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l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已经成为高校一流学科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从高校科研平台具有打造高效科研团队的能力、协助科研团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实现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从理论上探索高校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通过材料学院实例说明科研平台能更好地推动科研团队的建设,加强彼此间的相互协同,能更好地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校科研平台;科研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2-0005-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first-clas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have become the key factor of the top-class discip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explores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o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based on the study that the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has the ability to create an efficient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to help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to establish a correct scientific research view, and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and so on. The example of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ows that the platform can bett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strengthen the mutual cooperation, and better serve the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Keywords: "double 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一、概述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简称。一流大学建设要以一流学科建设做抓手,一流学科建设要以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以及其产生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陈彪(2017)通过对学科评估的分析认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研平台已经成为高校争创世界一流学科的关键要素,在高校学科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张茂林(2011)认为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取得了大量标志性创新成果,甚至能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2]。鉴于高校科研平台和团队在高校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研究高校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以便更好地服务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显得异常重要。研究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不仅对科研管理有实践价值,还对创新科研管理理论有借鉴意义。
  二、高校科研平台和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
  高校科研平台就是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舞台,一般是以科学问题为牵引,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的科研基地,依托高校建设的科研平台按级别可分为国家级科研平台、省部级科研平台和校级科研平台,一般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机构为代表。科研平台是高校学科发展和培育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科研平台为高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办学实力提供着重要支撑和保障[3]。
  高校科研团队是以社会经济需求为驱动,以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为内容,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由一定数目知识技能互补、分工明确、愿意为共同的科研愿景、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相互承担责任的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主组成的群体。高校科研團队是高校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而在科研管理队伍中推行的一种人才管理模式,它在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以及产出有标志性的成果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科研团队已成为高校科研创新体系中的重中之重。
  三、高校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
  (一)高校科研平台具有打造高效科研团队的能力
  拥有先进仪器设备和良好学术环境的科研平台能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研人员,在科研平台提供的各类项目特别是国家级重大项目经费的支持下,科研团队应运而生。引进优秀的科研人员不仅使得科研团队在知识结构和科研技能上互补,而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科研工作者,会带来国外科研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对团队科研的整体水平提升会起到带动作用。
  科研平台为人才培养、成长提供了最佳的空间。高校科研平台不仅是科研工作者工作的舞台,也能提高团队成员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提高整个科研平台的整体实力。利用高校科研平台的优势条件,可以全方位的对团队成员进行相关工作技能培训,使团队成员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沟通协调等能力,并且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孜孜以求的创新意识,这些技能为科研团队人员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科研平台为科研团队人员建立学术信息交流渠道,能主动营造开放的科研氛围,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派出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会等。与国内外专家或科研平台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合作,能使团队成员了解相关领域科研发展的最新动态,给团队成员提供了近距离了解科学前沿发展的最佳途径,使团队成员的科研思维和方法得到启迪和培养。科研平台开展的学术研究活动可以使不同的学术观点无阻碍的进行交流,可以减少学术偏见,消除团队成员之间的成见,增加信任感,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使团队成员在科研方向、思路、手段等方面达成共识,培养共同科研兴趣,形成团队的共同目标,并能集体创造出新的知识和技能,推动整个科研团队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依托平台积极联合国际科研优势资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以便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可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科技创新,增加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高校科研平台能激励人才。奖励机制的激励作用是鼓励团队成员共同合作,而不是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良竞争。科研平台充分健全根据人才的创新能力、成果质量、贡献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按知识分配”取代“按劳分配”的科技獎励制度,以系统的观点评价个人和团队,综合考虑个人贡献以及为团队做出的无私贡献,尊重和认可团队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优劳优得,让优秀的团队成员得到合理的报酬,以便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提高团队成员在集体和个人层次上的责任心,增加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平台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等方面为高绩效科研团队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科研平台能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为培养一批在学科方向上具有引领地位且有国际视野的科研拔尖人才奠定基础。
  (二)高校科研平台帮助科研团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科研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促使科研工作者逐渐认识到科学研究最主要的还是离不开科研环境的改善和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之间彼此也在相互渗透和综合,科学研究从“小科学”时代进入到“大科学”时代,新的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进展将很难通过单兵作战来实现,合作研究和团队攻关已是现代科研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个体知识创造越来越被团队式的合作所取代,特别在攻关科研平台的重大项目时,团队成员会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和谐的科研氛围、先进的仪器设备、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等软硬件科研环境和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唯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产出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成果。以科研平台为依托的科研团队对科研目标有长远的规划,他们是以满足国家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学科建设需要为目的,团队成员有共同的担当和责任,为团队的整体目标而做科研,在科研道路上少了自私自利的思想。科研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科研观念和奉献精神。
  (三)依托高校科研平台,实现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科研平台给科研团队成员提供高精尖的科研仪器设备,创造了和谐的科研氛围,进而能吸引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共同承担大项目的研制开发,取得关键性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社会进步,科学发展。高校科研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又要认识到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根据科研任务和目标,在适当的时机补充优秀科研人员进入,在团队目标完成以后,要欣然接受完成历史使命的事实,还要保存原团队的精髓。科研团队主动及时了解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国家、地方经济的最新战略需求,以便依托科研平台,汇聚力量申报国家级重大项目。大项目能带动高校基础研究和科研人才培养,还能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和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项目的能力。高校科研团队以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为目的,寻求新的科研目标,在国家和学校的各种支持下,实现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四、材料学院科研平台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力
  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利用学校和国家的各种支持,自主研发和购置的一系列先进设备,逐步建立起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平台。面向国民经济和国家重大工程在高性能轻合金材料方面的重大需求,围绕轻合金材料发展和应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科研平台积极整合校内优势人力和设备资源,引进轻合金领域国外知名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在各类项目的持续支持下,科研团队应运而生。科研平台在打造科研团队时,注意团队成员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研究经验的优势互补,以及年龄情况、性格特征、工作风格、人文素养的优势互补。同时也注意团队的国际化特征,构建和谐进取的团队文化。明确和强化行为标准,建立和谐的内部运行秩序。充分尊重每个成员的人格、意愿,提高成员对团队的认同感。既鼓励成员充分发挥自我独创能力,又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强化目标管理,强调集体价值观,团结协作,共同进步。探索建立了“任务牵引、流动共享”的人才汇聚新机制、“务实创新、国际视野”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势互补、等权共享”的资源整合新机制,用好国内政策,融入国际惯例,探寻海内外联合科研及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了一支长期以重大研究任务为导向、以高端引领、结构合理为特征,从事轻合金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高水平国际化和年轻化的科研团队。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科研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和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以及联合承担一批国际合作重大科技项目,在轻合金设计、制备与加工、形变与相变,以及先进结构表征技术开发等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科研平台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特别是依托平台的高水平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来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现已培养了1名工程院院士以及包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多名国家级人才,为材料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队伍的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研平台结合自身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在进一步凝练科学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不断巩固与强化优势特色学科,积极探索发展了三维材料科学、材料信息学等交叉学科,实现科研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使材料学科的ESI排名持续上升,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五、结束语
  以双一流建设为牵引,以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为导向,科研平台应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其优势,汇聚优秀研究队伍,形成高效科研团队,产生更多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以科研平台构建高效科研团队,以科研平台稳定研究方向,以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的相互协同产出有显示度的科研成果,从而促进学科建设,为“双一流”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彪,严嘉,胡波.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基于某高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的数据[J].中国高校科技,2017(12):4-7.
  [2]张茂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沈满,张一凡.加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8):8-9.
  [4]斯蒂芬·罗宾斯.组织行为学(1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部分高校纷纷探索现代大学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借鉴英式住宿学院的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强化通识教育、以生为本和全环境育人,培养德才兼优的人才。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书院制教育模式,亟待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何毅博士的著作《现代大学制度视域下的大学书院制研究》探讨了现代大学书院产生的渊源,从通识教育制度、专业教育制度、内部治理机制、学生指导与发展等大学制度的中观层面描绘了中国现代
期刊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文章基于我国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的工科专业,从专业、专业类、行政区等角度,分析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开展现状,探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双一流”建设的关系,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提出“双一流”建设的有效路径。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要以工程教育认证为重要抓手,按照国际先进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校与国际接轨,早日建成
期刊
摘 要:科教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苏州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以导师科研项目为载体,采用科研导师制鼓励本科生参与其中,开展精英化培养。科研导师制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拓宽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科研积极性,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科研竞赛项目,促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基于科研导师制的科教协同育人模式
期刊
摘 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我们党在高校始终贯彻的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战略工程,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题组对42所北京高校“青马工程”工作开展具体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青马工程”需要深化“党管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推进层次清晰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以大思政格局创新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青马工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创
期刊
摘 要:探究西藏高校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并分析职业兴趣在各维度上的差异,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决策和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研究采用吴俊华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兴趣问卷量表,对西藏大学49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西藏高校学生职业兴趣倾向社会型、艺术型和经营型;(2)西藏高校学生的职业兴趣在性别、民族、专业和生源地变量上存在群体差异。建议:(1)加强对学生艺术才能的培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2)培
期刊
摘 要:教学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在促进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阶段研究生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在以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探索构建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以师资力量为抓手、以监督管理为保障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实现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课程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内容丰富,在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立足于盐城工学院的社会服务现状,旨在探明近年来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据此提出提升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地方经济在较高层级和水平上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關键词: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
期刊
摘 要: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据压缩与编码课程的教学实际,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教学目标,提出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实施课程教学设计,并从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课程项目、考核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方面说明具体措施,达成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有效支撑。  关键词:工程认证;课程项目;数据压缩;CDIO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5-0074-03   Ab
期刊
摘 要:学习行为是高校学生的主体行为,好的学习成绩通常与好的学习行为密不可分,而好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学生稳定的心理状态。文章以北京工商大学学生为数据样本,应用SPSS软件验证学生食堂吃早餐次数、去图书馆次数与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相关性,并提供了构建基于学习行为大数据的学生思想动态监测及预警体系的思路,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思想动态;监测及预警  中图
期刊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打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有助于有效应对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诸多挑战。文章在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价值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易班”网络思政建设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的理路,进一步以东华大学为例提出了基于“易班”网络思政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模式。  关键词:思政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易班”;网络思政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