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十年来,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世界遗产这一大自然造化和人类文明创造中的精华,日益受到严重威胁甚至破坏。对世界遗产遭受威胁和破坏的因素(尤其人为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保护世界遗产,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守护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家园和精神家园。
关键词:世界遗产;威胁;破坏;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K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2008)01-0094-04
一、世界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伴随着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次会议的召开。一个历史性的文件《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诞生了,一个新的术语——“世界遗产”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多地得到世人的关注。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典型的代表,人类是大自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和自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平衡是人类幸福的真正源泉,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世界遗产也是自然和人类自身经历的真实纪录。是大自然造化和人类文明创造中的精华,是社会走向进步的历史丰碑,它体现了人类共有财富中的最高价值,在促进人类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人类非常需要从保存下来的世界遗产那里体验大自然的创造力,非常需要从人类祖先当初为社会发展付出的辛劳和他们创造文明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不懈追求中获取精神力量,这对于人类继续走向富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人类文明要继续前行并永续不衰,人类自己就必须从这种启示中吸取不断改变物质状况的精神追求。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世界遗产的内涵逐步丰富和完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后,1978年公布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共122项,人类历史从此有了国际社会认可的世界遗产的冠名,以后逐年都有新的世界遗产诞生,截止2006年6月,已产生了812项世界遗产。与世界遗产有关的国际机构(政府间的与非政府间的)越来越多。如国际遗迹和遗址委员会(ICOMOS)、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ICCROM)、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它们皆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合作伙伴,负责对世界遗产的评估、监控、创立和技术支持工作。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机构对世界遗产的申报、认定和审批愈来愈严格,门槛越来越高。197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要确保《世界遗产名录》的地区文化和自然多样化~2000年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个已有遗产地的国家每年只允许申报一个世界遗产项目,全世界每年新增的世界遗产项目不超过30个,并且按规定的报名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受理。随着世界遗产总数的不断增加,国际社会审视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以至国际文物保护机构的权威人士预言:“今后再想加入这个行列将越来越难”。这是因为,世界遗产能够为遗产地带来一系列相关效应,它以超过任何一种营销方式的吸引力。为经济学家、投资家、遗产地管理者、游客等各行各业的人士所垂青、仰慕和利用。申报世界遗产的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都急剧增加,很有必要对申报数量加以限制,以便让具有更高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某地一旦成为世界遗产地,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当遗产价值被充分认识、知名度提高后,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事业必然得到极大实惠。在世界遗产的相关效应中,它给遗产地带来的声誉上、经济效益上的巨大收获是最突出的。例如,原来鲜为人知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许多人拿起地图都找不到它们的位置,但它们竟能在世界遗产的大旗下一跃成为众人向往的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创造出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平遥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1998年的门票收入已从申报前的18万元猛增到500多万元,当年旅游综合收入更是高达4800万元。因此。世界遗产能够有力地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前景光明。意义无限。
然而,在世界遗产为遗产地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其本身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有些已经遭到破坏。正如《世界遗产公约》中指出的:“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更加恶化。”人与自然长期形成的和谐关系在许多地方被破坏,人类曾经为之骄傲的一些景观已不复存在,世界遗产这个大自然与人类祖先留给后代的最珍贵的财富。它的特点(一旦破坏,无法替代,不能再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与考验,有些至今仍“顽强生存”,而有些已经消失。如古希腊人记载的地中海地区的七大奇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弗所(小亚细亚古都)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哈利卡那苏斯的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的太阳神铜像、亚历山大港的灯塔,现在只剩下埃及的金字塔。其他六个都已经消失。
二、世界遗产遭受现实威胁和破坏的因素分析
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人类社会内部永久地处于和谐状态,我们有必要对世界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因素加以归类与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保护世界遗产提供理论与信息基础与意义。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把世界遗产遭到破坏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大多是“天灾”,主要有:1、蜕变加剧;2、灾害和灾变,如火灾、地震、山崩、火山爆发、水位变动、洪水、海啸等;3、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
第二类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完全是“人祸”,主要有:1、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威胁;2、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计划造成的消失危险;3、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的破坏;4、随意摈弃;5、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
在以上基础上。笔者把危害因素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年久腐变。蜕变加剧。这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的命运即是这方面的典型。《最后的晚餐》花费了达芬奇4年的心血,开创了西方文艺复兴的崭新境界,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典范作品,与米开朗琪罗的《末日审判》、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并称为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大杰作,绘制在意大利伦巴底大区米兰市圣玛丽亚感恩广场的圣玛丽亚感恩女修道院和教堂内大厅的北墙上。经过岁月沧桑。这幅名画已无往日的风采。在绘制壁画时,由于达芬奇选择材料不当,画面没有打底就直接将颜料涂在干燥的壁画上,致使壁画完成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裂痕;1652年,僧侣为了扩大门洞,把画中央人物的脚部都挖去了一块;1796年,拿破仑一世军队侵占了米兰,把食堂做了 马厩,士兵把壁画中的人物头部作为抛掷石块比赛的目标,损毁较多;后来又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和现代空气的污染,画面已经损坏剥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修复不力所留下的痕迹,更使这一壁画惨不忍睹。意大利圣玛丽亚感恩女修道院和教堂主要因绘有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而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油画《最后的晚餐》惨遭不幸,那么这项世界遗产的价值将会大大折扣,甚至它本身就不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存在,从而失去存在的意义。
(二)自然灾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海啸、火灾、水位变动等。1984年3月15日巨大的龙卷风袭击了贝宁的阿波美皇宫,使其遭受了极大损害,包括波尔蒂科宫、格莱莱皇帝的陵墓等在内的建筑损失惨重。1985年阿波美皇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同时,也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马里的廷布克图的清真寺、陵墓和公墓正在受到被沙漠逐渐吞没的威胁,这个城市的三个重要的清真寺的加固和维修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波兰克拉科夫附近的维耶利奇卡盐矿厂自13世纪以来一直生产运转。它有300公里长的地下坑道,其中有用盐雕制的著名祭坛和雕像,但该厂于20世纪末引进的压力通风装置使坑道内出现大量的湿气,对洞内所有的艺术品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这个盐矿在1978年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不久,旋即于1989年又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当然,波兰和国际社会进行了共同努力,在盐矿厂安装了一套有效的除去湿气的系统设备,逐步解决了这一问题,于是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98年12月召开会议将此盐矿厂从《濒危世界遗产清单》中删除。
(三)人为因素。1、贫困、战争、武装冲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就不会有良好的上层建筑秩序和状态。持续的贫困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动乱和灾难,甚至战争,非洲许多地区长期以来战乱不断,其主要原因乃是贫困。因为贫穷和战乱,这些国家正常的管理秩序被打乱,诸多国家事务难以进行和完成,它们所拥有的世界遗产也就“难逃厄运”。例如,刚果民主共和国所发生的内战,使得刚果国家全部的5项世界遗产尽数落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之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描述说:“这里的守护者经常收不到薪水,并且公园的巡逻已经停止”。克罗地亚的情况与此有些类似,它的杜布罗夫尼克旧城曾被称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城内哥特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和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星罗棋布,这些建筑在几个世纪里的多次地震中都幸免于难,但是1991年10月和11月,这个古城被战火严重损坏,于是它立即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当然,后来经过克罗地亚政府的努力。在世界遗产中心提供的技术建议和财政援助的支持下,古城的弗兰契斯克修道院和多米尼克修道院的正面得以修复,屋顶得以修补,宫殿得以重建,1998年这座古城被从《濒危世界遗产清单》中删除。
目前,全球所发生的战争已成为濒危遗产增多的主要因素。前南斯拉夫的科托尔的自然保护区和文化历史区是第一个进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的,原因就是战争。而柬埔寨的吴哥窟、耶路撒冷的古城和城墙等著名世界遗产皆因战争的缘故,进入到濒危世界遗产的行列。近年来,这方面最严重的事件莫过于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英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致使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17万件文物尽数被毁被盗,198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哈特拉古镇——一座颇有影响的伊拉克的世界文化遗产,遭到了炮火的严重摧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哈特拉的评价是:“哈特拉是帕提亚王国的一个大的军事重镇。公元116年和198年它抵挡住了罗马人的多次进攻,这主要得利于它高大坚厚的城墙和城堡。这座城市的遗址,特别是融会了希腊罗马建筑风格及东方装饰特色的寺庙建筑展示了帕提亚文明的辉煌。”今天,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渐渐散去,当人们以平静的心态反思这场战争的时候,不禁产生疑问:美国、英国、伊拉克都是《世界遗产公约》的签约国,均有责任遵照公约的规定行事,难道还有例外吗?不,没有例外!因此,这场战争所依据的法理令人怀疑和担忧。
2、愚昧、固执、反动的统治势力。这种势力随时会演变成为世界遗产最可怕的摧残力量,曾经统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制造的炸毁巴米扬大佛事件即是典型。巴米扬大佛是公元3—5世纪凿刻于巴米扬山谷峭壁上的释迦牟尼雕像,一座高28米。一座高55米,微笑地矗立着。体现了普度众生的救世主胸怀,是世界上最高的立佛。“塔利班”首领宣称“必须彻底除掉阿富汗境内一切其他信仰和偶像崇拜的历史记忆”。它的武装分子首先陆陆续续用机关枪扫射巴米扬大佛四肢,2001年2月26日又用甘油炸药炸毁了两座大佛,同时在佛像神龛下燃烧汽车轮胎,让浓烟把壁画熏黑,直至消失。他们还把国家珍藏的所有早期的雕像、文物档案以及考古遗址等统统捣毁。在事件发生前,全世界所有佛教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纷纷呼吁、声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召开紧急会议并派遣特使彼埃尔·拉弗兰斯去会见塔利班首领;日本和斯里兰卡政府表示愿意出天价购买,先拆卸后重新安置到别的安全地方……所有的努力都因为“塔利班”匪徒顽固不化的断然拒绝而付之东流,终于发生了这一暴殄天物的罪行。
3、特殊的社会、政治事件。这主要指对文化遗产的严重威胁,甚至毁坏。在我国1966年至1976年发生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的文物、古迹和遗址等举不胜举,其中一部分即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类遗产。
4、失控的旅游业。时至今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交通日趋方便,全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旅游高潮,世界范围的旅游者达到10亿人左右,旅游的品种不断增多,花样日益翻新,有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其中“世界遗产旅游”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与追求。世界遗产由于突出的世界价值,使它具有超乎寻常的旅游魅力。真正感受世界遗产,真心体验世界遗产,到世界遗产地去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世界遗产旅游”能够使游客提高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并能增加人的心理机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世界遗产旅游”的意义将日益丰富,首先,这是向世人展示世界遗产的最好形式,它能激发人们对世界遗产的热爱、赞赏和尊重,让人们直接聆听自然之神和历史老人的无言教诲,从而达到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开启灵感的目的。其次,世界遗产旅游为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促进他们互相理解、交流和团结。现在,世界遗产地已经成为人们最向往的旅游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一项数字显示,仅在1998年,全世界就有近5亿人游览了552个世界遗产地。再次,世界遗产旅游强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几百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2000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全面推出的“世界遗产世纪游”,就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 招牌,吸引海外游客,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金榜,往往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荒僻之地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观光胜地,同时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地处西南边陲的小城丽江,自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招来了全世界的旅游观光者,每年有200万以上,仅2000年就接待了海内外游客2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44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丽江辖区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然而,旅游对世界遗产的消极(负面)影响也突显出来,并且日益严重。
一个地方一旦被认定为世界遗产地,就等于给它做了一个巨大的广告,与此有关的人们往往全然不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种种过度开发的手段,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这方面的危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马路纵横、旅馆林立、过量的游乐设施、汽车的噪声和废气、大量游人的践踏、生活垃圾遍地等,造成了对土壤的侵蚀、植被的破坏与对水和空气的污染,废气和空调排气对石头寺庙群也造成腐蚀;(2)外国游客不时带来的生物物种会繁衍并和本地物种互相残杀;(3)对文物的掠夺、非法挖掘以及非法捕杀野生动物;(4)(旅游造成的)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趋向,使得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逐渐丧失。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例子证明这些危害(负面影响)曾经出现过或者正在肆虐。厄瓜多尔“桑盖国家公园”之所以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瓜莫特——马卡斯公路的修建,大量甘油炸药爆炸、污染,居民骤增带来的盗猎、放牧等等,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我国的泰山、黄山在山顶上建豪华酒店,张家界建户外登山电梯等。这些都对其作为世界遗产地所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旅游业的膨胀发展给不可替代的珍贵自然文化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破坏了世界遗产地所特有的价值,使得遗产地拥有的“令人向往的旅游地所具有的特色”渐渐消失。在中国,失控的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最大威胁,媒体报道如“中国世界遗产七处疮疤”等连续不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有关专家多次提出的批评和呼吁,无一不是源自于旅游业的过度开发。
5、社会进步的负面影响。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不断进步、文明程度渐次提高,但这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正面,它的另一面(负面)则表现为混乱、堕落、疯狂、破坏等灾难性的困境,这两种相反的情况往往相伴而生,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皆有表现,愈接近现代愈明显,进步的积极成就越多,负面影响越大。因此,为数不少的贤哲曾经对文明社会的诸多弊病作过尖锐的揭露与猛烈的评击。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正如当年诺贝尔研制炸药,他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升级至炸药,大大增强爆炸力,完全是出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开矿修路、造福人类;而几乎同时。有人竟利用诺贝尔的研究成果干着罪恶的勾当——制造弹药、进行战争,这是诺贝尔始料不及的。为此,他非常痛恨自己的发明创造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可又有心无力,于是设立了“诺贝尔和平奖”,以告诫后人,追求和平。人类自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技术发明不断,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感受到了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的剧烈变化,也经受了现代技术、工业、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的普遍恶化、全球温度升高、臭氧空洞出现和扩大、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耗竭、许多动植物物种灭绝等危害。这些危害越来越严重,直接威胁着世界遗产的安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代化建设对世界遗产的破坏总是“理由充分”的,甚至对一般的文物古迹、风景区的破坏也是如此。如浙江的绍兴、淀海等地的古城区,曾经足以与平遥、丽江媲美,但它们在躲过了长久的岁月侵蚀和多年的政治动乱之后,却消失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真是令人费解!
(四)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及人类认识水平本身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世界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原因不明。
对待世界遗产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公众对其所抱的态度,决定了政府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多年来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不力,破坏严重,投入不足,一个基本的原因是全社会对遗产的价值认知不足或存在误区。遗产事业在我国尚未确立应有的地位。这种遗产保护意识、理念、措施的落后状况不仅与我国这样一个遗产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而且与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愿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能够得到提高,祖国的文化自然遗产的无穷魅力得到充分展示。
责任编辑 陈合营
关键词:世界遗产;威胁;破坏;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K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408(2008)01-0094-04
一、世界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伴随着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次会议的召开。一个历史性的文件《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诞生了,一个新的术语——“世界遗产”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多地得到世人的关注。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它所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最典型的代表,人类是大自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和自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平衡是人类幸福的真正源泉,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世界遗产也是自然和人类自身经历的真实纪录。是大自然造化和人类文明创造中的精华,是社会走向进步的历史丰碑,它体现了人类共有财富中的最高价值,在促进人类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中起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人类非常需要从保存下来的世界遗产那里体验大自然的创造力,非常需要从人类祖先当初为社会发展付出的辛劳和他们创造文明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不懈追求中获取精神力量,这对于人类继续走向富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人类文明要继续前行并永续不衰,人类自己就必须从这种启示中吸取不断改变物质状况的精神追求。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世界遗产的内涵逐步丰富和完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后,1978年公布了第一批世界遗产,共122项,人类历史从此有了国际社会认可的世界遗产的冠名,以后逐年都有新的世界遗产诞生,截止2006年6月,已产生了812项世界遗产。与世界遗产有关的国际机构(政府间的与非政府间的)越来越多。如国际遗迹和遗址委员会(ICOMOS)、保护和恢复文化遗产国际研究中心(ICCROM)、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它们皆是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合作伙伴,负责对世界遗产的评估、监控、创立和技术支持工作。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机构对世界遗产的申报、认定和审批愈来愈严格,门槛越来越高。197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要确保《世界遗产名录》的地区文化和自然多样化~2000年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个已有遗产地的国家每年只允许申报一个世界遗产项目,全世界每年新增的世界遗产项目不超过30个,并且按规定的报名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受理。随着世界遗产总数的不断增加,国际社会审视的眼光越来越挑剔,以至国际文物保护机构的权威人士预言:“今后再想加入这个行列将越来越难”。这是因为,世界遗产能够为遗产地带来一系列相关效应,它以超过任何一种营销方式的吸引力。为经济学家、投资家、遗产地管理者、游客等各行各业的人士所垂青、仰慕和利用。申报世界遗产的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都急剧增加,很有必要对申报数量加以限制,以便让具有更高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某地一旦成为世界遗产地,其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当遗产价值被充分认识、知名度提高后,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事业必然得到极大实惠。在世界遗产的相关效应中,它给遗产地带来的声誉上、经济效益上的巨大收获是最突出的。例如,原来鲜为人知的平遥古城、丽江古城、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许多人拿起地图都找不到它们的位置,但它们竟能在世界遗产的大旗下一跃成为众人向往的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创造出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平遥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1998年的门票收入已从申报前的18万元猛增到500多万元,当年旅游综合收入更是高达4800万元。因此。世界遗产能够有力地促进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前景光明。意义无限。
然而,在世界遗产为遗产地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其本身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有些已经遭到破坏。正如《世界遗产公约》中指出的:“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更加恶化。”人与自然长期形成的和谐关系在许多地方被破坏,人类曾经为之骄傲的一些景观已不复存在,世界遗产这个大自然与人类祖先留给后代的最珍贵的财富。它的特点(一旦破坏,无法替代,不能再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与考验,有些至今仍“顽强生存”,而有些已经消失。如古希腊人记载的地中海地区的七大奇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以弗所(小亚细亚古都)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像、哈利卡那苏斯的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的太阳神铜像、亚历山大港的灯塔,现在只剩下埃及的金字塔。其他六个都已经消失。
二、世界遗产遭受现实威胁和破坏的因素分析
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人类社会内部永久地处于和谐状态,我们有必要对世界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因素加以归类与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保护世界遗产提供理论与信息基础与意义。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把世界遗产遭到破坏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大多是“天灾”,主要有:1、蜕变加剧;2、灾害和灾变,如火灾、地震、山崩、火山爆发、水位变动、洪水、海啸等;3、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
第二类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完全是“人祸”,主要有:1、大规模公共或私人工程的威胁;2、城市或旅游业迅速发展计划造成的消失危险;3、土地的使用变动或易主造成的破坏;4、随意摈弃;5、武装冲突的爆发或威胁。
在以上基础上。笔者把危害因素划分为以下几类:
(一)年久腐变。蜕变加剧。这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的命运即是这方面的典型。《最后的晚餐》花费了达芬奇4年的心血,开创了西方文艺复兴的崭新境界,是体现人类创造力的典范作品,与米开朗琪罗的《末日审判》、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并称为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大杰作,绘制在意大利伦巴底大区米兰市圣玛丽亚感恩广场的圣玛丽亚感恩女修道院和教堂内大厅的北墙上。经过岁月沧桑。这幅名画已无往日的风采。在绘制壁画时,由于达芬奇选择材料不当,画面没有打底就直接将颜料涂在干燥的壁画上,致使壁画完成之前就已经开始出现裂痕;1652年,僧侣为了扩大门洞,把画中央人物的脚部都挖去了一块;1796年,拿破仑一世军队侵占了米兰,把食堂做了 马厩,士兵把壁画中的人物头部作为抛掷石块比赛的目标,损毁较多;后来又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和现代空气的污染,画面已经损坏剥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修复不力所留下的痕迹,更使这一壁画惨不忍睹。意大利圣玛丽亚感恩女修道院和教堂主要因绘有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而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果油画《最后的晚餐》惨遭不幸,那么这项世界遗产的价值将会大大折扣,甚至它本身就不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存在,从而失去存在的意义。
(二)自然灾害。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海啸、火灾、水位变动等。1984年3月15日巨大的龙卷风袭击了贝宁的阿波美皇宫,使其遭受了极大损害,包括波尔蒂科宫、格莱莱皇帝的陵墓等在内的建筑损失惨重。1985年阿波美皇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同时,也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马里的廷布克图的清真寺、陵墓和公墓正在受到被沙漠逐渐吞没的威胁,这个城市的三个重要的清真寺的加固和维修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波兰克拉科夫附近的维耶利奇卡盐矿厂自13世纪以来一直生产运转。它有300公里长的地下坑道,其中有用盐雕制的著名祭坛和雕像,但该厂于20世纪末引进的压力通风装置使坑道内出现大量的湿气,对洞内所有的艺术品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这个盐矿在1978年第一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不久,旋即于1989年又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当然,波兰和国际社会进行了共同努力,在盐矿厂安装了一套有效的除去湿气的系统设备,逐步解决了这一问题,于是世界遗产委员会于1998年12月召开会议将此盐矿厂从《濒危世界遗产清单》中删除。
(三)人为因素。1、贫困、战争、武装冲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就不会有良好的上层建筑秩序和状态。持续的贫困会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动乱和灾难,甚至战争,非洲许多地区长期以来战乱不断,其主要原因乃是贫困。因为贫穷和战乱,这些国家正常的管理秩序被打乱,诸多国家事务难以进行和完成,它们所拥有的世界遗产也就“难逃厄运”。例如,刚果民主共和国所发生的内战,使得刚果国家全部的5项世界遗产尽数落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之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描述说:“这里的守护者经常收不到薪水,并且公园的巡逻已经停止”。克罗地亚的情况与此有些类似,它的杜布罗夫尼克旧城曾被称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城内哥特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和巴洛克时期的建筑星罗棋布,这些建筑在几个世纪里的多次地震中都幸免于难,但是1991年10月和11月,这个古城被战火严重损坏,于是它立即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当然,后来经过克罗地亚政府的努力。在世界遗产中心提供的技术建议和财政援助的支持下,古城的弗兰契斯克修道院和多米尼克修道院的正面得以修复,屋顶得以修补,宫殿得以重建,1998年这座古城被从《濒危世界遗产清单》中删除。
目前,全球所发生的战争已成为濒危遗产增多的主要因素。前南斯拉夫的科托尔的自然保护区和文化历史区是第一个进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的,原因就是战争。而柬埔寨的吴哥窟、耶路撒冷的古城和城墙等著名世界遗产皆因战争的缘故,进入到濒危世界遗产的行列。近年来,这方面最严重的事件莫过于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英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致使伊拉克国家博物馆的17万件文物尽数被毁被盗,198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哈特拉古镇——一座颇有影响的伊拉克的世界文化遗产,遭到了炮火的严重摧残。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哈特拉的评价是:“哈特拉是帕提亚王国的一个大的军事重镇。公元116年和198年它抵挡住了罗马人的多次进攻,这主要得利于它高大坚厚的城墙和城堡。这座城市的遗址,特别是融会了希腊罗马建筑风格及东方装饰特色的寺庙建筑展示了帕提亚文明的辉煌。”今天,伊拉克战争的硝烟已渐渐散去,当人们以平静的心态反思这场战争的时候,不禁产生疑问:美国、英国、伊拉克都是《世界遗产公约》的签约国,均有责任遵照公约的规定行事,难道还有例外吗?不,没有例外!因此,这场战争所依据的法理令人怀疑和担忧。
2、愚昧、固执、反动的统治势力。这种势力随时会演变成为世界遗产最可怕的摧残力量,曾经统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制造的炸毁巴米扬大佛事件即是典型。巴米扬大佛是公元3—5世纪凿刻于巴米扬山谷峭壁上的释迦牟尼雕像,一座高28米。一座高55米,微笑地矗立着。体现了普度众生的救世主胸怀,是世界上最高的立佛。“塔利班”首领宣称“必须彻底除掉阿富汗境内一切其他信仰和偶像崇拜的历史记忆”。它的武装分子首先陆陆续续用机关枪扫射巴米扬大佛四肢,2001年2月26日又用甘油炸药炸毁了两座大佛,同时在佛像神龛下燃烧汽车轮胎,让浓烟把壁画熏黑,直至消失。他们还把国家珍藏的所有早期的雕像、文物档案以及考古遗址等统统捣毁。在事件发生前,全世界所有佛教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纷纷呼吁、声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召开紧急会议并派遣特使彼埃尔·拉弗兰斯去会见塔利班首领;日本和斯里兰卡政府表示愿意出天价购买,先拆卸后重新安置到别的安全地方……所有的努力都因为“塔利班”匪徒顽固不化的断然拒绝而付之东流,终于发生了这一暴殄天物的罪行。
3、特殊的社会、政治事件。这主要指对文化遗产的严重威胁,甚至毁坏。在我国1966年至1976年发生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坏的文物、古迹和遗址等举不胜举,其中一部分即为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类遗产。
4、失控的旅游业。时至今日,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交通日趋方便,全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旅游高潮,世界范围的旅游者达到10亿人左右,旅游的品种不断增多,花样日益翻新,有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其中“世界遗产旅游”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与追求。世界遗产由于突出的世界价值,使它具有超乎寻常的旅游魅力。真正感受世界遗产,真心体验世界遗产,到世界遗产地去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世界遗产旅游”能够使游客提高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并能增加人的心理机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世界遗产旅游”的意义将日益丰富,首先,这是向世人展示世界遗产的最好形式,它能激发人们对世界遗产的热爱、赞赏和尊重,让人们直接聆听自然之神和历史老人的无言教诲,从而达到书本上无法得到的开启灵感的目的。其次,世界遗产旅游为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建立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促进他们互相理解、交流和团结。现在,世界遗产地已经成为人们最向往的旅游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一项数字显示,仅在1998年,全世界就有近5亿人游览了552个世界遗产地。再次,世界遗产旅游强有力地推动了旅游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几百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2000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全面推出的“世界遗产世纪游”,就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 招牌,吸引海外游客,取得了良好效果,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金榜,往往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荒僻之地一跃而成为世界闻名的观光胜地,同时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地处西南边陲的小城丽江,自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招来了全世界的旅游观光者,每年有200万以上,仅2000年就接待了海内外游客2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44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丽江辖区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然而,旅游对世界遗产的消极(负面)影响也突显出来,并且日益严重。
一个地方一旦被认定为世界遗产地,就等于给它做了一个巨大的广告,与此有关的人们往往全然不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种种过度开发的手段,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这方面的危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1)马路纵横、旅馆林立、过量的游乐设施、汽车的噪声和废气、大量游人的践踏、生活垃圾遍地等,造成了对土壤的侵蚀、植被的破坏与对水和空气的污染,废气和空调排气对石头寺庙群也造成腐蚀;(2)外国游客不时带来的生物物种会繁衍并和本地物种互相残杀;(3)对文物的掠夺、非法挖掘以及非法捕杀野生动物;(4)(旅游造成的)城市化、商业化、人工化趋向,使得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逐渐丧失。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我们可以找出许多例子证明这些危害(负面影响)曾经出现过或者正在肆虐。厄瓜多尔“桑盖国家公园”之所以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瓜莫特——马卡斯公路的修建,大量甘油炸药爆炸、污染,居民骤增带来的盗猎、放牧等等,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我国的泰山、黄山在山顶上建豪华酒店,张家界建户外登山电梯等。这些都对其作为世界遗产地所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旅游业的膨胀发展给不可替代的珍贵自然文化资源带来的不利影响,破坏了世界遗产地所特有的价值,使得遗产地拥有的“令人向往的旅游地所具有的特色”渐渐消失。在中国,失控的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最大威胁,媒体报道如“中国世界遗产七处疮疤”等连续不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有关专家多次提出的批评和呼吁,无一不是源自于旅游业的过度开发。
5、社会进步的负面影响。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不断进步、文明程度渐次提高,但这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正面,它的另一面(负面)则表现为混乱、堕落、疯狂、破坏等灾难性的困境,这两种相反的情况往往相伴而生,在人类文明的不同时期皆有表现,愈接近现代愈明显,进步的积极成就越多,负面影响越大。因此,为数不少的贤哲曾经对文明社会的诸多弊病作过尖锐的揭露与猛烈的评击。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正如当年诺贝尔研制炸药,他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升级至炸药,大大增强爆炸力,完全是出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开矿修路、造福人类;而几乎同时。有人竟利用诺贝尔的研究成果干着罪恶的勾当——制造弹药、进行战争,这是诺贝尔始料不及的。为此,他非常痛恨自己的发明创造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可又有心无力,于是设立了“诺贝尔和平奖”,以告诫后人,追求和平。人类自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技术发明不断,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感受到了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的剧烈变化,也经受了现代技术、工业、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的普遍恶化、全球温度升高、臭氧空洞出现和扩大、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耗竭、许多动植物物种灭绝等危害。这些危害越来越严重,直接威胁着世界遗产的安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代化建设对世界遗产的破坏总是“理由充分”的,甚至对一般的文物古迹、风景区的破坏也是如此。如浙江的绍兴、淀海等地的古城区,曾经足以与平遥、丽江媲美,但它们在躲过了长久的岁月侵蚀和多年的政治动乱之后,却消失在现代化的建设中,真是令人费解!
(四)未知原因造成的重大变化。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及人类认识水平本身的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世界遗产遭到威胁和破坏的原因不明。
对待世界遗产的价值观直接决定了公众对其所抱的态度,决定了政府对其所采取的措施。多年来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不力,破坏严重,投入不足,一个基本的原因是全社会对遗产的价值认知不足或存在误区。遗产事业在我国尚未确立应有的地位。这种遗产保护意识、理念、措施的落后状况不仅与我国这样一个遗产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而且与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愿我们的文物保护意识能够得到提高,祖国的文化自然遗产的无穷魅力得到充分展示。
责任编辑 陈合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