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一个千亿美元的商业传奇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c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以说自己没有看过《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图书,也可以说自己没有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甚至可以说你讨厌那个魔法男孩,但你千万不要说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哈利波特,那将是你孤陋寡闻的铁证。”
  这是一位西方评论家撰写《哈利波特现象》一文的开头。
  在哈利波特现象背后,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商业传奇。
  
  千亿元商业链
  
  1996年,终于有一家英国出版社同意出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当时,除了作者,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知道《哈利波特》,出版社也并不看好这本书,只象征性地印了500册。
  但是经过作者、文学经纪人、出版社、电影制片人,以及一系列营销高手运作,不仅哈利波特家喻户晓,而且以哈利波特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乎想象的财富链。 按作者罗林(Joanne Kathleen Rowling)计划,《哈利波特》系列一共七本,目前刚出版5本,而这5本累计销售量已经超过2.7亿册,即便以平均每册20美元的价格计算,其市场价值已达50多亿美元。
  图书只是第一步。
  时代华纳已经买断《哈利波特》前四部的电影版权,并已经推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等前三部。其中前两部票房收入接近18亿美元,第三部不久后上映。
  华尔街有分析师预计,待到七部电影全部完成,《哈利波特》票房总收入可望超过100亿美元,而这100亿美元还不包括DVD与录像带的收入。
  图书、DVD与电影并不是《哈利波特》财富链条的全部,而只是前半部分。除了电影版权,时代华纳还买断了哈利波特的商品化经营权。
  


  可口可乐仅买断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全球独家营销就出价1.5亿美元,它必将打造一个市场价值高出1.5亿美元数倍的饮料市场。
  与此同时,医药巨头强生,玩具制造商Mattel、乐高(Lego)、游戏商EA等已经向时代华纳购买“哈利波特”特许经营权,哈利波特已经像米老鼠、茄菲猫一样,出现在成千上万种商品上。
  最后,时代华纳尚未排除建造哈利波特主题公园的可能。
  哈利波特带来的市场到底会有多大,实在难以估量,150亿美元可能只是个底线而已,而仅仅这条底线,已经改变了一批人与一批公司的命运。
  
  灰姑娘的魔法书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发表之前,甚至在该书轰动之前,罗林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灰姑娘。
  罗林从小并未展示出过人的文学才华。长大后,虽然做过文学梦,甚至还写过小说,但由于性格内向,根本不敢发表,怕别人批评。毕业后,罗林的秘书生涯很不顺利,她爱写作,但不爱工作,结果五六年时间换了N家单位。
  在创作《哈利波特》的过程中,罗林经历了一段闪电般的恋爱与婚姻,但当女儿杰茜卡(Jessica)出生后,她很快成为单身妈妈,在异乡举目无亲,不得不回到妹妹身边。
  但是随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出版与走红,罗林几乎一步登天。
  1997年,第一部小说问世时,其美国版权已卖到10万美元,创儿童文学天价,罗林名扬天下。第四部小说《哈里波特与火焰杯》出版时,她已大红大紫。
  罗林不仅受到英国首相布莱尔接见,还得到英国女王嘉奖,被封为不列颠帝国官员勋章(Officer of the Or- 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成为英格兰的英雄。
  此外,“雨果奖”(Hugo Award)、史托克奖(Btam Stoker Award)、“年度最佳作家”、“年度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家奖”等,无数荣誉潮水般涌来。
  在新书推广时期,罗林的行程安排之紧凑不亚于英国首相布莱尔。更有人戏言,罗林的支持者不仅远比布莱尔多,连美国总统布什也望尘莫及,因为《哈里波特》系列已经相当于美国人手一本。
  《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与电影的成功,不仅给罗林带来了她做梦都刁;敢想的知名度,更带来曾让她“晕倒”的财富。不管是图书出版,电影放映,还是《哈利波特》各种商品化经营,都直接或间接地在为罗林赚钱,她的个人财富数字呈指数式增长。
  1996年,她还几乎身无分文,但到2002年,其个人收入已经超过1亿英镑,不仅成为亿万富翁,还是英国第一女富翁。到2004年,据《福布斯》统计,罗林的个人财富已经超过10亿美元,进入《福布斯》“全球富翁榜”。
  如今,在全球所有作家中,罗林的财富名列第一。《福布斯》甚至还大胆预测,等到《哈利波特》7册图书,以及7部电影全部完成之后,罗林的最终个人财富有可能达到100亿美元,其财富将与35岁时的比尔·盖茨或者戴尔不相上下。
  如果这个假设成为现实,罗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平均每个单词带来的收入将远远超过1000英镑,名符其实地一字千金。即便是现在,书中每个单词带来的则·富已经超过380英镑,相当于人民币4500元还多。
  在接受采访时,别人问她为什么如此成功,罗林总说:“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上来,因为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这么成功。”
  《纽约时报》儿童文学编辑利普生 (Eden Ross Lipson)则说:“罗林的成功,在英国文学作家中史无前例,在美国文学作家中史无前例,在整个英语文学作家,甚至全球文学作家中都是空前的。”
  
  出版商的摇钱树
  
  关于《哈利波特》系列图书,有两家出版社最为著名,一家是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 Publishing PL C),一家是美国的学者出版社 (Scholastic)。
  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总部位于伦敦,老板叫牛顿(Nigel Newton),—位扎根伦敦的美国加利福尼亚人。他 1986年与三位朋友一起创立这家出版社,经营得相当不错,但并不算很出名,更不要说举世闻名。
  布鲁姆斯伯里名扬天下,当然归功于《哈利波特》。1996年,《哈利波特》在被近12家出版社拒绝后,被这里一位编辑看中,决定出版(详情参见封面故事第二篇文章)。
  《哈利波特》大受欢迎,因为它遇到了赖文(Arthur A.Levine),美国学者出版社一位编辑。当时,学者出版社在美国只排到16位。
  赖文在意大利多隆那书展,以10万多美元的价格,拍到此书的美国版权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进入美国山版社的包装与营销体制。
  经过一系列精密的包装、策划、宣传、营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快登上畅销书榜。接下来三本书,学者出版社的营销更加高明,使三本书在《纽约进报》畅销书榜上连续81周占据榜单前三名,《纽约时报》不得不应其它作者请求,为《哈利波特》系列开辟一个儿童文学排行榜。(详情参见封面故事第三篇文章)。
  第四本《哈利波特》正式上市之前,亚马逊书店的全球预订量已经超过41万册,另一家书店Borders集团的预订量多达50万册。
  新书上市后,仅Barnes & Noble书店在60分钟之内就销售出9.3万册,第一天平均每秒售出21本,全球两天之内销售300万册,打破了图书销售速度纪录。
  今年7月16日,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与美国学者出版社将同步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据称,亚马逊书店的预订量已经超过70万册,而学者出版社宣布,该书起印量为1080万册,继第五本起印680万册后,再创新高。
  迄今为止,《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已经被翻译成60多种文字,销往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累计销售量已经超过2.7亿册。
  《哈利波特》飞一样的销售数字,使它成为两家出版社的摇钱树,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规模已经扩大10倍以上,美国的学者出版社则从第16位,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儿童文学出版社。
  


  就在两家公司宣布第六部书出版日期当天,美国学者出版社股价上升4.2%,英国布鲁姆斯伯里股价上涨16.7%,三家最大的图书零售商亚马逊、Barnes& Noble与Borders集团股价当天都平均上涨2%左右。
  
  时代华纳的救心丸
  
  1997年,时代华纳的一位合作伙伴看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向公司推荐了这本书。
  时代华纳非常看好这本书的潜力,于是不仅购买罗林第一部小说的电影版权,还买断前四部小说的电影版权,以及后三部小说的优先权(详情参见封面故事第四篇文章)。
  不仅如此,时代华纳还直接买断所有关于《哈利波特》的商品化经营权。一方面,这是好莱坞巨头惯用的操作模式,另一方面,时代华纳本身曾经非常成功地操作过《蝙蝠侠》等影片的商品化经营。
  在电影拍摄中,时代华纳投资预算1亿美元,但仅可口可乐买下全球独家联合行销权就达到1.5亿美元,同时,由于图书销售非常火爆,时代华纳省去近2/3的宣传成本。
  电影拍摄完成后,时代华纳宣布同时在3600家影院首映,共8000个影屏,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结果这部影片像图书一样,很受欢迎,票房收入累计高达9.84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仅次于《泰坦尼克》的巨片。
  在第一部之后,时代华纳已经完成第二部与第三部,今年将上映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前三部票房收入加上DVD与录像带的收入,超过30亿美元,成为时代华纳度过2001-2003年经济衰退的救心丸。(参见表三)
  
  一个潜在价值千亿美元的产业
  
  作为电影版权的一个副产品,时代华纳还买断了《哈利波特》的商品化经营权,这方面的收入将完全有可能超过票房收入。
  


  在电影开拍之前,可口可乐公司不仅贡献1.5亿美元,还全力协助电影的全球推广。
  随后,全球三家最大的玩具制造商之一Mattel、乐高与孩之宝(Hasbro)分别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哈利波特系列玩具与文具的特许经营权,当《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时,市场上已经出现哈利波特万花筒、铅笔盒、飞天扫帚、魔法帽等500多种玩具与文具。
  到2002年,在美国加州一个特许经营权展会上,有80家公司向时代华纳购买特许经营权,涉及到2000多种商品,这一次就为时代华纳带来10亿美元左右的收入。
  根据好莱坞巨头的经验,以及《哈利波特》非同寻常的受欢迎程度,有分析师预计,《哈利波特》相关商品将超过10000种。
  同时,这还不排除时代华纳建造哈利波特主题公园,或者迪斯尼在主题公园中增添哈利波特专区的可能。
  从出版开始,到电影、DVD、录像带,再到饮料、玩具、文具、游戏、服装等成千上万种特许经营商品,再到主题公园,以及英格兰正在策划中的哈利波特旅游业,哈利波特已经不再是一个小说人物,而成为一个产业,一个最终价值可能超过千亿美元的产业,创造儿童文学、乃至小说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商业奇迹。
  接下来,我们将以人物为主线,追述哈利波特市场诞生与成长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德隆的机会来自潜规则,德隆的操作是隐规则,德隆的危机源于显规则    如今再回头去看德隆的发展历程,并不会有迷宫般的感觉。在其清晰的轨迹中,与其他民营企业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早期经营范围杂乱、不固定,四处寻找机会,只为赚钱。但依靠资本市场完成原始积累后,德隆的思路明显发生转变,它渴望获得产业上的认同,企图从草莽变身为正规军。    第一阶段:创业和原始积累  唐万新的两点结论:  正道走不通和轻易
期刊
飓风卡特利娜已经过去,新奥尔良的重建工作也已经开始,但这场飓风留给人们的记忆,以及留给媒体的话题,恐怕不会随着新奥尔良人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而结束。  也许几十年后,人们还会记得,甚至讨论这场天灾,因为至少对于美国人来说,这场天灾,再加上捎带的人祸,影响十分恶劣,用美国《新闻周刊》的话说就是不亚于海湾战争。  在评价卡特利娜带给美国的打击时,有不少媒体都把重点放在它对新奥尔良城市本身的毁灭性伤害,尤
期刊
德隆长于产业整合,德隆失于陈旧的金融意识与方法,德隆败于经营管理的滞后与超前    尽管德隆的产业整合效果尚未充分显示,但在某些领域已经奠定了其地位;尽管德隆曾经游走于灰色地带,但其已表现出从经营机会型企业向经营产业型企业的转型意愿和行动。就在德隆规避了政治风险、甚至可能化解财务风险之际,这座大厦却顷刻倒塌,而其死去的过程引起的震动直到现在仍未充分显现出来。  唐氏兄弟费尽心机、倾近20年之力搭建
期刊
一夫多妻,容易后院起火;一个品牌旗下分布多种产品,可能也会惹火烧身。  消费者喜爱挑选,但是不喜欢眼花缭乱。如果一个品牌下产品太多,会让消费者延长决策时间,甚至把消费者推向单一产品的竞争对手。  关于品牌的传统理念认为,一个品牌下产品越多,所占市场份额越大,颇似“韩信带兵,多多益善”。其实不然,如果你生病,到药店一看几十种感冒药差异不大,你反而会无从选择。  但公司为什么都喜欢在一个品牌下,不停地
期刊
2005年8月,Google上市一周年,且不总结这一年中Google有何举措,仅这一个8月就足够热闹。也许为这一个月,它已经准备一年也未可知。  2004年8月19日,姗姗来迟的Google首次公开发行吊足了投资者胃口,股价上市即高开高走,每股85美元。一年来,凭着超强的搜索引擎与超强的人气,股价一路高歌到如今的280美元。  此时,什么都没有人气重要,而上市一周年这个万众瞩目之际,如果Googt
期刊
从2000年起,世界进入哈利波特时代。  这一年,罗林第四本小说《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出版,预订超过100万册,新书出版后,仅美国Barnes & Noble书店一小时之内就销售9.3万册。不久后,全球哈利波特系列销售达到1.2亿册,加上哈利波特相关图书,笔记本,日历等,总量不下2亿册。  这一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在英国开机。同时,时代华纳开始大量出售特许经营权,世界上很快出现100多个哈利
期刊
1997年6月,罗林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正式出版,但是这本书会不会畅销,甚至能不能卖得动,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并没有多大把握,所以他们第一次只尝试性地印了500本精装本,而且据说付给罗林的报酬只有1000英镑(对此,社长牛顿予以否认,但拒绝透露出版合约的内容)。  布鲁姆斯伯里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没有把握的另外一个证据是,从同意出版,到正式出版,历时近一年时间,他们没有安排任何大规模
期刊
当《哈利波特》风行全球之后,人们回首《哈利波特》—与作者罗林的成功时,总喜欢用一夜成名来形容,事实上,与成名的一夜之前,罗林已经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至少从她1990年正式构思哈利波特系列,到1996年她第一本小说找到出版社,其间有7年之久。    哈利波特的诞生    罗林1965年出生于英国格温斯特郡(Gloucestershire),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实验室技术员,都是理科,但两人给女儿
期刊
2005年3月4日,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市上市公司,股票代码 000788)的简称由“ST合成”恢复为正常的“西南合成”,此时距其戴上ST帽子已近四年时间。  在此前的2月26日,西南合成披露的2004年度报告显示,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28亿元,净利润121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978万元,这也是六年来公司第一次实现主营业务盈利。摘帽遂顺理成章。据西南合成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整
期刊
苏强等人的辞职表明华晨汽车的“仰融时代”彻底结束  2005年5月10日,华晨汽车(HK 1114)发布公告称:苏强辞任执行董事,洪星辞任执行董事、副主席、执行副总裁等职务。两天之后,与华晨汽车同属一个大股东旗下的申华控股(SH 600653)亦发布公告,苏强辞去其董事一职。事实上,之前的4月29日,华晨汽车在一份有关股东大会的通函中,已显示“苏强和洪星将不寻求在股东大会上寻求连任执行董事一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