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基本五步曲”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已经处在信息网络时代,激烈的竞争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教育改革日渐深入,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校教育理应本着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教学是现代教学理念的核心,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育观念的变化迫使我们音乐学科的教学模式必须得到进一步改进。作为陶冶学生情操、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职责,这就有必要改变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创一种师生共同参与、主动欣赏、积极创作的新模式。
  一、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那么,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就成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古人云“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如果想通过聆听深刻感受、体验、理解音乐,就需要具备“音乐的耳朵”。“音乐的耳朵”是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获得的。在欣赏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调式、织体等各个基本要素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转瞬即逝的音乐给他们留下鲜明而又深刻的印象。
  二、感知
  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中,音响感知是整个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欣赏中一切感情体验与形象联想都要以音响感知为基础。因此,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各种各样的乐声中感受不同乐器的色彩,从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感受艺术美的存在。我在教学欣赏中国民族器乐曲一课时,在学生不知道乐曲名称的情况下,让他们仔细聆听乐曲本身,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的变化和节拍的特点。当他们欣赏《百鸟朝凤》,自然会被热烈欢腾、爽朗活泼、惟妙惟肖的气势所打动;而当听到《江河水》时,又会产生悲愤、凄楚、激昂的情绪反应。因此,在欣赏课中,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去听、主动去感受,才能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与欣赏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生的感知能力也一定会不断提高和趋于完善的。
  三、想象
  想象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音乐基础知识,这个年龄段是他们理性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但是课业的繁忙、单调的学习生活极易导致他们思维的局限及想象力的贫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音乐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尤为重要的。
  列宁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给刚刚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画出完美的图景——那我就真不能设想有什么刺激力量会驱使人们在艺术、科学和实际方面,从事广泛和艰苦的工作,并把它坚持到底。”可见,一个人的想象力是多么重要。而音乐艺术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叙述法或讨论法来表达自己所想象到的音乐情境,也可适当地选择一些不同的图画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想象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及意境。
  四、探究
  高中学生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学习兴趣明显分化,中心兴趣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自我价值观念日益增强。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教材相关内容的拓展上提出问题,从问题的研究着手,让音乐欣赏的学习充满探究的快乐。在这样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了亲身经验,学习变得生动而实在,充满了发现知识的快乐和完成任务的喜悦,自我价值也充分得以实现。探究性学习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既转变了学生学的方式,也转变了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开放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注重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为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五、创造
  《音乐美学》指出: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非语言性、非模拟性及自然性是音乐欣赏中拓展感受内涵的基础。《音乐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审美体验……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因此,高中音乐欣赏课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如,进行日常音响作曲,不同的风声、不同的雨声、不同的浪声、不同的动物声、不同的人声,可以在创作中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达到不一样的情绪表现。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课的理想结构模式应该是让学生进入音乐、理解音乐,进而探究音乐、创造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2005,1-2005,12。
  2. 高中艺术欣赏教学大纲。
  3. 美国作曲家 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
  4. 探究性学习材料。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陈旧的教学方法令人担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已刻不容缓,要让农村中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学习兴趣;创新精神;思维训练  农村中学地处偏僻、消息闭塞,数学课堂教学仍习惯于陈旧的教学方法,还严重地沿袭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传统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农村的学生来讲,数学基础差、底子薄
期刊
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而外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着消极的推动作用。要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唤醒学生的自我向上意识;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次要让学生感受关爱,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当然学校、社会、家庭的相互结合在治理厌学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主要从学生心理方面进行具体剖析。 
期刊
当今世界,创新被认为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然而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制约,我们缺乏创造型人才。进入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材及内容改变了,教学要求不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也不同了,教师作为新课程的执行者,在思想理念、教材处理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问题上也必须随机应变。  一、教师由“讲师”变为“导师”  
期刊
目前,农村中学教师都面临着在大班额中如何实施英语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建立“合作型自主学习模式”能解决这个问题,利用优等生资源,发挥他们的“领头羊”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造大量的使用英语的机会,从而避开大班额人多吵杂、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位学生、课堂活动容易失控的弊端,使任务型活动教学真正得以落实,是一种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一、组织形式  首先,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有创见的思维活动,产生新颖、独特而又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它既包括发散性思维,也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因此,它具有主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特性等特征。地理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从形象思维入手,启发创新思维  人的认识
期刊
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转变观念,创新课堂教学;创设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行开放教育,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并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期刊
摘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农村初中体育工作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突出、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严重缺乏、场地不足,资金短缺、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改进等主要问题。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农村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加强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因地施教、不断改进教学
期刊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尤其把心理健康放在重要地位。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发去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余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
期刊
近年来,在小学阶段,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事实,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了当前教育变革的一个新课题。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课堂教学就成了体现新课标的主阵地。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创新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结构的创新  课堂结构创新的目的,是探索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结构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互动式教学方法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互动教学  一、概述  广义上讲,互动教学是指学校教学中一切相关事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如备课活动互动、讲评课互动、学生作业互动、测验互动等。  狭义上讲,互动教学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内人际互动,师生互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