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效教师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有效教师?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需要多长时间?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每个教师都曾问过这些问题,它们看起来简单,但其实不然,因为它们有许多不同的答案。虽然已经有了数十年的经验和研究,我们仍然很难给有效教师下一个定义,它仍然是教育界当前面临的最困难的任务之一。
  
  什么是有效教师?
  
  如果你生于一个世纪以前,回答“什么是有效教师?”这类问题一定会很简单:好教师就是一个好人——他是合乎社会理想的人中楷模,是一个好公民、好父母和好雇员。那时候人们评判教师,首先是看他人品怎么样,然后才看他课堂上的表现。人们期待教师为人诚实、工作勤奋,对人慷慨友好、体贴周到。在课堂上他们要条理清晰、训练有素、富有洞察力并尽职尽责,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要做一个有效教师,他必须像所罗门王那样高明,像西蒙·弗洛伊德那样深刻,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样渊博,还要像弗罗伦斯·兰丁格尔那样富有奉献精神!
  很快,人们就清楚地看到,这种理想化的教师定义不够清晰客观,缺乏行为标准,不能一贯地应用在所有教师身上,也不能用来指导培养未来的教师。
  早期人们曾把教师定义为人中楷模,这个方法很快就被淘汰了,人们尝试着鉴别出好教师的心理特征,比如人格、态度、经验和能力倾向、成就等。表1.1列出了若干这样的心理特征。因为这些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诉诸直觉,所以并不适合作为定义好教师的标准,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人格
  
  这些年里,只开发了若干个专门关于教学的人格测量工具。因为绝大多数的人格测量按其设计来说,是要记录临床环境中发生的行为,这样的测量,对于鉴别良性或常态的有效教学行为,几乎毫无帮助。因此,要看许多人格测量到底有没有作用,到底能不能预测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必须进行考察,看它们能不能在更一般的心理卫生领域里进行预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结论。尽管有人相信某些人际交往、情感和处理问题等良性社会行为是有效教学所必需的,但是,人格测量在这方面几乎没有提供什么令人信服的见解。
  
  态度
  
  可以评估总体的态度(比如对于教育制度和教书职业的态度),也可以评估个别的态度(比如对个别任务、个别儿童或个别课程的态度),但是对于具有个别态度的教师而言,他在课堂上实际做些什么,这是无法预测的。有人试图测量教师的态度,但总的来说,这样的尝试绝大多数都失败了,都不能进行预测。研究显示,教师的态度与其课堂表现之间一般来说只有很低的、没有什么意义的相关。
  因此,要使用态度的资料来衡量教师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假设:态度与一些行为相联系,这些行为与实际的教学处理之间只有一两步的距离,比如制定更有条理的课时计划,准备更好的学科材料等。然而,与直接观察实际的课堂常规相比,这种定义有效教师的方法要间接一些,而且更不可靠。
  
  经验
  
  你在申请工作的时候可能曾经提供过自传材料。很可能你已经发现,仅仅列出各种证书,诸如有多少年的经验,毕业时拿到多少学分,以及受过多少时间的训练等等,只能空泛地说明你的阅历,而不能预测你在那个特定的岗位上到底能干得怎么样。典型情况下这一类的叙述并不涉及某些经验,而这些经验又是在特定背景下执行日常任务所必需的,比如一定的课堂、年级水平或学科内容范围就构成一定的背景。教师要完成某一教学任务需要一些资历,而空泛的自传材料只能提供所需资历的很小一部分,相比之下,他在特定年级水平、课程以及学习者类型等因素构成的特定背景下的经验同这一特定教学任务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能力倾向与成就
  
  就像泛泛的经验一样,绝大多数的能力倾向与成就的资料,并不能精确地预测教师的课堂行为。尽管这些测量经常用来预测学生的成绩,但教师以往的成就与他的课堂行为之间几乎没有密切的相关——
  我们可以拿这些教师在大学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先前成就的例子。得到好分数可能表明他对教育有热情,有希望在课堂里表现良好的行为。但培训机构设置的标准,只要求教师达到最低的能力水平就可以获得资格。这通常足以在新教师的成绩中产生一些小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却与实际的课堂行为不相干。
  总之,用心理特征来定义好教师,实际上就是尝试着客观地衡量教师的行为。但是,这些特征与教师在课堂上的日常工作关系不大,所以在定义好教师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有意义的帮助。最明显的就是,在确定好教师时,这些定义排除了最重要也最明显的一个方面:他所教的学生的成绩。
  
  一个新方向
  
  在过去的60年里,在如何定义好教师方面发生了一场革命。我们看到,用社会的理想标准来定义好教师的方法,已被证明是不现实的。我们还看到,教师的心理特征与他们在课堂上的实际所作所为之间,没有多少相关。这也就使得研究者,转而研究特定的教师行为对于学生特定的认知行为和情感行为的影响。好教师这个词变成了“有效教师”,研究的焦点由原来专门指向教师,转向现在的还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包括在内。这些研究课堂行为的新方法,重视课堂里师生的互动,并把它作为有效教学的现代定义的中心。
  
  连接教师行为和学生表现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者开发了一些新方法来研究师生互动模式,想发现哪些教师行为能够促成理想的学生表现。我们暂不揭示这一研究的调查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对于有效教学的意义,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研究是怎么操作的。
  
  研究过程
  
  为了收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数据,研究者经常使用一些工具,如图1.1至1.3所示。这些由古德和布罗菲为研究有效教学而设计的特别的工具,可以记录各种各样的师生行为作为观察资料。利用图1.2中的回答表,观察者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答复与反馈进行编码。以表中记录的第十次回答为例,一个男生没有答出问题(0),教师批评了他(一一),并给出答案(给答案)。当回答发生时,及时配以号码,这样,整个课堂期间的问—答—反馈形式就可以记录下来了。
  在图1.3中,观察者把教师表扬过的学生行为进行了编码(坚持、进步、成功和好主意等)。每个学生配上一个专用的号码。这张表格不但记录教师与个别学生行为相联系的表扬行为,还记录行为的总模式或动作序列。例如,8号学生连续三次得到“坚持或努力的表扬。
  通过这些工具,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可以捕捉到一幅幅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的画面。显然,对单个班级的单个的观察,只能产生极少的资料,不足以揭示一贯的行为模式.然而,对多种周期的观察,延伸到对多位教师、多个学校以及多个学区的观察,却能有所作为,揭示出一贯的师生互动模式。然后,我们就能把这些课堂行为模式与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了。比如学生在学年末标准化测验中的成绩,特别是教师准备的课堂测验,以及行为评估和档案评估等,都可以用来判断师生互动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有效教学模式以这种方式开始出现在不同研究者的视野中。正如所有的研究皆有相对立的结果一样,有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或发现课堂互动的某些类型与学生身上的效果之间没有什么相关。但许多研究表明,有些互动模式一贯地在学生身上产生了所期待的效果,表现为更高的考试分数、更高的解题技巧和更好的学习技能等。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项研究的操作方法了,让我们看一看得到研究者公认的促成有效教学行为吧。
其他文献
一   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如果你教的是物理,那么你就应当对基本粒子有所了解,懂得一點场论,能够哪怕是粗略地设想出将来的能源发展的前景。教生物的教师则需要懂得遗传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熟悉生命起源的各种理论,
期刊
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出示了一道题:在一个农场里,有一群鸡和兔,共有90条腿,36个头,同学们,你知道有多少只鸡和多少只兔吗?在介绍了该题是来自于中国古代的“鸡兔问题”之后,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并寻找答案。  几分钟过后,有一位学生举手了,他说:“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我给这群小动物喊口令:‘鸡不动,兔子起立!’”顿时,教室里一片笑声,待安静下来,这位学生继续说:“这样它们都只有两条腿在地面
期刊
这几年,小学教育界悄然掀起了一股读经之风,所读内容也渐从唐诗宋词扩展到四书五经。曾被“五四”诸贤批得体无完肤的文言,今天又被孩子们用稚嫩的童言演绎出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漫步校园内,耳边常能听到这样的读经声,一时恍若斗转星移,前尘往事,斑斑驳驳,俨然置身于旧时私塾之中。福耶?祸耶?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不可否认,《诗经》《论语》《老子》《孟子》等这些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新制订的《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一个。其主旨就是为了促进中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的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并使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学习是美国生物学家、课堂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倡的。它注重的是
期刊
一位老师正在批改一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临摹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刺猬。  忽然老师的目光被一幅画吸引住了,那是一只画得很普通的刺猬,只是在刺猬的后面画了一串脚印,还歪歪扭扭地写了两个字——“向前”。  老师握笔的手顿了一下,写下了“95分+5分”。  作业发下去后,学生来问他:“老师,我得的是100分吗?”  “不是。”  “95分+5分不就是100吗?”  “哦,那你说100分意味着
期刊
我身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她活泼、直率、倔强、热情……    初识  学期中途,班上转来一名在英国长大的华裔女孩。  她就是Amy——一个活泼可爱、带有浓厚英国文化气息的小姑娘。第一次见到她,我便被她那白皙红润的皮肤和她那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吸引,更被她那文雅秀气的外表所迷惑。后来我才发现,她其实是一个比我们班任何一个女孩都要活泼都要胆大的小姑娘。  她刚到我们班时,我和班上所有孩子一样,十分兴奋
期刊
垂钓,也许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   垂钓,是人和鱼的对峙,是耐心和智慧的较量。钓鱼之乐,在满怀期望的等待,也在不可预知的悬念。   大多数持竿静候者,向往的是鱼儿上钩,但也有一些垂钓者,钓翁之意不在鱼,而在其他。   西周时候的姜太公,八十高龄,垂钓渭水,银须鹤发,引人注目。更可奇怪的是,他用的是直钩,没有鱼饵,且悬离水面三尺,如此钓鱼,看来只有“愿者上钩”了!小时候听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觉得匪
期刊
修正宪法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在公众之间传授知识,此法案建议把每个县划分成五六平方英里的若干个小区,成为分区。每个小区设立小学,教授读、写和算术。教师由分区供养,区内每个公民都有资格送自己的孩子上三年免费小学。三年后,如果愿意可以缴纳学费继续学习。这些小学由一个视察员监管,视察员负责每年选拔学校中天赋最好却因家境贫寒无力上学的孩子,把他们送入初级中学。预计各州会建立起20所这样的中学来教授希腊文、拉丁文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陶行知  季节与时间更迭,阳光与星光交替。“教书”需要缝制的光光彩彩;“育人”需要熨烫的仔仔细细。时光流逝,岁月悠悠,灿烂的晴空上书写着她的教育信念: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二十年的班主任历程,八年的教导主任重担,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她以“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种爱
期刊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票房达到4000万欧元的法国电影,已被法国政府选送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争,在若干题材沉重的电影中,这部影片轻松的风格一定会引起评委的关注,入围的可能性很高,但最后能否获奖还是未知数。  不管能不能在奥斯卡有所收获,它都足以成为中国电影人的生动教材:在好莱坞大投入大制作的反复围剿之下,这样一部没有大明星加盟,没有凶杀悬疑,也没有电脑特效的影片,仅仅讲述了一个关于师生关系的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