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垂钓者和诗人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123456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来,我为这片海写下太多诗,然而海却不知道。它建立并遵循自己的秩序存在,任何事物都无法对其左右。平静还是汹涌,沉默还是咆哮,都由它自己说了算。
  海并不关心我为何要为它写诗,然而一个人的写作,总会与故乡或者居住地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出生在青岛且生活在这里,诗歌就不可能绕过这座城,这片海。所有与海有关的写作,都是自然而然,有感而发。因为我做不到对它视而不见,我喜欢的蓝色也被它演绎到极致,黑蓝灰蓝浅蓝深蓝,没有模式和标本,它想怎么蓝就怎么蓝,蓝得辽阔和深邃,蓝得难以捉摸,却又实实在在。
  我曾写过一首《危险》:“海浪是正确的/却为错误的风暴献身/一个渔民驾驶着小船他经过岸边时,欲言又止/我仍站在陡峭处。大风拉满了弓/送来一些危险的词/我知道,脚下的礁石也是紧张的/无论它晃动,还是我晃动。”海无疑是美的,但又是危险的,必须心存敬畏,与之保持一定距离才可。它吸引着我,我经常停下来,站在岸边,对着它喊:喂,你是小西的海吗?不知道它有没有嘲笑我,但我愿意为它写诗,向它倾诉我的悲伤和喜乐。
  真正懂得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大约是在三十岁以后。小时候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画家,对于写诗这件事,压根就没想过,甚至做梦也没梦见过。直到2007年的秋天,我上网无意浏览到一个诗歌网站,一些诗就那么瞬间打动了我,我才知道诗歌可以不是徐志摩,不是席慕蓉,不是汪国真,还可以如此写。其实一个正常人从开始学说汉语的时候,就注定与词语相伴一生。那是因为人活着要交流,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就必须选择使用词语。当有一天,词语选择了你的时候,你很有可能变成一个诗人。很幸运,词语也在那个秋天悄悄地选择了我,让我拿起笔与词语周旋,如一个跳芭蕾舞的孩子,在用脚尖旋转的过程中,寻找到常人不可能有的快乐。就像诗人风荷在读完我的诗集《风不止》后所写的那样:“海即是诗人生活的背景,诗人驾着语言之舟在海上穿行,海如同诗人的另一张大纸。”事实就是如此,海水这张变幻莫测的大纸,任我在上面涂抹,深情为它写诗:
  写它的蓝
  它的紧张
  它的失败和重蹈覆辙
  以及平静,如果无风。
  写它把一些人送入海水深处
  把另一些人轻轻托举到岸边。
  用大雨,残雪写
  坐在田野里,火车上写
  撬开时间的缝隙写。
  可费尽笔墨,也只能写出
  它袖口故意露出的破绽
  写不出线头突然消失的原因
  (《写海水》)
  海的无限和诗有着共通的地方,有谁到过大海的尽头?有谁敢说他写完了所有的诗?诗歌太神秘了,你一旦进入其中,就很难做到浅尝辄止。好比一个孩子在玩魔方,那么多颜色被打乱,他双手熟练地把玩,各种颜色很快归位。写诗也许就是一个玩魔方的过程,在不变中求万变,或者在万变中求不变。但魔方只是魔方,它不会变成别的东西。而好的诗歌是让那些用旧的词语,长出新芽,绽开花朵。如同大海一样,日日长出新的鱼群、贝类、藻类。换句话说,你以为大海是旧的,但它每天都是新的。汉语就是这些,如何让它们在诗歌里是新鲜的,是每个写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海也有软弱的时候,当潮水退去,淤泥、礁石和垃圾均袒露无遗。像一位老人在飞速的时光中突然松弛下来,并承认了衰老。我常常会陪它坐上一会。就算沉默,海也有《另一种语言》:“还是看看海水吧/它填满了虚空/就要溢出时,又迅速撤回/而凤头■鹈,海鸥和船/是另一种语言/浮在深蓝的水面上。”几乎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海鸟,让沉默的大海有了更为生动的表达。海鸥喜欢群居,若喊一声就会集体飞起,场面甚为壮观。可■鹈喜欢独处或者三两只在一起,应该更像诗人。海和这个飞速前行的世界一样,也会生出很多泡沫。风急浪涌时,岸边就会有泡沫出现,为此我写过《泡沫》:“挖沙的船沉了下去/一群水母浮出来/穿白衣服的年轻母亲/匆忙把网兜放到海里/却只捞起了泡沫/她怀里幼小的孩子,还不能准确地/使用语言表达/只是‘啊啊啊’兴奋地叫着/这是他来到人世间后/第一次看见泡沫。”这个孩子第一次看见泡沫,很兴奋,却不懂泡沫的虚幻,正诱惑和裹挟着我们走向歧途和深渊。
  因为单位离海很近,我几乎每天在上班前,都先去海边溜达一圈,溜达完了就忍不住写首诗,比如《我像往常那样走向大海》:“长久地站在松树后面看海/发现海水并不逾矩/只在松针之间涌动/松树小部分的柔情,给了松脂/大部分的尖锐指向我/令彼此之间,有了紧张的关系/我只能快步穿过它们/像往常那样走向大海/与岸边石柱上的麻雀们站在一起/我们都想学习海鸥/统领无限的孤独,又惧怕海的坦荡/只稍作停留/又回到嘈杂的人群中去。”是啊,海终归是海,它的坦荡,岂是凡夫俗子能做到的,而我终归要回到同类中去,继续着小人物的生活,这不能说是一种悲哀,只能说是真切的现实。所幸的是,在嘈杂的人群中,因为诗歌,时常令我慢下脚步来,让我在内心与他们区别开来。
  这里有一个长长的木栈道通向海里,如果走上去,时常会产生一种幻觉,恍惚间觉得自己是《站在海的中央》:“如果此时站在海的中央/想起一架钢琴,只有波浪/才敢前去弹奏的悲伤/作为听众,还没找到一种/妥帖的方式进入,这远非/一个人的沮丧/滚烫的山芋,传到了别人手上/余烬仍在。波浪推搡着波浪/哀曲何时终了?/没有答案。所能确定的/这是艰难的一天,已经开始。”今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灾难让我们看了太多眼泪和哀伤,站在“海的中央”,我想问问大海,这个世界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你知道吗?它不回答我,但我仍然听见波浪在一遍遍弹奏着人间的悲伤。
  还有很多人從未见过大海,就如我还没去过真正意义上的大草原,还没有在草原上打几个滚,或者骑一骑我喜欢的马。但诗歌可以让你抵达你从未去过的任何地方,无论是大海还是草原。那天我满含着一腔激情写下《如果你从未见过大海》:“也是有些遗憾的/就像我从未踏上草原/不能对一粒尘埃在大地静卧/和在马蹄上飞扬时的/差别给予见证。/从某种程度上讲/海水,就是茂盛的青草/大风吹拂时,众草的臣服/与海浪的前仆后继,是一样的。/那些船,如草原上的马匹/被渔民骑往大海深处/日暮,又从海里骑回到岸边/当绳子拴到铁锚上/马们才有了喘息的机会。/鱼是四处游动的野花/有时一群,有时孤傲一朵。/唯独时常出没的礁石/是最为严厉的长者/它有警告海的能力/也有掀翻马匹的可能。/你说从未见过大海/刚刚,一场雨和骑单车的女孩/同时经过这里,几棵树站在岸边/看着合欢落地,/那些年轻的肉身/一一被打湿,碾压/我想,它们的遗憾/应该略大于你的遗憾。”遗憾是有的,但有了诗,很多遗憾就会被缩小变淡,因为只要你真心热爱着诗,诗就会是你忠实的朋友一路陪伴着你,不会弃你而不顾。
  如果你来过大海,会发现无论寒暑,这岸上钓鱼的人从未间断过。他们用一根细线把大片的深蓝挂在鱼钩上,钓到的往往只是水滴,而不是鱼。他们把水滴放回到海里,瞬间不见了踪影,然后把鱼钩再次抛出去,乐此不疲。从左边走向右边,发现大多数人的桶是空的,最多的只钓了三四条鱼。
  这令我突然感慨,原来写诗和钓鱼是一样的,收获的人少,没有收获的人多。就如一首诗在第一行落笔之后,就已经决定了命运。当它像一尾鱼出现,我急切地顺着水纹游走的方向去捕捉它,它却转身游进更远更深的海里去了。所以写诗是难的,十之八九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有时它反对我介入,反对我赋予它的一切,形式上或者思想的。那种困顿与挫败不言而喻。可我仍锲而不舍地靠近它,直到它放松警惕,愿意露出最本真最自然的自己,直到它游向我……
  看似无风的一天,但风从来没有停止过,消失过。我坐在海边良久,内心空旷而干净。回来后写下这篇文字,唯愿余生——钓鱼的能继续钓鱼,写诗的仍在写诗吧。
  小西,山东青岛人。有诗作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等。曾获得中国第三届红高粱诗歌奖、首届诗探索·新诗发现奖等。出版诗集《蓝色的盐》《风不止》。
其他文献
小镇少年是在十八岁的当晚  发现午夜镜中的额前,生长出  黑色的螺旋角。仿佛来自北山经  黄帝的花园,或者北欧的森林  用虎口握住它,感受它的坚硬  比语文老师的戒尺,父亲高举的棍棒  更加坚硬。仿佛能把群星隐匿的夜空  顶破一个大窟窿。事实上它并不能抵倒  理亏的一方,不能刺穿撒谎者的心  磨制的粉末也不能解除体内  任何一种毒,不拥有虚构的魔力  反而不能承受一片雪花掉落的重量  这该死的不被
一  大风摇晃着大树  却又逼迫那大树停止摇晃  阳光是一把爱打抱不平的柳叶刀  砍着大风,卷起了刃  衰草宁愿俯伏  ——等待伏法的一群死刑犯  大路被吹得直起了身  像一个赶着去上早班的人  谁能迎风将一张白纸展开?  谁能顺风将一匹烈马放跑?  我愿意是一粒  稍微重一点的尘埃  在我亡命的生涯中  希望能抱住一块  公共汽车的站牌  二  一座山压下来  在快要压碎一幢大楼时  轰然崩裂,
那时,白菜还不认识塑料大棚  拖拉机还没有划伤泥土  几只小鸟就停在一棵杨树上,告诉另外的伙伴  他们登上了最高的山峰  田埂常常随弯就弯,那些油菜花  也就随弯就弯地泛滥  黄牛和山羊没学会走直线,斜在山坡上  成为春雨和燕子的标杆  没有雾霾,只有雾岚。一条石砌的水渠  藏不住多嘴的浪花。泥鳅隐于其中  在雷雨之前,才露出水面  告诉低飞的燕子别撞上闪电的绳  根据族谱或者风水,村庄  就散落
在太阳落下和升起的地方  感知生命的流转  几只骆驼  咀嚼冰凉的秋草  一个个沙丘  掩埋多少世事  今天的小镇  颠覆曾经的沧海  躺在人烟稀少的尘世  一旦被宠坏  是风中泪流的样子  一旦被纷扰  羁绊脚步的律动  还是让  一个没有心情的态度  加深秋的容颜  人约黄昏后  落日  没有孤决地离去  他托举起周边五彩云霞  像他一生众多的子孙  怪树林的枝权  把你烘托成辉煌  我不能说
我在上海,但我出生在上海最偏僻的小村子里。我们村有很多杂乱姓氏,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夏夜乘凉的时候各色人等粉墨登场,人才济济,鬼怪故事四处流传,有才华的人似乎都逃到了这里。我想我一开始写诗比较鬼魅应该受此影响。我们家据说也是逃过来的:“文革”时我外祖父的黄包车车夫要在主子身上再踏上一只脚,我外祖父就带一家老小匆匆逃到了上海的东南角,认为此地天高皇帝远,虽荒蛮却是世外桃源,就住下了。我觉得自己骨子里
如果允许一个三十岁的人拥有魔法  我想手握时间的刀柄,裁剪  一只漂亮的口袋,完整、宽容、坚决  从不附着在其他什么东西上  那第一次成为过往的,将沉入  它的底部,繁殖出  最崭新的胚芽  那第二次即将到来的  都会被无情驱赶  它可以装下无数次错误  但不接受天真  它可以容忍无数次谎言  但不能只关心自己  它可以沉默  但必须睁开眼睛  虫鸣声  只要你高兴,你可以放声叫上一晚  只叫一声
如此多的灰尘   我们是吊在半空中的肉身   归于某处时,名字   只是一个灰尘大小的符号   它们没有负担,没有名利的各种困扰   很多星星,只属于另一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的人   最终,都不会成为星座   啊,我们在走别人的路   别人在走我们的路   “生命盲目地   移动,不过是一阵呼吸   在这里和不在那里之间”   我们现在是生者   未来是逝者   在通往彼此的路上   總也拎不
与阳光对峙   显然是不明智的   黑蝙蝠飞舞巨翅,将狰狞撒向人间   无数白口罩在相互靠近   彼此辨别不出谁和谁   看见对方,就如同看见自己   呼出的热气,让镜片很快起上一层水雾   惊蛰之后,对春天的认识   依然一片模糊   独处   唯一的国王,向唯一的子民   发号施令,将独处煎成药剂,用来驱逐阴霾   用来镇压内心的恐惧,以及焦虑   “一个人独处时,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远离
一位衣冠整齐的老人走在清晨的小区里  寻找还有剩余价值的废品 他不知道哪一个  垃圾袋里装着自己的希望 他也不知道值得捡拾的  垃圾袋会在哪里 一位拾废品的老人走在  清晨的小区里 他小心地查看这些被丢弃的  袋子 然后认真地打开,分拣袋中的物什  仔细地将揉皱的展平 为腐蚀的剖光 以自己  多年的閱历发掘被忽略的价值 这是一项  被人轻视的工作 在喜新厌旧的时代 物质  在被推向圣坛的同时贬值
晦涩难懂的哲学让我的学习之路充满了挑战,面对烧脑的逻辑推理和概念演绎,尽管有时候我也会叫苦不迭,但是长期的哲学训练确实培养了我的理性思维能力。优美隽永的诗词,无论是“金戈铁马阳关”的崇高和壮烈,还是“杏花烟雨江南”的优美与婉转,都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增加了我的审美体验。  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人大哲学院无论是哲学教学,还是科研实力都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专业学习环境中,我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