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让学生与课文对话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c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重视朗读,但课堂上反反复复的朗读常常索然无味,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师教得机械,学生学得无味。“读书”变成了一件苦差事。如何“牢牢”抓住“读”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读”确实应该是一名语文教师一生的教学生涯中都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我把自己多年来的一点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读有方式
  读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狭义的理解,只是对语言文字的发音朗读,但广义的理解其内涵却十分丰富:表演、绘画、辩论、演讲……这些看似不是朗读的方式,其目的却都是读好课文。如何选择最佳的方式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读,有滋有味地读,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教学中我就非常注意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例如,在教授《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首先,初读时我就富有感情的范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富有艺术性的范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营造一种学习的气氛,触动学生敏感的心弦,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然后,在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时,自由读,“同学们,你们想读吗?自己读课文注意想想课文中的人物的语言该怎么读,可以多读几遍!”指名读,“我请同学上台读,其余的同学认真地听他读得怎么样。”评读,就学生读的情况适时地进行评述,老师可以评述,学生也可以评述——“读得不够流利,而且声音太低了!”“读得没有感情,语气太平淡了!”……学生经常评述得很贴切。比读,“比较一下,刚才上台的哪位同学读得好?好在哪里?”赛读,“刚才xxx同学读得好不好?谁感觉自己读得比他(她)好,敢不敢试一试?”齐读,“刚才有的同学读得太快,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体会,现在我们体会了,肖邦身在他国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的爱,我们一齐体会他这种伟大的精神。”读得灵活多样,又使学生不厌其烦。入情入境时,引导学生察其境,通其心,感其情,水到渠成地引读发挥了情绪感染的效应。最后,在读好课文的环节中利用多种方式读的层层铺垫,再设置演一演课文情境的教学步骤,使学生读得饶有兴趣,学得乐在其中,并能设身处地地凭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充分体验语言文字中的情感,一往情深地美读课文,从而为课堂的教学,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二、读有层次
  读是一个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过程。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在读的指导过程中,要摆脱以往只顾教学目标,拼命地逼着学生读,甚至错误地给予一定的读书技巧的指导。这里的“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倾诉,是一个经历了由单纯的发音吐字直至品尝出语言文字的美感和情味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读”的指导尽量做到细致入微。首先,在学生初读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中思考。其次,在检查读时,我始终注意让学生仔细地听,培养学生认真听读的习惯。然后,在学生读、听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去评读,从“读正确,读通顺”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做起,使学生读得充分,这是“读通”过程的操作。在“读懂”的环节处理时,我往往一定抓住学生感受深的句子让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去推敲,去品味,去想象。而在“读好”时,我会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去反复地读,反复地体会,通其心,感其情,促学生“情动而辞发”,让学生感受深了,自然会读出情味来。其实,此时的读已不再是“读”,而是角色转换后人物内心的真情倾吐。
  三、读有目标
  读书不是盲目地一遍又一遍地苦读,也不是一次又一次硬生生的读法解剖。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一直是在领悟着、积蓄着。因此每一次的读都要有目标,让学生在步步提高、层层上升的过程中逐渐走进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活情境,感同身受,达到“物我互赠,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境地,使心灵受到震颤,灵魂受到洗礼。
  首先,应该让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的需求。任何外在的强制性的或者是功利性的读,一定是片面的与低效的,或许它能达成譬如获得信息、掌握知识等功效,但它不可能实现心灵的震颤、心智的启迪,不可能实现人的全生命的生成。只有当读的方式、时机等和学生的内在需求一致,读才可能成为一种全身心的融入,其成效才能是明显的、多方面的。
  其次,读就是让学生去亲历、去感受、去体验。语文课文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似乎是静止无生命的,实则不然。语文课文往往蕴涵着丰富的人生真谛、人品精华、人情意蕴、人生沧桑,它是人的思想、志趣、情感等的有形折射,它是多彩亮丽的生活世界的无声写照。因此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情感体验,入情入境地去读、说,甚至是辩、写,可以使静止的文字重新变得鲜活,而且能将课文描绘的陌生世界迅速地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相联系进而在学习与讨论中扩展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建构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再者,读也需要氛围的创设与积极的指引。要让读成为孩子乐此不疲的生命活动,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课堂中,教师必须诚心诚意地为每一个孩子营造生活的氛围,并给他们提供读后交流、平等对话的平台。所以教学开始我往往会以极其自然而真切的话语向同学们敞开自己的心扉,“这两天,老师读到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xxx,读完一遍,我忍不住想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遍我的心理感受就更深一层,我多想将读后的体会与同样读过这篇文章的朋友分享!听说同学们也读了这篇文章,那么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做个交流,好吗?”课中,同学们读着自己喜欢的文字,谈着感受,我也在需要点拨与升华之处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谈谈理解或者抛出值得争议的问题,并请学生做做评价。正是这种和谐氛围的创设与适时的引导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读得投入,读得到位;评得大胆,评得有理;辩得精彩,辩得深刻。它让我深切体会到:教学中,只要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是彼此敞亮、真诚接纳的,只要教师对学生是充满着真诚关爱、热情激励与积极的引导的,那么师生思维与人格的碰撞、双方令人激动的精神相遇、心智的启迪等等就会时时在课堂中涌现。
  “读”的确是一门“高深莫测”的艺术,让我们在不断探讨和实践中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其他文献
新课标提倡的是一种“感受性阅读”。它对小学各个阶段的有关“词句”的阅读教学目标作了分层描述:(1)低年级: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2)中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3)高年级: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
1.转变思想,统一认识是采购监控体系建立的基础rn1.1充分认识建立采购监控体系的意义rn实行集中采购、贯彻招投标以及逆向监督对高校后勤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建立此采购监控
初中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仅靠课内阅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还要有适量的课外阅读。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以下几方
中国诗歌到了今天的分儿上,是该有个说法了.诗人面对艺术所产生的感天动地的献身情结,与山峰般的独立及江河般的寻找,使得任何一代诗人都无法替代.他们承受着任何一代诗人都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高校一般不包揽后勤事务,相当比例的后勤事务由社会团体和企业承担,高校后勤事务的运作十分灵活,可分为专门机构负责型、高校直接参与型、高校与专门机构
2003年,福州大学按照“政务公开,两权分离”的原则,建立相对产权清晰,事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后勤服务与发展集团.将全校的后勤服务机构编制和人员、相应的资源及操作
2002年8月1日,是一个值得广西文学界和企业界永久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广西金嗓子有限责任公司协办新闻发布会在南宁锦华大酒店举行,来自新闻界、文学界及企业界的100多位人士
初中阶段,说明文占一定的比例,它不像小说那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也不像散文那样有清新隽永的语言,那么,怎样借助形象思维教学说明文呢?  一、应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这就要求我抓住关键词,启发想象。例如在教《中国石拱桥》时,我先要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找出关键词语,在纸上画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示意图,因为学生在几何课上对“拱形、弓、弧形”已经形成正确的概念,如果能受到“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肩
从审美角度展开对现当代散文的教学研究,是新时期语文素养培育理念的重要要求。笔者认为可在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现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初中生现当代散文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一、感受语言风格  阅读一篇散文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语言特征,对一些作家而言,长期的写作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如:柔美隽丽的冰心体、绵密醇厚的朱自清、清淡平实的叶圣陶、睿智幽默的孙犁、京味浓郁的老舍等等,他
环境是人们生存的空间,然而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地球上的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等资源都在渐渐地毁灭,为了阻止这种毁灭,我国科学家成功发明了一种环保型的机器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