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爬爬江一燕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di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一直以“爬行者”自居。在这个人人追求快乐的时代,她一直以“慢乐”为贵,习惯了在爬行中感悟世界。她说,我不在意慢到失去速度,却害怕在飞行中迷失自主。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爬行到广西巴马,并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从此变身为“小江老师”,以蜗牛般的坚持播撒着爱的种子。
  
  天上有颗叫老师的星星
  江一燕第一次去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的长洞村,是为了拍一部文艺片。本以为拍摄地靠近景区优美宜人,却想不到那儿如此贫瘠,居民们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村里到处是留守儿童。拍戏期间,个性开朗的江一燕跟当地的孩子打成了一片。她时常收到孩子们馈赠的“礼物”,有时是几个玉米,有时是一枚果子。“当地土地贫瘠,玉米零星地种在陡峭的山上,孩子们背着小箩筐,要爬四十分钟才能摘到两个玉米。还有一次,孩子们谈起野生木瓜,我随口说没吃过,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孩子送来了野生大木瓜。”
  “我还不知道怎么给予的时候,他们已经想到了要给予你。那些孩子得到的东西好少好少,但愿意付出。”这样的体验震撼着江一燕细腻敏感的心。看到破败的校舍和背着弟弟妹妹赤脚上学的孩子,她决心要做点什么,便和剧组一起给长洞村的小学修缮校舍,运送物资。但直觉告诉她,直接给予物质并不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当地的孩子需要的还有更多。后来,电影拍完了,江一燕留了下来,成了孩子们的“小江老师”,这一身份迄今已延续八年。
  小江老师的出现丰富了长洞小学的课程表。从前孩子们只上语文、数学课,因为有她而慢慢增加了体育、手工、音乐和生理卫生课。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江一燕就像打了鸡血,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不擅长手工的她会花一整晚制作一个模型,亲自给孩子们编排歌舞,只为了他们的生命多一点七彩的艺术体验。
  支教期间,江一燕跟当地老师同吃同住,睡的是上下铺的木板床。宿舍简陋,冬天漏风。夜里想上厕所,她都要做许久的思想斗争,才敢走进黑寂的旷野。但与大山为伴的日子里,她的睡眠出奇的好,常常一觉睡到天亮,还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好习惯。
  身为演员,江一燕很忙,支教只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每次离开孩子们,她都会想:如果一个老师忽然出现在山区,带给了孩子希望与快乐,然后永远消失,那才是最残忍的事,尤其是对那些渴望温暖的孤儿和留守儿童来说。所以她向孩子们保证:“只要你们乖一点,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小江老师明年一定还来看你们。”而她也会想办法让自己的承诺一年年延续下去。
  小时候,江一燕也曾遇到很好的老师,对方因病离开了人世。但有人告诉她,那位老师会像星星一样挂在天上,祝福她,看护她,这感觉温暖了江一燕二十几年。所以她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孩子们生命里的一颗星,用爱在他们的生命里播下希望的种子。
  
  从哭着离开到笑着告别
  江一燕很感性,害怕离别,尤其是每次支教结束,要与孩子们分别,总会有种接近崩溃的情绪在她的体内涌动,有时她会哭到不能自抑。有一年分开时,孩子们跟在车后面不停地跑,江一燕在车上一直哭一直哭,从学校哭到了县城,又哭回了北京。回京后,面对许多人许多车,她忽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只想回到乡间,从此不再演出。
  后来江一燕认真反思自己的表现,并找到了许多负能量的东西。她想:如果我每次离别都在哭,那就等于把负能量留给了孩子,这是非常不好的。因此,此后几年再离开,她会想办法克制自己,尽量带着微笑与大家告别。有时候,她会选择不辞而别,但在每个孩子的桌洞里留下精心编写的小纸条。有时她会跟大家做游戏,然后在孩子的笑声中与大家告别。
  还有一次,她在离开前并未声张,但有个女孩已经嗅到了离别的气息,放学后执意不肯回家。江一燕坦诚地与女孩告别,并承诺很快就会回来。后来,女孩在她的催促下走进了大山,她也一直目送着孩子远去。忽然间,大山对面的女孩停了下来,大声对着她喊:“小江老师,你能把手机号码留给我吗?”于是,山的这边,江一燕大声地喊着自己的手机号码。两个人隔山对喊了许久,那一幕让江一燕至今记忆犹新,她欣慰地说:”我们都成长了,我也成长了,能勇敢地面对离别了。”
  江一燕甚至开始试着同孩子们讨论“离别”“孤独”等话题,引导他们去面对这些东西。她曾写过一首名叫《蜗牛爬爬》的小诗:“蜗牛爬爬,来自遥远的巴马。蜗牛爬爬,背着重重的小家。蜗牛爬爬,从小离开妈妈。蜗牛爬爬,浪迹天涯。”她把诗送给了孩子们,并且告诉他们:“这个蜗牛爬爬呢,是小江老师,也是你们每一个。将来,我们所有人都要自己去闯世界。我们都会离开爸爸妈妈或我们的好朋友。但只要我们不忘记我们的家在哪儿,我们就会相聚。因为有思念,我们的心又会爬到一起。”
  
  唯有真诚最有力量
  无论是替孩子们编排歌舞,还是一句句教他们说普通话,小江老师都特别用力。她以自己的方式传播爱,分享爱,同时也感受着孩子们爱的回馈。有一次正在讲课,忽然有個6岁的孩子疯了一样冲进教室,背上还背着4岁的弟弟。孩子进门后大口喘息,好久才问小江老师:“老师有吃的吗?我好饿。”后来江一燕才知道,这个孩子转学了,听说自己回来后背着弟弟一路狂奔,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只跑了一小时就到了,只为了赶来见亲爱的小江老师。
  在传递爱的过程中,江一燕也会特别注意方式。有一次她带了许多项链送给女孩们。结果有的孩子因为太喜欢争了起来。这让她非常抱歉和自责,觉得自己“让孩子们觉得不平衡,有选择了”。第二年,她带了很多的珠子,决心串一百条项链,给所有女孩一模一样的礼物。
  为了让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得到更好的保障,江一燕在巴马设立了助学基金,还通过网络举行义卖,出售自己和好友们的闲置物件,将义卖所得捐给孩子们。江一燕还凭借过硬的摄影技术,于2015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个人公益摄影展,将所得全部用于巴马的支教事业。
  而在给予的同时,江一燕非常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她在校内设立了爱心超市,摆放着社会人士捐助的爱心物资,孩子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好事帮助他人,才能换取自己的所需物品。而每当有朋友邮寄礼物给长洞小学的孩子们,江一燕都会及时录下孩子们的感谢并反馈给朋友。
  “我可能没有很大的财力、物力,但我相信一年年、一步步去积累,至少我能给一代或者说那一片的孩子带来改变。我始终相信,真诚的东西对人影响最深。”的确,江一燕的支教经历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以她为中心形成了支教“爬行团”,志愿者们涌向贫瘠的山区。“爬行团”有印着自己Logo的T恤和背包,后来江一燕发现很多穿着“爬行者”T恤的志愿者出现在四川、西藏等地。“有人会默默地买你的书包,到某一个地方去支教了,代表你,但不一定跟你讲。”这让江一燕很感动,也很欣慰。
  而在江一燕和志愿者们的努力下,孩子们发生的改变也显而易见。有一年,他们甚至自编自导了一台元旦演出,有模有样地排舞,串歌,表演小品,这让观看演出的教育局领导诧异非常:“这些孩子平时是多么害羞和自卑啊,连在公众面前说话都不敢,什么时候竟然变得这样开朗活泼了?”谈起这些的时候,江一燕的眼睛里闪烁着自豪而调皮的光芒。
  “我们可能走得很慢,但是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奋力爬,一点一滴去做,总有什么会慢慢深入人心。”江一燕这样鼓励自己和她的“爬行团”。对她来讲,不管身处何处,是何身份,内心深处总会不自觉地回荡起她和学生们共同创作的那首校歌:“长洞小学是我家,老师就像我爸妈,同学把我肩膀搭,相亲相爱是一家……”
其他文献
随着QQ、微信等实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人们的联系可以天涯变咫尺。然而,便捷也会带来麻烦,苏州的林女士就被“假儿子”骗去16.4万元。由此,一个成员分布在哈尔滨、南通、无锡等地,受害人涉及全国10个城市,集“供骗销”一条龙的QQ诈骗团伙逐渐现形。  女子一夜被骗16万  2014年3月30日,林女士到江苏高邮出差。当晚10点多,她入住华桥国际大酒店,打开手机QQ,就收到儿子小达的留言,“妈妈,你忙吗?
期刊
一位朋友讲述了父亲这两年的改变:他声称自己什么都干不了,不能去银行,不能去超市,不能去菜市场,一切都推给同样过了80岁的老伴料理;他没完没了地看电视,玩纸牌,卸掉了身上一切责任,似乎还对此相当满意。  他的消极、倦怠常把朋友的母亲惹哭。这位老太太,以前连皮鞋都由丈夫来擦,连茶水都由丈夫来泡,相濡以沫了一辈子,却在晚年遭遇丈夫性情大改。  如今,眼前这自私自利、撂挑子的家伙,还是她结婚快60年的丈夫
期刊
一定要约上朋友吃饭,我是有原因的。  记得她曾经最缤纷的朋友圈。早餐都是菠菜包、杏仁酸奶,别具主妇心。每个周末,都有全家在动物园、游乐场的照片分享。她是幸福的小妻子、好强的小母亲,日子闪闪发光。  故事几时变调,当她闭嘴,那吞声的抽噎比喧嚣更大声。她悄无声息离了婚,搬了家,带孩子住在地势低洼的旧小区。从前的朋友圈她没删,大概懒得删。  大雨令小学取消散学礼,家长得自己去学校领成绩单。我记挂着她,“
期刊
美国电影《情敌复仇战》里,女主角有一天忽然发现她的男友竟然是已婚人士,于是与男友的妻子从死敌变成了闺密,继而与其他的受害女人一起组团,对那个道德败坏的男人进行报复。  在江苏南京,2016年也上演过同样的剧情。一些受骗女子组成了“妇仇者联盟”,设计将骗子引出,最终让骗子戴上了手铐……  网上觅得痴爱暖男  小许1988年出生于沈阳一户教师家庭,大学毕业后考入南京一家机关单位,靠自己的努力在南京买了
期刊
想做好任何事,必须先要懂得爱。  爱,要爱我们自身。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会爱别人?爱自己,就是发现自己,塑造自己,经营自己。  发现自己是一个心路历程,也是一个敢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发现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让自己朝着阳光的方向成长,在成长中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本领和能力。  塑造自己,是个自我修正、自我约束的过程。我们要学雕塑家,一刀
期刊
春节长假之后,回单位上班本是一件正常事,可因为一些人是没有“根基”的打工者,因此遭遇很多尴尬。这里帮其依法一一破除。  能力被重新试  【案情】鄭某是某运输队做装卸活儿的工人,他去年从农村来到这个运输队,已工作了一年。年底合同到期,他回家过春节。节后,他又来到运输队,要求继续打工。老板同意了,不过说“过去的一篇已经掀了过去。一切从头开始”。  去年和老板签合同时,已规定了两个月试用期。今年新签的合
期刊
千万富翁资助女孩圆梦  申小平1980年出生于四川达县一个贫困山村,初中没念完就四处打工,做过漆匠、搬运工等。2000年春天,20岁的他与同村几个年轻人来到成都打工。吃苦耐劳的他从化工厂的小工做起,后来拉起了一支销售队伍,再后来成立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积聚了上千万元的财富,成了当地化工行业声名显赫的人物。  个头不高、相貌平平的他每当看到身边的富豪朋友无不是抱搂着知性美女时,总是
期刊
“棉花县长”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对原启东县常务副县长秦素萍的亲切称呼。每当说起这件事,现年88岁高龄的秦老总是心情异常激动。对周总理,她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秦素萍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二十多岁就参加了党的八大一次、二次大会,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  1963年8月,因为在启东县主抓棉花生产,她来到北京参加第二次全国棉花工作会议,聆听了周总理实事求是、振聋发聩的讲话。  她清楚地记得周总理反复
期刊
导演侯孝贤的新作《刺客聂隐娘》公映后,一时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作为电影编剧之一、年仅29岁的谢海盟由此走进了公众视野。  向无用的知识靠拢  1986年,谢海盟出生在台湾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庭:父亲唐诺是评论家,母亲朱天心、阿姨朱天文、外公朱西宁都是小说家,外婆刘慕沙则是翻译家。浓厚的文学氛围使得谢海盟整个童年时期就喜欢躲在书房,沉浸在各种各样的故事世界里。令人惊奇的是,成年人读起来都不是十分流畅的名
期刊
幸福有时似乎遥不可及,有时又非常简单:若你能为了所爱之物、所爱之人燃烧自己,它往往会不期而至。世界上最年长的钢琴家爱丽丝·赫茨·佐默便是这样一位老人。作为纳粹大屠杀最后一名幸存者,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6号女士》的原型,她历经沧桑却不改天真,一直追随挚爱的音乐单纯地生活,幸福也一直伴她左右,从未离开。  音乐是我的信仰,音乐就是上帝  1903年,佐默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家庭,她的父亲是商人,母亲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