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个性在读书与反思中彰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家对教师的自身发展这一问题的想法很多,看法不一,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也不尽相同。大家对此似乎都有这样的感受: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及生活压力大,教改课改及教师的自身发展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也做了许多努力,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效果不佳。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师自身个性,展示个性魅力更是困难重重。对此,我仅就读书与反思方面谈谈看法。
  一、尊重个性,涵养个性
  教育的魅力在于个性,每一位教师的教育都是不同的,也是不可重复的。要让教育充满个性,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需求、兴趣和自由等,尊重他们,培养他们,使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愉悦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对教师而言,我们应具备民主、科学、包容及和谐的思想,以及独具个性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尊重人的个性,涵养和发展人的个性,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真正发挥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的重要作用,真正使每一位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作为教育者,我们如能反思学生及自身,则会有很多感触。我们所认识、了解或学习的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及朝夕相处的同事,他们的教育模式、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无不打着个性烙印。其生活阅历、知识储备、性格兴趣、工作生活环境及面对的学生实际情况等,都决定了每一位教育者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勤于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很难有个性、涵养个性,更谈不上彰显个性。当然,个性教育不仅仅是指“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这些教学方法,更主要的是要有宽容学生的思想与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自主性和独创性,同时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我们要了解学生成长的经历,正视其生活的环境。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家庭背景及生活环境不尽相同。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学生对于一个班、一个学校而言,他只是一个个体,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却是整个世界。加之受西方文化和当今中国社会多元思想的影响,他们思维活、讲自尊、个性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学生的需求、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学生的尊严、个性、潜能与价值,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所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不可以忽视、歧视任何一位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发挥自身的潜质与潜能,让教育充满个性,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让读书孕育个性
  读书的意义很大,如与高尚的人对话,辨明前行的方向,树立人生理想,等等。因此,教师首先应是一个读书人,其次是才是一个教育者。读书应该是教师工作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特别是读好书是教师教好学生的基础。读书对于教师而言,无论从哪方面讲,读书的意义都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个性源于教师的个性,而教师的教育教学特色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既离不开教学实践与探索,又离不开自身的教学经验及同行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同时,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大胆的教改课改意识,丰富的文化理论素养,以及对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及动态的了解和把握也不容忽视,而这些都需要通过读书(这里所讲的读书,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媒体等)才能不断实现。因此,读书对于教师教育教学个性的塑造至关重要。让教育充满个性其本身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与产物,二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教师是学生永恒的财富,是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的大书,教师理所应当成为德高智博之人,教师如果没有文化之本,就没有了最基本的“本事”,就无从爱岗敬业,也无从以身示范,教书育人,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个性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际上是其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因此,教师既要读好教科书,钻研好教材,使自己的基本功底更加扎实;又要多读介绍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的书,如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书,熟练把握教书育人的“金钥匙”,使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更加娴熟,教学艺术日臻精湛;还要读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的人。教师只有多读书,才能展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感染、熏陶和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这种心灵和精神上的以读书为纽带的读书育人,是师生相互的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生共荣。
  三、在反思中提升个性
  具有个性魅力的教育是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升的结果,教学反思则是这个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学反思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素养的有效方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应进行有意识的积累、总结和反思,能较快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经过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教学反思的角度是多维的、灵活的,反思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内容是丰富的。教师可以反思备课、听课、上课、学习交流;可以反思教学目标、教材使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师生关系等。反思的方式方法不拘一格,教师可通过写日记反思,将自己一天的教学情况特别是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写下来,并与同行交流、分析、共享。可通过观摩讨论反思法,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讨论反思存在的问题。还可采用教学实践反思法,把自己的反思形成进一步探索实践的行动方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课题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具特色。反思的呈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教师可将自己的反思写成创新亮点作为经验升华为教育教学成果,也可以写不足之处作为教学借鉴案例,还可以写“再教设计”,取长补短,精益求精,等等。这一反思过程,既是教师教育思想的不断提升,更是其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化和升华,充满个性的教育实际上也是在此交融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当然,让读书、反思与个性的火花相伴,其方式和途径很多,过程也并非理论讲的那样容易,教育也不仅仅体现在个性一个方面。但是,没有个性的教育绝对不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教育。因此,只有我们真正点燃献身教育事业、追求专业卓越的圣火,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实践、学习、研究,多读书、读好书,勤反思、善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工作,我们的专业发展与自身成长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就会逐步体现出个性与魅力,教育教学水平也会在彰显个性中不断提升。
其他文献
力筛选出适应我县生态条件下的油菜新品种(组合),我们安排了此次品比试验。一、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组合)有蓉油3号、杂IOI、CO22、华条3号、杂卜一8、皖油9号,以秦油2号为对照。采
Out-of-bounds array access(OOB) is one of the fault models commonly employed in the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At present, the technology of code inse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北京日报社、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慰问首都新闻工作者“诺基亚之夜”中外名曲音乐会,11月23日晚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举行。中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什么是赏识教育,分析了赏识教育的工作理念,并探讨了赏识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赏识教育 应用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为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考进普高,退而求其次地选择来中职学校读书,但因为文化课基础较差,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这些挫折感使他们
钵棉移栽与早发洪湖市瞿家湾镇农技站别家新推广营养钵育苗技术是为了防御早春低温寒潮,培育早发壮苗,缓解棉麦共生期长的矛盾。然而,近年来,不少农户当棉苗刚出现第一片真叶时就
摘 要: 大学生入学军训在提高政治素质、培养道德素质、健全身心素质、增强新生国防建设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和有力措施。文章主要从引导新生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新生国防建设等方面讨论新生军训的价值内涵,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军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新生 军训 价值内涵  军训对入学新生而言有着巨大的价值内涵,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
针对具有时间演化和事件驱动两类动态机制的Markov线性跳变系统,研究其被控输出的峰值控制问题,当系统外部输入能量有界时,保证系统输出的峰值在给定的上限内.从工程实现的角
课余时间,我从老师那里借来了2004年第4期的《化学教育》,里面有北大附中刘晟同学写的“实践出真知———记KIO3热分解实验”一文。通读全文,我不禁对他认真思索,勇于质疑的
摘 要: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班主任如何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班主任应具有的能力素质进行论述。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能力素质 工作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全面性和重要性决定了一个合格班主任必须具备多种能力才能做好工作。要做好班主任工
摘 要: 学生学业不良是学校教育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视角探析学生学业不良特征。提出导致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从学生个体、家庭和学校角度剖析学生学业不良的原因。  关键词: 学业不良原因 学生个体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一、学业不良特征  学习不良是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定义十分广泛。从其性质来看对其有三种理解[1]:其一从教育的标准来看,在接受教育的各个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