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洵的“臣道”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ilei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封建社会君王是整个封建统治的中心、国家的象征、兴亡的关键。对臣子来说“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北宋立国以中央集权、分割相权为主要统治手段,相权的削弱导致皇权膨胀,政治繁冗,社会弊端层出不穷。苏洵,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善政论,颇得纵横家之风,他敏锐的意识到中央集权、分割相权的治国策略的政治弊端,在其散文中亦展示了他对“臣道”的看法。
  何谓“臣道”?“知事者臣道也”(《说苑》)。在分析探讨苏洵的臣道观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就是苏洵并没有挑战君主的权威,他是在承认君主权威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臣道观,提出为臣之道,以达到巩固宋王朝的最终目的。他以儒家思想作为主导,同时吸取诸子百家之长,针对北宋皇权膨胀,政治无效率,腐败严重的社会实际,形成了自己的臣道观。苏洵的臣道观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贤臣于君、于国的重要性,一是为人臣者应具有的素质和才能。
  在苏洵的著名政论文《衡论》中,论述了贤臣的存在和善用,对君王的统治、国家的兴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国不可无腹心之臣,“禹有益,汤有伊尹,武王有太公望”,“三臣共和之于下,以成万世之功”,可见,自上古始,腹心之臣可以广阔君王的视听,君臣契合,则国家昌盛。“唐太宗之臣多奇才,而委之深、任之密者,亦不过曰房、杜”,由此可见腹心之臣的重要。其次,重视宰相的政治地位。“古之善观人之国者,观其相如何人而已。”在群臣中,“相贤耶,则群有司皆贤,而将亦贤矣”,故而“相皆不可一日轻”。苏洵对任相的看法虽然与北宋中央集权、分割相权的政治主张向左,但是他对认为臣子的地位和言行与国家政治紧密相关的观点却是极为正确的。而苏洵的臣道观中最可贵之处,就是注意到底层官僚的政治作为对整个国家政治的影响。苏洵由蜀地入京,对边吏弊政,民间疾苦,了解颇深,所以更加举重官吏清廉。
  在《上王长安书》一文中苏洵将君臣的关系解剖得更加犀利。并引证历史上卫懿公之死的典故,提出:“夫士之贵贱,其势在天子。天子之存亡,其权在士。”这等于说天子只能决定士的贵贱,而士却能决定天子的生死!由此可见,臣子无论职位高低,其政治作为对君王的统治、国家的存亡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容忽视。苏洵的这种臣道观在封建社会是非常宝贵的。
  关于为人臣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才能,苏洵提出“臣劳而使君逸”的观点。首先,臣子应该具有经世实用之才。苏洵认为北宋靠科举和荫补为官之人不能称为经世实用之才,而胥吏之人更符合国家之需。“夫胥吏之人,少而习法律,长而习狱讼,老奸大豪畏惮慑服,吏之惰状、变化、出入无不谙究,因而官之,则豪民猾吏之弊,表里毫未毕见于外,无所逃循”(《谙究》),胥吏久处民间,熟悉政治基层组织的各种条规制度,并且洞察民隐,知道民众的疾苦与地主阶级的剥削,所以苏洵认为他们一旦进入朝廷当政,由于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并且长期在基层做官谙习官场潜规则,深知高官得之不易,能达到使政治清明的效果,强过那些空享俸禄、无能力办事的人。其次,苏洵认为为人臣子者,应该讲求进谏之道。进谏之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谏之忠心。进谏之臣都是对国家怀抱着责任感的,而且,不惧天威,可谓“勇者也”。但是,“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谏论》),因而进谏之道的另一方面是要讲究进谏的方法。苏洵认为无论是直谏还是讽谏,其成功的关键都在于方法。但一定要把握一个前提,即“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苏洵总结说:“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張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臣子进谏就是为了成功的说服君王,尽为人臣子之责。只有怀抱一个忠心,掌握游说之术,进谏才可以成功。最后,苏洵认为为人臣者还要有用人之道。臣子在君王面前称臣,而在百姓面前又是统治者,而且,臣子之中也分很多等级,因而一定要掌握用人之道。用人之道首先要有“知人之明”,“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强弱》),尽管管仲弥留之际告诉齐桓公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可亲近,是为乱国者,但当年重用他们的也是管仲,因而苏洵不客气地认为是其“不知人”而埋下灭国之祸。因此,为人臣者要具有“用人之才”,“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强弱》),如同孙膑赛马一样,把人才用得恰到好处才可以发挥其最大才智。晋国能在文公死后的一百年里充当盟主,是因为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而五霸中最强的齐国灭亡,就因为管仲死前没有安排好合适的继任者。苏洵认为,一个贤臣就应该为身后事做好打算,不会让国家政治断层,应该如同史鳅“身后之谏”,萧何“举曹参以自代”,“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管仲论》)倘若能够做到以上三点就能够成为一个为君分忧的忠臣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君子无为,而臣有为”的境界。
  虽然苏洵一生官路坎坷,但是,他所提出的为臣之道,却颇为精辟,言之凿凿,时至今日仍有可借鉴之处。
  (作者简介:赖筱倩,女,中国古代文学硕士,毕业于广西大学文学院,现任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学院)办公室秘书,助教。)
其他文献
《海尔兄弟》这部动画片的制作不仅对海尔集团企业文化的宣传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其他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借鉴意义.在创意营销为主导的当今商业社会,更具有跨时代
摘 要: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越来涌现许多的学习困难,既有考试教育评价体制的原因,也由课程评价缺乏反馈和行政监督所致。上好小学科学的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动脑的习惯,研究活动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困难;原因;应对;方法  2001 年,科学课程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7个课程之一。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
摘 要:求函数极限是大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串联相关知識,以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函数极限 一题多解 创新思维  许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时,常常感叹上课能听懂老师讲课,可一做作业往往就出问题,当然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习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思维确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教材中求函数极限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上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学习兴趣;英语情境;开放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学科,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要求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语文素质的培养上。所以说将素质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01-01  人在社会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山水画在中国的艺术传统中源远流长。宗白华先生就曾经说过:“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黑暗,使得魏晋的文人士大夫将兴趣转移到山水之间。山水“质有而趣灵”的特质给他们受伤精神于慰藉的同时也净化了心灵。而以山水为题材的山水画就满足了他们的精神诉求。这种情况在北宋发生了变化。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人
摘要:出生在西域龟兹古国的鸠摩罗什,在短短十几年中,通过对近四百卷佛教典籍的传译和阐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印度佛学按本来面目介绍进来,对六朝时中国佛学的繁兴以及隋唐的佛教诸宗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影响波及到他以后的整个中国翻译界。在本篇文章以前,已有各位前辈、老师对鸠摩罗什大师的生平、思想及哲学观做过详细研究。文章拟对鸠摩罗什的生平和著述,特别是对现今翻译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加以评介,以供同仁参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
期刊
Beginning with the artistic origins of embroidery,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ruling though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n the artistic style of “bian
摘要: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试验的过程中,对数学的教学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本文通过笔者改革期间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深刻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下面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希望能对我国的数学教学有所启发。  关键词:农村;数学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03-01  一、注重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要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