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j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乃至合作探究,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之必由之路。初中学生的阅读,或者就是我们自身的阅读教学,都应当去考虑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合作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都是十分利好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从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以及提高学生探求能力之角度,思考并实践着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相关问题。
  一、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阅读必须是自主性的
  应当说,无论是怎样的学习,都应当是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即使是我们所极力提倡的合作学习,如果离开了一个个学生的自主甚至是比较极端的高度自主,那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完全是虚为空谈。尤其是在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体现,那又何谈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所以,为了达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高度的自主性。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无论是现代文学作品还是非现代文学作品,教学时都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合作探究潜能。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当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悟出文本之文字、文学和文化的内涵,学生便产生出足够的继续合作探究之正能量;当学生都能够去主动合作探究,那课堂学习的气氛则十分活跃,相互之间的争辩则显得十分的激烈,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则更好。譬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这是描写上世纪初叶的作品,距离现在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对学生较好地感悟作品的主题及作者的情感妨碍较大。为了让学生能够去合作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让学生先进行自主性的探究。首先让学生着力探求20世纪20年代之社会形态特征,尤其让学生去搜寻那时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镜头。当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了较为足够的感知时,直接介入文本,对祥子的行为则有了比较正确的感悟。阅读时学生便抓住那些极为细腻的笔触,产生了正确的认知,也为阅读其他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合作必须是愉悦性的
  初中学生比起小学生应当说探究的能力是在逐渐地增强,初中学生的思维形式也在逐漸地变化,在已有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又逐渐形成了抽象思维。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的现实是,初中学生毕竟还只是学生,他们还必须依赖一定的形象思维,他们的思维过程还必须建立在一定意义上的愉悦性上,学生之间的合作体验必须要让学生感到十分的愉悦。为了学生的愉悦,阅读教学必须给学生带来理想的探究氛围。这氛围不是我们简单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去一时兴奋,而应当是让学生去获取更多和更具实践性的探究成功。笔者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循着这样的目标,多做些学生探究成功的工作,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合作探究效果。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多收了三五斗》,需要学生去合作探究的内容比较多,但学生真正意义上获取探究成功的几率又比较小。虽然初中学生读了文本内容,对戴旧毡帽朋友的际遇能够予以同情,但真正感悟作品的主题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让学生合作探究时,笔者多让学生去涉猎作品出炉时的社会现实,让学生感到戴旧毡帽朋友多收了的三五斗并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当时的社会形态,让他们终究摆脱不了自己比较悲惨的命运。学生介入文本内容后,便比较顺利地探究到戴旧毡帽朋友多收了三五斗却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之本质原因。尤其是学生还从当今社会现实发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关心,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感。
  三、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合作必须是广泛性的
  在一定时段,人们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意义上的认识之误区,总以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就应当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样的认识是比较狭隘的。实际上,学生的合作探究范围还应当更为广泛。首先要让学生与大师进行合作。我们都知道一些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之作者在文学史上都是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让学生与一些大师合作,可以获取到诸多意义上的合作探求效果。譬如,曹操在《三国演义》的影视片上的形象是不算最佳的,学生也总以为曹操是奸诈的。这对学生感悟曹操入选于阅读教材的文本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教学时,不很好地为曹操在学生面前去树立一定意义上的正面形象,那就很难达到其教学目的。因此,教学时就必须比较理性地渗透一些建安时代的文学史,渗透一些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部分区域所做出的历史贡献,由此学生则可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敬佩感,比较好地感悟曹操和曹操的作品。其次,要让学生大胆地与老师进行合作。老师的平时教学总以绝对之权威主宰着课堂,学生是很少能比较大胆地与老师进行争辩的。这就需要老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争辩习惯;需要教师不要把自己对教材文本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再次,要让学生与教材文本去合作,应当说教材是提高学生探究水准的有效载体,或者也完全可以说就是唯一的载体,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品读、精读或者说是研读,不让学生神游于姹紫嫣红的园圃之中,这将是我们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一大损失。
  作者单位:江苏武进礼嘉中学(213176)
其他文献
我们常说,老酒历久愈香。而文言文这壶老酒却不知何时失去了它馥郁的香气,成了语文教学的“拦路虎”。我们应该做的便是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文言作品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作用,改进我们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用“新瓶”装“老酒”,重新焕发其香韵。  一、创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文言文教学创新的先决条件。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带动整个教学过程的只有教师。要注意的是“传授”并不是教学的中心模式,一味的灌
期刊
晏子面对楚王应对自如,纪晓岚在君王面前娴于辞令,周恩来应对外国记者妙语连珠,众多古今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考试体制的影响,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的时候宜乎双方兼顾,听、说、读、写四个字中不偏废任何一个字,才能收相互促
期刊
针对初中学生存在的写作问题,遵循贯彻文本精神,认真解读文本,探索“要素作文”,以“环境描写有规律”、“文末对话见主题”、“处处点题,紧密扣题”、“巧分段现结构美”等四要素规范初中学生的写作,并且提倡做好写作底蕴的积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要素作文”的构建和意义  中学生的作文是指令式写作,是在规定的情景中完成指定的写作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以提高或者测量写作的能力。中学生的作文多属于
期刊
近年来,中学阶段倡导的年级部管理模式风云骤起,至今方兴未艾,在很大程度上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壮大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毋庸讳言,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所派生出来的课题,原先各学科教研组的功能转换与重置,教研组长在新形势下如何更科学履责等等,成为笔者及同人需要与时俱进所考虑的议题。平心而论,在级部管理模式实施的初期,一切都处于摸索阶段,教研组与备课组之间“条”与“块”关系的认识与操作确有些瞻前顾后,既担
期刊
复习是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初三学生面临中考,需要复习的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必须分秒必争,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因而如何利用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热启动”,也就成为提高复习课效率的首要问题。本人结合多年带毕业班语文学科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快速切入复习课的方法。  一、形成复习的系列  语文中考试卷的知识板块从大的方面分有3个:基础、阅读、写作。从小
期刊
一、案例背景  语文阅读贵在引导学生“品真”与“悟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诠释。《向生命鞠躬》是一篇关于“生命”话题的叙事散文,文中蚂蚱这种再平常不过的小动物悲壮逃生的一幕却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它的倔强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呢?这是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针对这一点,笔者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往往会将语文课上成单调的说教课或政治课,其实,这正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背道而
期刊
《爸爸的花儿落了》收录于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此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作者写此文时已三十多岁了,她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探求少年时期自己的心灵,用成年人的理性去思考童年的往事,深表自己对童年生活的追忆。作者写此文后曾说: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下面我们踏上作者心灵的旅程,去感受此文所表达的情感世界。  本文以花为线索,贯穿着整篇文章的始末,在花之中蕴藏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所有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教学历史最为悠久,教学经验最为丰富的一种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从字词出发,进而翻译句子,最后整合成篇,进行理解、分析、鉴赏。这一方法清晰、有条理,但学生难以感受到文章连贯的文气、流畅的文意。而文言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重头戏,主要是字词、语句和内容三大重点。笔者于是尝试逆传统教学之式,以“文”为起点,在感受文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细化句意、词义,从读文开始,逐渐译句
期刊
文言文中的“言”和“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言”的学习,可以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等知识,为赏析“文”奠定基础;对“文”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品味文章思想内涵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然而,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言”的讲解,花费大量精力向学生灌输字词含义及文言语法,而对文中折射出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等品味鉴赏少之又少,忽视
期刊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块瑰宝。赏析古诗词,经常会强调“意境”一词。那么,何为意境呢?简言之,意境专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组合营造出无穷韵味的诗意想象空间。个别形象是构不成意境的,它必须是以个别形象组合成的整体形象,属于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诗境”顾名思义,就是诗词的意境,诗词创作出来的美好画面以及审美想象的空间。这在古代诗词中非常突出。因为古典诗词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