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文解读走向深处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48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追问式”时文评点校本课程背景
  
  在课堂评点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缺乏思辩思维、发散思维,学生评点时往往在同一理解层面滑行,难以深入到文本深层次的理解维度上,于是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参与下走向解读的深入,就成了时文评点进一步开发的方向。在深入研究了评点案例以后,我们发现,要打开学生思维的障碍,一个很有效的途径是激发学生对文本进行追问,于是我们开发了“追问式”时文评点课堂形态。
  “追问式”时文评点是一种以时文为文本,以教师连环追问为主导,以学生感悟与文字表达逐步加深相结合的形式参与到文本评点中的课堂形态。它的核心思想是:在同一言语环境中达到读与写的结合,在同一文本中达到思考与表达的结合,在同一评点中达到过程与方法的结合,在同一教学中达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总之,“追问式”时文评点是利用时文作为文本,通过时文评点阅读中追问过程的量化与细化,实现阅读品质提升的一种课堂评点形态。
  
  二、“追问式”时文评点课堂形态操作步骤
  
  1.评点导入
  “追问式”时文评点要求选择具有比较丰富内涵的时文,评点导入或者通过具有启发式的短文来冲击学生的定向思维,让学生在课堂评点前在思维上走向发散,或者通过导入把学生带入文本情景中。
  2.评点复述
  通过复述时文,达到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评点复述可进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复述,这可为关键的时文追问打基础。
  3.评点追问
  评点追问是在文本具有思辩性、空白点、争议性的地方进行追问,在学生质疑、反思、辩论以后形成新的评点语言生长点,形成新的评点内容,使学生达到在原有评点层面上继续深入理解。当然在教学中,教师最好设计出几个有内在联系的追问问题,使学生能够随着问题的探讨,达到理解的自然深入与评点水到渠成的深化。在这种评点教学形态中,问题的精心设计就成了使评点走向深入的关键。
  4.评点整理
  课堂评点中思想交锋的成果可以为文字表达创造背景,所以课后可以将这些成果形成文字评点,形成文字评点的过程就是对文本思想与解读进行进一步梳理与整合的过程。这样,既能巩固原有口头评点解读的成果,又能为用文字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思想创造了条件。
  
  三、“追问式”时文评点案例展示
  
  评点文本:《一棵大树》
  1.时文评点导入
  《一棵大树》是美国谢尔·希尔弗斯坦写的一个寓言故事,当年他怀着试探的心情把这个简单的故事交付出版。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故事立刻征服了所有人。每一个读到它的孩子或大人都被它打动,也许是感动于一段深沉的爱,也许是感动于一种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也许是感动于这种情感背后一些令人深深思索的东西。有些爸爸妈妈,他们读着读着,禁不住流下热泪,这也许是你们无法体会的。它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了这位另类的天才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下面,让我们一起仰望这棵大树吧!
  2.全班朗读课文后复述整理
  在这个故事里,小男孩儿是大树的玩伴,他爬树,摘树叶,吃苹果,在树荫下乘凉,在树干上荡秋千。男孩很开心,大树也很开心。可是,男孩渐渐长大,他有了自己的朋友,不再与大树一起玩耍。男孩长大后,希望获得金钱,大树便把苹果给了他;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树便把树枝给他造房;男孩对生活不满意,希望出去远航,大树便把树干给他造船。许多年过去,男孩已经变成垂暮的老人,疲倦地回到大树的身边。这时,大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了,只是让他坐在自己的树墩上,好好休息……
  3.课堂初评展示
  师:大家如何看待男孩与大树呢?
  生1:“我觉得这个男孩很自私,他总是从大树那儿得到东西。他要了果子换金钱,用了树枝造房子,用了树干造船,当大树只剩下树墩时,他还要坐在那儿休息。”
  生2:“我觉得大树很无私,他把自己的东西都给了需要帮助的男孩,总是为小男孩着想。”
  生3:“我觉得这棵大树像我们社会上的那些奉献者,他们总是在付出,却很少想到要别人偿还什么。”
  4.教师追问设计与学生评点成果展示(教师通过有机循环点拨与追问,实现评点内容新的生成和深化)
  师:从同学们评点的成果看,这棵大树不仅仅是一棵树,他还象征了许多东西,那大树可以象征什么呢?与大树对应的男孩又可以象征什么呢?
  生:大树象征父母、奉献者、大自然、社会;男孩象征孩子、索取者、人类、个人。
  师:既然大树象征了这么多意义与生活的原形,那大树这么做又为了什么?
  生:为了让男孩快乐幸福,为了自己快乐幸福。
  师:那男孩快乐幸福吗?大树快乐幸福吗?
  生1:大树快乐幸福。
  生2:大树不快乐幸福。
  生3:男孩快乐幸福。
  生4:男孩不快乐幸福。
  师:下面我们根据以上四种看法,分成四组,各自在文本中找出理由和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组1:大树快乐,因为大树把自己的爱献给了男孩,她一直不求回报地付出,而且文章中每一次当男孩回来时,她都很高兴,她每一次给男孩所要的东西时,都希望男孩快乐。
  组2:大树不快乐,虽然大树每一次都期待男孩快乐,并给了男孩所需要的东西,但文章好几次都提到,当男孩走了以后大树好孤独,好伤心。另外,即使小男孩回来索要东西让大树感到快乐,但她的快乐也是短暂的,因为小男孩没有留下来,这种快乐只是建立在痛苦上的快乐,并不是真正的快乐。
  组3:男孩快乐,因为他得到了自己所要的一切东西。
  组4:男孩不快乐,因为男孩虽然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东西,但他在得到东西的时候却也失去了另外一些东西。另外,男孩一直在索要东西,他这样只贪求得到而不求付出与满足,是不会真正快乐的。
  师:那怎么样才能让男孩和大树都得到快乐呢?大树和男孩缺少了什么使得他们看似快乐又不快乐呢?
  5.追问后整理评点成果展示如下(教师结合学生回答,通过相机点拨生成)
  生整合:被爱又能爱人时才是幸福的,享受付出又能回报付出的才是幸福的,得到满足并且能够知足时才是幸福的,接受馈赠并且又能给与馈赠时才是幸福的。总之,一切关系和谐相处时才是幸福的。
  文章刚开始时,男孩和大树很和谐地生活在一起,他们都是快乐幸福的。后来大树只有付出,只有给予,只有主动去爱,只有满足别人;而男孩只有接受,只有享受,只有得到,只有被爱,这时,他们失去了和谐的关系,也失去了真正的幸福与快乐,他们的幸福与快乐都变得残缺了。
  (教师进一步点拨学生)
  师:男孩缺少什么?
  生:缺少一颗感恩的心,缺少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师:大树缺少什么?
  生:大树缺少对爱的真正认识,她让男孩的欲望无限扩大。
  6.用文字展示评点成果
  通过用文字展示评点成果,实现读与写、思考与表达的结合。
  
  四、课堂实践反思
  
   对比循环追问前后两次评点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在评点文本过程中,学生缺少的是在评点过程中有效的追问,此时,教师的有效追问可以让他们找到评点深入的途径,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形成新的评点内容。通过这样的多次实践,学生理解与表达的品质能够走向深入。
   这种评点的课堂形态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文本,在学生理解的同心圆中尽量覆盖他们阅读的视野与范围,当然,这并不排斥以与学生对话为前提。同时,这种课堂形态对于问题追问的程序比较讲究,因为问题的有序进展需要遵循理解逐步深入的认知过程。评点问题序列的设计只有符合学生解读文本的规律和理解的阶梯性,才能自然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正如李海林教授所说:“在教学中对‘度’的拿捏是语文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体现。”□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路桥实验中学)
  编辑 杜 锐
其他文献
教育变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绿色教育发展实验区”一年以来,通过“绿色课堂改进项目”的持续推进,致力于解决如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体验发展的过程,如何进一步构建师生、生生和谐互助的教学环境等问题,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凸显平等多元内涵的绿色课堂理念。  “绿色课堂改进项目”由北师大专家联合石景山教育分院教研员以语文、数学、英语3个
背景介绍    1.《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十五课。“只有认真仔细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本文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它一连去了三次,观察得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多有趣呀!只要仔细观察,就
当上班主任后,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我非常头疼的事,我非常想去了解孩子,用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有幸的是,我在书店里找到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儒德编著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介绍了64个心理效应,分为三辑,分别是教学中的心理效应、管理中的心理效应和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本书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
诗歌能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心灵,能将丰富的联想注入心灵,能用优美的想象启迪心灵,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完善。  激发诗情。如何引导初中生学好诗歌,撩拨起学生的诗情,拨响学生读诗、品诗的心弦呢?情境的设置非常重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习诗歌尤其需要情境的设置。如《乡愁》的学习,教师播放思乡的音乐,渲染一种思乡的氛围,将学生带入到浓浓的乡愁世界;《天上的街市》则是借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学生巧妙地
在北京市西城区教委办公楼的第二层,斜对着楼梯的那间屋子,门上写着几个大字: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为了保证大课堂建设的顺利进行,西城区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社会大课堂主管主任担任;下设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办公室,由两位成员负责工作开展。此外还建立了五个运行团队,即社会协调运行团队、学校组织运行团队、信息支撑运行团队、社会实践研究运行团队和评价、保障运行团队,每
自“十五”以来,通州区教委坚持在学生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即“以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为理念,以培养学生中华美德(包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为目标,以经典文化、节日文化、地域文化(运河文化)为载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全面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初步摸索出了区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    明确教育重点,细化行为要求  实践中,我们将
【摘要】快乐教学法属于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那么在实际教学中该怎样有效地促进快乐教学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呢?文章就这一问题展开了重点阐述,希望可以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快乐教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融合;方法  学习原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它能够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知识的乐趣,领略成功的快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
“让团支部有存在感,让团员有归属感,让团干部有成就感”,学校团委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合理的共青团组织结构,确立团支部的核心地位,尊重团员学生的个人特点,服务团员的成长需求,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学校德育体系中的强大作用。     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    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的组织力量,必须在学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共青团体系。  第一,规范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团委例会,上传下达团委工作,定期请团支部汇报
【案例】  期望中的等待  朱阳是我遇到的众多问题学生中的一个,进入初中不到两个星期,任课教师们就能列举出他的种种“丰功伟绩”:上课不听讲、嘻笑怪叫、顶撞老师……他甚至放出话来:“只要能整得老师生气,我就觉得痛快!”科任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要是他上课能睡得着觉我们就阿弥陀佛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急功近利地训斥过,也采取过高压手段,但我看到的只是他叛逆、冷漠的目光,表现则是“涛声依旧”。怎么办
【摘要】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认知、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修养,拓展学生的视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是教师与学生、学生與文本的对话,阅读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能以教师的过度讲解取代学生的自主阅读。“语文主题阅读策略”围绕单元主题,整合单元教材,通过“人文主题”“语文工具性要素”两个方面组织阅读材料,形成教学内容,有利于实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