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婆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母亲亡故的那年我十一岁,弟弟九岁。由于父亲还关在牛棚,我们兄弟俩被陈家夫妇接到他们下放的那个村子。
  村子叫砍柴岗,是石上大队里较大的一个生产队,屋子荒废有些年头了,尽管终于队里派人作了维修,看去仍然破旧不堪。我记得走过短廊,那边有个大房间,那是厨房,大概这是当年老人们的食堂和活动场所。
  我就是在那第一次见到好婆的,好婆是南昌一带人的一种叫法,在婆前加“好”,以示对祖母的尊敬。程阿姨领着我和弟弟来到陈家时,正是1969年1月的一个黄昏。好婆抱着还在襁褓中的荭荭坐在灶下,灶堂里红红的火透出灶口映在她的脸上,那么沉静,安祥,从容,让人有种置身佛堂寺殿的感觉。
  丧母的疼痛深烙在我的心里,父亲依然被赶去“农科所”那些猪舍间劳作,远在赣南偏远的山村里,一切都还那么陌生,山岭,河溪,草木,田垅和土砖垒建的村舍……让我倍感凄楚,悲凉,渺茫和绝望。但看见好婆的刹那,我身上有了某种力量,也许她身上的某种东西让我觉得有了依靠。
  那个黄昏好婆没有说什么话,只是用手摸了摸我和弟弟的头。对于好婆的印象,第一是她的慈祥,那时候,她已经年近六十了吧,但精神依然很好,陈叔叔程阿姨属于下放干部,那时有不少工作需要做,大半时间都不在家,好婆就独自带着大小四个孩子,我,小燕,品良和怀里的荭荭。
  在我最初的印象里,好婆除了那内在的气质神韵外,就是老人的那些书和那副假牙了。书多是些古典文学,如古诗和古典小说。我就是在好婆那第一次接触《聊斋》的,好婆喜欢拖一条竹椅,在有着黑色灰烬的场坪上,一边享受冬日阳光一边跟我们讲《聊斋》故事。有时候会很尽兴的读上几首唐诗。骆宾王少小时写的诗作《鹅》,我竟然在十岁之后才从好婆的朗读中第一次接触。尤其是《聊斋》,还有红楼故事,除了父亲那的几本《活页文选》外,我对古典文学的初次涉及尤其中国古典小说的阅读,好婆这里算是我的启蒙了。
  “章门拆柳四周星,水阔山长鱼雁沉。天涯小聚欢无极,话旧南窗夜煮茗。”这是我从好婆遗作中随手拈来的一句诗。我以前没有读过好婆的诗,这次读了,觉得诗写得极好,妙语连珠,意真情切。一个六十的老人,在那个乡间不仅能背诵出《聊斋》的许多篇章,而且能背出《兰陵女儿行》这样的经典,甚至连《红楼梦》老人都能系统地讲说评点,写出这样的诗当然不会是让人惊奇的事情。
  好婆讲故事一直用着一口的南昌土话,但用这方言说《聊斋》在于我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十年后我考取了大学中文系,我的古代文学老师讲说《聊斋》时,我依然进入好婆的那种语境,几十年后,我成了一名作家,专事小说创作。我要说的是,好婆曾经给我上过一堂很好的启蒙课,我曾给很多文学爱好者作过讲座,我也曾撰文作些创作谈之类的文章,每一回我都无一不谈到好婆,和在好婆那所得到的至关重要的启蒙。有很多作家谈到最初的文学“哺乳”,都会谈到外婆在星光下讲传说。我想如果一个作家真的有其文学的“哺乳”话,好婆讲的那些故事应该算作是我文学最初的营养。
  我记得好婆总是最早起来最晚睡觉,那时候她要照看荭荭,荭荭还不满一岁,我们常常想抱一抱她,但好婆是不轻易让我们抱的。我常常看见冬日冷风呼啸里好婆给荭荭把尿的模样,丧母的那些日子我常常无法入眠,白天和小燕他们在一起会稍许淡忘一点悲痛,到夜里的黑暗中心里的另一种黑暗就会涌上来,所以总是睡不着。荭荭尿完后会有一点点亢奋吧,不肯马上睡去,然后好婆轻哼一些歌子,我也在断续的曲调里进入梦乡。
  在砍柴岗寄居的每个清晨,我看见好婆把牙从口腔里拿出来,很认真的刷着。从那时起我知道人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牙齿,也是从那时起,每想到好婆就会想到好婆的那副假牙。弟弟问我,人可把牙齿取下来的吗?我为什么不行?我当时无言以对。只是想好婆是个特殊的人吧,特殊之人当然有特殊之处。后来不记得是在大学还是参加工作以后,读到拉美的一篇小说,写到一个人的牙齿,小说里的男主人公有一副超人的牙齿,他能咀嚼许多东西,甚至能咀嚼苦难,让困苦艰辛都成为一种营养。好婆当然没有那么一副牙齿,但她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却与此相同。我一直相信那种东西像那篇小说里的牙齿一样,能咀嚼艰辛,消化困苦,化作一种坚韧的力量,使人无所畏惧。
其他文献
谜语  艾 歌    (一)真心相伴 (打一字)  (二)与我同行 (打一字)  (三)千里相逢 (打一字)  (四)院内飘香 (打一词牌名)  (五) 口吃口迟 (打一词牌名)  (六)倾吐知心话 (打一词牌名)  射复谜  老乡  (一)东□□□安  东安是湖南一地名。要求中间空格填入三字是我国一革命家,并使前两字为我国一朝代名,后两字为安徽一地名。  (二)徐□□□雁  徐雁是我国一电影配音
期刊
白色的风衣,黑色的长裤,头发梳理得没有一丝凌乱,撑着蓝色的雨伞,站在雨中等待我们的车素珍。丝毫不像年逾古稀的老人,淡定从容中反而透露出一种执著和坚毅,让人不禁肃然起敬;谈笑间,我们走进了车素珍的家里,书、教孩子们学习书法的桌子、椅子、纸张……显得有些拥挤,但绝对整洁。突然不知为何,想到了宋人吴惟信的诗句:湿了荷花雨便休,晚风归柳淡于秋。    “救火员”    车素珍说:“我的岗位多次变动,但是不
期刊
5元奖金的冲击波    那天,蓝永堂说大家为厂出了力气,给大家发奖金,一个月也就5元钱,可他没想到,这像放了个原子弹,全厂老干部都不要,谁要了好像谁就是奖金挂帅。蓝永堂只好从5元钱奖金入手,去老同志家走访,“厂子能发展,靠的是大家,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按劳取酬,大家出了力,应该名正言顺拿奖金。”  那是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  1979年,34岁的蓝永堂当上了贵阳铸造厂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此前建厂
期刊
王富玉副书记在街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录)  召开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老龄委第十次全体会议和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精神。总结2007年全省老龄工作,对2008年全省老龄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一、要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我省2003年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阶段,比预测提前7年成为“老年型”省份。目前,我省60岁以上人口已达495万,占
期刊
只有20出头的他接过时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亲手授予的“朝气蓬勃,永远向前”的大红旗,他所带领的班被评为“全国青年先进生产班”。  这是在1955年第一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的一个情景,他就是贵阳矿山机器厂焊接班的班长——全国劳模、先进生产者王兴才。    “爱岗敬业是我的本职”    解放初期,贵阳矿山机器厂(当时的贵州机械厂)向社会选拔技术人才,王兴才凭借过硬的本领考进了焊接班,年龄
期刊
晚饭后,我散步到铜仁市政府门口的兴市桥上,边走边浏览桥边地摊上的一长摊旧书。忽然,一幅熟悉的封面彩图跃上眼帘,这不是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创作出版的长篇传记小说《武陵魂》吗?真没想到自己写的书也落入书贩的地摊,心里真不是滋味。  于是,我停住了脚步,问卖书的一位四十左右的中年女书商:“《武陵魂》这本书怎么卖?”“10元。”  “噫?这本书原价才4.9元,旧书怎么还加价出售?”我不解地问她。  “这你就
期刊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许多老年人都选择了去美容院美容,辛苦了一辈子的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消费方式,重新焕发逝去已久的青春美颜。  但是,在他们选择消费的时候,也碰到了美丽的“陷阱”。    陷阱一:免费的幌子    王女士在商场里买完东西,得到了一张免费美容卡,想想这阵子自己也挺辛苦的,便不自觉地走进了那家美容院。服务员热情地让她躺在床上。三十分钟过后轻声地说道:“您的项目做完了。”王女士睁开双眼
期刊
1956年春天,北京的体育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接见了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精英——第一届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那一刻,当时贵阳烟厂的职工朱云幸福的流着泪。拍着手,“没有一句话能形容当时的心情”,时至今日已经78岁高龄的朱云仍然激动不已,“那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同时朱云还对自己暗暗发誓:“干好社会主义”。  从此,“干好社会主义”这句庄严而朴素的话成了朱云的座右铭,成了朱云一生为之苦乐的
期刊
文化人但凡遇到什么不寻常的事,总想把它写下来,告诉世人,这似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何况是拿到签证,即将出国的我呢?在亲朋好友为我举办的规模不一的告别宴席上,我虽然一再谦虚:此行一不是去镀金念书拿文凭;二不是去取金继承巨额遗产;美其名曰是去探亲,实则是去给大女儿当管家兼保姆。但在大家的恭维声中,我还是拍了胸膛表态:一定把此行的所见所闻写成文章,汇集成册,编纂成一巨著,拆穿“西洋镜”,告诉国人:老外不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在江西上饶招生。  好友祝荛台、祝春阳邀我一起去报名。他们都是高中生,而我,连初中也未毕业。年纪又小,但我参加革命的决心很大。1949年5月的一天,我们3人离家去上饶军大五分校报名。临离村时,村里的地主大胖瑞流跟在我们的后面,指手画脚对着我们3人大声说,“讨饭鬼!要去考什么军政大学!哼!想上天,我看,在做梦!”  祝荛台2人怕我人小,报不上名,就代替我报了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