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拓展的思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受惠于课堂教学磨练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使我增长很多知识和经验。发现几乎每节历史与社会课都蕴含“拓展”这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什么是拓展?为什么要拓展?拓展些什么内容?这样的拓展是否必要?拓展的效果怎样?”这一系列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是平时课堂教学中需要去解决。通过不断思考和教学经验积累,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拓展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必须是“有效”。
  一、对课堂教学有效拓展的理解
  (一)为什么要拓展?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历史与社会》是实施公民教育而构建的综合课程,它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主动的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之间联系,因此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拓展的必要性。
  (二)有效拓展的核心
  拓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而“有效拓展”是指学生通过参与“拓展”环节的活动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兴趣,激活发散性思维,将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自我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高。因此有效拓展可以作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能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
  二、“实效”拓展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一)储备知识、信手拿来
  记得常言说的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说法有人说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我认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历史与社会教师不仅需要一桶水,更需要使这桶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满出、溢出······这样才能成为知识渊博的好教师。更好能成为善于寻找“水源”来补充这通水的专家型教师。这是因为《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具有综合性(学科整合)、人文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更新和拓展各种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才能信手粘来。如教师在上《盛世文化》这一框时,阐释“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哪些贡献”时,可以列举日本的文字当中都会有中文字的存在,在9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专家曾经想在他们的日本文字中不用中国的汉字,谁知,没过多久,他们就放弃了,因为,很多东西是几百年来就从中国引入了日本。除此之外,现在日本的建筑,饮食,风俗习惯,文学作品等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这样更能让学生领会外来文化必须同本国文化很好结合才能体现出本土化。因此,知识渊博型的教师是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二)依据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拓展关键不在于内容的多少,而在于是否依据于课标,是否适度,是否恰到好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能否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标或扩展知识视野,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能力。而要把握好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充分阅读课程标准,吃透课标、抓住重点,这就是教师的基本功。这项基本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如在执教《丝绸之路》时拓展,设计未来我们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络?要求学生想象明天的丝绸之路将会是怎样的?这样拓展明显偏离了课标,是多余的、无效的拓展。因此教师不能单单为了拓展而拓展、造成偏离或歪曲教材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必须要在充分细读深思教材的基础上学会大胆取舍,弄清楚拓展的目的、选好拓展的切入口、掌握拓展的时机以及拓展的形式等,从而强化教学主题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
  (三)细琢教材、个性解读
  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规定“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教师在备课前要做到仔细研读教材: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对教材文本的原始阅读。即教师在不借助其它资料的前提下对教材的独立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教师在这种对文本教材的原始阅读过程中能够将自己还原到学生的位置和角度,教师在对教材文本原始阅读中产生的疑难或其它想法往往也是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可能会产生的疑难和想法。教师在备课中有了以上的这些认识就可以设计出一些有价值的、切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引导性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拓展。
  其次,教师要深挖教材,研读课本。研读不仅仅是仔细阅读教材本身,它还包括对教学插图、表格、历史人物介绍等多层面和多维度的拓展細读,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
  最后,教师要深入品味教材。教师既要深入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既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同时还要对教材有一个整体宏观的把握。不能一味地钻牛角尖,而要有整体意识。将一些相近、相似的地理区域、历史人物、事件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区分,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学生纵横联系比较的能力。横向可以发现某一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和影响,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纵向可以看出两个相似的事件在某些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比如教师在上七年级的《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时,为了说明我国地形既多样又复杂的特点,教师先通过拓展解读《蒙古国的地形图》,同时出示《我国的地形图》,通过两张地形图的比较后,学生既掌握了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四)拓展迁移,鉴古知今
  所谓拓展迁移,是将课内与课外、生活与现实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古今的语言、思想情感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因此,立足教材,导读教材内容之后,要结合当今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对教材内容作些美的挖掘,这样会更能激发学生对历史思想内涵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使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课堂充盈着一种审美愉悦。
  然而,有些老师经常设置这样的问题:“通过这个历史事件的学习,你又得到了什么启发?”这是对一个历史知识点的适当补充,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但不能流于形式,要视内容而言。学习《百家争鸣》后可以谈谈当代中国实施的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理念与诸子百家中的哪些思想是一脉相传的?学习《汉唐盛世》后可以谈谈古代统治者追求的“盛世”局面和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社会”有何本质区别;学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同当前的欧州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分析其发生根源、发展过程、造成影响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中借鉴经验和理解应该采取的措施等等。这样的教学设计,深度有了,可信度也有了,很好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平台,从课内迁移到课外,通过思考、讨论,往往会引起思想火花的碰撞,学生在无形之中学会了如何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如何利用古代的先进思想来指导今日的实践,真正显现了历史教学“古为今用”的特征,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的迁移,方能显出有效。
  总之,有效拓展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学习平台,为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堂增添了一份活力,随着我们探索、实践的深入,它将不断的完善发展,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牛学文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7月
  2、罗祖兵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 [J] 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2月
其他文献
在大部分学生心目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繁杂的计算、刻板的公式、不易理解的应用题,是他们恐惧数学怕学数学感觉太抽象不易理解。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课堂生动活泼,并且怎样才能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我们的教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记得我们在上学时,当时老师在课堂上讲他们的课而我们在下边做我们的事情,或走神或做小动作甚至瞌睡,最终的成绩也可想而知,如此导致我们在人生路上走了
期刊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多元化经营作为成长战略的一种开始在我国兴起和发展,时至今日,我国上市公司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多元化经营,在这些多元化公司中,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仅要能够爱学生,还要有灵活、智慧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及时总结经验,针对不同情况,应有不同的方法策略。下面结合自身体会,浅谈如下管理心得:  一 班规制度合情合理  在制定班规前,班主任应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明白制度能约束人,又能还学生以自由。第一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感悟谈一点感想,与同仁商讨:  一、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
期刊
摘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崛起,自动化加工中刀具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自动化加工需要对刀具进行合理的管理。  关键词:自动化加工 刀具管理  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制造技术与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定技术基础的机械工业体系。我国制造业充分利各方面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革,使制造技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崛起,自动化加工
【摘要】:语文课堂给人的印象总是呆板的、无趣的,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推动,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从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的接受转变为能力的发展,语文课堂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利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  【关键词】个性 和谐的氛围 阅读 新颖的活动  个性,在心理學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
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觉认识再到选择行为的过程,并遵循着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道德认识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在学校体育中教师应树立抓养成、促规范,从小事做起的指导思想。只有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在学校体育中渗透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如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学生的道德观念是从大量而具体的道德情景中
期刊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心未成年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少年儿童,正在幸福安宁地成长着,他们感到祖国可爱,人民可爱,可为什么可爱,怎样去爱,他们还是模糊的。要使他们了解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时刻准备着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操,是
期刊
摘要  数学教学作为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品格和素质,让他们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过程构成了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数学知识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有注重数学教学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字  中学数学;
目前,在全面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美术老师都面对一种困惑,那就是如何控制和调节课堂。既要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使广大学生能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获得审美享受和愉悦;同时,又要把握好课堂的教学环节,实施教学目标,控制学生的情绪,防止“混乱”局面及失控现象的发生。  一、美术新课程教学与“教学控制”的关系  美术新课程主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