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尔斯育儿经》是一本畅销书,一本风靡全球的育儿圣经。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对孩子的一生进行管教三个方面,其下又分解成诸多维度。这三方面内容无不以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为基础。虽然这本书是从父母育儿的角度写作的,但对幼儿教师也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作为异质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两极,不仅存在着一致、和谐与配合的一面,也存在着分歧、冲突与对抗的一面。现实中也时常出现师幼关系不和谐,甚至矛盾尖锐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因而笔者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试图从此书的观点中汲取精华,结合亲密关系的相关研究,为构建师幼亲密关系找到正确的方法与途径。
一、《西尔斯育儿经》中诠释的亲密关系
本书作者说到:“为什么有些孩子管教起来会比较容易?我们夫妻俩在生儿育女中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结论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孩子管教起来就越容易’。”从西尔斯育儿经的观点来看:一方面,与孩子关系密切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深入地了解,因而他们能够知道对孩子作出什么样的期望是合适的,并且会明白如何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期望。另一方面,与父母关系密切的孩子知道父母期望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行,并且为了让父母高兴,他们会尽力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这样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对他们来说行之有效的教养方式。
《西尔斯育儿经》的具体观点是父母通过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来实现对孩子的依附性养育。对于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本书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尽早建立亲子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你的孩子,帮助你的孩子尊重权威,为孩子确定规则,期待孩子服从管教,用榜样来教养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塑造孩子的行为,培养谨慎的孩子,交谈和倾听;二是做依附性养育的父母。具体包括:对婴儿的啼哭作出回应,给宝宝哺乳,把宝宝“穿”在身上,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与宝宝一起睡觉,做孩子的帮助者。
二、《西尔斯育儿经》理念下的师幼亲密关系的建构
(一)把握教师角色,尽早建立师幼亲密关系
幼儿教师首先也应该意识到要尽早建立与幼儿的亲密关系并保持这种关系,以奠定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与孩子关系不亲密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技巧缺乏信心。越早与幼儿建立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教育活动就越容易开展。
1.做了解幼儿的权威者。
了解幼儿是教师采取教育行为的前提,教师应该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与能力,其教育技巧必须随着幼儿不同及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不能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对待,幼儿的需求以及思想与大人截然不同。帮助幼儿尊重权威,并不是说教师作为教导者就自然而然成为幼儿心中的权威。权威意味着尊崇,尊崇既意味着服从,又意味着敬重。让幼儿尊敬你,教师必须兼有和蔼与睿智这两种禀性。
2.做在相互信任师幼关系下的规则制定者。
教师从照料幼儿、逗幼儿开心的过程中会逐渐地了解幼儿,幼儿也会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对权威的尊重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一旦幼儿信赖你会满足他的需求,他也就会服从教师作出的限制。学会为幼儿确定规则,同时你又必须创造条件使得这些规则容易遵循。幼儿需要有划定的界限,没有界限,幼儿就不能茁壮成长,甚至不能生存。期待幼儿服从管教,幼儿是否听你的话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你指望他顺从教师,他就会做到这一点;如果教师放任他,他也就不容易听教师的话。 3.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用榜样来教育幼儿,教师应该树立让幼儿效仿的榜样。其实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也很容易成为幼儿心中的权威,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幼儿心中的榜样。培养幼儿的自信,有正常感受的幼儿也会有正常的行为。正在成长中的幼儿如果有着正面的自我形象,那么就容易被教育。然而,有着糟糕的自我形象的幼儿就不是这样。幼儿的感受不正常,他就不会有正常的行为,教师不相信他,因而他也无法信赖自己,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
4.做幼儿行为的塑造者和导师。
幼儿生来就带有一些行为特征,有些被发扬光大了,而另一些被克服掉,这取决于幼儿被如何教育成人。另一些行为特征是通过积极地鼓励培养起来的。这需要教师敏感地把握,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及时有效而又循序渐进地进行矫正。教师除了教育幼儿学会对别人、对事情做出负责任的行为之外,还应该教会幼儿对自己负责任。教师应该在幼儿的内心建立起这么一个安全体系,不断地向他发出提醒:全面地考虑你将要做的事情。交谈与倾听,教师希望幼儿以尊重的态度与你谈话,那么教师必须首先在交谈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学会如何倾听幼儿也同样重要,获得幼儿好感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他知道你重视他。
教师与幼儿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如果教师不了解幼儿,那么教师就难以成为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难以成为幼儿的好榜样,也不可能成为幼儿的行为塑造者和受幼儿尊敬的导师。教师应该将上述综合起来加以运用,这样才能培养出令教师骄傲、令家长放心的幼儿。
(二)做依附性教育的幼儿教师
一是主动亲近幼儿。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哭作出回应,去抱他,去帮助他,同时注意倾听,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帮助和关爱。不要把幼儿的哭闹当做麻烦,实际上它是一种建立师幼亲密关系的机会;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和幼儿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关注幼儿的注意力、情绪、行为。这一方面利于教师亲近幼儿,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更具体深入地了解不同幼儿的行为和需求;照顾幼儿入睡,这时教师可以传递给幼儿爱和安全感,有利于形成师幼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形成幼儿的依赖性和独立性。
二是主动帮助幼儿。在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都需要人去关心他,这些人是幼儿的帮助者,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在这个世界上为人处事。帮助者并不告诉幼儿去做什么,他们不会给幼儿下命令,而是从幼儿身上获得线索,把对幼儿的期望编织在他们自己的意愿之中。如果幼儿缺乏帮助者,那么幼儿教育就会发生许多问题。
这样的教师也估且被称作依附性教师,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师幼之间形成相互的敏感,也是一种师幼心灵感应。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行为更有规律,才能培养出主动关爱他人的健康幼儿、健康公民,也有利于孩子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平衡。
幼儿教师如能做到上述,也就能够更好地建立师幼亲密关系。这事实上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对幼儿真挚的爱。形成亲密关系,对于教师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幼儿教师应该培养并保持与幼儿的亲密关系,去了解幼儿,关心幼儿,与幼儿互动,得到幼儿的信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许下承诺,正视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在充满爱和信任的心灵环境中接受教育,推动我们美好的幼儿教育理想及早实现。
参考文献:
[1](美)莎伦·布雷姆,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苏珊·坎贝尔著,郭辉,肖斌,刘煜译.亲密关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5
[2](美)威廉·西尔斯,(美)玛莎·西尔著,蔡骏译. 西尔斯育儿经.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作为异质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两极,不仅存在着一致、和谐与配合的一面,也存在着分歧、冲突与对抗的一面。现实中也时常出现师幼关系不和谐,甚至矛盾尖锐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因而笔者站在幼儿教师的角度试图从此书的观点中汲取精华,结合亲密关系的相关研究,为构建师幼亲密关系找到正确的方法与途径。
一、《西尔斯育儿经》中诠释的亲密关系
本书作者说到:“为什么有些孩子管教起来会比较容易?我们夫妻俩在生儿育女中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结论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孩子管教起来就越容易’。”从西尔斯育儿经的观点来看:一方面,与孩子关系密切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深入地了解,因而他们能够知道对孩子作出什么样的期望是合适的,并且会明白如何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期望。另一方面,与父母关系密切的孩子知道父母期望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行,并且为了让父母高兴,他们会尽力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这样的父母与孩子在一起共同形成了对他们来说行之有效的教养方式。
《西尔斯育儿经》的具体观点是父母通过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来实现对孩子的依附性养育。对于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本书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尽早建立亲子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你的孩子,帮助你的孩子尊重权威,为孩子确定规则,期待孩子服从管教,用榜样来教养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塑造孩子的行为,培养谨慎的孩子,交谈和倾听;二是做依附性养育的父母。具体包括:对婴儿的啼哭作出回应,给宝宝哺乳,把宝宝“穿”在身上,与宝宝一起做游戏,与宝宝一起睡觉,做孩子的帮助者。
二、《西尔斯育儿经》理念下的师幼亲密关系的建构
(一)把握教师角色,尽早建立师幼亲密关系
幼儿教师首先也应该意识到要尽早建立与幼儿的亲密关系并保持这种关系,以奠定对幼儿教育的基础。与孩子关系不亲密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技巧缺乏信心。越早与幼儿建立密切的关系,教师的教育活动就越容易开展。
1.做了解幼儿的权威者。
了解幼儿是教师采取教育行为的前提,教师应该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与能力,其教育技巧必须随着幼儿不同及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不能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对待,幼儿的需求以及思想与大人截然不同。帮助幼儿尊重权威,并不是说教师作为教导者就自然而然成为幼儿心中的权威。权威意味着尊崇,尊崇既意味着服从,又意味着敬重。让幼儿尊敬你,教师必须兼有和蔼与睿智这两种禀性。
2.做在相互信任师幼关系下的规则制定者。
教师从照料幼儿、逗幼儿开心的过程中会逐渐地了解幼儿,幼儿也会建立起对教师的信任。对权威的尊重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一旦幼儿信赖你会满足他的需求,他也就会服从教师作出的限制。学会为幼儿确定规则,同时你又必须创造条件使得这些规则容易遵循。幼儿需要有划定的界限,没有界限,幼儿就不能茁壮成长,甚至不能生存。期待幼儿服从管教,幼儿是否听你的话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你指望他顺从教师,他就会做到这一点;如果教师放任他,他也就不容易听教师的话。 3.做幼儿模仿的榜样。
用榜样来教育幼儿,教师应该树立让幼儿效仿的榜样。其实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也很容易成为幼儿心中的权威,教师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幼儿心中的榜样。培养幼儿的自信,有正常感受的幼儿也会有正常的行为。正在成长中的幼儿如果有着正面的自我形象,那么就容易被教育。然而,有着糟糕的自我形象的幼儿就不是这样。幼儿的感受不正常,他就不会有正常的行为,教师不相信他,因而他也无法信赖自己,不良行为的恶性循环就这么开始了。
4.做幼儿行为的塑造者和导师。
幼儿生来就带有一些行为特征,有些被发扬光大了,而另一些被克服掉,这取决于幼儿被如何教育成人。另一些行为特征是通过积极地鼓励培养起来的。这需要教师敏感地把握,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及时有效而又循序渐进地进行矫正。教师除了教育幼儿学会对别人、对事情做出负责任的行为之外,还应该教会幼儿对自己负责任。教师应该在幼儿的内心建立起这么一个安全体系,不断地向他发出提醒:全面地考虑你将要做的事情。交谈与倾听,教师希望幼儿以尊重的态度与你谈话,那么教师必须首先在交谈中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幼儿。学会如何倾听幼儿也同样重要,获得幼儿好感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他知道你重视他。
教师与幼儿应该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如果教师不了解幼儿,那么教师就难以成为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人物,难以成为幼儿的好榜样,也不可能成为幼儿的行为塑造者和受幼儿尊敬的导师。教师应该将上述综合起来加以运用,这样才能培养出令教师骄傲、令家长放心的幼儿。
(二)做依附性教育的幼儿教师
一是主动亲近幼儿。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哭作出回应,去抱他,去帮助他,同时注意倾听,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帮助和关爱。不要把幼儿的哭闹当做麻烦,实际上它是一种建立师幼亲密关系的机会;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和幼儿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关注幼儿的注意力、情绪、行为。这一方面利于教师亲近幼儿,另一方面也利于教师更具体深入地了解不同幼儿的行为和需求;照顾幼儿入睡,这时教师可以传递给幼儿爱和安全感,有利于形成师幼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形成幼儿的依赖性和独立性。
二是主动帮助幼儿。在幼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都需要人去关心他,这些人是幼儿的帮助者,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在这个世界上为人处事。帮助者并不告诉幼儿去做什么,他们不会给幼儿下命令,而是从幼儿身上获得线索,把对幼儿的期望编织在他们自己的意愿之中。如果幼儿缺乏帮助者,那么幼儿教育就会发生许多问题。
这样的教师也估且被称作依附性教师,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师幼之间形成相互的敏感,也是一种师幼心灵感应。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行为更有规律,才能培养出主动关爱他人的健康幼儿、健康公民,也有利于孩子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平衡。
幼儿教师如能做到上述,也就能够更好地建立师幼亲密关系。这事实上需要教师具备极高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对幼儿真挚的爱。形成亲密关系,对于教师意义重大,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有效教育活动所必需的。幼儿教师应该培养并保持与幼儿的亲密关系,去了解幼儿,关心幼儿,与幼儿互动,得到幼儿的信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许下承诺,正视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在充满爱和信任的心灵环境中接受教育,推动我们美好的幼儿教育理想及早实现。
参考文献:
[1](美)莎伦·布雷姆,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苏珊·坎贝尔著,郭辉,肖斌,刘煜译.亲密关系.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5
[2](美)威廉·西尔斯,(美)玛莎·西尔著,蔡骏译. 西尔斯育儿经.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