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不好惹”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h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昆明气候温润、四季如春,所以在大家的印象里,这个城市脾气温和,连人们的说话语调都是轻软的。如果你就此以为昆明“没有火气”,那就错了。
  稍稍翻一下历史书,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段,你会发现昆明在许多要紧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创造了许多辉煌壮阔的奇迹。
  全长11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打通了抗战的生命线,十余万中国远征军自此出发,远赴他乡在抗日战场浴血;南迁而来的十余所高校在这里联合,保存了读书的种子和未来的希望……在中华民族的危机关头,昆明不仅毫不犹疑地承担起重担,还显出举重若轻的气度。
  昆明从来都“不好惹”,这种刚硬勇猛的基因,沉淀在这片土地先民们制作的器物中。
  在大约3万年前,滇池一带就聚集了一些原始部落。最晚4000年前,这里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这些人自称 “滇人”。到公元前278年,也就是战国时期,一批想要征服滇人的楚国军队在此留居下来,建立了滇国。
  在短短一百余年中,滇国把它的性格和气质生动地熔铸在了青铜器物里,这些器物中表现动物打斗、捕杀场景的作品特别多,常见的有虎噬鹿、狼噬羊、鸟捕蛇、豹子搏野猪等,充满原始的野性、强劲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在表现动物捕杀的作品中,有一件牛虎铜案是经典。

  对于这些威胁,他们顯得无所畏惧,所以他们的作品总是显得镇静,又隐含着磅礴大气。

  铜案是猛虎扑牛的造型,极具张力,气势夺人。铜案的主体是一头雄健的牛,牛肚子被掏出一个四方形空腔,其间站着一头小牛;牛的尾部趴着一只猛虎,它身体后倾着,显然使出了全身气力。猛虎的四只利爪牢牢抓着牛后腿,嘴巴咬住牛尾,眼睛紧密注视着牛的动向。
  大牛颈部肌肉高高耸起,既显出强烈的痛苦,更显出极度的坚忍,加上那一对锋利的尖角始终充满斗志,蓄势待发,让人不禁好奇这一场抗衡的结局。
  虎和牛是滇人喜欢的主题,在西汉的青铜贮贝器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数量不等的牛遭遇猛虎觊觎的场面。
  贮贝器就是古滇人的“存钱罐”,罐盖子上常常塑有牛的形象,它们算得上是汉代最具神采的牛。
  牛的数量不等,有三头、五头、七头等等,基本上都是居中的一头最雄健,并且站得最高,大有首领的风采,旁边的牛则是随从。
  牛首领体型一般会更大一点,昂着头微张着嘴傲然挺立,颈项上的肉峰高高突起,巨角凌厉,既显得雄健威武,又带着一丝首领特有的警惕,以防猛兽来犯。
  两只虎悄悄靠近了,它们就在贮贝器腰部两侧,身体尽量匍匐,目光紧盯着上面的一顿“大餐”,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
  目前看来倒不必为牛群担心,因为两只虎完全不具备牛首领的那一派王者之气,反倒显得处于弱势。
  虽然这些都是可怕的猎杀场面,但滇人并没有刻意去表现血淋淋的搏斗和撕咬,反而显得极为克制,仿佛这是司空见惯的事。
  即使是更大的场面,诸如祭祀、战争,滇人也气定神闲地布置得明明白白。
  在那些表现战争场景的贮贝器的盖子上,十多个人物,便能显现出战场上千军万马的气势——骑马的是统帅,士兵围在四周,面朝中心,他的军队盔甲整齐,显然占了上风;敌人则丢盔弃甲,显得不堪一击,有些已经躺倒在地上死去,还有的被士兵踩在脚下,根本无还手之力。
  滇人应该是在用这样的场景记录自己某一次辉煌的胜利。
  还有表现杀人祭祀场面的贮贝器,被杀者处于正中心,周围是拿着各种武器击杀他的人,这其实也是一种祭礼,只不过祭品成了人。
  最让人眼花缭乱的,是现在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个刻画诅盟场面的贮贝器。
  上面立体人物127人,还有一座大型建筑。
云南省博物馆展出的珍品牛虎铜案

  诅盟是盛行于滇国的一种典礼——在遇到大事时,滇人会设祭坛,举行场面盛大的大典。
  主祭人坐在建筑物正中央,在整个场景中所居位置最高,他的四周放着16面铜鼓,也是西南边陲之地独特的样式。屋的两侧有牛、马、猪、羊等动物,有裸体的男子和拿着器物的妇女在一边忙碌,正准备宰杀它们用作祭品。
  室外还有两面比人还要高得多的巨大铜鼓,让观者似乎听到了祭典上发出的震天响声。
  无论是什么场景,人物的形象都鲜明清晰,滇人一般穿着短裙,头上梳髻,这是其传统形象,这些滇人也总是被表现得孔武有力,可见这里的民风从来剽悍,充满原始质朴的力量。
  地处西南边陲的昆明多山原、多溶洞、多河湖,也多雨水,这里密林森森、猛兽出没,更南面的澜沧江流域还多瘴气。古滇人的生活格外艰辛,不过,对于这些威胁,他们显得无所畏惧,所以他们的作品总显得镇静,又隐含着磅礴大气。
  看到这些几千年前的作品,你一定能理解为什么昆明这个地方能够屡屡创造出胜利和希望的奇迹。
  现在,世界看昆明,看到的是独具特色的美食,是绚烂似锦四季不败的鲜花,是鲜活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一处可以安顿心灵、诗意栖居的桃花源。来自基因里的那一股刚猛的力量,则被昆明留在心底——在如此美好和煦的时代,它只尽情地展现美丽足矣。
其他文献
慈善的根本在爱心,爱心的传播离不开教育。将“爱心”在教育中凸现出来,让慈善在全社会传播开去,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慈善的责任。《慈善》杂志响应社会期待,开辟专栏,为以《慈善读本》为代表的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全国丰富多彩的爱心教育实践提供宣传、交流与展示平台,这真是一件造福慈善、造福民族未来的好事。为此,我表示诚挚的祝贺!   中国是一个仁爱之邦,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关于仁爱的名言古已有之,如“仁者爱
前几天偶尔看电视,中央七台,半截儿看的,说的是盖州的一件好人好事,挺整齐的城市,马路边却很突兀地出现了一个破烂窝棚,窝棚里一个白发老头,老头瘦削的脸,只剩两颗牙的嘴微张着,表情麻木,有着一种悲怆的沧桑,也可以说是个普通的乞丐形象。老头身上披了棉大衣,被搀扶着步履蹒跚地走出来,周围三五个人簇拥着上了车。  镜头一转就是敬老院了,好多穿棉大衣的老头们在长条桌边吃饭,饭菜看起来比较家常,大家也吃得不拘谨
他掉头摔门离开,决绝地奔向另-个女人。妈妈的泪立时就像河流决口了;丫丫疯了一样朝那个背影扑了过去,抱住他的臂膀。然而这只臂膀,这只曾无数次搂抱过搀扶过自已的臂膀,此刻却凶狠地将她推搡开来。她踉跄跌倒,被赶来的妈妈揽入怀中,两条泪河交汇奔流。过了-段时间,妈妈用牙齿咬断泪水,朗声扶丫丫站起。丫丫-挺脊梁,觉得自已忽然和妈妈齐高,仿佛已年有十八。其实当时她才刚高过书桌,年方八岁。  丫丫从此改了亲热称
一、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应有一个客观清晰的判断。    中国现代慈善,从上世纪90年代初经国家批准成立第一家全国性的民间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算起,只有10几年的实践。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慈善在名份上受到不公正对待,自然也就很难开展有组织的社会慈善活动。相比之下,我们与国际社会慈善领域的发展差距拉大了,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走过了一段弯路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
在福州方言中,“厝”(cuò)意指房屋,“古厝”则泛指古建筑,这里面包括功能各异的建筑,城墙炮台、寺院宫观、民居祠堂等都属“古厝”范畴。  自古以来,福州便极重建造,房屋修建多选用上等石材,聘请能工巧匠,这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散文《道山亭记》中可窥一斑:“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  修旧如旧、保护为先的基础上,三落厝导入商业开发,40
善念是善行的先导。我们协会在多年的慈善工作中,一直把向广大公众普及慈善理念,传播慈善文化作为慈善宣传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方面借助大众传媒,进行慈善宣传,另一方面通过自办刊物、杂志和慈善网站,编印《播撒爱心》、《慈善箴言》、《大爱回音》等小册子,向社会宣传慈善典型,普及慈善文化,传播慈善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从广度、深度而言,仍然远远不能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因而如何从慈善教育入手,从精
2007年4月19日,由美国微笑列车赞助,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第五届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在海南香水湾度假酒店隆重召开。卫生部医政司高学成处长、中华口腔医学会王渤秘书长到会祝贺;微笑列车中国首席执行官薛揄代表美国微笑列车总裁在开幕式上致辞;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彭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微笑列车唇腭裂治疗项目自1999年开展以来,在各地慈善、民政、医疗部门的支持、配合
一座座使人感到有些压抑的土山又在眼前掠过。“又干又酥”——我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位甘肃朋友向我介绍甘肃时的这句有点自嘲的评语。  眼前那连绵的土山,确实给人干燥、酥松的感觉。  当时,我们乘坐的汽车正行驶在甘肃机场到兰州市区的公路上。到机场专门接我们的甘肃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汪同建向我们介绍说:“我们甘肃干旱少雨,可又禁不起大雨。舟曲的暴雨当时持续40多分钟,降雨量90毫米。这在南方一些地区根本算不上什么
愿爱心之根种在心间,慈善之花开满人间。  ——题记  当我刚刚降临人世时,爱便伴着我的第一次哭声来临了。在我生下来的那一刻,我不会说话,不能自食其力,不能保护自己,因此我感到无比的恐惧……但是,我很快就不哭了,因为我从妈妈的体温中,从爸爸的惊喜中,从所有在场的医生、护士、亲人的关怀中感受到了爱。  渐渐的,我长大了。我慢慢地学会了走路、吃饭、穿鞋子……在那绿油油的草地上,总能看见一对父母追着孩子喂
9月29日晚,再次踏上中国之旅的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在京举办慈善晚宴,邀请中国成功商业人士和慈善家一起交流慈善理念。作为中国慈善界的一场盛事,慈善晚宴备受全社会瞩目。  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李本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感谢盖茨和巴菲特此次中国之行,毕竟它再次掀起了人们对慈善这个话题的关注。作为一家慈善组织,我们期待更多人投身慈善事业。  李本公说,盖茨和巴菲特举行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