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来的礼金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天,董四家正为儿子办喜事,绑在树杈上的大喇叭正热火朝天地唱着:“大姑娘美嘞那个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这边的苞米它已结穗,微风轻吹起热浪……”
  


  与这热闹的气氛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坐在董四家大门前一张老式八仙桌旁边的小范和汪先生。他们头上冒着冷汗,正着急地清点着礼金,这已经是第3遍了。
  “真是大白天撞见鬼了!”汪先生用力摔掉手中的烟头。
  汪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人家随礼的钱是小范一张一张收的,随礼人的名字是汪先生一个一个记的,怎么就错了呢?怎么就平白无故地多出1000元钱呢?
  “唉!这下丢人丢大了!”
  汪先生说出这句话时,双手抱着脑袋蹲在八仙桌旁边,羞愧得几乎要钻到桌子底下。
  汪先生心里明白,红白喜事上出现这种礼金对不上账的事,根本无法向主家交代,自己日后再也无脸面对村庄的父老乡亲了。
  苏北一带农村,在红白喜事上给人家寫对联(丧事要写幛子等)、记礼簿的称为坐柜。坐柜的人一般都是家族或村庄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仅有文化,毛笔字写得漂亮,同时在外面要有本事,最好能在政府部门担任一官半职。总之,在红白喜事上坐柜的都是深受人们尊重和仰慕的成功人士。
  汪先生原名汪世诚,早些年是代课老师,后来又做了几年的大队书记。据说汪世诚的文章写得特别好,在他做代课老师的时候,当地一家报纸经常发表他的文章,连绑在村头电线杆子上的大喇叭里,也隔三岔五地播他采写的通讯报道——汪世诚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汪秀才”,当然,更多的人都愿意尊称他为汪先生。后来,虽说村头的大喇叭撤掉了,家家有了电视,很多人家有了电脑,有了手机,可汪先生的威望和名气没有变,不管谁家遇到喜事还是丧事,家主都会手捧香烟,登门请汪先生坐柜。
  早些年,汪先生给人家坐柜也出过一次差错,不过,那不是发现钱多了,而是发现钱少了。钱少了好处理,自认倒霉,将身上的钱掏出来偷偷补上就是了。这也怪不得别人,谁让他耐不住性子,客人刚报出姓名,伸进口袋里的手尚未将钱掏出来放在柜桌上,他就麻利地记下了人家的尊姓大名,结果,人家在他一愣神的间隙,缩身溜掉了。等他反应过来清点礼金,确定有人“逃票”时,主家那么多的亲朋好友,生面孔熟面孔像逢集赶庙会似的出出进进,找谁去?再说,即使找到了,谁又会承认呢?
  从那以后,汪先生就长了记性,吃一堑长一智,不管主家客人怎么催促,不管柜桌旁边围观的人怎么喧闹,汪先生一点都不着急。他一直等到他的搭档将客人的钱点清了,整齐地放进怀中的手提包里,他这才握起狼毫小毛笔,蘸一下面前小黑碗里的墨汁,于碗边顺顺笔头,将客人的名字写成漂亮的蝇头小楷。
  尽管这么小心谨慎,这次还是出现差错了。
  汪先生心里清楚,钱多出来更是糟糕,那就是小范收了人家的钱,而他却没有记下人家的名字。想想看,礼簿上的名字和礼金是主家与外界往来人情的唯一见证,漏记了一个人名,严重一点说,就等于断绝了主家与某位亲戚或朋友交往的机会,如果误会闹大了,有可能还会积下怨恨,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怎么办?这1000元怎么向主家交代呢?实事求是向主家承认错误,说自己不小心漏记了客人的名字,让主家事后登门或打电话一家一家地询问?一个一个地核实?
  世上哪有这种荒唐的事啊。主家向谁询问?向谁核实?主家怎么知道谁想和他建立友情、主动过来随礼?万一问到了没来随礼的亲戚朋友怎么办,这不等于讽刺人家,打人家的脸吗?
  话说回来,就算主家事后碰巧真的找出来了,这事传出去,汪先生的老脸往哪儿搁?以后让汪先生怎么做人?就算有人家不计前嫌遇上事仍过来请他,他汪世诚也不好意思再给人家坐柜了。
  思来想去,汪先生最后决定,这事一定要保密,无论如何不能让主家知道,不能让除他们俩之外的任何人知道。这不是钱的事,这关系到坐柜人给主家做事的态度,关系到坐柜人的做事能力,关系到坐柜人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和被信任的程度。
  小范一咬牙说:“别再纠结了,这钱我们俩分了算了,权当没有这事。”
  汪先生瞪了小范一眼,气愤地说:“亏你想得出来,坐柜的哪能偷拿主家的钱啊。”
  小范也没了耐心,他对着汪先生嚷道:“账目之外的钱,我们都不知道是谁的,怎么能说是偷拿主家的呢?不分,你说怎么办吧,把钱丢桌子底下得了,谁捡谁的!”
  汪先生语塞了,他一时也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事情也许注定是这样的结果。晚上客人散尽之后,汪先生与小范对主家交账时,偷偷将那1000元钱抽了出来。在回家的路上,两个人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将那1000元钱分了,一人500元。
  分钱时,汪先生是这样想的,那么多亲戚朋友,随了礼的人事后又不会过来对账的,这件事过去也就过去了,只要小范不说出去,他汪世诚依然还是受人尊重的汪先生,他依然像往常那样,嘴上叼着香烟,脸上鼓荡着荣耀,活跃在整个村庄大大小小的红白喜事上。
  然而,事情远没有汪先生想象的那么简单。汪先生做梦也不会想到,时间仅过了两天,主家董四就带着一位亲戚找上门来。
  原来,为儿子办完婚事的第二天,董四就拿出礼簿看了。不该随礼的人随了,让董四心生感动;本该随礼的人没随,让董四心生怨恨。尤其令董四气愤和费解的是,自己亲舅舅家的两个表哥,只有大表哥随了1000元,二表哥分文没有。
  董四越想越生气,当时就给二表哥挂了电话,劈头盖脸地将二表哥骂了个狗血淋头、驴尿洗脸:“你这个不通人性、不懂人情的畜牲,你儿子结婚我随了1000元,你女儿出嫁我又随了1000元,我就这么一个儿子结婚了,你一个子儿不出,你真是个畜牲!”
  二表哥被骂懵了,连忙向董四解释说:“那天我发高烧是没到婚礼现场,可我已经随礼了,我1000元礼金是让哥哥捎过去的。”   董四打电话再与大表哥核实,大表哥诅咒发誓地说:“那1000元已经随礼了,我亲眼看见收钱的小伙子将钱反复点了两遍才装进手提包里的。点第二遍时,那小伙子怀疑一张钱是假的,他抽出来用指头弹了弹,最后又对着太阳照了一下。”
  表兄弟3人争来吵去,一直没有结果,最后董四只好带着大表哥找汪先生当面对质来了。
  汪先生听了董四大表哥的描述,他眼睛像被电击似地瞬间僵直了。汪先生终于想起来是怎么回事了。
  當时,大表哥将自己的1000元钱与弟弟的1000元同时交给了小范,小范以为是同一个人的礼金,没有细问。汪先生记名字时,听见大表哥报了两遍“张培清1000元”,他也没有多想,就提笔记了下来。实际上,大表哥报的是两个人的名字和礼金,一个是自己的“张培清1000元”,另一个是弟弟的“张培钦1000元”,因“清”与“钦”是近音字,结果将“张培钦1000元”给遗漏了。
  幸好董四是个明事理的人,他见汪先生脸色煞白得吓人,反过来安慰说:“汪先生,没事的,不要感到不好意思,谁都有疏忽的时候,说清楚了误会也就解除了。”
  董四大表哥追问道:“汪先生,既然是这样,那没落账的1000元你交给谁了?”
  汪先生的脸色由白变黄,又由黄变黑,嘴唇像患了重感冒发高烧似地哆嗦个不停。此时的汪先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汪先生没有打电话叫来小范,他低着头走进卧室,自己拿出1000元钱,双手举到头顶退还给了董四。
  事情太荒唐了,太不可思议了,连董四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是真的。汪先生啊,汪先生,人名落了没记也就罢了,身为受全村庄人尊重的坐柜先生,你怎么能将人家的礼金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去呢?
  董四二人走后,汪先生一头栽倒在床上,直到第二天晚上才梦游似地爬起来。他折断了家中包括大号提斗在内的所有毛笔,烧掉了那本平时被他视作宝贝的繁体线装书《农村红白事实用对联大全》,然后跌跌撞撞地走出了家门……
  发现汪先生失踪并报警那是一周之后的事了。警察向周边村民寻找线索时,一位村民反映说,几天前一个晚上,他看见汪先生在村西边的自留地里来回转悠,像是在寻找丢失的什么东西,与他打了声招呼,他没有理睬,样子像没听见似的。那村民讨了个没趣,后来就走开了。
  “井!天哪,自留地里有一口深井……”
  说这话的是汪先生的媳妇,话没说完,她就疯子似地朝村西跑了过去。
  跟在她身后跑过去的,有警察,有村庄里的大人小孩,还有两条一边跑一边嬉戏打闹的黑狗。
其他文献
李晓岚前几天在家收拾东西时,找出两个核桃。这两个核桃是爷爷留下来的,听父亲说,爷爷在世的时候,天天盘打这两个核桃。李晓岚把这两个核桃放在手里仔细端详,它们已经变成深褐色,外面的棱角几乎被磨平,油光铮亮,红里透着紫,玛瑙一样,放在手里轻轻盘起来,有种说不出的踏实感。    周末有时间,李晓岚到公园去散心,手里盘着这两个核桃。公园里的人渐渐多了,大家看到李晓岚手里的核桃,都很好奇。老王几年前在一个古玩
期刊
赵大棒做梦都想发财,可惜他一无技术二无资金,只得脚蹬三轮车贩卖点水果蔬菜、打个零工什么的,收入少不说,还常常被城管驱赶。  这天晚上,赵大棒在手机QQ群里看到一则重金寻女的启事,不仅有女孩的照片,还有联系电话。3万元奖金,让赵大棒心里直痒痒,他用心记下女孩的相貌,决定碰碰运气。    第二天卖水果,他便开始留心观察从身边经过的女孩。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不远处经过,那不是刘晓娟吗?赵大棒心中一喜,急
期刊
chapter 11  北方的高温像是节日里刚被燃起的焰火,“噌”一下冲出去,在人潮的观望中迅速达到最高点,尔后又在一片漆黑里销声匿迹。叶岚喜欢焰火,虽然短暂,但是却美丽得不可方物。  “丫头,你是焰火吗?”苏寒这样问的时候,叶岚正安静地靠在他怀里,呆呆地聽着他平稳的心跳声。  “不,我不是焰火。我是飞蛾,喜欢扑火的那种飞蛾。”是啊,叶岚真的是飞蛾,一只灰棕色的,喜欢去扑火的飞蛾,义无反顾地扑向苏
期刊
梁途是一家筑路公司的老总,50多岁,事业有成。令他苦恼的是,85岁的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丢三落四,顾前忘后,常常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发呆,嘴里念念有词:“阿布洛哈,阿布洛哈,阿布洛哈……”  阿布洛哈是啥玩意儿?问父亲,父亲只空洞地看着他,半天喃喃道:“你是哪个?”  得,连自已的儿子都不认得了。  这时手机响了,是妻子程菲打来的,叫他到岳父家来一下。原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太白市对口帮扶
期刊
这天一大早,政法委肖书记的办公室进来了两位急匆匆的客人。领头的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叫龙飞虎,是新成立的猎鹰安保公司的经理;跟在后面的是他叔叔,叫孙康国,今年已50多岁,是一位在公安战线工作近30年的“老革命”。孙康国与肖书记是多年的老朋友,当年两人从部队一同转业,孙康国进了公安系统,肖书记则去了检察院,后调到市政法委工作至今。今天孙康国带侄儿找上门来,为的是一件事情,寻求支持。    原来,龙飞
期刊
那年6月,夏雨路过了我的全世界,而你,却从我的全世界走了。你抱着开始泛黄的课本,拖着行李箱,一步一步,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站在夏雨走过的林荫道上,张开双手,我想拥抱你,可我拥抱的却只有凉凉的夏雨。  6月里,流苏树开花了,一场来不及防备的夏雨,把白流苏花瓣一片片打落,就像我的梦想树,也被我自己一片片打落,然后渐渐地与你远了,更远了。  你与我渐无联系,我把高中3年的课本一摞一摞搬回那空荡荡的
期刊
新城出筆。虽不是名满天下,但在北直隶,那还是首屈一指。明朝嘉靖年间,一天早上,在新城各个城门的门口,都贴出了一张告示:两个月后,本县将举办擂台赛,谁家的笔做得好,就会获得“笔冠”称号,知县大人亲颁金匾。    消息一出,即刻在制笔界引起了轰动。谁都明白,拿到这块金字招牌,那就是新城制笔界的老大,想不赚钱都难啊。为此,各家制笔行摩拳擦掌,蠢蠢欲动,都想拔个头筹。  荣达笔行的东家宋荣达,更是想借此机
期刊
一、初招  清康熙年间,滕阳县有一名流名叫吴德,人送外号无二爷。吴家有良田千亩,房有瓦舍百间,在滕阳城里,还有几家规模不小的铺子。相传,无二爷还有一位在皇上身边做宦官的远房亲戚。有钱有势,可谓声名远播。然而这位富甲一方的无二爷,却是个心狠手辣、为富不仁的主儿。前些年,几任县令也想为民除害,可苦于无从抓到无二爷违犯《大清律例》的罪证,只好任其兴风作浪。    滕阳是个大县,这年,又一县令到任。无二爷
期刊
1、关键人物老王  这是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清水村被厚厚的大雪覆盖着。    電子设备厂厂长赵大发打扫厂房上的积雪时,一不小心从十几米高的房顶上滑了下来,小腿摔断了。他老婆想开车送他到镇医院治疗,可是路上的积雪两尺多厚,车子根本没办法开,虽然只有十几里路,却好像远隔重洋。他打手机给村主任,让他广播一下,叫村民们来帮忙铲雪。村主任广播了十几遍,没有一个人出来。  赵厂长的小腿肿得像大腿一样粗,钻心地
期刊
周大东家拥有数家粮店和码头,他气魄颇大,不屑于零打碎敲的零售业务,而是专营大规模的批发。一晃半辈子过去了,粮店业务蒸蒸日上,占据了全城稻米批发半壁江山。眼见百事无忧,也该享享乐子了,于是周大东家把日常事务完全丢给大掌柜,他自个成天吃茶品酒听小曲儿,码头粮店成年累月也不踏足一步。大掌柜也姓周,一直以来就跟着东家打拼天下,忠心耿耿业务精通。周大东家把家业委托给他,一百个放心。    这天东家领着新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