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积极情感助力孩子扬帆远航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家庭教育;情感;积极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1-0076-03
  最近我接待了一些来访者,他们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是,在咨询过程中,在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上,却出现了一致的答案:“你从小在谁身边长大?”“父母呀。”“你跟父母的关系怎么样?”“还好吧。”“你小的时候,关于母亲(父亲),最温暖的记忆是什么?”“没有。”
  故事一
  小A,高一了,是一个美丽的女生。她来找我咨询是因为感觉不开心,内心弥漫着一种空虚和无意义感。她常常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臂,幻想邻居家有一个很好的姐姐,常常带她在楼顶上玩,两个人一起养了一只流浪猫。姐姐会对她嘘寒问暖,生病了给她买药。当她和妈妈吵架了,在外地读大学的姐姐会飞到深圳来看她,把她搂在怀里。
  乍一看,孩子的成长经历中,似乎没有特别大的创伤,细细一问,在问到孩子关于父母温暖的记忆时,孩子脸上的笑容凝结了,想了好久,说:“没有!”我再问,那关于父母的糟糕的记忆是什么,孩子歪着头,一点一点回忆:学会走路特别晚,第一次自己意识到走得很好时,兴奋得跑向了妈妈,打翻了鸡蛋汤,妈妈发火了;在家调皮,被关在阳台上不许进来,夏天的中午,好热好晒;感冒了,不给看医生,要自己熬过去;如果做错事,爸爸会打会骂,有时会被赶出家门;妈妈总说,你好丑。爸爸妈妈应邀来访谈,两个人都很不理解,我们家从小都很和睦呀,没有重男轻女呀,没有虐待她呀,妈妈为她当了全职太太呀,怎么会这样?我问:“那你们是怎样向孩子表达你们对她的喜欢的?”夫妻俩面面相觑,妈妈想了半天,吞吞吐吐说:“我们也不擅长表达什么,也不会说爱呀什么的,跟她讲道理比较多。”
  故事二
  小J来找我咨询的原因是,重度抑郁,被班上同学孤立,从小就觉得生活没意思。“关于父母温暖的记忆是什么?”小J看着我,撇撇嘴,说:“没有。我爸是化工厂的质检员,我妈是数学老师,他們都超理性,我们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规则、流程和道理。我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你应该……;我感觉他们怎么都没有情感和情绪的?噢,有!有一次,我8岁吧,不小心把粥洒在我妈衣服上,她发火了,终于有表情了。我急忙按流程说了对不起,但是,她却没有按流程说没关系!我当时很愤怒。有一次去同学家作客,我才发现,别人家不是这样的喔,怎么说,是……有人情味的,我们家没有。”当我告诉J的父亲,他的儿子有自杀念头的时候,他很冷静地说:“这个没有理由,我们从小都很爱他。”“怎么爱的?”“我们给他最好的物质条件,别人有什么,他都有,有什么事情,我们从不打他,只是跟他讲道理;我们家常常一家三口出去旅行。当然,不能像爷爷奶奶那样溺爱,我们有些要求更严格一些,比如说,他小学上学只送过一个月,后来就自己坐公车去,反正也就五站路。男孩子嘛,撒娇这种事情绝对不允许出现,不许哭。成绩要好,要独立,不要给父母惹麻烦。”
  以上两个家庭中,父母都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们也陪伴在孩子身边,都说很爱孩子,看起来孩子没有经历重大的创伤事件,是哪里出了问题?究其原因,这样的家庭,没有“情感”,或者说,孩子感受不到与父母之间积极温暖的正向情感连接。
  什么是“情感”?第一层面,从宏观层面来看,情感是:父母(抚养者)拥有自信、快乐、慈爱、保护、包容、理解、富有同情心、抱持等品质,这些品质作用于孩子,孩子便拥有了积极正向的体验。情感不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过程,一种体验。第二层面,从微观层面(可操作层面)来看,情感的核心内容包括:亲子之间的目光注视、情感交流,身体的接触与抚摸,相互的语言表达,体态的调整,以及对肢体亲密或者靠近的维系,至少在最早的几年,父母应该密切关注并参与孩子的生活。正是这些亲子之间的互动,让情感有了“可操作性”。
  1963年到1993年期间,美国精神科医生亨利·马西博士和内森·塞恩伯格博士,做了一个惊人的研究。他们用母婴观察和纵向跟踪的研究方法,记录了76名孩子30年的变化,揭露了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对孩子一生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充满积极正向的情感,能准确地意识到如何与孩子联结,有大量良好的互动,就能促进孩子良好的情绪发展,这样的孩子能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在他们30岁的时候展现了非常好的社会功能、能建立较好的亲密关系。如果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正向的情感,孩子则会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这些孩子在与父母相处的时候感到混乱,不知所措,难以确定自己是不是被爱着的,亲子之间缺乏情感流动。在30岁回访时,他们的社会功能明显低于前面那部分孩子,在建立亲密关系方面遇到许多困难,大部分人面临精神和心理方面问题的困扰。
  接下来,我们再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解读“情感”影响孩子发展的机制。
  从依恋理论看“情感”缺乏对孩子的影响,依恋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的经验形成了人的“内部工作模式”,内部工作模式会在以后的其他关系、特别是成年以后的亲密关系和婚恋关系中起作用,早期亲子依恋的质量会对个体的人格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影响依恋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呢?迈克尔·拉特指出,分为两种:剥夺(是由分离经历造成的)和缺乏(即在父母关系中缺乏活力成分)。在小J的例子里,我们看到,他的父母就是缺乏活力的人,他们看上去都是“超级理性”的人,“没有什么情感和情绪”,这样的父母给人的感觉是冷漠的、拒绝的、没有回应的。小J说,从小就没觉得他们爱自己,小J也形成了回避型依恋模式。他想和人建立关系,却害怕被拒绝和被抛弃,表现出来的就是冷漠,从初中开始,他就没有朋友,内心孤独,低自尊。
  小A的身上,也出现同样的状况。虽然妈妈是全职太太,但是妈妈的功能更多是把她养大,缺乏情感的投入。所以,这个孩子用幻想来抵御现实:想象有一个姐姐会对她嘘寒问暖,关心、保护她,满足她内心对情感的渴望。   从自体心理学理论看“情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自体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镜映,与“情感”相呼应。
  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种渴望被看到、被欣赏的需要,被镜映的核心感觉是自己的主观经验在另一个人那里引起了相应的身心反应,被确认。比如,我悲伤他也难受,我愤怒他也替我抱不平。作为抚养者,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能给予适当的反应,孩子就会感到被深深地理解和抚慰,从而发展出良好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童年缺少镜映的孩子(因父母太忙,或自身有心理问题,无法及时给予反馈),会有自己不存在,或存在没有意义的空虚感(本文中两个孩子都出现了),这样的孩子成人后会倾向于抑郁、低自尊。有一些孩子在儿童期会通过多动、手淫等行为来与空虚感战斗;成年后,会用混乱的性行为、赌博或其他冲动行为来刺激自体,填补空虚的感觉与抑郁。
  我们来看一下小A母亲,当孩子第一次能飞奔的时候,内心是多么欢欣,然而她给出了一个错误的反应:愤怒。你打翻了汤!没有被赞赏,反而被责备,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孩子内心是多么失望和难过。小A童年时期常常被母亲说很丑,上了高中以后,尽管她被大家公认是班花,却非常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好,不值得被爱。还常常被父母打骂,从父母这面镜子里,照见的都是自己的不好,怎么会认为自己有价值?如果说小A的父母是错误的反应的话,小J的父母对他则是没有反应。在小J看来,家里是一片情感贫瘠的沙漠,所以他从小就认为“生活没意思”,羡慕别人家有“人情味”的生活。面对没有感情和表情的父母,孩子非常愤怒却又无力。
  人们常常说爱,说陪伴,不带情感的爱和陪伴,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看起来很美,却无法带来真正的心的联接。了解“情感”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学会表达积极正面的情感,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式。
  1.作为一个抚养者,是温暖的、乐观的、慈爱的、可依赖的、共情的、温柔的、体贴的、自信的。
  2.看见孩子的情绪,尝试去理解,并做出正确的、相应的反应。
  3.当孩子小的时候,与孩子多一些身体接触和充满感情的抚慰。
  4.多和孩子玩耍,多一起运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互动。
  5.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到孩子幼年的生活中去。
  6.用目光和语言、肢体接触表达对孩子的喜爱。
  7.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成为他情绪的容器,并给他兜底,让他不怕。
  我们每个人养育孩子的过程都不可能完美,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事件,孩子也会遭受挫折,但是,如果平时给孩子的積极正向的情感比较多,这些体验就能成为孩子在处理负面事件时的资源,保护孩子不被创伤或者不被严重创伤。没有积极的体验打底,所有父母的严厉、苛责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创伤,外部应激事件出现时,孩子就没有资源去抵抗和应付,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就像文中的小A和小J一样。
  父母给孩子的积极正面的情感,以互动的方式在孩子内心内化,成千上万次的这样的美好体验,逐渐形成了孩子的人格基础,也促进孩子的情绪发展。就像武汉心理医院创伤科的王牮主任说的那样:“父母给孩子的爱(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就像是水,孩子就像是船。水越多越深,就能把船托举得越高,使船走得越远!”
  注:本文中谈到的案例信息,已征得来访者同意,并做出适当修改,隐藏了来访者身份信息。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深圳,518003)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其他文献
主题阐释  本期的主题是时光隧道,我们都生活在时间的隧道中,那些流传下来的故事和童话会一直伴随着我们,不管我们长得多大,走得多远,这些时光隧道中的记忆会一直印刻在我们的心里。  故事中的祖母和具有象征意义的祖母树,都是一种隐喻,每个人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都是生命的延续,我们都是在共同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走,我们也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个故事中加入我们独特的成分,使这棵树长出新的枝干,更加繁盛!  这个故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总结;三让活动    我们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通过普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一、让评价闪烁七彩阳光    1.把成功、鼓励、欣赏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
〔摘要〕小康(化名)是一名高中男生,七年级前他从未出现过口吃,七年级时有次买早餐因紧张第一次出现口吃,后与人沟通时有时也会因紧张而出现口吃。九年级后情况突然严重,现在已无法与人面对面沟通,如必须与人交流,只能通过写信写纸条完成。心理教师运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法,结合肌肉放松训练对他进行辅导,效果较好。  〔关键词〕系统脱敏;心因性口吃;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关键词〕合作;小学生;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3-0054-03  【设计意图】  一天,我到本校六(4)班上课,班主任李老师遇到一些头疼的问题:班上的学生个个似乎“水火不容”,排位子时都想坐前排(个别学生动用家长或者校领导关系调换座位);每天进教室都有互相指责、打小报告的现象发生;有的学生私自将别人的作业藏起来或者把别人
〔摘要〕接纳承诺疗法在新一代认知行为疗法中颇具代表性,它融合了东方哲学的内涵,创造性地借鉴了辩证法、正念、灵性等观念,由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六大核心过程构成。在具体心理咨询过程中,可以灵活应用各種心理咨询技术,包括隐喻、自我开放、正念技术等,以提高来访者心理的灵活性。咨询师运用接纳承诺疗法对一名自残的初中生进行辅导,辅以相应的资源拓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残;接纳承诺疗法;正念呼吸
〔关键词〕时间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6-0038-04  【活动理念】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学习时间管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有的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比较拖拉,上课铃响了半天才磨磨蹭蹭走进教室;有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他们即
【编者按】 河南省安阳幼儿师范学校位于七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东北隅的洹水之滨。殷商古韵、洹水悠然,赋予了这所花园般的幼儿师范学校以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人文精神。近年来,安阳幼师在王保林校长的带领下,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人格、帮助教师营造职业幸福、建设幸福和谐平安校园的新境界、新途径、新方法。在弘扬“幼师精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研究,坚持以“人”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提 要:朝鲜时代与明清两朝都是在16世纪即明朝嘉靖、朝鲜明宗年间大规模普及乡约的,随后明朝出现族规,朝鲜产生族契。乡约的普及与族契的产生,造成宗族乡约化。族会思想与实践即族会普及化,也促使族契的出现与宗族凝聚力的加强。族契与族规有很多共同点,族契实为族规。朝鲜祠祭似乎不发达,祭祖主要是在祖墓,因此墓祭兴盛,族契多是通过墓祭祖先进行族会。朝鲜族契也有大量关于婚丧方面的要求,一般属于互助,不同于明朝族
贺霓,小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交响乐团附属小學(原成都市华林小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全国文明标兵、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成华区优秀共产党员、成华区优秀教师。  她从教28年,从一名音乐教师到四川省交响乐团附属小学校长,始终站在教育教学一线,带领全校教师改革课堂教学,参与课题研究。其中心育课题“基于小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陪伴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教育戏剧在德育课程中的整合研究”成果突
〔摘要〕韩国首尔市于2015年起每年推出《保健教育及学生健康增进计划》,该计划包括致力于终身健康的保健教育系统和保健教育支援体系两大部分。本文以2017年新推出的《保健教育及学生健康增进计划》为例,介绍了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推进方向,并从重视青少年正確的性价值观的树立,加强学生精神健康管理与预防、重视应急患者的急救及关注保健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该计划的特点,以期为我国保健教育与学生健康促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