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阅读教学中的语言习得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习得;语言支援;秦兵马俑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5-0055-02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习得,多始于教材中语言形式的“破解点”,如观察的视角、布局的策略……“点”的确立,意味着语言习得目标的锁定,接下来就是“路”的选择。李维鼎在《语言支援:语文教师的重要作为》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教师将‘教’聚焦于‘语言支援’。”除了最基本的诵读、积累外,教师还需对主体的言语能力的发展施以“语言支援”,或告诉,或比较,或迁移……下面以苏教版五下《秦兵马俑》的教学为例,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1.告诉——打开天窗说亮话。
  片段一:第十自然段“分号”和描写方法的教学
  师:兵马俑神态各异,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呢?
  (学生读)
  师:(出示文字)这段文字中描写兵马俑不同神态的语句,中间用的是分号(将分号变红),这说明虽然兵马俑神态各异,但它们地位平等。老师把它们换一种形式(将四个分句单独成行出示,同时将“有的”“好像”字体颜色变红),观察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有的”后面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好像”后面写的是作者想到的。
  师:对,我们描写事物时,也可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使描写更具体,内容更生动。
  我们反对“填鸭式”教学,但绝不能谈“讲”色变,课堂教学离不开“告诉”。一是在学生学习“盲区”中要“告诉”,以填补空白。关于“分号”,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曾有接触,但作为教学目标还是在第三学段出现。因此,这时应告诉学生什么是“分句”,它们之间关系怎样,有什么作用。二是在学生学习“热区”中要“告诉”,以强化方法。作者为表现兵马俑的“神态各异”,连用了四个“有的……好像……”这样的句式,将看到的和听到的有机结合,这种描写事物的方法也应让学生了解。三是在学生学习“误区”中“告诉”,以纠正偏差。
  2.比较——远近高低各不同。
  片段二:体会作者同义词运用的准确与丰富
  师:不同类型的兵马俑具有不同的个性,作者的描写也很有个性。比如,课文第4~9自然段多次出现描写兵马俑手部动作的词语,找一找,有哪些?
  (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填空题。)
  将军俑:手( )宝剑。
  武士俑:有的( )着铜戈,有的( )着利剑,有的( )着盾牌。
  骑兵俑:右手( )缰绳,左手( )弓箭。
  师:这些描写手部动作的词语意思相近,是什么?(答案为:“拿”)可以都换成“拿”吗?
  生:不能换,否则用词就显得重复了。
  生:如果都用“拿”字,就体现不出兵马俑的鲜明个性。
  阅读教学要学习课文言语的精确和妥帖,比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引起认知的“冲突”,为比较的方法之一。秦兵马俑千人千面,动作各不相同,作者描写时用词丰富且极为准确。在引导学生找词语、填词语、说意思之后,我就势将这些词都替换成“拿”,让学生在比较中豁然开朗。呈现同类的“差异”,为比较的方法之二。在教学秦兵马俑“个性鲜明”的特点时,我首先选取将军俑和武士俑重点突破,同屏出示两幅画面,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发型、衣着、动作、神态,从而习得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捕捉意蕴的“细微”,为比较的方法之三。在比较将军俑和武士俑的衣着时,我追问:同样是铠甲,一个是“身披”,一个是“套着”,有什么区别吗?于是,藏在将军俑“身披”铠甲背后的“威风凛凛”就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3.迁移——绝知此事要躬行。
  片段三:练习用词的准确
  师:作者用词是那么准确,那么丰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练习(课件出示)——
  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拿”的意思的词语,尽量不重复。
  菜场里热闹非凡。卖菜的从摊上( )起一把青菜,卖鱼的从桶里( )起一条鱼……妈妈左手( )菜篮子,右手( )方便袋,而我( )着一个大西瓜,满载而归。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首先,迁移要找准“生长点”。上述练习,出发点是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落脚点是满足学生语言表达的生活需要。其次,迁移要形成“方法链”。如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仿写训练:我先有选择地出示不同于书中描写的兵马俑的形象,再提示学生学习作者的方法,用“有的……好像……”的句式,选择一两个兵马俑写一写。这样的迁移,学生有方法可循,有内容可写。最后,迁移要设置“反馈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填“卖鱼的从桶里( )起一条鱼”括号中的词语时,有的填“抓”,有的填“舀”,有的填“捞”,等等。我没有轻易评定,而是引导学生现场用动作演示、揣摩,从而体会出用“捞”“舀”更为传神。
  4.链接——为有源头活水来。
  片段四:链接名家笔下的“秦兵马俑”
  师:同学们,不同人的笔下有着不同的兵马俑,我们来看看当代作家汪曾祺笔下的秦兵马俑。(课件出示文字,同步配音。)
  有一个长了络腮胡子的,方方的下颌,阔阔的嘴微闭着,双目沉静而仁慈,看来是个老于行伍的下级军官。他大概很会带兵,而且善于驭下,宽严得中。
  有一个胖子……
  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链接一些和文本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对语言形式的了解更为全面。语言的链接,要突出几个关键词:一是“适用”,即要贴近学生需要,符合教学实际。教学中由作者所写,到学生仿写,再到名家所写,为学生语言的习得“打开了另一扇窗”;二是“自然”,即不生硬,不做作。在教学文中“马俑”一段时,我随机链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参观时摸着马俑说的一句话“我真担心它会不会踢我一脚”,让学生从克林顿的言外之意中欣赏语言的魅力;三是“新颖”,无论是内在涵义,还是外在形式,都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教学中我将文字由下而上渐次出现,同步配音,加上音乐渲染,让链接的文字入眼、入耳、入心。
  5.濡染——竹外桃花三两枝。
  片段五:板书的设计
  步骤一:梳理文脉时板书关键词:“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步骤二:随文教学时板书重点词:“折服”“精美”“珍品”。
  步骤三:课结束时总结秦兵马俑,它规模宏大,许多人被深深地折服;它类型众多,每一件都是那么精美;它个性鲜明,件件都是艺术珍品;它举世无双,傲视古今,同时板书其他字词“堪”“皆”“尽”等,从而形成如下板书: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堪折服,
  类型众多皆精美。
  个性鲜明尽珍品,
  举世无双傲古今。
  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规范的表达、丰富的语言,都将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板书也属广义的教学语言,我随机板书文中关键词语,结课时添加部分过渡词,一气呵成串成一首诗,让学生在“诗”的浸润中升华情感,习得语言。
  有人说,语文不能以语言学家的眼光去看待,那样,语言知识就成了出发点,技能训练成了课堂中心,“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被演绎成了“八字宪法”。有人说,语文又不能以文学家的眼光去看待,那样,文学欣赏成了语文课的全部内容,弱化了语言的基本训练。我以为,语文,应该以教育家的眼光去看待,那样,既有了人文的根植,又有了语言的习得。■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省盐城市人民路小学)
其他文献
“课标修订稿”经过多年的孕育,终于面世。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识字与写字”,在这次修订中得到高度重视和强化,其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写字不单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且九年语文教育要一以贯之,使之拥有不容置疑的“法定”地位,每个学段都不可以小觑。可是,目前识字、
练习课,怎样上?  虞丽敏    一、练习课。需要“你知我知”  练习课的教学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把握住整堂课的训练目标,弄清楚每一道习题的练习目的。但反思我们对练习课的执教过程,这些练习目的的实施与达成有时并不理想。什么原因呢?  站在教者的角度看,教师对“练习目的”是心中有数的,教学也以达成这些训练目标而组织开展:但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生面对的是一道道练习题。他们的目标是“会解题”、“熟
【设计理念】  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这一要求,苏教版教材编排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精选了画图、列举、假设、转化等常用策略。苏教版五下安排的“转化”策略是一种十分常见又极其重要的思想性策略,对于学生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数学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为什么修订版教材将“转化”策略提前到五年级来教学?  在2014版修订教材中,《解决问题的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长期目标的实现都依赖于学校文化建设这个平台和载体。  然而,当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确定之后,如何将它们付诸实践并取得预期的
【设计理念】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语文》四下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相撞、相遇、相邀和相处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爱因斯坦是科学界的巨人。在世人眼中他是“伟大”的化身,但在课文中当他与一个年龄、地位、名誉等悬殊甚远的普通的小女孩相处时,却发生了有趣的故事,文章以小见大,让我们
管理学理论认为,组织像生命有机体一样,存在生命周期,并呈现为一条曲线——诞生,成长,成熟,经历摇摆之后必然也会走向衰退,这被称为曲线逻辑。英国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提出“第二曲线理论”:当不断地追求效率却变得越来越没有效率的时候,持续地按一种路径“追求卓越”的曲线,恰恰是一条“追求平庸”的曲线。任何一条增长曲线都会有增长的极限,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下行之前开始一条新的增长曲线。这条增长线
一、直面尴尬:儿童话语依然难登“大雅之堂”  成尚荣先生旗帜鲜明地指出,“为智慧的生长而教”,掷地有声,一针见血。可是,一统天下的教学模式仍然难逃这般心境:不管文章体裁如何,学生起点怎样,更不细究学生兴趣点在哪里,朝哪里发展,还是从教者的教出发。儿童话语,依然难登“大雅之堂”。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原因之一,不知何为“儿童话语”——缺乏对儿童话语的意义探寻。倾听儿童话语,早在20世纪后期就已得到充
【片段一】  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毛驴怎么少了》,仔细听,听完了请说一说毛驴是怎么少的。(故事《毛驴怎么少了》:有一个人买了10头毛驴,当他骑上1头毛驴的时候高兴地数了数,发现只有9头,他吓出了一身冷汗,马上跳下来又数了一遍,这时就又是10头毛驴了。于是他想:我步行就可以多出1头毛驴,骑上毛驴就会损失1头,看来我还是步行好啊!)  【
【摘要】写作知识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写作课程的核心因素。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样的“知识”,怎么教“知识”,审视几种美国的写作教材内容,从任务设计方面,能够发现其在教学中列出的写作知识,清晰精准,讲求呈现方式,突出过程指导,体现专业性、可接受性等。写作知识成为指导学生写作学习的支架,支撑起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任务设计;写作知识;支架  【中图分类号】H319.36 【文献标志码】A 【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综合性;实践性;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52-02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四个课程领域之一,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综合与实践”教学成为大家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