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问题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在发现、探究、解决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成败。“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是基于人类认知的普遍规律,创设情境,自主发现并探究问题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更注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富有教育价值。“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学习强调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三者的综合和对问题研究过程的理解。观念上强调平等、开放、民主;过程中注重自主、体验、个性;形式上体现生动、多样、有趣,使其成为体现素质教育核心理念的较有效、较有特色的教学方式。
  一、研究的背景与动因
  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的表现有:课堂教学中的功利主义行为、实用主义行为、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缺少生命活力;而有的教师则过分追求新颖热闹,导致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时间的大量流失,课堂效率低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过重,在重压下,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不到发展,创造意识被磨灭,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摧残,学生的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则更为突出,语文教学状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情形令人堪忧。语文教学常常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记忆的机器、题海的储器,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被颠倒、求知欲被遏制、个性被扭曲。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执教者从观念到实践要有一个质的转变。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转变,将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也曾探寻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但收效甚微,最终不了了之。但自“问题情景——自主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尝试后,情形大为改观。无论是执教者,还是学习者,都出现了新的动力,新的气象。
  “问题情景自主探究”,是以核心问题为中心,由此向多个方向和多个级别进行思维发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迁移、例证等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一改过去那种先讲后练再总结的教学程序,将讲、练、复习、预习等学习行为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对旧知识进行回顾,又能对新知识进行学习,还能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研究课题的确立,引导教师利用课题研究的形式对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加教师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底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研究目标:
  1. 建构“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结构化、条例化、清晰化的提练和升华,丰富和发展学校特有的教学文化。
  2.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加强合作学习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质量和程度,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3.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在基于“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总范式的基础上,创造具有语文学科特点和自身风格特点的教学范式。
  研究思路:
  1. 分析、研究、总结各种较为成熟的理论经验。通过系统收集、梳理和借鉴学习现代相关的启发式教学理论、主体教学理论、情境教学理论、生本教学理论等,从中寻找到当前最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相关理论。
  2. 分析、研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对典型课例或案例及时研究,提炼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策略深入课堂,掌握第一手实践经验。
  3. 分析、研究、总结外校的成功的经验。一方面,积极参与外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及时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主动邀请一些在课改方面较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帮助我们更好地拓展思路,寻找途径,总结经验。
  三、研究的内容
  “问题情境自主探究”的内涵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并且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使学习能在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意义。因此,我们重点研究了构建“问题情景自主探究”的教学范式。
  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操作模式设计如下:
  教学程序
  教师的导
  学生的学
  情境问题
  创设情境 引发问题
  进入情境 进入思考
  解决问题
  组织活动 方法指导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总结问题
  集中问题 整体疏导
  掌握要点 形成共识
  第一,情境问题。这一阶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展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要求的情境中。然后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老师选择好恰当的切入点,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强烈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进入角色,促进学生集中思维,把学生直接引导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求解中深入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为重点阶段,首先由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可以借鉴其他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直接进入课文寻找能为我所用的信息。然后经过自我消化,自我总结,形成初步的结论。然后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将自己的结论与他人的结论碰撞,通过分析判断,加以反思,形成第二次的结论。
  第三,总结问题。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结论,让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分析其合理性或不合理性,发表见解,提出质疑。这期间,学生的思维会再次活跃。而老师只是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收集信息,集中问题,作整体引导,由学生自主分析判断,寻找答案。共识只限于基本的原则问题,其他问题,或求大同存小异;或保留个人意见。
  四、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问题情境的创设怎样自然而且恰到好处,特别是通过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踊跃提出问题方面尚需深入研究。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相互讨论而形成的结论,往往与必须要达到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差距。
  3.这种课型,需要学生预先作一定的准备,包括阅读和搜集信息。而现实情况是学生每天的完成作业时间就已经很难满足,再加上一些家长及老师缺乏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有时学生准备不是很到位。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其品格及个人思想塑造的重要时期。在初中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实施学科教育,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任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德育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体系出现了进一步的创新。将人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整合,是该项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关键任务。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初中德育,对如何在新时期在该项工作
很多初中语文老师在谈到写作教学的时候,往往都会感叹学生们缺少生活积累,笔下空洞无物,作文千篇一律。我们也的确听说甚至见过有些学生初中三年只写一篇作文——不管老师给什么样的作文题目,他都用同一个内容改编一下应付上去。  出现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视野相对狭窄导致写作素材不足有关,但我认为,这不能算是主要原因。  以我女儿为例。我的女儿上七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叫《整牙记》,写的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背景之下,教学的方式逐渐的发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上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敢于质疑课堂上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样学生的努力才会得到提升,不会出现问题不会解决,越积越多的状况。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动提问;培养方法]  如今的初中数学课堂至少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只是将其作为形成改革标准之中的一项里面并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逐渐增加的重视程度,以此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保持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本文深入探究了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构建积极课堂氛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营造;课堂氛围]  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不单单能够拉近师生彼此的距离,强化学生在实
“文本是教学的根本,是作者主体对社会生活客体独特的体验与感受,阅读文本所传授的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的解读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师生共同与文本的作者之间所应存在的必然的信息交流。阅读教学要把‘根’深深扎在文本的土壤中。”笔者认为解读文本不仅要从大处着眼,捕捉文本的整体,倾听文本发出的声音,也要从细处着手,倾听关键字词句发出的声音,在字词句中品出韵味。  一、从大处着眼,引导学生整体观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把“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项内容之一,这凸显了对审美功能的张扬。“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是以有限的在场的东西显现无限的不在场的东西”,可见,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及审美创造的过程均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因此,在审美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建开放的阅读平台,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实现对文本(审美客体)的观照,让学生沉浸
一、概念界定及特点  辩证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的正确反映,即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辩证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从其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本质上系统地、完整地认识对象。  在日常的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研究对象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已经充分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教育领域同样也受到了影响。在近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明显的感受到了微课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通过微课的形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本文主要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摘 要: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式,使教育教学活动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教学重难点更易突破。在诗歌教学中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循序渐进理解诗歌内容,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促使教师不断创新诗歌教学的方法,让幼儿学习诗歌的过程变得更加新奇有趣,为幼儿更加愉悦、自主、高效地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诗歌教学;幼儿] 
【教学目标】  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3.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  【教学重点】  1.理清说明时采用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  2.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教学难点】  1.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2.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