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xusty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育人育心,弘扬学生美好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教育教学中,要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而对学生的爱要从心底出发,只有深深地撞击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理对心灵的理解。
  【关键词】教育 心灵 艺术
  为期两个月的网络班主任培训即将结束了,在这段充实而又紧张地学习过程中,让我心中充满着感激,为自己有幸聆听了一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感到无比庆幸。上班十余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带给我的困惑,仿佛在这些天的学习中一下子都找到了答案,寻到了新的突破口。
  ——啊!有幸参加这次学习,是件多么开心的事。
  在学习过程中,专家们的讲座让人有时豁然开朗,有时会心一笑,有时不得不自叹不如。连续地听讲,并不觉得枯燥,并不觉得累人,这自有讲者娓娓道来、深情并茂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是他们所讲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特别是在专家老师讲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一命题时,对我心灵的触动尤其深。下面我谈谈我对这一命题的认识:
  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老师对学生心灵的一种影响、感染和沟通
  俗语说:“育人先育心”。育人育心,弘扬学生美好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心灵的沟通是把老师和学生连在一起的纽带,无论是思想,还是知识,都可以通过这根纽带相互通融,相互理解,产生共鸣,共同进步。这样,我们的教学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这强调的就是人与人心灵的感染和推动力量。
  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传授知识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批拥有美好心灵的快乐少年。在教育教学中,老师的言传身教最重要,老师只有自身具有了好的品质和人格魅力,才能给予学生熏陶和感染。 教育不是一时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等。
  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是心灵的园丁
  作为教师我们塑造怎样的灵魂,如何美化那一块世界上最珍贵的园地,才能让自己的行为及结果称得上是“艺术”呢?那就是“师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不少教育专家都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的前提,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只有不断的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学生才会被感化,才会转变成为学习及改变自己形为的动力,并且还会对老师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空洞的说教、高深的道理、高大全的形象,对学生来说已难以激起心灵的涟漪,学生只会觉得单调、高深,与已相隔甚远,可望而不可及。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错误,让他们在教育之细微处,体察到老师的一片苦心,感受到老师的一腔真情!
  三、“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老师的教育要撞击学生的心灵
  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心灵的感染,应该体现出体现师生的民主与平等意识。班主任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一是“灌”,二是“管”,制订许多的条条框框,上课几个“不准”,下课几个“不能”,单纯用纪律、规定约束学生,使其“听话”、“守规矩”是行不通的。所以,只有深深地撞击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是心理对心灵的理解。教师为了学生,一定要做出表率,言教不如身教,要以自己的的实际行动和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教师要放下威严,善于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才能赢得学生的理解,唤醒学生、感化学生。
  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我们进行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因素。如同走进房门之前需要敲门一样,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小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班主任工作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教学经典案例与分析.语文版
  [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1.当前初中学生数学思维现状及影响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评价制度等,都有了喜人的变化,然而,由于一线教师的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更多的关注都还只是保留在“形式”的层面,数学思维的拓展——我们关注得还不够。“形式”的改良能让我们的数学变得富有趣味,更加接近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乐学,但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更应追求“内容”上的到位。   由于长久以来的教育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学方法的执行者。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 传统的教学方法呈现的弊端愈来愈明显,我们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紧紧把握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实践经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  一、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载体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人才素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现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遵循小学生特点及思维品质的发展,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供商榷。  一、 培养思维的自觉性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情趣。如教学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加几”。例:9 2运用
摘要: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用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发散思维 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用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
摘要:新课标改革是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即漫长又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不断的尝试,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合格人民教师。本文从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入手,阐述了自己对教师如何在新课改下更好的进行化学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
目前,许多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课堂上或睡或玩,死气沉沉,只有老师在声嘶力竭地讲,讲,讲。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历史不是主课,学生认为无足轻重,不占分量;二是历史是运动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些构成了历史的知识要点。久远的年代,陌生的人名和地名,似乎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学生看之,不寒而栗;三是一些历史教师教法呆板,讲述平淡,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等等。面对这种情况,应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现在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  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也是有目共睹的,但  不流于形式,使其真正的为教学服务,还需在教学中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形式 问题  当前,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模式中,人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  学中充
摘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追寻成功的数学课堂,力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时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把握好数学课堂的总体走向,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教育 探索思考  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对少年儿童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经济生活急剧而深刻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正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各种新旧思潮冲击着学校的德育教育。如:家长道德观念淡化,拜金主义等思想侵蚀青少年;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变得可有可无;价值观念混乱,价值取向功利化,违法犯罪现象增多,等等
摘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方法是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并且具有检测性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运用圈点批注等方法做好课前预习,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打好基础。同时还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和涉猎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日复一日,学生的汉语文素养就会潜滋暗长,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