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暑假第一天,临沂大学“赓续红色血脉、追寻红色足迹”学党史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子们就踏上了社会实践之路。通过重走“红色足跡”,重温革命历史,让广大青年学子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感悟党的光荣传统,让红色基因浸润学生的血脉……
  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临沂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支持创办的滨海建国学院,是一所沂蒙精神哺育成长起来的革命老区大学。学校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作为学校的办学使命,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校园文化和党史教育中,让信仰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把红色基因作为大学精神的底色,源源不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挖红色富矿,强化红色文化育人
  沂蒙精神的发源地临沂,是红色文化资源富集区。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沂蒙革命根据地的生动实践和丰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大学充分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优势,以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为切入点,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全面学习领悟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学校深挖红色资源、探寻红色记忆、体验红色历史、现场专题活动,有声有色的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将初心使命铭记于心。学生到临沂华东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到沂蒙革命纪念馆上主题党课团课;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了解沂蒙革命历史;参观华东野战军纪念馆,重温入党入团誓词……学生们体悟红色文化、感悟先辈精神、砥砺思想品格、筑牢信仰根基。
  学校将红色元素嵌入校园文化,把沂蒙精神融入校风、校训、校标、校歌等校园精神标识系统,形成独特的“红色文化”。建设追溯学校红色源头的“溯园”,红色馆、校史馆、马克思主义学院展馆、沂蒙文化研究院“三馆一院”,沂蒙红色非物质文化展馆、红色文献收藏中心等校园文化景点;在学报、校报、新闻网开辟沂蒙精神育人专栏,让校园文化熏陶人,构建了沂蒙精神育人的良好校园环境,让学生于润物无声中厚植爱党爱国爱校之情、筑牢思想之魂和忠诚之基。
  弘扬沂蒙精神,打造特色思政教育
  学校坚持以史润心、资政育人,将沂蒙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工程,打造思想政治育人特色品牌。
  学校开发应用具有本土特色的必修课《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及《沂蒙精神大学生读本》《沂蒙文化史》《沂蒙红色文化概论》等校本教材和读本。把沂蒙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充分发挥各类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在音乐教学增设了红色艺术欣赏,历史课贯穿沂蒙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抒写红色故事,体育教学中设计红色元素的课程和竞赛项目,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融会贯通进教材、生动活泼进课堂、潜移默化进头脑。
  学校将沂蒙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与美育教育有机结合,把沂蒙人民爱党爱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搬上舞台,创作《沂蒙精神》乐舞剧三部曲,民族管弦乐《沂蒙史诗》、舞剧《渊子涯》、话剧《沂蒙母亲》等。穿越到历史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党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深情,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学校以美育人,以美焕心,以史铸魂,赋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沂蒙精神育人品牌。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实践扎实育人
  立足沂蒙红色热土的临沂大学,在沂蒙精神的哺育中成长壮大,素有爱党爱国、知行合一的优良传统。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将社会实践作为深化实践育人和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涵养家国情怀。
  每年寒暑假,学校都会开展“寻访红色印迹,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暑假,“重走抗大路,砥砺报国志”专项团队,历经陕西、山西等4省9市(县),跨越4000余里。2021年暑假,9支“赓续红色血脉、追寻红色足迹”学党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分别奔赴延安、井冈山、西柏坡等地学党史悟真谛。近5年来,学校组建多支团队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文化宣传、法治宣传、环境保护、教育帮扶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育援疆是学校的光荣使命和时代任务。2019年、2021年,学校分别组织105名和108名师生援疆支教,圆满完成任务后,有8名学生主动选择留在新疆工作,把青春奉献给美丽的新疆,把红色基因的种子播撒在祖国西北大地。学校积极承担革命老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重要使命,助推乡村文化繁荣,助力推普脱贫攻坚,学校“云飞支教队”以“沂蒙精神进凉山,推普脱贫接力行”为主题,自2018年始,每年两次选派优秀学生团队赴云南小凉山支教,形成“手拉手”教育帮扶长效机制,助力脱贫攻坚。
  秉承老区传统,打造国防教育品牌
  作为一所革命老区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它就与红色革命精神血脉相连、唇齿相依;与党和人民军队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学校依托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秉承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将老区爱党爱军的光荣传统融入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通过强化《军事理论课》教学、强化军事训练等,构建了“六个强化”的国防教育模式,做实精品项目,做优理论教学,做亮新生军训,做强国旗护卫队,做精征兵入伍,做大基地育人,提高学生国防观念,提升学生军事素养,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学生“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临大特质,全力打造贴近实际、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品牌。
  国防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形式和重要内容之一。学校通过系统的国防教育,培养锻炼学生“爱党爱军”的特殊感情,鼓励大学生入伍参军,形成了入伍热情高、兵源素质强、参军数量多的新局面。近十年,学校有2000多名大学生入伍,入伍人数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入伍学生在军营建功立业,奉献青春,用行动和激情践行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017届优秀毕业生陈敏成为国家首批7名女大学生维和警队队员之一,2009级刘洪局同学考入山东省军区演出队,多次完成重大演出任务。2020年秋季,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新生军训,学校选拔100名退役复学士兵和学校国旗护卫队学生组成“自训教官”,根据教学大纲圆满完成军训任务。2021年7月,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邀请,学校选拔22名退役士兵协会的在校大学生,担任军训教官,助力中国石油大学圆满完成军训,两校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砥砺前行八十载,红色教育树丰碑。临沂大学汲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奋进力量,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秉承“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和“实”的校风,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立德树人新篇章。
其他文献
柳州,“江流曲似九回肠”的柳江穿城而过。工业发展与生态宜居兼得,让柳州收获了“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赞誉。产业兴城的另一面,是教育为柳州城市建设作出了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贡献。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征程新起点,柳州教育如何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面向新时代,柳州如何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柳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旭阳。  《教育家》:当
期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八个教育现代化基本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最根本的是,一切从“人”的发展出发、面向每一名学生。而这与回归教育初心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即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  为实现“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提倡素质教育,重塑学校新生态应成为每一位校长思考的问题。学校的办学
期刊
“Z世代”是具有划时代性的第一代“网络原住民”,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且不容回避、具有普遍意义的跨领域文化现象。“Z世代”基本覆盖了当下各级各类学校的受教育群体,他们所呈现的多元文化特质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Z世代”,划时代  《教育家》:对于“Z世代”的多元化,您有怎样的理解和感受?他们给您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什么影响?  邵燕君:自从对网络文学进行研究以来,我与学生们的往来
期刊
山东是孔孟之乡,寿光因有文圣仓颉、农圣贾思勰和盐圣夙沙氏而被称为“三圣之城”,山东省寿光市圣城小学还紧邻“仓圣公园”,这些为学校实现“小学校做大课程、小学校做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确立了打造“圣贤教育”的基点和愿景。  文化先行 立德树人  学校是一个育人场,校园文化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与成长至关重要,笔者认为“校长的使命首先是营造师生、家长向上向善的学校文化”。  设计校园
期刊
王君,现任教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清澜山学校。语文特级教师,百年中国语文人,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大学特聘“国培”专家教师、兼职硕士生导师,教育部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出版专著20部,首先提出“青春语文”“青春教育”教学理念。  今年上半年,有两部教育题材热播剧《陪你一起长大》《小舍得》先后上映,将“鸡娃”模式和家长的教育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我们看到,家长在教育上的
期刊
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消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造就了各具世代特色的人群特征,世代之间的文化差异日益显著。“Z世代”人群普遍为独生子女,物质富足,个性鲜明,注重体验。腾讯《2019 “Z世代”消费力洞察》报告指出,“Z世代”逛购物网站已成习惯,每天浏覽购物信息平均时长为28分钟;服装和美妆成为刚需,每年在网上消费3000元以上的“Z世代”女性有42.9%,其中92.4%每年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初心和使命,要从青少年抓起,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推动红色教育理念、内容、形式、载体等方面创新,激活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命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临沂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
期刊
学校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承载了挖掘红色资源、深耕红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近年来,遵义市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大力弘扬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切实把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红色教育经验。  坚持规划引领,让红色教育有了参考蓝本  2017年1月
期刊
出生于1932年的昌德松是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学退休教师,40年的教书生涯让他桃李满天下,现在的昌德松绝对是个合格的“宣讲员”。他告诉我,刚换的新手机还不太能熟练操作,也不会用语音电话。采访结束后,我常常收到他转发给我的各类时政新闻。  以党员身份,把教育工作做好  1954年,22岁的昌德松到孙受镇张格庄小学任教,两年后,他被调到孙受镇中心小学任教。后来,昌德松先后在董家山后小学、马连庄小学教书
期刊
叶连平老师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的退休教师,他不是土生土长的和县人,他的祖籍在河北沧州。1928年9月,葉老师出生于山东青岛。1965年,他辗转来到安徽和县卜陈石跋河窑厂,后来落户龙王大队桃园生产队。屈指算来,叶老师在和县已生活了56年,可以算是一个和县人了。1978年,50岁的叶老师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卜陈初级中学一名初三语文老师因考上大学,他所带的班一个多月没人上语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