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促进自身角色的迅速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角色转换
首先在教案设计时,应体现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即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先明确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其次,教学过程不应只是忠实死板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而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做这样的训练:请一名学生作发言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设计方案,其余的学生做评论家,由发言人答辩,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很多问题、知识、方法在双方的辩论下都能迎刃而解。当然在备课时,学生的很多想法,教师有时根本无法预想到,但在辩论的过程中智慧的火花互相碰撞,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时在学生争执不下时,教师再加以点拨,这样留给学生的印象则更深刻。例如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课的学习中,课前笔者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食谱。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根据自己以前喜爱的食品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他们心目中最完美的食谱。在课堂上,大家踊跃争当“发明人”,把自己的设计展现在同学的面前。其他同学通过阅读课本、在老师指引下分析出该食谱中每一样东西中的营养物质及每一份食谱存在的问题,对食谱做了全面正确的评价。设计者则运用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解释、修改。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部分知识,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感到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可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更是教师大胆转变角色,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的喜人效果。
二、创新上课形式。调动学习兴趣
1 课堂给学生三分钟发言机会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有化学,笔者将每堂课开始的三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登上讲台,介绍化学知识或学习化学的经验、体会,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学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笔者让学生随便举出身边的一些现象,然后说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他们勇敢地走上讲台,无论讲得如何,笔者都予以表扬。这样做之后,笔者常听到他们说的一句话是:“真没想到,原来我也是很棒的。”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如在教授分子、原子、离子、溶解等微观概念时,笔者用多媒体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画、音频、视频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存在,从视、听角度感受并接受化学知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连精神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后进生也被吸引,学意盎然。
3 精选例题习题
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和效益,讲清、弄懂一个有代表性的例题比做10个普通题目更有效,为此需要教师精心挑选例题。笔者选例题的原则是:选择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凸现思维过程与方法的习题,使学生答一题而晓其法;分析每个例题之后,启发学生将该例题进行多种变化,进行拓展延伸,使得讲解一个题目,达到解决同一类型题目的目的,力图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的放矢的指导,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越学越有劲。
4 把以往只借助实验室的药品开展实验的平台扩展到生活中
在生活中寻找实验代替品,每一次做实验尽可能让学生从家里带用品,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體验化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例如,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就是学生在海边拣的贝壳,学完本课后,笔者还让学生回家利用白醋制无壳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现象并利用身边的废品进行装置的改进。在学完“水的净化”后,笔者让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等。
除了上述教学形式之外,笔者还采用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相声、小品、魔术、猜谜语,等等。分组学习法也常常融入课堂,如在上化学肥料及塑料使用的利与弊的内容时,笔者把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让他们进行辩论,使他们从多个回合的争论中,逐渐明白道理。从课后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些做法比千篇一律的教师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责任编辑 廖银燕)
一、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角色转换
首先在教案设计时,应体现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即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先明确教师在教学中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其次,教学过程不应只是忠实死板地执行课程方案的过程,而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做这样的训练:请一名学生作发言人,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设计方案,其余的学生做评论家,由发言人答辩,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很多问题、知识、方法在双方的辩论下都能迎刃而解。当然在备课时,学生的很多想法,教师有时根本无法预想到,但在辩论的过程中智慧的火花互相碰撞,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时在学生争执不下时,教师再加以点拨,这样留给学生的印象则更深刻。例如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一课的学习中,课前笔者让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食谱。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根据自己以前喜爱的食品设计出了各式各样的、他们心目中最完美的食谱。在课堂上,大家踊跃争当“发明人”,把自己的设计展现在同学的面前。其他同学通过阅读课本、在老师指引下分析出该食谱中每一样东西中的营养物质及每一份食谱存在的问题,对食谱做了全面正确的评价。设计者则运用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解释、修改。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部分知识,而且在探究过程中,感到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可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更是教师大胆转变角色,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合作”学习的喜人效果。
二、创新上课形式。调动学习兴趣
1 课堂给学生三分钟发言机会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有化学,笔者将每堂课开始的三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登上讲台,介绍化学知识或学习化学的经验、体会,充分展示自我。如在学习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笔者让学生随便举出身边的一些现象,然后说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他们勇敢地走上讲台,无论讲得如何,笔者都予以表扬。这样做之后,笔者常听到他们说的一句话是:“真没想到,原来我也是很棒的。”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如在教授分子、原子、离子、溶解等微观概念时,笔者用多媒体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画、音频、视频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存在,从视、听角度感受并接受化学知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连精神不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后进生也被吸引,学意盎然。
3 精选例题习题
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和效益,讲清、弄懂一个有代表性的例题比做10个普通题目更有效,为此需要教师精心挑选例题。笔者选例题的原则是:选择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可凸现思维过程与方法的习题,使学生答一题而晓其法;分析每个例题之后,启发学生将该例题进行多种变化,进行拓展延伸,使得讲解一个题目,达到解决同一类型题目的目的,力图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有的放矢的指导,使学生学习事半功倍,越学越有劲。
4 把以往只借助实验室的药品开展实验的平台扩展到生活中
在生活中寻找实验代替品,每一次做实验尽可能让学生从家里带用品,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體验化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例如,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就是学生在海边拣的贝壳,学完本课后,笔者还让学生回家利用白醋制无壳鸡蛋,观察鸡蛋的沉浮现象并利用身边的废品进行装置的改进。在学完“水的净化”后,笔者让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等。
除了上述教学形式之外,笔者还采用情景体验的教学方法,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编成相声、小品、魔术、猜谜语,等等。分组学习法也常常融入课堂,如在上化学肥料及塑料使用的利与弊的内容时,笔者把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让他们进行辩论,使他们从多个回合的争论中,逐渐明白道理。从课后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些做法比千篇一律的教师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