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等内容,并附教学进程安排表。因此,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当前社会需求与传统电子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结构面临新一轮转型,产业结构也不断的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各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这一现象,对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积极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人才培养方式。[1]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重庆电子制造近年来飞速发展,平板电脑占全球产量百分之四十、手机制造近4亿台、汽车电子占国内三分之一,电子制造产值近7千亿,以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电子为代表的电子制造产业,已是重庆产业优先发展方向,这些产业都需要大量的电子技术人才。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电子专业按理说应该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专业,然而,近年来,中职学校特别是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招生规模一降再降。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一条全新的路径,克服区域位置的短板,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促进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有效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进而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二、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对电子专业发展推动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现代学徒制以 1969 年德国双元制的确立为标志,在各个国家被广为接受。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束缚,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职业教育内容进一步向岗位要求靠拢,[2]是职教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它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3]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他的职教思想中,注重教育的“实用”性,认为职业教育可以生利,一则可以生产生利之人,二则可以创设生利之事,即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4]
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大致概括为五个范畴:一是要具备爱国主义思想和为国家为社会献身的精神;二是要具备崇高的德行品格,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社会尽责;三是要掌握实用知能;四是要具有主動自治的职业能力;五是要谋求个性的发展,不断养成完善的人格。不难在黄炎培的职教思想中发现,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当能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同时,又能为社会生产服务,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必要的谋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情操。[5]
(二)政策依据
2015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中明确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且在《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9 号)遴选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全国范围内的中高职及行业单位遴选了 165 家试点单位。
2017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机制,着手在人才模式制订、技能实训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校企深化合作,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此更好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快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145号)中提出:到2020年,建立适应重庆产业发展需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校企合作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监督评价体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机对接,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行业需求
1.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总得分123.06,比上年上升3.94;
2.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8%,快于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13.7个百分点,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提升1.45个百分点;
3.2020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计算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等产品生产向好;
4.2020年,在电子消费领域中,手机作为代表有所下滑,但电子消费行业整体呈向上趋势;
5.SMT技术作为新一代的电子装联技术,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多功能化,为大批量生产、低缺陷率生产提供了条件,当前SMT技术人才缺口居各个行业之首。
三、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路径
(一)进行广泛的调研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做好电子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电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电子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二)依据调研报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中职阶段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各类电子制造企业,培养从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技术编程设计、设备维护调试、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工艺流程控制和产品维修等工作,能适应我国电子工业第一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明确职业范围,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主要应对的职业有维修电工、电子设备装接工、表面贴装操作工。
3.构建课程体系,主要的课程应该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艺术等公共课;专业核心课包括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PROTEL DXP2004、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专业技能课有6S管理教程、现代学徒制对接企业规划的课程,选修课应该对接当前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进行科学的设置。同时每学期的课程课时都应该详细的安排出来。
4.在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分析后,与企业共同开发了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优化了实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提出科学的育人模式。
5.对当前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描述,整个实训教学场所要满足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从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企业意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学生入学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规格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对接不上新工艺、新标准。因此我们将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1.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收集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遇到的瓶颈问题,包括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表现能否对接当前所需的人才培养规格,掌握的技能能否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关能否依靠当前的教学资源来突破等。具体的收集渠道是对试点班的学生和企业的师傅进行走访调查。专业建设委员会对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分析,研讨出修订方案。
2.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程序即征订教材前系部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调整原因和调整方案,教务处提交学校审查,审查结果经分管副校长审定批准来修订。
3.向试点班师生发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
结束语:
2019年5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构建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克服区域位置的短板,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促进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有效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进而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2012——2020)》
[2]李晓琴.“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发展现状、困惑及相应对策[J].福建电脑.2017.
[3]張永平.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
[4]黄旭升.陶行知三大职业教育理念之职业角度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5]崔志钰.黄炎培职教思想对当前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的启示[J].河南教育.2018.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当前社会需求与传统电子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结构面临新一轮转型,产业结构也不断的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各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这一现象,对我国职业教育领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望。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积极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人才培养方式。[1]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重庆电子制造近年来飞速发展,平板电脑占全球产量百分之四十、手机制造近4亿台、汽车电子占国内三分之一,电子制造产值近7千亿,以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电子为代表的电子制造产业,已是重庆产业优先发展方向,这些产业都需要大量的电子技术人才。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电子专业按理说应该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专业,然而,近年来,中职学校特别是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招生规模一降再降。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一条全新的路径,克服区域位置的短板,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促进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有效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进而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二、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对电子专业发展推动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现代学徒制以 1969 年德国双元制的确立为标志,在各个国家被广为接受。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束缚,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将职业教育内容进一步向岗位要求靠拢,[2]是职教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它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进行岗位技能训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3]
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他的职教思想中,注重教育的“实用”性,认为职业教育可以生利,一则可以生产生利之人,二则可以创设生利之事,即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4]
黄炎培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大致概括为五个范畴:一是要具备爱国主义思想和为国家为社会献身的精神;二是要具备崇高的德行品格,能够自觉自愿地为社会尽责;三是要掌握实用知能;四是要具有主動自治的职业能力;五是要谋求个性的发展,不断养成完善的人格。不难在黄炎培的职教思想中发现,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应当能够直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解决个人生计问题的同时,又能为社会生产服务,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必要的谋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强化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职业情操。[5]
(二)政策依据
2015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号)中明确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且在《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29 号)遴选了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在全国范围内的中高职及行业单位遴选了 165 家试点单位。
2017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进一步构建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机制,着手在人才模式制订、技能实训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校企深化合作,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此更好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快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5〕145号)中提出:到2020年,建立适应重庆产业发展需要,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校企合作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监督评价体系,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有机对接,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三)行业需求
1.2020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发展指数总得分123.06,比上年上升3.94;
2.2019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8%,快于整体制造业投资增速13.7个百分点,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提升1.45个百分点;
3.2020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计算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等产品生产向好;
4.2020年,在电子消费领域中,手机作为代表有所下滑,但电子消费行业整体呈向上趋势;
5.SMT技术作为新一代的电子装联技术,促进了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多功能化,为大批量生产、低缺陷率生产提供了条件,当前SMT技术人才缺口居各个行业之首。
三、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路径
(一)进行广泛的调研
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做好电子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和在校生学情调研,分析电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电子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二)依据调研报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1.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中职阶段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各类电子制造企业,培养从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技术编程设计、设备维护调试、生产管理、品质管理、工艺流程控制和产品维修等工作,能适应我国电子工业第一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明确职业范围,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主要应对的职业有维修电工、电子设备装接工、表面贴装操作工。
3.构建课程体系,主要的课程应该有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艺术等公共课;专业核心课包括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PROTEL DXP2004、常用电子测量仪器仪表;专业技能课有6S管理教程、现代学徒制对接企业规划的课程,选修课应该对接当前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进行科学的设置。同时每学期的课程课时都应该详细的安排出来。
4.在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和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分析后,与企业共同开发了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优化了实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提出科学的育人模式。
5.对当前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描述,整个实训教学场所要满足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从基本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企业意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技术的进步,学生入学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规格可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原有的课程体系已经对接不上新工艺、新标准。因此我们将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创新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
1.在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收集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遇到的瓶颈问题,包括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表现能否对接当前所需的人才培养规格,掌握的技能能否对接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师傅在带徒弟的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关能否依靠当前的教学资源来突破等。具体的收集渠道是对试点班的学生和企业的师傅进行走访调查。专业建设委员会对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分析,研讨出修订方案。
2.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程序即征订教材前系部向教务处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调整原因和调整方案,教务处提交学校审查,审查结果经分管副校长审定批准来修订。
3.向试点班师生发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
结束语:
2019年5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12号)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构建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农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克服区域位置的短板,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促进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有效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就业与创业,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进而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 (2012——2020)》
[2]李晓琴.“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发展现状、困惑及相应对策[J].福建电脑.2017.
[3]張永平.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
[4]黄旭升.陶行知三大职业教育理念之职业角度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5]崔志钰.黄炎培职教思想对当前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的启示[J].河南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