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比较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品,它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正和它在思想内容上的成就一样,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深刻有力的讽刺。它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
  【关键词】:讽刺艺术;人物形象;封建礼教
  产生于明末清初的《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吴敬梓以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把功名宦海中的沉浮变幻、富贵利禄的人生百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塑造了一大批深受科举文化毒害的“病态人物”。作者从“病态人物”身上映衬出整个“病态社会”的基本面貌,从“黑暗王国”中萌发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并通过对德世济民,独善其身的清高名士和不受功名富贵的污染的市井奇人等理想人物的着意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讽刺和批评,以及寻找医治现世良方的社会改造理想。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和鲜明的爱憎立场,形成了他独特的讽刺风格。下边我就《儒林外史》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谈谈本书的讽刺艺术。
  一、通过对刻画的人物形象的讽刺,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儒林外史》经常把讽刺体现在各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但是,归根结底,它们是社会的产物。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的。
  作品在揭露这两个人物的心理状态如何紧随着科举得失而变化的同时,还揭示出,促使他们神魂颠倒、心志疯狂的社会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以范进的丈人胡屠户为例,作品对这个人物淋漓尽致的描写实际不是对当时人伦关系及恶劣的社会风气的揭露,也是对科举制度的揭露。它说明科举制度是如何地毒化了社会风气,使人们成为趋炎附势、眼热心冷的势利小人。像周进、范进那样,由于长期对命运的期待、恐惧、担忧而产生的反常的精神状态,在当时的读书人中是很普遍的,因此这两个形象是具有代表性的。他们的典型意义在于揭露八股科举制度是如何地摧残了青年士子的宝贵青春。科举使他们一辈子埋头于八股,不问世事;科举弄得他们灵魂麻木,头脑简单,简陋无知,而他们一旦考中、升官之后,就立刻成为封建统治者推行八股科举制度的得力工具,变成荼毒社会的庸才。
  《儒林外史》还揭露上一大批斗方名士的丑恶嘴脸。这批人是科举制度的副产品,科场院无望,谋生乏术,于是混迹江湖,胡诌几句诗,附庸风雅,冒充名士而接近官府,以求得“异路功名”。作品中如依附于娄府兄弟的杨执中、权勿用之流,依附于胡三公子的浦墨卿、景兰江等辈,都是这样的无耻之徒。作者对他们丑态的揭露,实际上是从另一侧面谴责了八股科举所造成的恶果。
  作品还写了鲁编修一家,鲁编修父女对八股文崇拜得五体投地。鲁小姐的“晓妆台畔,刺绣床前”摆满了八股文章。嫁的丈夫不大会八股,她便整天“愁眉泪眼,第吁短叹”,她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才四岁就拘着他“讲四书,读文章”,每天亲自课读,直到深夜,背不熟就一直督促念到天亮。一个家庭妇女也如此热中于功名,说明科举之毒已深入闺阃,危及下一代,可见其流毒是无所不在的。
  二、作者在运用讽刺手法时,还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特性来突出描写,使人物于共性中各显个性,因而形象鲜明,不容混淆。
  例如严氏兄弟同是地主,悭吝狠毒刻薄是他们的共同特性,而写严贡生时,强调他的贪暴强横,仗势欺人,他的悭吝狠毒刻薄是通过强关别人的猪,硬赖船钱,霸占二房田产等情节来表现的。写严监生则着重渲染他的苦行:生病舍不得吃药,还勉强挣扎着房前屋后到处查点,每夜算帐到三更,死到临头还担心点两根灯草费油等。又如严贡生、匡超人、牛浦郎三人,同样厚颜无耻,自我吹嘘,但是随着各人阶级地位、社会经历及年龄的差异,脸皮的厚度也各有分寸。又如周进、范进同样老年不中,受人歧视,但二人生活道路不同,因此用哭和笑来表现他们的精神状态、心理特征,就显得性格突出,栩栩如生。这些都说明作者对人物性格本质特征有细致深入的观察和体会,因而写出来不是千人一面,确如鲁迅所说:“能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
  三、对不同时期的人物,采取不同方式的讽刺。
  对来处下层的知识分子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等人作者既讽刺又同情,如对马二先生宽厚善良,能急人之难的品性是同情的,而对他的迷信科举,迂腐、庸俗又是讽刺的。
  如写马二先生游西湖:“戴一顶高方巾,一付乌黑的脸,腆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
  写他突然看见皇帝的御书时:“马二先生吓了一跳,慌忙直裰,在靴统内整一整头巾,理一理宝蓝拿出一把扇子来当了笏板,恭恭敬敬,朝着楼上扬尘舞蹈,拜了五拜。拜毕起来,定一定神,照旧在茶桌子坐下”。
  写他看见湖沿上的几个酒店里:“挂阗透肥的羊肉,柜台上盘子里盛着滚热的蹄子、海参、糟鸭、鲜鱼,锅里煮着馄饨,蒸笼上蒸着极大的镘头。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到觉得有些滋味。”马二先生就是这样游览了西湖。作者讽刺他的迂腐,同情他的贫寒。作者对待他心目中的正面人物如杜少卿的任性挥霍,受人愚弄而不自觉等,也有讽刺,但是善意的。
  此外,随着人物社会地位、思想品质的变化,作者也随时变换其讽刺态度。如对周进、范进中举当官以后的讽刺,那是毫不容情的。范进在汤知县席上吃大虾元子的描写:范进在汤知县处打秋风,因为遵制丁忧,在席上退前缩后不肯用银镶的杯箸,换成磁杯象箸,仍不肯用,直到换成竹筷子才罢。居丧如此尽礼,可是卻“在燕窝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在我国古典文学的讽刺艺术中都是十分突出的。鲁迅说它是:“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对吴敬梓卓越的讽刺艺术,作了极高的评价。
  四、人物语言作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被作者运用得特别成功。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生动、精确、自然、质朴的语言。尤其是人物的语言作为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被作者运用得特别成功。作者经常能三言两语,使人物“穷形尽相”。如第二回中写夏总甲“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这里一个自高自大的小土豪形象就活现在我们面前。有时由于一个字用得很恰当,使人物“情伪毕露”。如严监生妾赵氏地正室王氏生病期间侍奉汤药,极其殷勤,在王氏病重时,甚至祈求菩萨宁愿替她死。但当王氏死前对赵氏说了“何不向你老爷说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个填房”之后,作者紧接着就写“赵氏忙叫请爷进来,把奶奶的话说了”。这一个“忙”字,就把赵氏的虚伪面目暴露无遗。
  《儒林外史》由于它在中国古代讽刺文学中的独特成就,它的讽刺艺术在文学史上有继往开来的作用,后来的谴责小说很明显地受到它的影响。但是,就讽刺小说来说,“是后亦鲜(少,不多)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由此可以看出它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小说讲话》——吉林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小说讲话》编写组 吉林人民出版社。
  [2]《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被孔子冠以“思无邪”雅誉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生之初,便与美的感悟息息相关。不论从劳动、生活还是爱情等方面,无一不迸射出璀璨的、美的光辉。筆者本非文学专业,因其限制,难窥其内法,但私下甚爱其意境,故此斗胆借文、艺相通之名对先民古韵探究一二。本文通过对《诗经》文学语言、美学概念等方面的研究,以图再现音情、意貌间丝缕的联系。  【关键词】:爱情诗;劳动诗;边
期刊
【摘要】:本文以王阳明在赣期间著述(诗文为主)为检视文本,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与赣州地区风土人情相关的内容,从中开掘王阳明视域中的赣州形象。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究形象的形成原因和赣州与王阳明文化的渊源。  【关键词】:王阳明;著述; 赣州形象;文化渊源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而南赣是王阳明奠定一生政治功业和学术事业的根基之地,。王阳明曾经受命巡抚南赣,后来又避祸赣州,
期刊
【摘要】:西方的艺术史,也可以说是设计的发展。艺术领域的任何巨大变革和新思潮涌现都会极大地渗透到设计领域并影响设计。而立体主义是艺术领域中最有影响的艺术运动之一,对其后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影响深刻。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的创始人——柯布西耶作品的简要分析来说明立体主义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深厚影响。  【关键词】:现代艺术;现代建筑;立体主义;绘画;柯布西耶  一、立体主义——现代艺术新时代的开拓者  在19
期刊
【摘要】:《李娃传》中李娃体现的“男性特质”与荥阳生体现的“女性特质”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男性与女性的易位给《李娃传》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喜剧色彩。  【关键词】:男性特质;女性特质;易位  一、“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  在传统观念中,“男性特质”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鄙弃女人气,男性气质中没有任何女人气的成分;二是掌舵顶梁者,富有成就感,受人尊敬,能赚很多钱,三是坚稳沉实,充满自信、有力量和自
期刊
生活是一根,  不断延长着的导火线。  它连接着逝去,  记录着心情,  每一撮新鮮的火药,  都是历经。  然而,眼前的所有,  都会是危险的火星。  随便一颗,  就能引爆曾经。  如果回忆全是血腥,  那明天,  将如何走向光明。
期刊
【摘要】:从19世纪初期,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理论以来,学术界有众多的论文在探讨这一问题。本文从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对各个学者已经发表的论文观点择取中,本文从不同时期的论文摘要中看到了什克洛夫斯基前期和后期的“陌生化”理论,以及不同学者对此产生的不同看法。通过对什克洛夫斯基前、后期“陌生化”理论的了解,本文进一步探寻了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理论的来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电影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地理、宗教、文化、习俗等。从本质上来讲,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就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而片名翻译的好坏不仅仅会影响票房,也会影响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中俄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以期挖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义,并为以后的中俄电影片名的翻译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电影;翻译;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各国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蛮荒故事》这部电影中第一个独立小故事(飞机失事)的音乐和音效,以图表分析的形式分别从创作者的角度和欣赏者的角度来分析音乐音效的设计布局,以及音乐音效是如何与剧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分析发现该电影用怪诞的20世纪音乐风格的音乐、用写实主义风格的音效来推动和结合剧情,完美的体现了电影的黑色幽默特点。  【关键词】:《蛮荒故事》;影视音乐;音效;声音设计;表现主义风格;20世纪
期刊
【摘要】:一个人在孤独中进行创作的时候,会产生某种疗愈作用。作家的这种孤独感或是由于身世飘零,或是由于情感受挫,或者出于对时代的感慨。一直以来,对萧红及其作品的解读不甚其数,而从孤独感来解读应当算是个新鲜的角度。  【关键词】:孤独;作家;萧红;文学创作  一  古往今来,孤独都是文人们经常抒写的哲学命题。尤其是女性作家,创作中总会伴随着一种或深或浅孤独意识,孤独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孕育、唤醒和激发了
期刊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一代文坛大师沈从文先生一生的写照。他用笔墨渲染出故乡的一首诗,他用挚诚谱撰出家乡的一支歌。《歌者默然》这部电视散文追随沈先生的脚步,带领观众来到山清水秀的凤凰古城,领略这热爱至深处的一方乡土。  導演安排了一位讲述者,用主观镜头的形式,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走近沈从文先生的思想世界,来到这片沅水流淌的土地上,片中也多次拍摄到了水的画面,是那样平静,悠然,又虚幻,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