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风雨录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d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问世界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
  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一千二百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
  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
  一
  唐高宗李治病逝后,武则天诏令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要他们为皇上选址风水宝地。
  二人分别遍游九州,回来后交旨都说选在了陕西乾县的梁山上。
  武则天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顶,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钉下一枚铁钉。刨开土,李的铁钉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铜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拍手惊奇。

  于是,武则天便把陵址选在了梁山,即现在的乾陵,距古城西安76公里。
  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乾陵陵园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吨!
  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二
  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样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那一刻,梁山就没消停过。
  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
  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这40万士兵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为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
  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300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由此可见,没文化的人千万不能成暴发户,因为钱也好,兵也好,在他们手里不是造福一方的资源,而是劳民伤财、祸害天下的毒药。
  三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
  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他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
  和黄巢一样,他也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四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次出动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一名姓孙的将军。
  他带领部下,学着民国初年军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七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
  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惊叫一声跑了出来。
  据说,孙将军的一个团生还者寥寥。当地人流传“因武则天是山西人,她最恨老家的人来掘她的墓,所以那七个山西兵必死无疑”。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危险的一劫。
其他文献
说起麻山村的贫困户麻大军,那可是老大难了,换了几任扶贫干部都没辙,不是大伙不用心,实在是他麻大军烂稀泥糊不上墙。扶贫干部给他苗木,他要么卖了要么任它枯死,根本不上心;给他项目资金,一转眼就吃光花光输光。反正他是四十开外光棍一个,没家庭没负担,死心塌地破罐子破摔了。  这天,麻大军听说村里又新来了扶贫干部,叫黄华东,顿时把嘴一撇,说:“扶贫、扶贫,又要上门跟我啰唆了,都烦死了,给我吃的喝的比啥都强。
期刊
钟羽是大学生村干部,刚刚上任就发现一个问题。村里的小河上搭着一根大树干,村民背着东西从上面经过,到河对面的地里去干活。遇到下雨,大树干湿滑,经常有人落水,十分危险。  钟羽想修一座桥,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他到了镇上,找到了主管水利的吴涛,说了修桥的事。吴涛也很为难,因为村民以前反映过这个问题,他去做过调查。离大树五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小石桥。村民只要绕道,就可以去河对面干活。按规定,这里不用再修桥了
期刊
古蓼城濒临淮河,环臂大别山。蓼爷祖上三代在蓼城吉祥老街经营“蓼茶”铺子,口碑好,一年四季闲不着。蓼爷中等身材,结实硬朗,走路极轻,就像一片羽毛在地上滚动,可能与他习武有关。蓼爷年轻时给国民党护国军当武术教官,后来厌倦了部队的生活,加之父亲年事已高,便回到了蓼城,继承父业,以卖茶为生。卖茶之余,依然广收门徒,传授“百步穿杨”的绝世武功。  有人见蓼爷表演过这门绝艺,蓼爷吸溜一口茶,站在一丈多远,对着
期刊
枳镇南边有座庙山,山腳下有一户人家,住着相依为命的祖孙俩。奶奶将近六十,瘫痪在床。孙子鲁石不满十岁,每天靠给地主放羊,以此维持祖孙俩的生计。  北山腰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溪流源源不断地从中流出。因为背阴潮湿,洞口周围的野草树木长得非常茂盛。鲁石每天都赶着羊群到这里来……  这年夏天的一天早上,鲁石又赶着羊群来洞口。像往常一样,他让羊儿自由地吃草,喝水,他则一会儿扑蝉,一会儿上树掏鸟窝,玩得不亦乐乎
期刊
某县新任县官修缮公堂,伐了县城文庙院中的柏树,并截下一段要为其老母做寿棺。此事触怒了县中豪绅名流和读书人,他们联名状告县官不敬圣哲有辱斯文,闹得满城風雨。县官惊慌失措没了主意,便到讼师王太亨处求教解难。县官等在院外,先叫下人说明求见。王太亨早听说了县官遇到的麻烦,他对来人说:“县太爷近来伐了文庙中的树要给孔夫子换匾牌,剩下的木头还要修河桥,忙上加忙,哪有空到我这里来?”下人出去对县官把王太亨的话原
期刊
元朝统治者马上得天下,格外轻视文人,文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对于宋末士子黄公望来说,读书做官这条路彻底被封死了。直到中年,他才得到浙西廉访使的赏识,到其门下当书吏。后来上京到都察院,仍做书吏,经办田粮杂务。不料,他的上司是个贪官,46岁的黄公望受牵连入狱。出狱后的黄公望心灰意冷,开始四处漂泊,靠卖卜为生。  为了排解苦闷,黄公望加入了全真教,与一位道士相识。两人一起云游山水,探讨风水要略;一起渔樵闲话
期刊
这一年,正是乾隆八十大寿,有个叫林儒全的三品官员,不知从哪儿搜罗到了一幅唐寅的《凤凰傲翼图》,小心地收藏在卧室,只等皇上大寿这天,呈上这份厚礼。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皇上大寿之前,一个盗贼夜入卧室,将林儒全杀害,并偷走了这幅宝图。  乾隆龙颜大怒,命令刑部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捉拿案犯,追回宝图。这件事,和珅也上了心,他太清楚了,乾隆之所以如此大动干戈,不仅是痛恨盗贼的无法无天,更是心痛那幅被盗的唐寅
期刊
当年,英美盟军决定1944年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向德国法西斯部队发起大反攻。这将是一场空前的战役,连身经百战的丘吉尔首相都想一睹为快。他突发奇想,邀请国王乔治六世一道随部队乘坐舰艇渡过英吉利海峡,去亲眼目睹战争的壮观场面。国王也正有此意,二人一拍即合。  国王与首相同去观战的消息很快被国王的私人秘书阿南知道了,他非常吃惊。这是上前线,不是去观光,万一这两位一国的最高领导人遭遇不测,在这紧要的历史
期刊
南北朝时,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手下有名猛将,叫王镇恶。这厮打起仗来,冲锋陷阵,真不怕死,而且他有一定的谋略,做事果敢坚决。王镇恶之于刘裕,犹如韩信之于刘邦,功不可没。  王镇恶功勋卓著,但贪腐更卓著。他搞贪污,不是遮遮掩掩地搞,而是大贪大腐,鼓在腹上,穿在身上,系在腰上,广置房地产,家里的珠宝玉器、丝绸锦缎,多得不计其数。  国家初建,百废待兴,当休养生息才是,百姓哪能經得起盘剥?皇帝刘裕也将反
期刊
一心想发“死人财”  党玉琨是陕西富平人,又名党毓坤。党玉琨在青少年时期开始四处游荡,曾在西安、北京等大城市的古董商店里当过学徒,见过不少古文物。后来,一向极不安分的党玉琨弃商从戎,几经摸爬滚打,1926年2月在凤翔自封为“师长”,号称“司令”。当时,宝鸡市有个地方叫斗鸡台,那里有一个名叫杨万胜的乡绅,此人平日横行乡里,并有人扬言要将他暗杀。杨万胜不由大为恐慌,当他得知党玉琨喜好文物,正在四处寻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