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文化特征对比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217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语是语言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正确理解与恰当运用习语体现了语言学习者对该语言的熟练程度,因此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以他人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了产生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习语表达的影响,意在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便准确理解与运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习语。
  关键词:习语 文化差异 影响
  
  语言离开文化便不存在。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部份并且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在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同时它也反映文化。习语是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以简洁、丰富和生动的表达为特点,存在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俗的各个领域。它们通常是表达非常特殊的意义并与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态度紧密相连。因此,我们经常在正确理解并适当应用习语的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困难。然而,“恰当地运用习语往往是一个人支配语言的标志。缺少习语的演讲或写作是黯淡无味的,而过度和不恰当的使用它们也会使语言脱离自然”。熟悉习语的文化特性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来自不同文化的习语。英汉习语,与各自文化相连,传达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和信息,反映自身文化。英汉习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是如此令人难以置信,以致于辞典编纂者甚至会认为,对等翻译受文化制约的习语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我们想像英国本地人一样支配英语,学习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基于其它相关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引起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及其对英汉习语表达的影响进行探究。以下分析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获取一些有关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的知识。
  
  一、地域影响
  
  很明显,两个国家的人生活在完全不同自然环境里且社会发展不同。很久以前,生活在干旱的草原和海浪敲击的海边印欧语系的人们经常苦于恶劣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迫使他们冷静客观地进行观察,为了征服自然,他们培养观察自然、分析自然、学习自然的习惯。人与自然的对立为西方文化打下了基础,通过分析的头脑寻求原因,自由与个性的科学观察,使它走向繁荣。这个西方文化的明显特征在印欧语系尤其在英语中得以完全体现。与其相反,位于东亚大陆的北温带的中国似乎颇受良好自然环境的眷顾,很少受到恶劣环境的威胁。半封闭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经济逐渐使他们融入自然。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体系为中国辨证的思想模式打下了基础。强调实踐出真知,主客观的统一,强大的民族意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生活理念。汉语,作为一种分析性语言,通过语法上的并列与简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忽略形式,强调词意。对词意或词语之间的关系上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下文的阅读,或者实践以及个人的直觉。
  陈宏薇的分析说明了地域性的差异会对人的思维表达方式带来很大影响。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不同民族会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的态度。对比以下汉语习语及其英文版本将使我们对上述观点的认识更加清晰明朗。
  瓜熟蒂落Things will be easily settled when conditions are ripe
  赴汤蹈火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
  祸福与共 share weal and woe
  不辞而别 take French leave
  谆谆教诲 talk like a Dutch uncle
  衣食住行 food ,clothing ,shelter ,and transportation
  
  二、习俗的影响
  
  由于不同生活习俗,不同民族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标准也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例如,在中国,“老”这个词是对有丰富阅历的人的尊称。几千年来,家庭一直是中国人生活中重要且稳定的组成部分。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老人都是受到尊敬的。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老”一直是智慧与经验的象征。因此,汉语里常出现带有“老”的习语就不足为奇了。例如,老成持重(experienced and prudent),老当益壮(old but vigorous)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when a veteran goes into action ,he can do the job of two)。然而,在一些西方国家里,尤其在美国,工业的发展已经破坏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传统的关系。大多数的人不得不通过电话来表达他们对老人的关心。随着老人社会地位的下降和年轻人社会地位的上升,后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他们充满活力。“老”在美国文化里代表着青春的结束,活力的衰退。因此,大多数美国人在意识上抵制形成“老”的思想,而努力保持青春。他们不愿使用“老”这个词只是因为在意它的含义。他们愿意听到诸如“你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你的真实年龄”这类的话。
  为了更深入地证明这个观点,我们还可以用含有动物的词语来举例说明。西方人在饲养宠物方面具有悠久的传统。对他们来说,像家猫或家狗这样的驯养动物是亲密而宝贵的伙伴。然而在中国人眼里,狗是一种卑微的动物。含有“狗”的习语表达的意义自然也就不同。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如狗腿子,狗崽子,狗急跳墙,狗嘴吐不出象牙。然而,在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都不存在贬义:像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top dog (最重要的人物) ,lucky dog (幸运儿) ,dog - tired (筋疲力竭) ,to lead a dog’s life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
  龙,作为一种想象出来的动物受到了中国人的尊敬和崇拜,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权威、力量和好运。在英语中,虽然它也和力量与权威联系在一起,但它被赋予贬义色彩。英语中的“龙”往往会使人想到残忍、恐怖和邪恶。但在汉语里,诸如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子龙孙、龙凤呈祥之类的习语则表达了中国人对龙的喜爱。
  同样,猫头鹰在西方意味着冷静与智慧,“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说明英语国家的人们已把智慧和猫头鹰联系在一起。在儿童读物和卡通里,猫头鹰通常是严肃而智慧的。在森林动物讨论某件事情时经常会向猫头鹰寻求建议。有时,鸟类被人们认为是愚蠢的,但是一般而言,猫头鹰是代表着智慧的。然而,在中国,大多数人迷信地认为猫头鹰代表着坏运气和不吉利,随之就会有这样的表达,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an owl visiting a home ”portends misfortune in that household) .仅仅是它的叫声或目光就会使人恐惧退缩。
  在英国人和大部份的西方人眼里,真正的森林之王应该是狮子。狮子享有很高的威望。我们可以看见这样的描述regal as a lion ,majestic as a lion。12世纪末的英国国王理查德一世便是以他的狮子般的勇猛与骑士精神而闻名。随后英国人以狮子作为民族的象征也就不足为奇。在中国文化里,这种动物很少会和勇敢联系在一起,它们通常是被看作凶猛残暴的代表而不是庄严的帝王象征。
  
  三、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各个民族不同的喜好与禁忌。中国文化深受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受佛教影响程度最深。而基督教也深深地影响着英国文化。因此,汉语习语显然折射出佛教的影响,而英语习语却是基督教的一面镜子。例如,“远看菩萨,近看泥巴”和“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灵丹妙药”和“回光返照”分别来自佛教和道教。相比之下,来自圣经和基督教的习语也很丰富,如“a thorn in the flesh” (肉中刺) ,“the forbidden fruit” (禁果) ,“he ap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 ,“ a covenant of salt ”(不可背弃的盟约),“gird up one’s loins” (准备行动) ,“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等等。
  
  四、历史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这主要包括典故、神话、诗歌、古书和记载等等,其中,典故是最重要的,它反映民族特征。来自历史文化的习语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英汉习语,起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自的领域不同,学习关于英汉习语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知识将会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妙手回春”和“对症下药”来自传统的中国医学;“拔苗助长”和“杞人忧天”,来自经典著作。英语习语主要来自英国人的生活经验(e. g. to give somebody the cold shoulder ,to be in the same boat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to be in the soup),莎士比亚的戏剧 (e. g. much ado about nothing ,gild/ paint the lily ,bay/ bark at the moon)、神话、传说、寓言 (e. g. sour grapes ,Achilles’ heel ,the lion’s share.)。除《圣经》外,英语习语以其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意义为特征已有悠久的历史,而汉语习语则携带更多的历史色彩。
  总之,我们学习的有关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的知识越多,就越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以上关于引起文化差异及其对习语影响的原因的分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方法,促使我们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意识,从而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来自不同文化的习语。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3]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5]关哲.谈英语习语的翻译[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1.3,(3):46.
  [6]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7]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2,(3):28.
其他文献
摘要:反思性数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考察自己活动的经历中重构自己的理解。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立足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内化他人见解、形成“简缩”的思维结构、掌握思维策略、丰富元认知水平。  关键词:反思 知识体系 内化见解 “简缩”思维 思维策略 元认知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
对于文本的诠释,有时候是见仁见智的,即使是同一个文本,不同教师的展示,产生的效果也有是不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在课堂中已经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学生会探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新型的学习方式。这对于边远山区的教育来说难度很大,这里的中学生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我想也不尽然。本文针对边远山
摘要:本文阐述了网络、多媒体等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比较,以及合理使用网络、多媒体等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展望了它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及应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网络 多媒体    进入21世纪,教育部要求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推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包含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改
工商管理不仅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当前市场经济建设中,恶意竞争、垄断经营等行为十分普遍
新世纪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于为成员提供合作互动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组合小
摘要:人文文化教育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显得更为重要。我国在申办奥运会、世博会成功以及加入WTO 以后,英语教学愈加显得重要。大学是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地方,她施行的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启发人的心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根据我国当前的教学需要和现有条件,顺应当前外语教育教学的潮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注重人文教育,全面发展素质,为大学品牌教育添砖加瓦。  关键词:人文文化教育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树立了终身学习理念,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变得非常必要.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就我国的英语教学情况而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种种原因,重语言、轻文化因素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
摘要:基于档案袋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把握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关注学习者各自的差异,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这种评价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促进大学生写作水平的全面提高。本文分析了写作档案袋评价特点、理论依据、优点及实施方法等。  关键词:档案袋 形成性评价 大学英语写作    导言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根据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次写作任务来确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