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观念转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首要方式,改变教学方法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思维能力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国更加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中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基础学科,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本人就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观念转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
由于多年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采用“一员堂”、“满堂灌”教学方式。他们只是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而不在意学生的反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成为记忆机器。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曾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从单纯的学知识到知识技能、创造性思维的掌握。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对出现的新事物表现出好奇和探求的渴望;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特点,结合当时的教育情境,随机应变地对偶发事件进行巧妙处理,并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人士。教师的答案才是绝对正确的。课堂被明显禁锢在统一的答案、统一的观点之中。于是,学生不敢有积极的表现,不敢有自己的主张,不敢有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应该多将自己的观点给学生评议,提供多样化观点,不要将观点绝对化;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因为活跃的气氛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
三、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首要方式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极大地产生学习的动力,就能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培养积极地思维能力。新编历史教材强调,历史教材既要使学生感兴趣、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掌握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情感教育。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兴趣十分广泛。学生们的这些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得到不断得强化;相反,也有可能因不适当的教育而中途夭折。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学生的这些愿望。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他们创造各种能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机会,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情感体念。这样,学生就会在继续保持强烈兴趣的条件下,不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而且也会在道德上、情感上都得到极大发展。
四、改变教学方法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万能的。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
过去我们注重的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把课讲得精细,不留问题,让学生都明白。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效率就越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却养成了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其实历史课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解决,教师讲得过多反而耽误时间,影响课堂效率。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改变教学方式呢?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应该从单纯重教,到教和学的统一。课堂应从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舞台变成促进学生发展和表现的舞台,教师的角色也应从“演员”变成“导演”。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教师通过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出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
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文主义学科,但它同样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单一学科、短时期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合作,需要全体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课改之下,每一个学生必将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敏捷、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对坊中学)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思维能力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国更加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是中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基础学科,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习惯,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本人就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观念转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
由于多年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些教师采用“一员堂”、“满堂灌”教学方式。他们只是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而不在意学生的反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成为记忆机器。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曾说过:“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掘学生的潜能,从单纯的学知识到知识技能、创造性思维的掌握。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对出现的新事物表现出好奇和探求的渴望;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学生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特点,结合当时的教育情境,随机应变地对偶发事件进行巧妙处理,并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权威人士。教师的答案才是绝对正确的。课堂被明显禁锢在统一的答案、统一的观点之中。于是,学生不敢有积极的表现,不敢有自己的主张,不敢有与教师相反的意见。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平等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应该多将自己的观点给学生评议,提供多样化观点,不要将观点绝对化;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因为活跃的气氛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
三、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首要方式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能极大地产生学习的动力,就能积极主动思考,从而培养积极地思维能力。新编历史教材强调,历史教材既要使学生感兴趣、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又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掌握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情感教育。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兴趣十分广泛。学生们的这些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得到不断得强化;相反,也有可能因不适当的教育而中途夭折。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学生的这些愿望。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他们创造各种能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机会,让他们经常获得成功的情感体念。这样,学生就会在继续保持强烈兴趣的条件下,不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而且也会在道德上、情感上都得到极大发展。
四、改变教学方法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万能的。各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
过去我们注重的是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把课讲得精细,不留问题,让学生都明白。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越容易,课堂效率就越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却养成了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其实历史课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解决,教师讲得过多反而耽误时间,影响课堂效率。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改变教学方式呢?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应该从单纯重教,到教和学的统一。课堂应从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舞台变成促进学生发展和表现的舞台,教师的角色也应从“演员”变成“导演”。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教师通过营造平等、民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创造出更多合作学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
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有高尚情操的人文主义学科,但它同样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是单一学科、短时期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合作,需要全体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课改之下,每一个学生必将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敏捷、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对坊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