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问题是关系到高校安全稳定和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高校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难点问题,因此,开展高校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益凸现.本文着重从来华留学生应急处置及保障机制的研究视角,梳理当前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层次剖析成因,并提出要通过确立处置原则、建立预防机制、规范处置流程、建立恢复机制来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同时强调要通过加强法治化管理、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加快建设管理队伍、注重业务
【机 构】
:
宁波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宁波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问题是关系到高校安全稳定和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高校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难点问题,因此,开展高校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日益凸现.本文着重从来华留学生应急处置及保障机制的研究视角,梳理当前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深层次剖析成因,并提出要通过确立处置原则、建立预防机制、规范处置流程、建立恢复机制来进一步健全应急处置体系;同时强调要通过加强法治化管理、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加快建设管理队伍、注重业务能力培训、落实物质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构建来华留学生安全管理的保障体系,促进高校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管理水平,服务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大局.
其他文献
留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872年留美 幼童开启中国官派留学的序幕之后,中国人留学海外的热潮 从此一波接一波.对于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史研究,李喜所教 授、周棉教授、田正平教授等领衔的研究团队巳经做出了丰 富的成果,要在这大师辈出、佳作良多的中国近代教育留学 史领域开辟新天地,殊为不易.
徐时栋,清代著名藏书家,号柳泉,学者称“柳泉先生”.因排行十三,故又称徐十三.他是宁 波文化史上一个非常有分量的人物,集藏书家、朴学家、书法家、诗人、教育名师于一身.rn徐时栋生长在一个不适合读书和著书立说的时代.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更公平、更高效、更多样、更安全的育人机制为载体,最终达成高质量教育成效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蕴含党的领导、评价改革、协同育人、资源建设、多维发展五方面,党的领导是灵魂、评价改革是抓手、协同育人是机制、资源建设是保障、多维发展是路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体路径有: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建立健全教育质量支撑体系;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体系;打造高质量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组织保障体系.
本期作者就为什么要推进“四新”建设、什么是“四新”建设以及如何推进等问题阐释了各自的观点、见解和做法.主要观点有:(1)四新建设在推进人类科技文明进程和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改革背后是知识生产范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进四新建设需要强化能力变革、业务变革以及政策变革;(2)新工科建设需要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并以“产教融合”为重要抓手精准破解难题,大力探索实践;(3)新医科建设应在立足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强化内涵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新的发展策略;(4)以水产为代表的新农科在坚持质量建设导
德性的教化和道德之民的诞生以伦理的精神家园为始点.缺乏伦理认同和伦理信念,丧失伦理的精神家园,以抽象的道德自由遮蔽甚至取代精神归宿,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伦理建设的重大难题和现实困境.故乡作为人们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本身就是伦理实体的一种现实样态;而在希腊语中被诠释为“返回家园”的乡愁(nostalgia)则是人们形成伦理信念与伦理认同的典型方式,是具有“精神”气质的伦理认同.“留住乡愁”为深陷伦理困境与道德危机的现代人开辟了一条回归伦理精神家园的康庄大道,为个体伦理造诣的提升提供无限可能.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赋予其加快内涵式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历史使命.本研究通过梳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规模、层次、分布等结构性特征,研判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形势,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同时依据推拉理论,构建“创新—经济”双维度矩阵,从拉力效应、推力效应和中间效应三个维度提出建设“教学互动共同体”“产教融合共同体”“教育责任共同体”“学员发展共同体”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助益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在考证大学诞生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社会秩序中的有序教育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中内蕴的大学精神,尤其是当时的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和自由流动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的精髓与衍生点,也是学术繁荣的根本保障与不竭动力.从而演绎出文化繁荣诱因与大学精神属于本质暗合的共生相互依存关系,证实和平时期同样可以通过赋予大学为首的学术组织更大的学术自由和治理自由,释放大学人的创新潜力,促进文化繁荣的重现.
形成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社会教育学,应以明晰学科理论的创生逻辑为起点.依据学科理论的发展演变,发现“社会教育学”最初起源于“教育学理念的社会性展开”,而后逐渐聚焦于“社会问题的教育性尺度”,发展到当前则指向的是“学习型共同体的构建”.这说明社会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创生遵循的是“社会需求逻辑”,凸显了社会教育学应对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优先生成社会价值的理论建构导向.因而,我国当前社会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创生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有意识地遵循这一逻辑,在尊重知识生产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考虑社会发展的当前需要以及未来需求.具体
海洋教育是日本海洋立国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开展和深入推进海洋教育,形成了涵盖学校海洋教育和社会公众海洋教育的相对完整的海洋教育体系.日本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形式多样,主体多元,从活动主体和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社区开展的海洋教育、民间自治团体发起的海洋教育、大学开展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在职人员海洋教育以及社会机构开展的海洋教育.作为海洋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社会公众海洋教育呈现出紧随国家战略、民间主导与政府协助、教育目标群体以中小学生为主、广阔性与深度性兼具、全民性与终身性结合的特点;有效唤起了国民的海洋意识
在我国以专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建成一流本科专业,首先需要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内涵进行分析.基于不同视角对专业概念的理解,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可以概括为集过程与结果、客观属性与主观价值纵横交错的体系.基于此,对制度改革存在的历史惯性、多元逻辑的失衡与冲突,以及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的割裂进行理论反思,可以得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需要从明确其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遵循多元逻辑的协调统一、兼顾利益主体权力与需求的统一等方面进行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