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思考的现象屡见不鲜,其所导致的弊端是学生机械地接收知识,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这时教师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阅读教学,只有让学生的脑海中开满思维的花朵,他们才能够在阅读的世界中纵情畅游。
【关键词】阅读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85-02
曾经有人认为,评判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笔者基于此,从创设环境和培养策略两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以期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环境的创设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这一点教师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就可以总结出来。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首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接下来笔者进行具体的阐述。
1.创建自主学习氛围
为什么要创建自主学习氛围呢?这是因为学生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个体差异性,这时教师在课堂上的统一教学就显得并不合适。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氛围,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将其放大。
2.营造合作探究氛围
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凝结团体的力量。因为个人的探究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创设启发性的情境都是很有效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沟通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选择
教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种规律探究出来,然后将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在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接下来笔者就对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进行阐述。
1.细化阅读,保持阅读思维连贯
能够收录到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来自各大家的优秀篇章,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丰富的思想感情,这是学生在囫囵吞枣式的略读中无法感受到的,他们必须对文章进行细细品味。学生必须将阅读细化到人、事、景的具体描述中,从而品读其中的思想,保证自己阅读思维的连贯性。例如:《背影》这篇文章是以深深的父爱为主题的,它是围绕着父亲的背影展开情节。笔者就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从细节处对文章进行品读。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1)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详细说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作者眼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3)能写出如此文章的儿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问题中一步步准确把握文章的框架,从而保证阅读思维的连贯性。
2.自主阅读,培养概括信息能力
要想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的发散,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自主閱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学生设置阅读的目标和范围,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想象。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例如:当学生对《背影》这篇文章的大致框架有所了解之后,笔者就让他们进入了自主阅读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笔者为学生进行了分组,要求他们对文章中所描述的事件进行现场演绎。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设置了奖励制度。每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他们为了让父亲或者儿子的形象更加活灵活现,就会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力求让人物更加饱满。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的,他们也因此对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了概括总结。
3.指导研读,强化理解思辨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研读,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思辨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进行作者写法的辨析,进而将之理解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他们也因此能够进行更好地运用。例如:在《背影》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笔者除了让学生感受到父子之间的脉脉温情,还需要让他们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该篇文章不仅善于提取生活中的平凡琐事,还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最重要的是,整篇文章以背影为主线,虚实相交,首尾呼应,将父子之间的深情溢满字里行间。这时笔者就将该篇文章当成承载写作技巧的载体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解,让他们在研读中掌握文章的精髓,从而强化自己的理解思辨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不仅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还要加强学生的细化阅读,自主阅读,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研读。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学生终究能绽开思维的花朵,在阅读的世界中畅游。
参考文献:
[1]胡珊珊.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薛明坤.层次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J].中华少年,2018(01):95.
【关键词】阅读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 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85-02
曾经有人认为,评判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他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本文笔者基于此,从创设环境和培养策略两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以期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环境的创设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这一点教师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就可以总结出来。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首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接下来笔者进行具体的阐述。
1.创建自主学习氛围
为什么要创建自主学习氛围呢?这是因为学生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个体差异性,这时教师在课堂上的统一教学就显得并不合适。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氛围,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他们将其放大。
2.营造合作探究氛围
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凝结团体的力量。因为个人的探究往往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创设启发性的情境都是很有效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沟通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的选择
教学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将这种规律探究出来,然后将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在提高自己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接下来笔者就对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进行阐述。
1.细化阅读,保持阅读思维连贯
能够收录到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来自各大家的优秀篇章,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丰富的思想感情,这是学生在囫囵吞枣式的略读中无法感受到的,他们必须对文章进行细细品味。学生必须将阅读细化到人、事、景的具体描述中,从而品读其中的思想,保证自己阅读思维的连贯性。例如:《背影》这篇文章是以深深的父爱为主题的,它是围绕着父亲的背影展开情节。笔者就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从细节处对文章进行品读。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1)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请详细说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作者眼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3)能写出如此文章的儿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问题中一步步准确把握文章的框架,从而保证阅读思维的连贯性。
2.自主阅读,培养概括信息能力
要想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充分的发散,教师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学生自主閱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学生设置阅读的目标和范围,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想象。他们在想象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例如:当学生对《背影》这篇文章的大致框架有所了解之后,笔者就让他们进入了自主阅读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笔者为学生进行了分组,要求他们对文章中所描述的事件进行现场演绎。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设置了奖励制度。每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角色扮演,他们为了让父亲或者儿子的形象更加活灵活现,就会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力求让人物更加饱满。而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是建立在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的,他们也因此对文章的主要信息进行了概括总结。
3.指导研读,强化理解思辨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研读,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思辨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进行作者写法的辨析,进而将之理解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他们也因此能够进行更好地运用。例如:在《背影》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笔者除了让学生感受到父子之间的脉脉温情,还需要让他们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该篇文章不仅善于提取生活中的平凡琐事,还在叙述和描写中蕴含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最重要的是,整篇文章以背影为主线,虚实相交,首尾呼应,将父子之间的深情溢满字里行间。这时笔者就将该篇文章当成承载写作技巧的载体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解,让他们在研读中掌握文章的精髓,从而强化自己的理解思辨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不仅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还要加强学生的细化阅读,自主阅读,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研读。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学生终究能绽开思维的花朵,在阅读的世界中畅游。
参考文献:
[1]胡珊珊.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薛明坤.层次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J].中华少年,2018(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