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玩了!美国小孩上幼儿园之前就在练坐姿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did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段时间我一直穿梭于纽约各种大大小小的幼儿园开放日,曼哈顿有不少非常好(gui)的幼儿园,连拿申请表格的资格都需要先摇号抽签,这个概率绝对和上海车牌摇号差不多了。不管是主流的公立幼儿园还是那些遥不可及的私人幼儿园,我都去参观他们的开放日,没啥,就是想去了解一下,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到底牛在哪里,看看对于我带小D有什么借鉴作用。
  参观的幼儿园已经不下十家了,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位园长都会强调,学龄前的孩子需要学会三件事。
  学会准备好
  有位园长说,现在每个家长都想培养“天才”儿童,恨不得从一出生就开始教认字、数数,以为这样孩子上学后成绩就会好。但我们忘记了,学习,首先需要的是“硬件基础”准备好,那就是身体和头脑准备好。
  准备工作包括两个部分。我的身体准备好了:坐姿正确;我的头脑准备好了:愿意积极参与活动中,遇到困难会自己思考或者寻求帮助,可以听从并且遵守游戏指令。
  坐姿正确这项我以前是没留意的,这次听这么多园长提到,我才意识到小D认知老师的良苦用心。大概从十四个月大时,小D的认知老师就要求我在家给她买一套小桌子、小椅子。她是“自由”惯了的人,一开始坐在椅子上绝对是“坐没坐相”的那种,而且坐一会就要下来了。


  认知老师就要求我们,每天有一部分的游戏时间在小桌子上进行,每次小D坐那时,我们就会提醒她,“脚在哪?放地上了吗?手在哪?放桌上了嗎?身体在哪?坐笔直了吗?好,小D准备好了,我们要开始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小D明显坐姿好了,随着坐姿好了以后,她的专注力也就提高了,真可以坐定专心玩一些玩具了。
  两岁以后,每次小D坐在桌子旁开始玩任何一个游戏之前,我们都会一起检查这五个方面:
  我的身体坐直了;
  我的眼睛在看了;
  我的耳朵在听了;
  我的嘴巴不说话了;
  我的脑袋在思考了。
  这五步就是把“准备好了”细化了,一开始小D是懵懵懂懂的,有时也不会完全遵守我们的指令。但坚持做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她就明白了。比如有时,读绘本读到一半她走神了,我就会用这个提醒她,“你的眼睛在看吗?”等到她回过神继续看绘本时,我会再补充一句,“小D的眼睛在看了。”
  你看,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小提醒,却在帮助小D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不能指望“散养”六年的孩子,到了上学年纪一下子就自控了,这些都是这样点滴养成的。“准备好了吗”,不仅是一个姿势的改变,更是孩子专注力和自控力的萌芽。
  学会负责
  有不少孩子上学后,没人监督就不做作业,爱赖床总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明白自己要对自己负责,长久以来,他的所有起居安排都是父母负责的,吃饭是追着喂,家务劳动一点不用做,玩具乱扔家长跟着收拾。从小到大,孩子没有机会去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了,需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学龄前要完成的第二件事就是,让孩子学会负责。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最关键的是要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然后不越界,除非孩子主动寻求帮助。
  比如,孩子不要吃饭了,那就尊重他,也许我们会担心孩子之后会饿,但是不让孩子体会到饿的感受,他就不会对自己的这个行为负责;
  比如,孩子玩具弄了一屋子都是,不用碎碎念,但是要告诉他,这是你的玩具,玩好需要归位。也许带着孩子一起收拾很慢,但只有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自己是玩具的主人翁,才能对玩具负责;
  再比如,开始让孩子参与日常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因为这些都是在告诉孩子,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付出,而不是一味享受。
  所有这些事都特别小,但这些事都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只有一个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孩子,今后才能对学习有自发性。因为他会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也不是老师的。
  学会尊重
  幼儿园也好,小学也好,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真实的“社会”,在那里,他需要明白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玩具需要轮流玩,上洗手间需要排队等待,要学会说“你好/请/谢谢/对不起”。这些看似最简单的社交礼仪,却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
  与其到了幼儿园、到了上学后开始“教”孩子,不如从小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动物、尊重环境。
  有位园长说了这样一段话:家长要把教养孩子的过程看成一个连续的坐标轴,而不是几个分散的点,好像每次到了这个点就任务完成了。其实不是的,家庭教育是贯穿孩子一生的,是一步一步互相作用、影响的。所有的教育最终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个体。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当孩子能独立又有担当时,成绩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已。
其他文献
老爹:  最近,写作课上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给我许多感觉。头天晚上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第二天是写作课,老师是个长相普通穿著普通表情普通上课也普通的金发年轻女人,就是那种不用力去记,一学期过后会很快忘记的老师。她让我们先写选举的一天过得怎样的段子,看得出她心情非常坏,她也不打算掩饰自己的坏心情,讲着讲着眼泪就顺着脸颊流下来,说是从早上听到消息一直哭到课堂上,但她没有停下来讲课,她感觉911又
期刊
两岁多的时候,很早就能睡整觉的小D,突然开始半夜总会哭醒一次,而且都是闭着眼睛特别特别害怕的大哭。排查了各种原因之后,原来她害怕自己床下有条鳄鱼。  我抱着她,和她说,“床下有鳄鱼,真的好可怕啊,妈妈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害怕,害怕床下的鳄鱼会随时出来”,一边这样安抚,一边让她平静。  等她情绪慢慢稳定后,我和她说:“鳄鱼实在太讨厌了,每天晚上都来打扰我们睡觉。小D和妈妈今晚一起把它抓出来,好吗?”然
期刊
门打开,新一波家属抱着宝宝进来。  立刻,我觉得空气都热起来。  抬头,来了六个大人一个小孩。难怪狭小的诊室连室温都高了。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争着对我说:医生,我们从昨天到今天已经来了4次了,宝宝的烧还是没退下来!  我赶紧仔仔细细检查了宝宝,小家伙除了有一点发烧,喉咙有一点发红,其他都挺好,小眼睛很有精神地盯着我看,小皮肤雪白光滑,一点皮疹都没有,也不认生,末了,还咧开嘴对我笑。  是一个普通
期刊
和闺蜜谈起如何让孩子遵守规则,闺蜜向我倒了一肚子苦水:我还没开口,奶奶就说了,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啊!大大再说吧!爷爷也附和,长大了,就好了!  总之一句话:规则这东西,树大自然直!  闺蜜的话,我深有感触。和邻里邻外的宝妈们一起交流的时候,我也发现,在孩子“立规矩,守规则”这件事上,似乎存在着很多神奇的误解。  倚小卖小  微博上有个很热门的视频,内容是一位带孩子的母亲在游乐园排队区,对另一个人
期刊
到莫斯科参观红场阅兵式,最让我震撼和惊讶的不是宏大的阅兵场面,也不是俄罗斯多么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而是那种来自民众群情激昂却又秩序井然的观看现场。  不用多说,我们就会想到红场阅兵这样国家级重大活动,该是什么级别的安保,以我们的想象将会是何等严密。来之前我对自己这位不速之客能否到现场观看阅兵仪式,信心不足,做好了限制与反限制的准备。不成想,俄罗斯人在这方面的戒备非常宽松,第一次预演,红场的周边就只是
期刊
儿子两岁时,最喜欢说“不要”,跟他说啥都是用这俩字来回应。姥姥没少跟他呕气,洗个澡要谈判半天,最后直接粗暴脱衣服;吃个饭要拉扯半天,最后强行安放进餐椅。  其实这么点大的孩子除了说“不”可以显示霸气侧漏外,也没有更多词汇可以表达他们更多的需求。成天说“不”的娃儿真的不讨厌,反而是既可爱又可怜,难不成我们还真要把孩子的“不要”当真?认真你就输了。  我带儿子坐过几次公交车,他很喜欢,尤其钟情于自己拿
期刊
最家长APP是由我们《祝你幸福》杂志社专门为0~4岁宝宝家长量身打造的全方位育儿平台。针对您在备孕、孕期,到育儿期的各类鸡毛蒜皮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手把手教您喂养大宝小宝。赶快来看看这期大家都关注哪些问题吧!什么?您说这些不过瘾!赶快扫描二维码,下载最家长APP。还可以打电话0531-51771783咨询哦!  @lucy:我家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小脸儿粉嫩粉嫩的,特别可爱,可是这两天一下就变“小黄
期刊
我家两个孩子,一个马上六岁,已开始萌出六龄牙,另一个四岁,一口牙齿洁白如雪,这得益于我在靠谱牙医的指导下几年来采用的正确护齿方法,避免了一些误区,分享如下:  误区一:孩子的牙齿自己刷  这曾是我过去的理念:会自己刷牙了,当然得自己刷,大人帮忙,那就不自立了。发现这个误区是因为有一段时间,孩子的牙刷被换成了很贵的电动牙刷,他自己刷得很开心,却因没有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牙齿上长出了很多黑色素。  当我
期刊
下午一进家门,妹妹就着急地迎上来跟我说,她班上的女同学R管她要她的新宠,一个挂在书包上的小毛兔,还指明要紫色的那只(她一共有两只,今天都带到学校去得瑟了)。而且R说是她的朋友喜欢,所以明天必须要给她,她好送给她朋友。  听得我这叫一个乱。我稳稳神问她:“你想把这个紫色的送给R吗?”妹妹使劲儿摇头说:“我不想送,我想自己留着。”我说:“那你就跟她说NO呗。再说了,她想送什么东西给她的朋友,让她自己去
期刊
“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我和卢苇在同学的生日聚会上相遇了。  几乎是一见钟情。那天聚会,我俩不知不觉聊了3个多小时还难舍难分。  我告诉卢苇我的家在市里。我从小爱好美术和写作,但偏科导致我没考上高中。爸妈托关系找门路,把我送到了这所县城封闭式的中学。因为他们听说这里可以住校,老师管得严,教学质量好。  卢苇告诉我,她家就在离学校不到两站地的一个小区里。爸爸是公务员,在乡镇上班。妈妈一大早就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