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US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Q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CDUS观察病变部位、深度、范围、静脉瓣功能、血管内膜完整程度及血管壁厚度、侧支循环建立以及血栓回声特征等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病变情况及治疗前患侧与健侧检测结果。将CDUS检测结果与DSA进行一致性比较,观察结果。结果:在静脉瓣功能、病变部位管内回声强弱、静脉管径、血管内膜情况以及血液流速等方面,对比溶栓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前患肢与健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位患者行CDUS及DSA检查,CDUS检查准确率可达94.74%,統计两项检查结果并进行Kappa分析,经检验Kappa值为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US与DSA在不同病变部位上探查结果稍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DVT患者,CDUS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近乎一致,且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快捷、动态及重复性高的特点,在下肢DVT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同时可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在临床上可作为DSA检测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情况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CDU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syndrome compared with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Method:From January 2013 to October 2016,76 cases of DVT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CDUS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epth and range of the lesions,venous valve function,vascular intima integrity and vascular wall thickness,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teral circulation and thrombosis echo characteristics,the test result of affected and contralateral sides at prior-treatment were compared,then contracted whith those at posttreatment.The consistency of observations in the CDUS and DSA.Result:Compared with before thrombolytic therapy,the differences of venous valve function,lesion tube echo,vein diameter,intima integrity and the velocity of blood in both affected and contralateral sides at 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For every patients who checked by CDUS and DSA,the accuracy rate of CDUS was 94.74%,statisticed the results and used Kappa analysis,the value was 0.71,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DUS and DSA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CDUS and DSA is roughly equal,the CDUS is noninvasive,safe,convenient and fast,it ha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high repeatability and value in early diagnosis of lower extremity DVT,can dynamic monitoring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and used as auxiliary means of DSA detection.
  【Key words】 Deep venous thrombosis syndrom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Vascular condi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Dongguan Qiaotou Hospital,Dongguan 52352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3.0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由下肢深静脉血液凝结形成,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外周血管阻塞性病变[1]。此病可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后遗症[2]。常见的病因主要有三点: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流滞缓。一旦发生,若不及时诊治,将产生严重后果[3]。以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4]。近年来,因为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可重复度高以及无创等优点,在DVT的诊断中越来越为临床医生所认可[5]。本院为探究CDUS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将CDUS与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DVT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7例;病因包括:骨折外伤19例,分娩后4例,盆腔外科手术后19例,双下肢运动障碍长期卧床者30例,其他4例;病程平均为(16.7±13.2)个月;平均年龄(63.4±9.6)岁,其中21~40岁16例,41~50岁22例,51~60岁18例,61~70岁14例,大于70岁6例。本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选择飞利浦HD15型及美国GE Voluson E8 CDUS诊断仪,滤波为45 Hz,频率为3~10 MHz,检查部位肿胀、肥胖者选用凸阵3~5 MHz,超声声束与血流方向<60°。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并外旋外展患侧下肢;探查顺序为沿血管走行由上至下,依次探查髂外静脉、髂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而后嘱患者呈俯卧位,探查腘静脉及其属支,最后将患者膝关节调整为屈曲内收位,暴露并探查胫前静脉。探查髂外静脉时,若患者肢体明显肿胀、肥胖患者时可选低频探头并结合远端挤压、探头回压等手法或乏氏实验,通过对血流状况、血管状况的观察,了解是否存在血栓[6],临床上溶栓治疗前后需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以便观察溶栓疗效。CDUS检查可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深度、静脉瓣功能、血管内膜完整程度及血管壁厚度、侧支循环建立等,患肢检查后需同时探查健侧下肢静脉血流情况。若CDUS诊断为下肢DVT,需做DSA确诊,见图1~3。
  1.3 統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下肢DVT患者DSA及CDUS诊断结果比较 CDUS与DSA在不同病变部位上探查结果稍有不同,但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DVT患者病变部位在CDUS检查结果中呈现以下特征:阻塞管腔处无血流信号,血栓呈低弱回声,正常呼吸节律超声频谱无周期变化且连续,见表1。
  2.2 溶栓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前患肢与同期健肢血管情况比较 对比分析溶栓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前患肢与健肢静脉瓣功能、病变部位管内回声强弱、静脉管径、血管内膜情况以及血液流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7及表2。
  2.3 DSA与CDUS间诊断结果一致性比较 每位患者分别进行CDUS及DSA检查,CDUS检查准确可达72例(94.74%),统计两项检查结果并进行Kappa分析,Kappa值为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7]。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创伤、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血管壁受损、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等破坏血管内凝血系统平衡,从而导致或加剧其发生[8]。除此之外,心源性疾病的发生与DVT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9]。DVT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后遗症[10],是一种血管阻塞病变,发生率约为1.8%,下肢DVT较常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发生血栓脱落或极化,严重时患者发生肺栓塞可危及生命[11]。以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12]。近年来,因为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可重复度高以及无创等优点,在DVT的诊断中越来越为临床医生所认可[13]。目前,DSA为DVT主要检查手段及确诊依据[14]。但该操作有创且存在一定辐射且检查不可重复,加之造影剂注射对肾脏有一定损害,一般不作为初筛检查[15]。CDUS具有操作简单、便捷、安全、可重复度高以及无创等优点,在动态监测病变部位血流变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DVT的诊断中越来越为临床医生所认可,应用日渐广泛[16]。有报道称CDUS在诊断下肢DVT方面准确度97.8%,特异度97.5%~100%,敏感度88.5%~98.2%[17]。CDUS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患者栓塞位置较深,下肢肿胀、肥胖较为明显,检查易误诊、漏诊[18]。这种情况下需双下肢同时检测对比信号强度,对频率进行调整,必要时需轻柔按压患肢远端并对近心端血流频谱进行收集[19]。本文对76例下肢DVT患者的CDUS及DSA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在静脉瓣功能、病变部位管内回声强弱、静脉管径、血管内膜情况以及血液流速等方面,溶栓治疗前后相比以及治疗前患肢与健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位患者行CDUS及DSA检查,统计结果并进行Kappa分析,经检验Kappa值为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US与DSA在不同病变部位上探查结果稍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试验结果与丁萌等[20]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下肢DVT患者进行CDUS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近乎一致,且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快捷、动态及重复性高的特点,在下肢DVT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同时可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在临床上可作为DSA检测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朱杰昌,张益伟,冯舟,等.减容治疗在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Cockett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2(5):365-369.
  [2]焦元勇,章希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外科干预方式与思考[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291-1294.   [3]杨春霞,吴刚,王书智,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前后CT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0):1627-1631.
  [4]杨春霞,王书智,吴刚,等.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原因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63(8):610-614.
  [5]赵双.12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12):108-109.
  [6]张红芹,车桂华,孙善松.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9):4125-4126.
  [7]余立权,高涌,谢胜学,等.腹部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5例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7):1081-1084.
  [8]卢辉俊,刘辉,原野,等.外周途径置管溶栓治疗左髂静脉压迫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22(5):605-609.
  [9]张雷,陈涛,王琨,等.手术治疗和药物溶栓治疗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1):106-108.
  [10]邓炜,王丽,李耀国,等.间接法CT静脉造影和磁共振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6,20(1):54-57.
  [11]刘俊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5,5(28):32-33.
  [12]宋丽莎,余庆红,郑维君,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1):44-46.
  [13]张云峰,管强,刘增庆.溶栓导管直接溶栓联合可选择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103-105.
  [14]吴丹明,周玉斌,汤海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治療及其疗程的探讨[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22(1):4-6.
  [15]刘华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 2014,22(1):170-171.
  [16]郑新,邢壮杰,郝国强,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效果评估[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3):173-174.
  [17]龙军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6,14(20):48-49.
  [18]温志国,杜丽革,赵晓旭,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腔内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6,31(5):430-431.
  [19]陈金晖,梅统,徐婷婷,等.髂-股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微治疗的早期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6):1102-1103.
  [20]丁萌,张青云,景阳,等.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6,38(16):1885-1888.
  (收稿日期:2017-03-08) (本文编辑:周亚杰)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增强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乳腺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74个病灶),均行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83.8%,恶性病灶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且为毛刺肿块、有光滑边缘且为类圆形、局灶簇样强化及节段样强化。UE弹性评分74个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镜下形态特点、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的要点、组织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所选病例为2011年2月-2016年2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2例,均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结果:1例40岁(女),以右侧鼻塞伴有流涕一月余为主诉入院;1例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输血科运用PDCA循环法主动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血申请的效果,促进血液资源合理利用最大化。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主动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血申请,严格审查,制定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主动干预。结果:随着医院的发展,2016年各成分血申请量不断上升,运用PDCA循环法主动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血申请,各成分血实际用血量对比2015年未实施此方法,显著下降。2016年12月拟定相关“肿瘤科输血指征”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尿脓毒症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与其病情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尿脓毒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的CAR、APACHE Ⅱ评分和28 d病死率。比较不同预后的CAR和APACHE Ⅱ评分,分析其CAR与APACHE Ⅱ评分和28 d病死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后的CAR预测其28 d病死率的价值。结果: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长时程连续心电监控房颤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5 d)入住院患者的卒中后复发情况。方法:将筛选的10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STAF评分5分的患者,按是否进行10 d长时程或者短时程2个24 h动态心电监测房颤是否发生,分成监控组51例和常规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房颤检出率、脑卒中复发卒中复发率,并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健康卒中评分标准计算NIHSS分值、平均住院天数。结果:监
期刊
【摘要】 海分枝杆菌属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主要主引皮肤及手部组织感染,手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以海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其临床报道日益频繁。但至今对海分枝杆菌感染的病原体检测、流行病学研究、临床体征表现、病理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仍存在缺陷,常导致临床漏诊、误诊等延误治疗,为此现对海分枝杆菌作一综述。  【关键词】 海分枝杆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研究进展; 综述  【Abstract】
期刊
【摘要】 目的:觀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三种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抗病毒治疗,达到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停药标准,停药1年内复发情况,分析抗病毒药物种类、抗病毒疗程与复发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确诊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6例为治疗组,其中拉米夫定46例,阿德福韦53例,恩替卡韦47例,复发患者为复发组108例。治疗组观察病例数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物模型,检测脑组织中MMP-2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探讨MMP-2和P53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出血后12 h、24 h、48 h、3 d、5 d共5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各12只大鼠。各组标本分别检测MMP-2及P53蛋白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水平
期刊
【摘要】 目的:评价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盆腔淤血综合征(PCS)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CPP)30例,采用TENS和盆底康复治疗中的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模式,观察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程度、体内致痛物质(P物质、内啡肽)含量的改变、盆腔静脉淤血缓解程度的大小,旨在指导TENS对PCS的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手术治疗率。结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胸腹手术中保暖方式的选择对患儿术后恢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手术室行胸腹手术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保暖方式的不同分为A、B、C和D组,每组各25例。观察四组患儿手术前后体温变化、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期间寒战发生情况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1)A、B、C三组手术开始60 min与手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