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乡村戏剧的生态语境与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文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福泉阳戏是福泉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福泉重要的民间文化形式,也是福泉历史进程中民族互动与文化交流交往的重要标志。近年来,福泉阳戏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福泉阳戏保护与传承得到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初显成效。但是其传承也面临传承人才断层,缺少剧本整理、剧本创作或再度创作人才,以及阳戏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等困境,如何有效地传承发展,需要加强培养阳戏传承人及剧本创作人才,营造良好的阳戏文化生态,创新阳戏生产性保护机制等,让福泉阳戏“演”得更长,“传”得更久,“唱”得更远。
  关键词: 福泉阳戏;传承;困境;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1-0114-06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1.023
  福泉阳戏是福泉文化艺术领域中重要的一个门类,是历史进程中民族互动与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福泉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代表作。福泉阳戏根据其戏班老者的描述、剧本内容的反映和研究学者们的论断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一代代人的辛勤耕耘和创造,留下了众多阳戏剧本、剧目,也正是这些强有生命力的阳戏剧目,在福泉及周边区县一带通过广大民众接受与参与、艺人坚守而形成浩荡的情感巨流,让这戏剧经受历史考验,使之成为当代福泉文化宝库中的珍贵民间艺术遗产。福泉阳戏艺术、阳戏文化值得人们认真保护,必须弘扬,传承创新发展。
  一、福泉阳戏是一种民间文化形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
  福泉阳戏是戴着古老面具表演,保持早期阳戏演出特色的剧种,传承的阳戏由内坛和外坛两部分组成,它在贵州的阳戏中最具有代表性[1]。我们可以从杨光华的《且兰傩魂》一书中看到以福泉县阳戏为代表的贵州阳戏的基本面貌。福泉阳戏需要进行“还愿法事”和“保福科仪”来确立演出的神性空间,而且在福泉阳戏中还有开洪山、上刀山、下火海、刹铧顶鳌、含红铁、禄马椎杆等七项阳戏绝技。在阳戏中都以崇奉“三圣”为重要标志,而福泉阳戏的川主神是以二郎神独尊。福泉阳戏经典剧目丰富多样,主要有法事、文戏和武戏三种,而每种剧目都自成体系,各具风格。从《平越直隶州志》等地方历史文献典籍的记载表明福泉阳戏所蕴藏的艺术形态经与贵州地方民族的巫祀文化相互整合从而实现新的重构,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文艺。
  福泉阳戏作为民间文化中的一种形式,其生存和展演深受所处地的区域文化影响。在西南地区自古盛行“淫祀”之风,《平越直隶州志》中记载:“平越夷俗,好巫信鬼,土苗尤甚。……每灾病力能祷者,则书愿贴祝于神,许酬阳戏。……今民间或疾或祟,即招巫祈赛驱之,曰禳傩。……”这或许是福泉阳戏得以持久性地生存传播的主要因素。阳戏属民俗表演范畴,其表现方式与其他民俗艺术具有共同点,比如阳戏的唱词与一般民歌唱词特征无多大区别,都采用比、赋、兴手法,其语言通俗。如《柳京引》“柳京姐来黄四娘,半边穿青半边黄。穿青或是柳京姐,穿黄或是黄氏娘。柳京下河洒菜薹,泥巴沙子推拢来。你要菜台拿把去,你要贪花半夜来。柳京下河洒被单,一水推去浪中间。心想留哥歇一夜,被单或在河那边。柳京下河洒汗衿,一水推去浪中间。汗衫流上不留下,奴家输不疏输身。柳京下河洒同蒿,一水推去浪中飘。那人吃得同蒿水,不害相思要害痨。”再如福泉阳戏法事中的说辞都与贵州民间很多仪式一样都由固定套语完成,如“造盘观茅”法事中有“不提茅草犹自可,提起茅草有根生”的唱词,与丧葬仪式公鸡“滚井”“主家拿你做滚井鸡。不提金鸡犹自可,提起金鸡有根生。”在新居落成仪式掌墨师唱大梁“不提大梁犹自可,提起大梁有根生。”等固定套语的说辞是一致的。
  二、福泉阳戏历史久远、从业者众多,阳戏传承有较稳定的传承谱系,有利于长期传演
  福泉阳戏源流,杨光华、杨启刚、余继平、吴电雷、王科本等学者都对福泉的阳戏及坛班做过调查,对阳戏名称及其源流都有阐述。杨光华先生根据龙昌镇邓启禹、聂仕学、徐大学、黄国昌(黄土哨阳戏坛第三十二代传人)和地松镇叶廷兴、张道龙(沙子坎阳戏坛第二十代传人)及城厢镇曾华祥(马田阳戏坛第五十四代传人)等老艺人口碑传称:福泉阳戏是明朝洪武初年随军从江浙一带传入平越的。[2]并对这一说法进行了论证,杨光华先生认为福泉阳戏各坛的传入也有先后,结合史政材料,认为“龙昌镇黄土哨阳戏和道坪镇谷龙阳戏是同源异支,他们都是由徐胜将军带来平越的。徐胜与武德将军王先一起在平越卫城南门搭戏楼演阳戏,传到明朝中年,徐氏的一支后人迁移杨家林大水沟、黄土哨居住,并将阳戏带到黄土哨;而另一支到云南做官,又将阳戏带到云南,回籍后迁居道坪地心,把阳戏带到了地心,传承发展成后来的谷龙阳戏。”[2]福泉阳戏传承谱系情况,有的坛门的坛师传承是比较清楚,传承谱系也明晰,马田阳戏坛从邓法清、邓法林一直传到了五十四代,掌坛师为曾华祥;黄土哨阳戏坛从何法成和邓法林传了三十二代,现有邓法禹、徐法高、聂法祥和黄法德四位掌坛师;沙子坎阳戏坛从陈法宽、何法兴传至今有已经二十代,其坛师是叶法隆;地松镇街上阳戏坛从刘法清传至现在也有十七代,莫法榮系十七代掌坛师。谷龙阳戏坛从徐法通传至今第十七代掌坛师周法伦、周法兴手里。然而黄丝镇的大坪阳戏坛,藜山乡的尖山阳戏坛,龙昌镇的高堡阳戏坛、沙田阳戏坛,以及城厢镇的老羊坪阳戏坛、谷子铺阳戏坛、七星关阳戏坛,以及高石乡沙子坪阳戏坛等这些的传承体系就不太明晰,较难于梳理清楚。[2]杨启刚先生以福泉黄土哨阳戏坛做考察点,根据第三十六代传人、掌坛师聂仕学的介绍,福泉黄土哨阳戏源自明朝,并对当地知名艺人邓启宇、黄国昌、邱兆明、刘明书等,以及黄土哨阳戏班年龄在35岁至85岁之间的8名艺人进行采访,了解福泉阳戏演出情况及剧目等。余继平于2009年对福泉阳戏马田、黄土哨、沙子坎、谷龙、大坪、龙昌高堡、地松街上阳戏班进行过调查,对曾华祥、聂仕学、周昌志等人进行采访,他们都认同福泉阳戏的“江西说”,认为于明朝洪武年间传入,自认是“元皇起教”。福泉阳戏多信奉巫教,都供奉川主、药王、土主“三圣”像,娱神成份少,绝大多数是娱人的戏剧内容,唱腔高昂而优雅,动作大方而朴素,语言有趣而诙谐,发挥即兴表演,注意与观众逗乐、打浑营造欢乐的氛围等特色。[3]吴电雷从西南地区阳戏流布的宏观角度分析阳戏流传至今的主要因素在于受特种地理环境影响,并从“信巫摒医”传统,巫傩文化底蕴深厚,流行文化样式多样,坛班传承谱系明晰而稳定,以及因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从事这方面的人员文化水平等原因,加上各个历史时期民族人口的流动等诸多方面分析阳戏在此区域传播、盛行。其中统计了“福泉市阳戏班有城厢镇马田村曾华祥阳戏班54代,隆昌镇黄土哨徐法柱阳戏坛班32代,地松镇沙子坎张法兴阳戏坛班29代。其系统性的传承谱系,有助于阳戏维系传统地世代传演。”[4]   三、福泉阳戏保护与传承得到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初显成效
  福泉阳戏与其它民间艺术一样,也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时遭到禁止,其道具、剧本也毁坏不少,民间艺人也在此背景下不敢提及,民众也不敢观看,福泉阳戏因而濒临灭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福泉阳戏又得以恢复了生机,在众多民俗学家、文化学家,以北大等高校的倡导下,实施了民间文学抢救工程,先后在全国开展民间文学三集成的普查工作,福泉阳戏也是在此背景下,由肖云、哀文逵、王义三人于1987年在黄土哨被发现,而后才为世人所关注。1988年在省城贵阳举办“贵州傩艺术形态展”中,首次展示了福泉阳戏的面具与剧照。1990年,福泉的阳戏面具和阳戏表演剧照在北京“亚洲艺术节·中国(贵州)傩戏面具艺术展”上备受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关注。2007年,福泉阳戏列为贵州省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到各级部门的立项保护。随后,在政府主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阳戏保护与传承工作及活动,2008年召开了“中国贵州福泉阳戏学术研讨会”,2015年在福泉市隆重举办“福泉阳戏文化节”,2016年7月8日,在福泉市道坪镇谷龙村举行“贵州·福泉古城文化旅游阳戏文化节”,2016年10月1日,在贵阳市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隆重举行“太极养生·古城福泉”非遗周末聚活动,展演了福泉阳戏剧目,展示了几十具阳戏面具和几十本阳戏戏谱。在教育传承方面,2015年12月1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传承人周昌志福在泉飞小学传授民间文化课。以上举措对福泉阳戏保护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福泉阳戏研究成果初显成效,全面深入研究亟待加强。关于福泉阳戏研究的著作不多,只有杨光华先生的《且兰傩魂——贵州福泉阳戏》(人民出版社2008年),这是目前福泉阳戏最全面、最深入的著作。另外还有福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编的内部资料《福泉阳戏音乐》(2006年),以及2008年的《福泉阳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就学术论文而言,在中国知网上以阳戏为主题词检索到439篇,其中吴电雷[5]《中国西南地区阳戏剧目研究》依照阳戏流布的水系区域和不同的形态类型,对其剧目进行辑录整理,并作分析阐述,其中指出贵州福泉阳戏的重要特点是侧重历史演义方面的题材。吴秋林《阳戏的类型学研究》提出阳戏是贵州傩戏开始从神性戏剧走向人性戏剧的第一个类型;贵州的阳戏不仅仅是福泉有,但福泉的阳戏在贵州的阳戏中最具有代表性。[1]另外还有陈玉平、庹修明等学者在相关文章中有对福泉阳戏的论述。
  以福泉阳戏来检索却发现研究的成果不多(见表1)。较早的是2003年,且只有一篇就是杨启刚《中国傩戏中仅存的阳戏——贵州福泉阳戏调查手记》,调查了福泉黄土哨阳戏坛的基本情况。2008年
  有2篇,为王本科、杨坤的《福泉阳戏的艺术特征》,文章概说了阳戏的艺术形式、剧目、语言唱腔、面具雕刻;另外一篇是王本科的《传承六百余载的神韵——福泉阳戏面具艺术的象征性》,揭示福泉阳戏面具符号的象征性结构和特点和象征寓意。2009年有3篇,分别为石开忠先生的《福泉阳戏的仪式与象征》,具体剖析福泉阳戏各种仪式的社会象征意义;周国茂《福泉阳戏探究》文章指出福泉阳戏属傩戏范畴,为一种民俗表演,是一种区别于官方仪式的、表达世俗民众趋利、避害、求吉祥、保平安的民俗仪式活动;杨光华《浅谈福泉阳戏的源流及传承演变》概述福泉阳戏源流、传承、演变的发展历史。2010年2篇,为袁伊玲的《福泉阳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定位》,文中提出福泉阳戏为汉民族历史文化的“遗留物”,其剧目丰富多样,故事情节完整,文学艺术性强,程式化明显的特点,福泉阳戏的保护和发展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地方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并举的框架之下,让保护、发展相辅相成。余继平《乌江流域阳戏的保护与传承——以开阳和福泉阳戏为例》,文中对福泉市七个阳戏班的136人做了统计,对其成员做了结构分析,并提出阳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认真、系统地研究阳戏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讨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文化变迁,有助于探讨民族生态、生产活动、社会结构、婚姻家庭、礼仪节庆、信仰禁忌、语言文学、科技文艺等问题。2012年有2篇,其中金德谷《文化生态背景下的福泉阳戏传承与发展探析》分析了福泉阳戏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进而提出阳戏传承与发展的对策建议;符伟、陈开《地方戏曲展演文本的后现代特质》中指出福泉阳戏肃穆的神性与娱悦性花灯调是两类不同风格的文化类型,而今则相互交织出现。2013年只有1篇,为罗剑《建立中国西部阳戏文化带的设想》认为贵州福泉陽戏,是中国傩戏中仅存最为古老的阳戏,建议建立以福泉为中心、辐射湘、渝、川、滇等周边省区的中国西部阳戏文化,对阳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名称来历、历史渊源、流派、剧目、表演特点等方面理清各地阳戏的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105年有2篇,周永健《福泉阳戏中的川主神》,文中探讨了二郎神崇拜与福泉阳戏源流,认为川主作为福泉阳戏之傩神系谱之主神,其演化历程自然包含着阳戏传播与其渊源的相关重大文化内涵;彭福荣《乡村仪式戏剧遗产保护的困境和对策——以贵州开阳、福泉阳戏为例》指出开阳和福泉等地阳戏传承心态有待调整,传承队伍结构欠佳,传承机会相对减少等严峻问题,在保护利用方面主要体现为政府主导的商业性开发、专家学者践行的经院性改造和民间艺人自发创新等保护行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除报刊杂志刊登福泉阳戏学术论著外,还散见于其他形式的呈现研究成果,如符少华的《浅议傩、荆楚傩祭与福泉阳戏》,胡天成的《重庆阳戏与福泉阳戏之比较研究》等,另外在2008年,福泉召开了“中国贵州福泉阳戏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们深入的探讨了福泉阳戏的源流、流行地域、表现形式、生存状态、传承与保护等问题,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福泉阳戏研究成果明显,但是还需要从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强,对阳戏从名称来历、历史的渊源、流派、流布以及剧目、表演特点、陈设造型等方面进行理清,与其它姊妹艺术之间的互动、交融、吸收与流变,还有互为依存之文化现象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全面系统的研究。   四、福泉阳戏保护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尽管福泉阳戏保护和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良好氛围,但是这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艺术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在当下市场经济环境下,保护和传承阳戏仍然存在诸多的突出问题:
  一是严重缺乏福泉阳戏演职人员新生代,本地男女青年不是上学就是在外打工,学阳戏、演出阳戏的人寥寥无几,在家的也均是守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要演出一场阳戏也只有中老年人,排演一曲阳戏,要找一位年轻演员很是困难,这表明存在阳戏人才断层的问题。
  二是严重缺少福泉阳戏剧本创作或再度创作者,目前各个阳戏班演出活动中全都采用的是老剧本、老剧目,这一方面有利于原真性传承,但另一方面却不利于外界参演展示,因为多数剧目表演下来就是几十分钟,对不了解阳戏的观众而言他们很难接受,所以在参加一些汇演时就得再度创作,老节目得浓缩精华,把握好节奏,压缩演出时间,在一些舞台汇演时间多在10分钟内。
  三是缺乏创新的阳戏剧本,过去演出阳戏多是在传统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农村有农忙和农闲之时,加上信息传播媒介少,娱乐形式较单一,观看阳戏就成了自娱自乐的主要活动,一般每年在农历正月、五月、六月进行阳戏正规演出,一场戏全部演出需四天四夜,所演出的阳戏基本上是《桃园结义》《斩华雄》《韩信追霸王》《二郎桃山救母》《二郎降孽龙》《安安送米》《姑嫂打柴》《柳毅传书》等剧目。如今是市场经济时代,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天天忙乎着,几乎没有农忙与农闲之分,表演活动也需要短小精干的小剧目。随着时代发展,人們娱乐需求也与时俱进,需要新时代阳戏内容,而这方面不仅自己市内没有剧本创作人才,而且在各新华书店、书摊市场都没有这方面的剧本消售。
  四是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各类媒介如电视、电影、网络等广泛使用,阳戏已被严重边缘化,其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当地小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是文化学习,艺术是学校专业的音乐课程,至于阳戏、傩戏等民间艺术的知识和内容在课本中很少有涉及或没有涉及。当地守巢老人也习惯听流行歌曲、看影视剧、跳坝坝舞等等,这都表现出阳戏的边缘化现象。要想对阳戏在群众中有一定的位置,这就得有好的、跟随时代能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阳戏剧本和节目,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由此可见保护和传承福泉阳戏的工作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也是十分紧迫的。如何保护好福泉传统阳戏,使之创造性转化发展,更好地使之得到保护和传承,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福泉阳戏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加大力度抓紧培养一批阳戏传承及创作人员,更好地为福泉阳戏传承服务。福泉阳戏是一种基于巫术观念的仪式活动,是一种民俗表演,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部分,直接体现流行区域世代乡民的社会理想、道德伦理、以及人生志趣和审美观念,我们深化其研究是有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探讨各民族互动与乡村戏剧文化多样性问题。因此,保护和传承阳戏,就是保护和传承福泉阳戏文化艺术的精华,建议各级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高度认识福泉阳戏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把保护和传承福泉阳戏列入福泉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文化建设的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落到实处。同时,福泉阳戏的活态传承关键在传承人,阳戏传承人是福泉阳戏文化传承领域中的灵魂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核心。目前,福泉阳戏班的人员年岁偏高,一旦有传承者撒手人寰,就会给阳戏事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这需要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以及传承人主体发挥,积极创造条件,保护好传承人,建成合理地传承梯队,保护好福泉阳戏班。与此同时,在当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要尽快培养一批福泉阳戏剧本整理、剧本二度创作和原创人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吸取营养,采取“移植、改编、创作”三管齐下举措,丰富上演的剧目、伴奏音乐等内容,探索和创新道路。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协同相关高校院所组织精干团队深入各村寨进行摸底,弄清阳戏传承人、创作者等基本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落地培训项目,制定详细培养计划和设施方案,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阳戏人才速成班,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各个阳戏班培养一至二位阳戏剧本创作者,首先让村寨的阳戏演起来,传承下去;在市文化馆或者演义团体中鼓励和培养阳戏创作人员,开展福泉阳戏文化会演的创造性转化创作作品,如改编传统阳戏剧本成集阳戏、话剧、舞蹈于一体的新型作品,并借享各类展演、汇演等东风,向外宣传阳戏文化艺术魅力。另外,福泉市政府还应建立激励机制,长期开展巡演、汇演和展演等,在活动中不断发现和培养优秀戏师和优秀演员,使阳戏人才不断涌现;实施福泉阳戏等文化艺术精品工程,设立奖励基金,激发传承人、创作者的积极性,以提高阳戏演出及剧本创作质量,推出一批福泉阳戏节目和阳戏剧本精品。
  (二)加强对福泉阳戏的理论研究,普及阳戏知识和技能,培育更多阳戏爱好者、观众,营造良好的阳戏文化生态。坚持立足福泉阳戏文化艺术精华,着力提升福泉城市及乡村人文品质,作为福泉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与社会各界一同抓好福泉阳戏培训、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福泉阳戏高层次的阳戏理论研究,加强学校教育、社会大众教育、传承人教育等工作。对剧本创作、演唱、道具和乐器打击等知识编成系列教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设置相关课程,或设置相关阳戏知识的篇章、内容,让不同阶段的学子习阳戏、知阳戏、演阳戏、赏阳戏、传承阳戏。还有对阳戏剧本的创作、表演、演唱及布景、舞美设计、配音等诸方面与时代潮流相适应进行改进,使之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阳戏自身吸引力,不断繁荣和发展。
  (三)加强福泉阳戏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创造性转化为经济优势。按照遵循福泉阳戏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阳戏及其资源转化为阳戏演艺产业及阳戏衍生产品,从而推动福泉阳戏生产性保护,充分发挥其在育民、惠民、富民方面的积极作用,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从而提高当地民众素质。福泉阳戏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把阳戏文化深度融合到文化旅游建设当中去,充分发挥福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采取多形式、多角度挖掘、演绎福泉历史文化,让文化得到传承。福泉市政府在打造“一台戏一桌菜”等有关文化旅游活动时让更多的福泉人参与其中。将阳戏文化创意产业化发展,需以市场为导向,以核心文化内涵和技艺作为市场竞争力,政府为其搭建相应平台,与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创建社会软环境,整合福泉市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以福泉阳戏为主的文化品牌,融入现代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中,从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做成系列型的阳戏文化创意产品。积极探索福泉阳戏文化产业化衍生品的综合开发,以福泉阳戏为创意源、为衍生核心,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上,产生不同类型和属性的产品,其产品类型多样化将跨越多种新型行业和传统行业。这样也能使福泉阳戏文化遗产元素在种种创意产品中得到传承和诠释。如可以开发制造出一系列可供售卖的服务或产品,或者用阳戏文化遗产文化形象注册的各类商品、服务音像制品、影视产品、书籍小说、各种儿童玩具、动漫形象模型、阳戏游戏、学生文具,还可以与饮料、食品、保健品以及鞋服饰品和箱包等产业融合,产生众多阳戏衍生文化产品,或者以阳戏文化形象授权的方式延伸到游艺场所、娱乐设施、主题咖啡馆、主题公园等旅游产业及服务行业等领域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展示福泉阳戏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福泉阳戏文化资源具体可以运用到民族工艺创意产品领域。一是充分利用福泉阳戏文化,如面具、阳戏道具服装、阳戏剧目情节等文化元素,展开传统染织、面塑、泥塑、石雕木雕等民间技艺,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观赏性、实用性的阳戏文化创意工艺品,让福泉阳戏及其民俗文化元素的产品逐渐向旅游市场、工艺品市场扩展,形成福泉文化产业的经典品牌。
  二是开展以阳戏文化元素的影音动漫领域创意产品,福泉阳戏文化完全能够为电脑动画和游戏软件等数字娱乐业的发展与开拓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开路先锋》《招财童子》《二郎领牲》《二郎锁孽龙》《李二郎劈山救母》《韩信追霸王》《古城会》《平贵回窑》《霸王别姬》《孟姜女》《柳毅传书》《金玲记》《张古董借妻回家》《三访亲》等阳戏传统文戏和武戏剧目,这些剧目故事情节完整,主题都十分明显,实际上都可以转化为影音动漫领域创意产品。
  三是加强福泉阳戏文化(立足本地兼顾全国阳戏文化)传承展示项目基地、福泉阳戏文化主题公园建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地展示阳戏传统文化品牌。阳戏主题公园以满足旅游者多樣化休闲娱乐需求,通过福泉阳戏艺术和阳戏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为园林景观雕塑小品、雕塑亭廊,以及作为步道及细部景观等处的装饰处理,研发阳戏文化木雕木刻、多种材质阳戏人物形象雕像,阳戏文化元素的多种文创纪念品,虚拟现实阳戏演艺体验区等,让主题公园都融入与阳戏有关的福泉传统文化元素。同时还要以福泉阳戏文化遗产培训活动为重点,研发以音像出版、图书出版、论坛等为延伸产品,打造福泉文化遗产创意产业教育培训基地,甚至影视拍摄基地。当然开展这项项目建设,必须与相关产业联动,携手共建,抱团发展,比如与手工制造业、旅游业和影视传媒业对接,充分挖掘阳戏文化遗产的学术含量以及潜在的市场价值,从而进行文化产业培育,将积淀深厚的阳戏文化资源通过走产业化道路,将其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真正使阳戏文化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保证产业链的稳定性,形成文化品牌效应和阳戏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参考文献:
  [1] 吴秋林阳戏的类型学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2] 杨光华浅谈福泉阳戏的源流及传承演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 余继平乌江流域阳戏的保护与传承——以开阳和福泉阳戏为例[J].艺术研究,2009(6)
  [4] 吴电雷中国西南地区阳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 吴电雷中国西南地区阳戏剧目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责任编辑:蒲应秋)
其他文献
纵观40年高考改革历程,围绕质量与公平这对主题,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实际上,在每一项政策制定、颁布与实施的过程中,都有相应的价值观念作为指导,而价值观念的变化又推动着政策变迁。就高考改革来说,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价值联盟,一种是坚守公平(正义)的外部行动者,另一种是强调卓越(质量)的内部行动者。前者是公平联盟,后者是卓越联盟。公平联盟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个体利益,满足国家需求是高考改革的出发点,重视秩
期刊
摘 要: “双创”教育是建立在传统教育之上的实用型教育,是世界各国正在探索与研究的一种全新型创新教育。文章从学习方式、能力培养、教育资源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双创”教育与传统教育对机械设计类学生的本质差异,并从目前时代背景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深入剖析了两种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结果表明:传统教育是“双创”教育的根基,对“双创”教育有推进作用;“双创”教育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和创新性体现,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期刊
摘 要: 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有两项重大战略实践,一是向下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二是向上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这使得地方本科高校面临转型发展和内涵提升的双重压力和挑战,作为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高校的凯里学院积极而审慎地响应转型发展,从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三大路径推动转型试点,在立足服务民族地区的应用转型实践中夯实了内涵式发展基础。  关键词: 民族地区;本科高校;应用
期刊
教育扶贫是我国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根本途径和长远之道。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贫困与教育有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教育被视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教育扶贫,不仅关乎数量层面,更对质量保证提出更高要求,数量与质量的统筹兼顾与同步推进是政策顶层设计的新思路,也是精准瞄准和精准发力在时序上的新逻辑。当前,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精准扶贫,主要聚焦于:第一,教育扶贫的范畴和对象更加
期刊
高考是一种特殊的考试,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功能。大体而言,高考的目的一是为教育的,二是为社会的。无论为教育还是为社会,高考都发挥着检测和筛选的功能。高考的检测功能是第一义的,因此高考试题的科学性是最高的要求。高考的筛选功能强烈要求高考的公正性。高考的公正性不仅体现在招生名额的分配等方面,更隐含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方式等方面。而且高考的公平很大程度来自社会,因此在完善高考制度和高考内容的同时,
期刊
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是教育哲学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教育哲学论述的合理性辩护及未来研究人才的培养。教育哲学研究对于事关教育实践、教育研究和教育政策前提性、观念性问题的论辩,同样分享了一般哲学论辩的特点。首先,它必须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论题或主题,也可以称之为问题;其次,它必须秉持理性的精神,就所提出的論题、主题或问题展开系统性的分析;再次,在教育哲学的论辩过程中,要始终体现着辩证法(di
期刊
大学治理不能脱离于国家治理的生命土壤和全球治理的政治环境。大学治理的模型有学术治理模型、行政治理模型和政治治理模型,学术、行政与政治是我国大学治理的根基,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治理的三个关键要素。大学治理的实践必须关注政治力量。其中,政治权力既是中国大学的独特之处,又是全球大学都需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二元论”忽视了政治在大学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中国大学治理要着力克服理論模型中的
期刊
教育发展方式是指实现教育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调整教育结构、转变学生培养模式、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研究。前三者涉及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三条路径,即结构路径、技术路径、制度路径,后两者涉及教育的内生发展问题,为教育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与智力支持。调整教育结构属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路径”。教育结构即教育体系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区域各级各类及各种形
期刊
摘 要: 安顺地戏是贵州比较突出的一种乡村戏剧,它是集傩仪、傩舞、傩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审美艺术特色。在多元型现代文化的冲击下,现代旅游与节庆对安顺地戏的转型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对安顺地戏的重要性作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探讨现代旅游和节庆活动对地戏影响的具体体现。认为安顺地戏在传承本土优秀文化精神的前提下,要紧跟时代步伐,对安顺地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
期刊
摘 要: 阳戏是我国流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戏剧之一,阳戏文本是其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淳朴浓烈的情感体验、简而有法的体制结构和喜庆风趣的审美风格等特征。田野获取《川主戏全本》个案和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阳戏文本隐藏着鲜明的文学美学特征,是探讨阳戏审美价值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阳戏;《川主戏全本》;文本特征;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