的问卷资料。其中,男性供应室人员1例,女性供应室人员23例,供应室人员年龄分布在28-55岁,平均年龄(41.42±15.89)岁。工龄1-3年的有8名,5-10年的有9例,10年以上的有7名。拥有大专文凭的有13名,本科文凭的有4名,研究生以上文凭的2名。通过供应室人员填写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职业暴露结果。
1.2调查方法
通过搜取相关文献中职业暴露的因素资料,结合我院护理供应室的器材设备及环境,拟定调查问卷。将其分发给参与调查的24名供应室人员,被调查者必须根据真实情况认真填写,不可作假。另外,还可以采取对供应室人员面对面交谈的形式,进行问答统计,与前者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调查的真实性,然后将最后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危险因素的发生例数与发生次数。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结果均通过 SPSS14.O 软件进行分析。对24名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发生次数与发生例数的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我院24名供应室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护理职业的危险因素中,消毒剂的发生次数为35次,体液污染为60次,明显低于噪音、紫外线损伤和利器伤等的次数。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比较[n(%)]
数量
消毒液
体液污染
噪音
利器伤
紫外线损伤
其他
发生例数(n=24)
12(50.0)
10(41.7)
21(87.5)
24(100.0)
18(75.0)
7(29.2)
发生次数(次/年)
35
60
182
272
184
27
注: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暴露安全隐患
供应室是储存医疗设备和收放物品的地方,它的作用是对手术室及病房进行消毒和灭菌,同时预防细菌的滋生,它是控制疾病感染的主要通道。而供应室人员的工作性质需要与大量的病菌和被带有病原体的器械接触,这就导致供应室人员随时被隐患控制在危险之中[3]。通过早期的研究中分析得出,供应室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暴露主要以物理、化学、物理和心理等因素造成[4]。
3.2预防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对策
3.2.1确立供应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供应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职业规程操作,保证技术的准确性和医患的安全性。供应室人员进入工作室时,必须佩戴手套,隔离衣、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设备。在日常接触设备器皿的过程中,要牢记“四不要”原则:不要直接对锐器物进行传递;不要将针头和针筒直接分离;不要用双手套针冒,不要将锐器指向他人[5]。如果供应室人员不小心被利器所伤,应快速挤出伤口内污血,用大量水清洗伤口处,以免带来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然后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另外,还可以建议护士做日常暴露登记报告的习惯,拟定制度,并反复学习操作过程中的处理措施,把事故率降到最低点。
3.2.2疏导供应室人员职业心理
由于供应室人员长期在封闭式的环境下工作,而且供应室暴露的安全隐患危险极大,因此,供应室人员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对此,医院应建立心理干预小组,帮助供应室人员疏导不良情绪,对其灌输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必要时多开展工作交流活动、分成交流小组,分享各自调节心理的方法等,从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减轻工作压力。
3.3.3健全医院培训与管理
张光惠、张庆华在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发展进程中显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的关键。所以,定期培训能够有效地提升供应室人员的防护意识。医院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供应室人员严格执行,培养其规范操作的习惯,高度实行奖罚分明制度,促进工作效率。培训与管理并进,让供应室人员在培训中学习,在管理中成长。
综上所述,供应室的供应室人员随时处于职业暴露的袭击之中。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供应室人员专业操作的准确性,增强供应室人员自我安全意识和对其不良情绪的疏导。通过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其危险系数,还能提高其心身的健康。还可以聘请医学界专家对我院防御措施的指导和给予相关意见,不断地完善措施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1-9.
[2]陈玉平,舒承婷,刘玲等.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0,23(1):28-30.
[3]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3(2):198-200.
[4]谭庆兰.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杂志,2011,16(30):13-14.
[5]温建芳.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的防护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8(8):1139-1159.
关键词: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安全隐患;防护对策
供应室的暴露是指供应室人员在接触使用过的物品时,对其清洗、消毒等操作中意外被硬物(针头等)割伤,而导致感染到病原体等对皮肤、血液造成体液污染[1]。由于供应室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封闭,各种噪音和紫外线长期摄入人体,导致供应室人员的健康岌岌可危[2]。本研究主要以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供应室人员工作期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其具体对策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参与调查的供应室人员24名的问卷资料。其中,男性供应室人员1例,女性供应室人员23例,供应室人员年龄分布在28-55岁,平均年龄(41.42±15.89)岁。工龄1-3年的有8名,5-10年的有9例,10年以上的有7名。拥有大专文凭的有13名,本科文凭的有4名,研究生以上文凭的2名。通过供应室人员填写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职业暴露结果。
1.2调查方法
通过搜取相关文献中职业暴露的因素资料,结合我院护理供应室的器材设备及环境,拟定调查问卷。将其分发给参与调查的24名供应室人员,被调查者必须根据真实情况认真填写,不可作假。另外,还可以采取对供应室人员面对面交谈的形式,进行问答统计,与前者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调查的真实性,然后将最后结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危险因素的发生例数与发生次数。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结果均通过 SPSS14.O 软件进行分析。对24名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发生次数与发生例数的计数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我院24名供应室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发现,护理职业的危险因素中,消毒剂的发生次数为35次,体液污染为60次,明显低于噪音、紫外线损伤和利器伤等的次数。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比较[n(%)]
数量
消毒液
体液污染
噪音
利器伤
紫外线损伤
其他
发生例数(n=24)
12(50.0)
10(41.7)
21(87.5)
24(100.0)
18(75.0)
7(29.2)
发生次数(次/年)
35
60
182
272
184
27
注: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暴露安全隐患
供应室是储存医疗设备和收放物品的地方,它的作用是对手术室及病房进行消毒和灭菌,同时预防细菌的滋生,它是控制疾病感染的主要通道。而供应室人员的工作性质需要与大量的病菌和被带有病原体的器械接触,这就导致供应室人员随时被隐患控制在危险之中[3]。通过早期的研究中分析得出,供应室人员在工作中的职业暴露主要以物理、化学、物理和心理等因素造成[4]。
3.2预防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对策
3.2.1确立供应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供应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职业规程操作,保证技术的准确性和医患的安全性。供应室人员进入工作室时,必须佩戴手套,隔离衣、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设备。在日常接触设备器皿的过程中,要牢记“四不要”原则:不要直接对锐器物进行传递;不要将针头和针筒直接分离;不要用双手套针冒,不要将锐器指向他人[5]。如果供应室人员不小心被利器所伤,应快速挤出伤口内污血,用大量水清洗伤口处,以免带来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然后对伤口进行消毒,包扎。另外,还可以建议护士做日常暴露登记报告的习惯,拟定制度,并反复学习操作过程中的处理措施,把事故率降到最低点。
3.2.2疏导供应室人员职业心理
由于供应室人员长期在封闭式的环境下工作,而且供应室暴露的安全隐患危险极大,因此,供应室人员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对此,医院应建立心理干预小组,帮助供应室人员疏导不良情绪,对其灌输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必要时多开展工作交流活动、分成交流小组,分享各自调节心理的方法等,从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减轻工作压力。
3.3.3健全医院培训与管理
张光惠、张庆华在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的研究发展进程中显示,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是降低职业暴露的关键。所以,定期培训能够有效地提升供应室人员的防护意识。医院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供应室人员严格执行,培养其规范操作的习惯,高度实行奖罚分明制度,促进工作效率。培训与管理并进,让供应室人员在培训中学习,在管理中成长。
综上所述,供应室的供应室人员随时处于职业暴露的袭击之中。因此,需要不断地加强供应室人员专业操作的准确性,增强供应室人员自我安全意识和对其不良情绪的疏导。通过制定相关的防护措施,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其危险系数,还能提高其心身的健康。还可以聘请医学界专家对我院防御措施的指导和给予相关意见,不断地完善措施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1-9.
[2]陈玉平,舒承婷,刘玲等.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0,23(1):28-30.
[3]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3(2):198-200.
[4]谭庆兰.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杂志,2011,16(30):13-14.
[5]温建芳.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的防护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8(8):1139-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