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写景抒情散文有新法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这是当前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然而纵观高、初中各级考试,现代文阅读得分率都偏低,这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文学鉴赏能力都比较差,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几点:有些教师认为在考试中现代文阅读大都选自课外,不易把握,从眼前的利益出发,不如多花些时间学习文言文和语法;也有些教师认为现代文易懂好学,以致在教学中重视不够、随意性强,或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不甚得法。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也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认为阅读现代文没有什么文字障碍,容易看懂,所以阅读时走马观花,没有深究,可是一到考试做课外阅读题时,就答非所问,抓不住重点,分数也就偏低。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都说明不重视、不研究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和训练是行不通的。当然,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要探讨的问题是很多的,这里我想谈的是如何教学生用有效的富有个性的方法来阅读初中写景抒情散文,提高他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有个性的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第一位,充分显示了新课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新课改的精神在于破除旧的理念、方法。新课改的终极目标,小而言之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而言之,则是教书育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显著特征或说是核心问题。要在继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也就是要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就要看教师能否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二、六步质疑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总结了阅读初中写景抒情散文的一个方法——六步质疑法:何时、何地、何景、何特征、何手法、何情感。通过这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去阅读,如何读书。先以《山中访友》为例,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有关时间的词语,并用笔划出来。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在山上逗留了多久?得出:从早到晚。
  2.在山上作者路过了什么地方?(提示:抓住文中一些表示作者动作或提示性的关键词句,了解作者的行踪)
  根据提示可归纳:门——幽径——古桥——树林——归途。
  3.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景色或事物)?
  可找到: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落叶、小花、阵雨、蚂蚁、归鸟等。
  只这三个问题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了解到作者花一天时间寻访了大山,经过了幽径、古桥、树林,看到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景色和事物。这就避免了讨论其他无关紧要的问题而浪费时间,同时,也为下面的深入阅读作了铺垫。
  在分析本文的表现手法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在这里重点抓住描写古桥、山泉和小溪的句子来分析。这样,就避免了“眉毛胡子一起抓”。还有,在分析句子的表现手法时,提醒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分析。这部分的板书如下:
  
  景物:古桥
  特征:古老而坚韧
  表现手法:拟人、排比、情景交融
  
  景物:山泉
  特征:明亮、清澈、平静
  表现手法:拟人、对比、反问
  
  景物:小溪
  特征:优雅、纤秀
  表现手法:拟人、反问
  
  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事物的特征并重点学习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一环,那就是理解散文的情。我们都知道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经过上面几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课文的“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于是,我设置了一个问题:作者写他到山中访问这些“朋友”,想表达他怎么样的思想感情?经过师生的互动探究,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在此基础上,可以作更深的拓展。分析“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以树的眼睛看周围的树,我发现每一株树都在看我。……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这一段。人的感觉对客观环境的反应,常常依凭人的心理定向而产生,而变化。作者感觉的欢欣,表现在对周遭景物的喜爱上;这种喜爱又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神奇而自由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人在观景时,常用的想象是我是旁观者,以我观物,此物依然此物,而我依然故我,正如辛弃疾词“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还是很分明的。这里的想象之奇特在于我是想象中的参与者,不光是此物彼物相变,而且我也变为此物或彼物,此物或彼物亦变为我。这就是在写景抒情散文中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物我合一。
  此外,我们可以用六步质疑方法来学习峻青的《海滨仲夏夜》、朱自清的《春》等写景抒情散文。针对不同的写景抒情散文,六步质疑法还可作灵活的调整,如何时、何地、何景、何特征、何手法、何情感这几个环节可调换顺序,也可省略某些环节,突出另一些环节,总之,一切从课文的需要出发。
  
  参考文献
  1.《解读语文课程标准》[M] 巢宗祺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
  2.《语文读本》(七年级上)[M]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 语文出版社 2004
  3.《语文》(七年级上)[M]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 语文出版社 2004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近年来,基于MOOC平台的教育模式深受国内外教育界的认可和支持,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
日立公司离心复合铸造的高合金Φ1020*4320轧辊在鞍钢厚板厂使用中发生低寿命剥离掉块失效。本文通过超声探伤、SEM断口、金相及微区成分分析查明剥离掉块起源于轧辊最后凝固的热节区,由于
我们阅读鲁迅先生的《药》《祝福》《故乡》《一件小事》等作品时,就会发现一个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善于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来透视人物的灵魂,表达深邃的思想。这种手法在小说《孔乙己》中的运用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浑然天成又全无斧凿痕迹,且对比形式多样,无处不在,今人击案叫绝。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一问世,就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穷酸和迂腐的代名词,孔乙己这个高度概括又高度鲜活的艺术
在过去的作文批改中,字词、语句,中心、层次,眉批、总批,等等,从头读到尾,从头批到尾。老师辛辛苦苦,费劲不小,可是发下作文,学生看看分数,就搁置一边,收效甚微。怎样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一次,笔者看到一则故事,对怎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所感悟。  故事是这样的,过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鱼,回到港口,往往死鱼满舱。而死鱼卖价大跌。一些聪明的渔民想出了一个方法:在船舱里放
教学《陈奂生上城》这篇课文时,心情是沉重的。  我们要解读文中陈奂生形象必然会想到作者说的那段话:“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而又沉重,高兴而又慨叹。我轻快、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善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①这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也是作品的主旨所在,它反映了作者对陈奂生们精神世界的严肃探索,对我国农民命运的深沉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必须开设的公共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转型发展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该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科技元素。在高职类院校英语教学中,诸如多媒体教学、上机对话演练
研究了添加剂对磷酸盐粘结剂抗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YJG有机高分子材料作抗湿剂,可显著提高其抗湿性,同时使其干强度有所提高。
对苏云金杆菌出发菌株H3a经长期味精废水驯化获得的8种变异菌株进行了茄子瓶装味精废水培养基培养,并应用液体双相法分离了晶体和芽孢.通过SDS-PAGE电泳确定了晶体蛋白组分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新标准》在目标中要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这充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