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趋众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思考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s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趋众改变了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闲暇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面对这一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形式上、内容上、时点上做出调整与改进,从而更好担负起启迪心灵、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养的功能。
  关键词 文化趋众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
  文化趋众是一个文化大众化过程。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无所不在,引领着社会心理以及社会观念随之改变。社会的持续进步促进文化的大众化进程,文化趋众趋势亦导致社会局部性或整体性变革。步入网络时代,文化正以低调的姿态、迅猛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文化趋众的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文化趋众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
  (一)文化趋众的显化
  所谓文化趋众是指社会文化不再为少数知识精英所独享,日益走向通俗化、大众化、生活化的趋势,是文化全面融入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的过程。当今文化趋众呈现十分显化的特征,走过了由精英群体掌握到惠及普罗大众的过程。
  人类社会产生之初,人们地位没有高下之分,文化不发达但向所有成员开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分工与阶级的出现,文化成为了上流社会人士专门从事的排他性工作。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物质资料与精神产品的丰富,文化逐渐渗入世俗生活。进入21世纪,以手机普及为标志的文化趋众趋势不断加速,在社会文化生态天平上呈现日益显化的态势。
  文化趋众颠覆了之前文化属于稀有资源的状况。作为文化产生、发展、变革、传播的一个主要阵地,高校的文化生态首当其冲。在校园文化这一亚文化圈内,从时尚杂志、流行音乐、歌舞厅、网游到通俗文学、时装秀、商业电影、肥皂剧,再到现在无所不在的微博、短信、飞聊、微信,文化趋众趋势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扩张普及,构成了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部分甚至主要内容。当前,文化趋众在铺天盖地的商业利益驱使下,凭借现代传播手段与网络平台,不仅仅成为了大学生校园日常生活的主要潮流,而且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甚至改变了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及角度。文化趋众向高校文化环境的渗透日益强势,对大学生的情感发展、价值导向、人格提升产生深刻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文化趋众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文化趋众构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独特的话语体系,崇拜影视歌明星,喜爱时尚流行元素,推崇新奇的、符合自己个性的事物。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刺激着他们的感官,产生了不曾有过的视觉、听觉与情感体验,也导致他们价值模糊、精神沉沦,甚至丧失或放弃思考的本能。此时,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遇到了各形各色的观念的冲击,解构崇高、消解神圣、调侃榜样、反叛主流,成为一种不言自明的时尚。坚守正统的理想信念,似乎成了言不由衷的投机者,成为被戏弄、被挖苦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趋众的洪流下有些左支右绌,迫切需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怎么样正确评价与引导大学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判断
  在文化趋众的背景下,有两种文化题材深为大众所追捧,一种是以改编历史题材与经典文学作品为手段的所谓影视大片,另一种是以爱情、武打等为内容的影视作品或流行刊物。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考量,好多作品热衷于把过去与将来交叉颠倒,把暴力、性等作漏骨或夸张的表现。对此,大学生却往往欠缺甄别力、判断力与控制力,将虚幻世界里面的东西信以为真,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亲身实践之,从而犯下错误。因此,怎么样正确评价与引导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与判断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趋众化流行时尚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某些流行时尚虽有消极一面,但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时,决不能忽视流行时尚的存在及其影响力,决不能忽视流行时尚为大学生普遍欢迎的客观事实。恰恰相反,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与方法,吸精华,弃糟粕,推动校园文化丰富化、向上化、时代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和对流行时尚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区分出善恶美丑是非、塑造健康活泼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二)怎么样正确评价与引导个别大学生的网络痴迷问题
  当前大学生是重要的网络使用群体,有些人面对网络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网络不但影响了学习,还挤占了与同学、朋友、家人相处的时间,致使一些大学生出现孤僻、冷漠甚至残忍的不健康心理。他们的情绪与社会交往能力都会受到不良影响,经常和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大学生一旦沉溺网络,不仅对学习、性情、人际交往方面产生负面影响,更有碍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制约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进而动摇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向纵深推进以及使用群体的日益庞大,怎样正确评价与引导个别大学生网络痴迷问题应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思考。
  三、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式上必须贴近校园生活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文化趋众趋势也是合理成分与负面因素并存。其正面价值在于,颠覆了文化等级制度在道德维度上的合理性根基,使文化摆脱了过去只依附于贵族精英的寄生性,与寻常百姓的文化精神生活直接联系起来。这充分说明在文化生活中人们的感官需求是不可或缺、不可忽视。因此,在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大力宣传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但也绝不能蔑视或排斥大众文化。随着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昔日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已基本归于无形,精英文化大众化已是客观趋势。
  文化趋众决定了教育必须面对时尚与网络盛行、观念与价值变动的教育大环境,大学生已离不开网游、微博、肥皂剧等趋众文化。为什么趋众文化被大学生推崇备至呢?原因是这些事物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他们的特点与需要,仿佛是量身打造。同时,文化趋众进程中蕴含正能量的内容,以及轻松活泼、寓教于乐、易被接受的表现形式,可以为也应该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在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生活。在教育教学中,抛弃一味说教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嘘寒问暖。探寻校园文化建设新平台,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能切实提升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与有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必须直面学生心灵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处在关键的转型阶段,伴随着种种西方文化的大举“侵入”,我国文化趋众趋势进一步加强。不过,很多低级庸俗的文化也应势而生,且有蔓延、泛滥之势,威胁着我们的精神家园。高校必须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上走进学生心灵,直面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抚慰他们的心灵。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改变教育思路,重点解决大学生的内心困惑,逐步构建起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机制。为此,必须注重道德理性的培育。
  作为个体道德认识活动的一项基本内容,道德理性“是指根据道德感知而进行的理性思考和推理,是对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 道德理性包括道德判断与道德推理两种形式。“所谓道德判断,是指对对象包含有道德意义上的善、恶、正当、义务、责任、幸福等概念的陈述。它表示道德认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既是主体的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知识形态。所谓道德推理,则是从已知的道德前提推导出某个结论的认识活动。道德认识主体正是借助于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来加深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增加自己的道德知识的。” 康德对道德内道德理性的地位作出了经典的诠释,主张理性生物拥有“自主的、自我立法的意志”。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判断既是对道德现象作出断定的逻辑思维形式,又是进行道德选择与道德评价的认识活动。道德主体不仅是在运用道德概念对行动的善恶、好坏、是非进行道德评价,也是在批判地看待自己、他人与现实社会。因此,道德理性具备知识属性,更具备价值属性。随着历史的推进与文化的积累,道德理性不断发展并成为个体的一种道德认识能力。由垄断转为民主,文化内部隐含着与生俱来的道德因子。文化趋众对精神世界或多或少产生了直接或潜在的威胁,目前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已是迫在眉睫。
  大学生是德育的对象,更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如果不去把握、琢磨他们内心想法,不采取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而是一厢情愿地任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观猜测,一味地选择高压或灌输的简单方式,就难以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无法使将文化内化为自身看问题的价值标准与办事情的实际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大学生的主体性,打破习惯思想与主观偏见的束缚,彰显时代特性与青年个性,通过灵活多样、契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方法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校园氛围,打造更多展示学生风貌的舞台。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时点上必须适应“碎读”时代
  “碎读”时代是基于这一现实:以短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微知著、以小见长、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受众在休息时、等车时,甚至如厕时、课间都会发挥作用。以碎片化为特征的趋众文化构成了“碎读”时代的典型特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高谈阔论、板着面孔说教的方式。在当今时点上,教育必须适应碎读时代。教育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群体的事,它应该是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责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切忌对外部世界充耳不闻,实行自我封闭,拒绝流行时尚文化。这样不仅不能减缓流行时尚文化在校园的盛行趋势,反而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变本加厉地去拥抱流行时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关注外部世界,才能切实了解娱乐、消费、语言等流行时尚的重点、热点,才能正确认识、把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和文化追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本职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应该是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有机结合。个体目标是基于道德理性之上,是在文化趋众背景下校园文化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的具体表现。当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多元文化扑面而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不时受到冲击。社会目标是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是把个体纳入到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中,是为了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社会目标是要推动大学生的自我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发扬传统美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践行市场经济精神,以促进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文化趋众并非被动,对当代大学生大有影响力与感召力。作为文化趋众的内容,物、行为与思想的趋众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内容与行为方式。若能成功塑造大学生的道德理性,并正确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文化趋众一定能有助于教育目的,担负起启迪灵魂、提升道德认知、坚定理想信念的职能,使得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以及综合素养。
  注释:
  唐凯麟.道德思维引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2):16-23.
  (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产生以及新闻媒介种类的不断增加,同新闻有交叉的学科也不断的产生和发展起来,新闻语言作为与之相关、相近的学科就是在这一基础之上形成,但在研究获得了较大的进展的同时在一些方面依然可圈可点,本文就目前的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做了一个综述,对新闻语言的现状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希望对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一个不算成熟的参考。  关键词 新闻语言 研究综述 研究反思  一、新闻语言研究现状分析 
孩子上学后开始步入群体生活,如何让孩子在群体环境中健康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父母来说,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其他同学的欺负。的确,在校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手段,是学习语文的最佳途径、最有效方法,是学生必备语文学习的能力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扎实有效朗读,是一节成功阅读课的标志。本文仅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效”朗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实效性
从“官好做”到“官难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换点,说明正党风、清官风、改作风的举措取得了积极效果,官员的特权受到了越来越多限制,寻租腐败空间受到了挤压。公务员作为权力群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这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观的变革。它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全新的观念,具有自主创新精神,提高语文教学效能,让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
期刊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一阵阵婉转悠扬、饱含深情的歌声在曲阜市老年大学第一教室激越回荡。伴着歌声走进教室,看到几十位学员正专注地合唱——这是声乐研修班在向老师和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  整台演出有30多个形式多样的节目,大合唱、独唱、对唱、歌伴舞、广场舞、太极扇、葫芦丝等,学员们尽情展示个人的才华,绽放出不同的风采,用优美的
期刊
每次与文彰君谈艺论道,我往往会被其睿智与气质所感染……思考与笃学、宁静与明辨始终是他特有的人文印记.如今,文彰从“仕人”到“学人”,从名人书法到书法名人,多年的双重
日本学者伊藤漱平为《红楼梦》的译介与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红楼梦》的考证研究、对中国红学新成果的关注,以及对日本红学动态的把握,都为译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摘要]传统教育消磨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下的自主探究需要教师的点播引导。构建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有助于师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又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情感投入;合作学习;创新提高    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新方式、新方法,并把学生的“学”放在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上,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的进步之举。然而,却又进入了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