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江苏省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开始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一改过去传统的沉闷、枯燥乏味的状况,学生发言更积极、参与更充分了。中学地理变成了学生最喜爱的学科之一,学生的成绩和地理素养都有了很大提高。地理教师也因此变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们的“点赞”。
中学地理课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奥妙在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引入了自主学习方式。笔者作为中学地理的一线教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特点,以此来具体分析促进初中地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二、创建教学情境,是自主学习之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十几岁学生而言,他们只有喜欢上地理学科,才会花时间去探究、去获取新知识,才能把地理学好。地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联系非常密切,如今天天气、气温如何?是阴、晴、冷、暖、干、湿,还是伴随风、霜、雨、雪、雾、霾,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出行安全、上学心情、起居必备以及其他活动。对于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区域地理《青藏地区》的教学中,鉴于大多数学生没有亲历西部的情况,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歌曲、图片、影视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青藏高原》的MV,音畫兼备,完全可以向学生们展现教材中出现的地理景观画面。当学生看到“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景象;听到“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不仅欣赏了青藏高原的优美风光,还可能发出疑问:青藏高原在哪里?为什么叫“雪域高原”?那里的人与我们一样生活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一个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促使他们带着疑问去学习教材,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青藏地区”教学内容的热情也就油然而生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也就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三、营造探究空间,给自主学习注入“催化剂”
初中地理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空间,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使学生由外部的接受,逐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自主学习。知识的获得,来自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这个生成知识的过程,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激发其情感,让其主动参与,才能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收到良好效果。教师不能大包大揽,如果整堂课都采取“填鸭式”灌输,学生很容易丧失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讲《黄河》一节时,教师可以展示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画面,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地上河’现象?”教师可提示学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流经哪些地形区?黄河的泥沙哪来的?黄河带来哪些好处或坏处?”教师提示一些问题,为学生指明学习的具体目标,营造学习探究的空间。
四、学法指导,为自主学习“支招”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科学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生成的,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独立地运用知识。”只有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因素,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教师的学法指导,应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学生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由“ 想学”过渡到“会学”。
笔者指导学生时提出,在自主学习中要抓住几个“细节”。预习时不能只是简单地看课本,而要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学案。地理知识系统性比较强,学生应根据讨论以及教材学习得到的启发,尝试编知识“辞典”、列表格,建立自己的地理学习信息库。
五、选取切入点,乃自主学习的关键
地理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别,在初步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成功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比如一本地图册、一个地球仪、一张地形图,就是一个基本的知识点。这样才能以小见大、积少成多,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让学生上讲台讲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能将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就完成任务了,而必须重视让其他学生也清楚明了才行。
六、结语
自主学习的实质是“以生为本”,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这必将影响基础教育的改革,左右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
江苏省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中地理教学普遍开始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目前的初中地理课堂一改过去传统的沉闷、枯燥乏味的状况,学生发言更积极、参与更充分了。中学地理变成了学生最喜爱的学科之一,学生的成绩和地理素养都有了很大提高。地理教师也因此变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们的“点赞”。
中学地理课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奥妙在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引入了自主学习方式。笔者作为中学地理的一线教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特点,以此来具体分析促进初中地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二、创建教学情境,是自主学习之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十几岁学生而言,他们只有喜欢上地理学科,才会花时间去探究、去获取新知识,才能把地理学好。地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起居联系非常密切,如今天天气、气温如何?是阴、晴、冷、暖、干、湿,还是伴随风、霜、雨、雪、雾、霾,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出行安全、上学心情、起居必备以及其他活动。对于地理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区域地理《青藏地区》的教学中,鉴于大多数学生没有亲历西部的情况,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引用一些歌曲、图片、影视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青藏高原》的MV,音畫兼备,完全可以向学生们展现教材中出现的地理景观画面。当学生看到“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景象;听到“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不仅欣赏了青藏高原的优美风光,还可能发出疑问:青藏高原在哪里?为什么叫“雪域高原”?那里的人与我们一样生活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一个学生喜爱的教学情境,促使他们带着疑问去学习教材,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青藏地区”教学内容的热情也就油然而生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也就水到渠成地实现了。
三、营造探究空间,给自主学习注入“催化剂”
初中地理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主动探究的空间,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使学生由外部的接受,逐步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自主学习。知识的获得,来自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这个生成知识的过程,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激发其情感,让其主动参与,才能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收到良好效果。教师不能大包大揽,如果整堂课都采取“填鸭式”灌输,学生很容易丧失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讲《黄河》一节时,教师可以展示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画面,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地上河’现象?”教师可提示学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流经哪些地形区?黄河的泥沙哪来的?黄河带来哪些好处或坏处?”教师提示一些问题,为学生指明学习的具体目标,营造学习探究的空间。
四、学法指导,为自主学习“支招”
建构主义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科学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生成的,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独立地运用知识。”只有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因素,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教师的学法指导,应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学生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由“ 想学”过渡到“会学”。
笔者指导学生时提出,在自主学习中要抓住几个“细节”。预习时不能只是简单地看课本,而要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的学案。地理知识系统性比较强,学生应根据讨论以及教材学习得到的启发,尝试编知识“辞典”、列表格,建立自己的地理学习信息库。
五、选取切入点,乃自主学习的关键
地理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别,在初步实施自主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成功的关键环节。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比如一本地图册、一个地球仪、一张地形图,就是一个基本的知识点。这样才能以小见大、积少成多,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让学生上讲台讲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能将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就完成任务了,而必须重视让其他学生也清楚明了才行。
六、结语
自主学习的实质是“以生为本”,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这必将影响基础教育的改革,左右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