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生态的理性探析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0216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年中文,语言生态需要理性的思量
  
  百年来,汉语言饱经沧桑,现在随着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英语的霸权、网络语言的流行、汉语的式微和边缘化越来越引发了我们的民族危机感。
  汉语的式微。网络化时代,英语已经成为“准世界语”,由“微软”、IBM、“康柏”等跨国公司所支配的这个虚拟世界是以英文为格式和标准的,英语是进入网络世界的通行证;在当今大众文化流行的传媒化时代,美国几乎控制了全球3/4的通俗文化消费市场,《蝙蝠侠》《泰坦尼克号》《哈利·波特》《指环王》等在全球的流行与卖座,使得不少人对美国文化产生了一种认同与向往。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作家余光中就写下了《哀中文之式微》,感叹现代中国人母语能力的下降。如果不及时调整,有一天我们的后代学习古汉语要比学习外语还难。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
  亨廷顿的问号。网络语言大面积流行,威胁语言生态,并非危言耸听。姑且引述不久前刊于媒体的一篇小学生寒假作业,你就会知道自己是如何在网语面前成了“新文盲”:“昨晚,我的JJ(姐姐)带着她的青蛙BF(男朋友)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拍马屁),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漂亮美眉),7456(气死我了)……”中国人听起来似乎像外语,外国人听起来感觉如汉语,这是不少网络语言的共同特点。如果不通过规范用语将这种亚文化圈入特定范围,总会有一天连我们的孩子也分不清哪是纯正的汉语!
  语言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标志,是民族文化的鲜明标志。网络语言泛滥,不少网虫甚至钝化到“不会说话”,这让人想起了那个一直受到激烈争议的“亨廷顿问号”。
  英语的霸权。据报道,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透露,全国约有3亿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约占全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大中小学学英语人数超过1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总人口数。
  面对如此“喜人的成绩”,恐怕很多人都笑不起来。近年愈演愈烈的英语“大跃进”,无处不在的以英语论英雄的人才评价机制,都叫人分外困惑:在英语教学的强势挤压下,不少中国孩子的母语水平却越来越差,还没跟国际接轨,自己的语言生态已先出现了紊乱,这有啥可炫耀的呢?
  在古今教育史上,恐怕没有一种课程像“中国的英语课”一样费时低效了。据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4年10月的调查显示,56%的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另有19%的学生几乎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英语。曾几何时,无论是领取毕业证、学位证,还是攻读硕士、博士,英语成绩都具有一票否决权,逼得学生们天天忙着啃英语,对专业课只能草草应付。其实,相当多的人走上工作岗位后并不需要英语或者只需要少量的英语就可以了,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英语是不是有必要,值得教育专家们认真思考和论证。如今,虽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的话语权开始得到重视,但是并没有根本改观。
  
  二、相融共生:语言生态需要理性的导向
  
  汉语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代人类何以才能理性地生存发展”,唐代兴教授围绕这一问题从形而上学、伦理学、美学、语言哲学等方面展开了多层次的思考,初步构建起以生态语义场为本体论的生态理性哲学新思想,提炼出生态整体的哲学方法的反思性的整体拓展与超越研究。唐代兴教授所主张的生态理性哲学融合与贯通“不变中求变”之思辨智慧及“变中求不变”之悟性智慧,是以人与世界生态一体存在为基点,以“己在——此在——彼在”相融流共生、互生为视角,以人——文化生态语义场和世界万物之间相向言说的整体生态智慧。
  语言、言语、言说共同构成语言的生态整体。迄今为止,我们所持有的语言观,是一种语言学的语言观。这种语言观具体展开为三个方面:一是工具主义信念,即认为语言是人类创造的产物并必然成为服务于人的现成交际工具;二是操作技术主义方法,即把语言看成是一种符号;三是机械主义组合论思想,即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语言聚合发展”模式和“语言聚合——分化组合”模式。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关系定位为组合关系和聚类关系两种基本形式,转换生成语言学最后把语言定位为是语法装置所生成的全部句子的集合,都不折不扣地贯穿和张扬了这种组合论的机械主义思想。
  语言应该从生态整体的态度来重新审查。首先是视野必须拓展。语言不仅是人类创造的产物,而是“从个别的意义上讲,所谓‘语言’是指经过了人的实践行为并形式化了的一切物质符号,它包括思维语言、情感语言、技术语言、指号语言、代码语言、机器语言、服饰语言……语言即人类活动及其产物的总和。就一般意义上讲,所谓‘语言’是指生命的形式化自身,它包括宇宙语言、自然语言、生物圈语言、人类语言,进而可分为动物语言、植物语言……语言即生命存在运动及其形式化产物的总和。”其次是必须对其内涵拓展。“语言”应该是生态整体的,从生态整体角度看,以客观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为观念蓝图所构建起来的语言学是一种狭义的语言学,它只关心共相的抽象“语言”,而没有注意到感性具体的“语言”。真正意义上的(即广义的)语言学,既要注意共相的抽象语言问题,更要注意感性具体的语言问题;而感性具体的“语言”内容恰恰是“言语”和“言说”。“语言”和“言语”及“言说”——此三者共同构成了“语言”概念的整体内涵。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从生态学观看,语言既是文化的,又是对文化的超越与创造。第一,在存在论层面上,语言与符号之间构成对应关系,即凡是语言产生的地方就有符号;一种语言的存在必有其符号显现。第二,就其功能讲,语言创造世界,符号表达世界。从存在论看,语言是存在者,是存在的家园,符号是存在者的显现形态,是存在之家园的形式显现。比如生命是存在之为存在的存在者,但这一头牛,那一只羊,却是生命的具体形式显现。由此,语言生成存在,符号显现存在;语言创造世界,符号展开世界;语言构成存在的疆域和世界的极限,符号是表达其存在疆域和世界极限的物化标志。第三,符号是语言的形式,语言是符号的内容。进一步讲,语言是创造世界的形式,符号是表达世界的形式。概言之,语言与符号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实体与现象、创造与表达的关系:语言是实体的现象(形式),符号是语言的现象(形式);反之,实体是语言的内容(本体),语言是符号的内容(本位)。
  语言生态的自在与自为。唐代兴教授认为,语言生态从其原发存在向继发存在敞开(发生)过程,即是从无到有、从虚到实、从整体到分有的自我创造过程。其伟大成果是生命,特殊地讲是人这种生命。其实在的标志是世界的分有:即存在世界和生存世界的诞生。由于其人的诞生,生存世界由此被分有为生命化的生存世界和人化的生存世界。就语言从其存在性言说向生存化言说之方向看,言说的敞开同样被分有为生态化的自在言说和诗意化的自为言说,前者展示为生命的生成与不断生成;后者突现为意义的生成与不断生成。
  
  三、语言教学,语言生态需要理念的渗透
  
  我们通常讲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确实,语文教学要借助语言,并最终要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具体体现。其实,所有课程都要进行语言教学,都需要通过培养起学生的学科语言能力,然后才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因为,任何课程都是建立在具体学科基础上的,任何学科的知识、理论和方法,都需要一套特定符号系统来承载,因而,任何学科都有属于自身学科的独特话语体系。所以,任何课程的教学都需完成两个基本任务,一是语言能力培养的任务,二是学科能力培养的任务。
  培养学生对语言生态的自豪感。每个民族都必须把自己民族的母语作为一门基础课程,用民族的语言来熏陶下一代,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民族人格、尊严和情操的人。
  作为以母语语言文化为基本内容的语文教学,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其奠基性的任务恰恰是引导学生通过汉语语言的学习,了解汉民族精神生活的全部历史,形成汉民族人格,获得汉民族尊严,育成汉民族情操。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人格化的汉语文能力,必须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汉语言的直观感受、体验、领悟,而陶冶学生的独立民族人格意识、健康的民族尊严情感、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情操为奠基性前提。
  培育学生在生态语境中的创造力。语言是人类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类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主要利用语言来完成,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一个人要顺利进入社会,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相应的语言能力是不行的。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为了安静,往往限制学生说话。生态式教育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时时运用语言。
  培养学生在语言运用上的个性和人格。整体地看,从言语的内在性生成,到言语的外化性表达,再到言说的成果形成以及对这种成果的符号化定格,是一个完整的语言生成运用过程。任何人要完整地完成这个过程,第一,具备相应的语言材料,它包括语音、文字、词汇、概念。第二,遵循语言规则,它包括言说的语音规则、语法规则、修辞规则和逻辑规则。所以,语言材料、规则构成了语言之链本身,贯穿了语言生成运用表达的全过程。以此来看,在语文课程中,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起点,以养成和提升学生的言说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和符号化描述能力为目标。(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谢爱林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要唱好语文这台大戏,就必须对自己扮演的角色予以充分认识。当代语文教学中理想的教师角色是什么?本人认为是"桥",是"天使",是"钥匙",是"发动机"和"糖"。    一、桥    教材是此岸,知识是彼岸。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由此岸进入彼岸搏取知识登堂入室的"桥"。教师的任务就是要铲除学生、教材、知识之间关联的障碍,让学生能与教材很好地交流
如何以“人性”管理,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是每个班主任面临的一个研究课题。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十多年中,我深刻体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宽容待人,对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至关重要。    一、以身作则,树立班主任威信    开学之初,由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组成的班级,同学之间相互陌生。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松散的群体建设成一个具有一定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班集体,就成为班主任的首要任务。  作为班主任,首
一、导语近几年,由于学习负担的加重,升学压力的增加,以及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中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而许多学校和家长并未对此引起
目的:研究“调神畅情三六九”针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名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调神畅情三六九”针法,对照组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与开放手术治疗胭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12 ~2018-12在本院收治的50例胭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关节镜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每组25例.比较分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被证实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1],其发病机制与成人类似,亦存在睡眠结构紊乱,呼吸暂停等,睡眠过程中激素的变化在儿童生长发育
一、做学校发展诊断——找优势,诊差距,找突破,树特色    众所周知,优势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差距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优势有显性的与隐性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现实的与未来的。一般显性、直接、现实的优势容易被人们看到,而潜在、间接与未来的优势容易被人忽视。对学校优势的分析要从多角度出发,分析学校优势的角度越多,对学校优势认识越清,对学校的发展越有利。所以要竭尽智慧挖掘学校发展优势。诊差距,要注意找
武术是我国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和高校学生喜爱,武术项目不仅进入了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课堂,而且在高等院校还得到积极推广、普及和提高,武术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使其得到继承、发展、改革与创新,其强身健体价值、培养中华精神价值、技击美与技艺美融合的审美价值充分表现出来,这些价值必将对高校学生的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重要的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PET/CT)评估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后复发、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放疗后复发转移患者临床资
多发性大动脉炎( 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常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肺动脉的慢性特异性炎症,多见于年轻女性. 临床上累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者少见,且多见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