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一类人,引导深阅读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话题围绕深度阅读的指导路径展开。南京市科利华中学自2014年以来,将阅读拓展课正式排入课表,语文组老师在指导策略的探索、阅读支架的提供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确立了立路标、配任务、给方法的指导路径,即先给定路标,明确阅读的方向;再设计任务或任务链,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然后提供阅读方法或阅读工具,支持学生顺利完成阅读目标。下面呈现一些他们的讨论,供读者参考。此组文章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DELC的初中生深度阅读路线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E-b/2015/07)阶段性成果。
  学期初,我接到一个小初衔接的公开课任务,正好是有关名著阅读的同课异构。刚拿到课题,我非常迷惘,不知从何入手。后来与上课班级老师交流后,了解到学生已经完整读完《西游记》,本次阅读指导课我就准备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最初,我的设计是由学生讲自己感兴趣的“西游”故事入手,然后给出经典片段“三打白骨精”的缩减版和原著,让学生比较两个版本的优劣。学生也许会普遍感觉原著写得更好,更吸引人,并体会到原著中有不同人物的细致描写,曲折丰富的情节,丰富多彩的場景。然后带着学生重点品读,进行批注,完成下面三个环节:1.读原著中的片段,就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2.体会在这一情境中不同人的不同表现并探究原因;3.赏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妙处。重点品读之后进行读法指导。精读是初中名著阅读方法之一,通过投影概念和要求,教授学生“精读”的方法,进一步深读《西游记》。
  但是试上后发现,这节课的设计存在很大问题。因为是整本名著的阅读,而我只是带着学生阅读其中的片段,这显然有点头重脚轻,格局太小,整本书的阅读与一篇文章的阅读毕竟有区别;另外,我的想法是通过方法讲解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我明显发现我的方法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小学乃至初中的学生,因为年龄层次和阅读经验的限制,深度阅读没有目标引领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提供路标式的指导迫在眉睫。
  于是我便进行了第二种设计。《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那么以人物为突破口,也许可以挖掘出小说更丰富的内涵,从而达到深读的要求。但是《西游记》中人物众多,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要落实到选择什么样的人物作为“路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我觉得如果选择孙悟空或者唐僧这一类重要人物,确实会比较好操作一些,但是对于读者而言,这两个人物在书中太突出了,也是作者倾尽笔墨去塑造的人物,已有的解读也非常精彩到位,所以这一类人物往往不易解读出新意。
  那么还有哪些人物值得品读?我突然想到,我在大学时特别爱看张爱玲的小说,初读也只是满足于读懂故事内容和情节。等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张爱玲及其作品,论文的切入点落在了人物分析这个角度上,但是同样的问题摆在面前,思虑再三,我决定选择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形象作为研究对象。
  为何作此选择?我当时的考虑是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光芒四射,非常具有魅力,每一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都很突出,大多数读者都能感受到。相比之下,她笔下的男性形象不仅少而且显得黯然失色。翻看张爱玲的经历你会发现,在她的一生中,男性在她的记忆中扮演的角色似乎都不是那么光彩,这样的人生经历在她的小说中得以充分展现。所以我觉得锁定这些貌似黯淡无光的男性形象恰恰可以引领我们走进张爱玲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进一步品读作品的内涵。
  这一发现使我豁然开朗,用同样的逆向思维方式,我想到了可以选择大多数读者可能会忽略的《西游记》中取经团队的小人物八戒、沙僧进行深度解析品读,课题就定为“小人物也有春天”。从公开课上学生的反应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学生探究的兴趣特浓。
  在初读作品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抓住小说中的一类人物,通过解读这一类人物,勾连书中相关内容,进一步挖掘名著的内涵,从而提升他的阅读品质。那么,如何才能锁定一类人物呢?
  还是回到前面的课例。因为是小初衔接的活动,我个人的设想是既要兼顾六年级学生本身的特点,又必须体现出初中有别于小学的对深度阅读的要求。我确定的路标是锁定一类人物,主要方法就是求同存异再求同,然后指导学生读出主旨之外更深的内涵。具体操作如下:
  (1)完成这两个人物的“身世图谱”
  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后因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间,被唐僧收为徒弟,法号“悟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僧:本是卷帘大将。后因失手打破琉璃盏,被贬下凡间,被唐僧收为徒弟,法号“悟净”,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从填空的内容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点:一开始都是神仙出身,但是因为犯错被贬成妖怪,最后被唐僧收为徒弟,历经磨难,取得真经,获得成功。
  (2)感知两个人物的成长与蜕变
  从书中摘选的相关语段分析这两个人物的成长和蜕变,得出这样的结论:沙僧和八戒虽然都是小人物,但性格差异较大,猪八戒之前贪、色、奸、私,沙僧之前凶、恶、丑,在磨难中成长,最终都展现出人的一面。我觉得与其说他们是神,是妖,还不如说他们更像人,他们战胜了人性中的弱点,不断完善自我,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3)联想迁移读出自己
  在解读了这一类人物之后,还需引导学生在他们身上读出自我。小说看似写的是幻想中的神魔世界,却能从中找到真实生活的影子,悟出真的道理。所以在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生命体验,请学生来说一说自己或者别人类似的经历。课的最后,我是这样总结的:“这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研读了《西游记》中的两个小人物,明白了小人物如果想迎来人生的春天,必须克服困难,改变自我。同时告诉我们,读这本名著除了关注主要人物之外还需关注这些小人物,他们身上具有人的特质,他们的经历也是我们人生的写照。”同时留了一个课后作业:运用课堂所学,寻找《西游记》中与白龙马相关的内容,给这个小人物做角色拼图。
  从以上的课例可以看出,教师寻找教学突破口,可从一些往往容易被忽略的角度入手。在这节课上,我锁定的是一类不太受关注的小人物,读出隐藏在人物背后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要想实现整本书的深度阅读,学生首先要通读全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再进行深度阅读指导。锁定一类人物,可以进行人物拼图,也可以构建人物关系图,以此为基点,探究作品较为隐含、更为深刻的内涵。当然这一类人物的选择往往需要下点功夫,不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那些容易被忽略却又蕴含丰富内涵的某一类人物形象,进行深度阅读。
  (作者单位:南京市科利华中学)
其他文献
工作二十年,教语文二十年,如果问这二十年是怎样过来的,我归结为:迷茫守望、有模有范、滋润生命共同成长三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的语文教学,在没有计算机、复印机和多媒体等条件下,语文教学的交流也少之又少。虽然我在大学里专业课程的学习也算过关,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还是遵循自己初高中时代老师的教学模式,读写听说,字词句章,单向地传授给学生,每天讲得眉飞色舞。钢板天天刻得沙沙作响,油印的技术日益精通,从
期刊
统编教材的单元构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保留了文选式教材的基本特征,由若干篇单篇文章依据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组成单元;第二类也是阅读单元,但是阅读对象不是单篇文章,而是整本书阅读,如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第三类以活动为主,主要通过实地访谈、调查等“参与”方式,如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后两类单元的特殊性在于,单元学习内容本身不提供学习资料,而是作为为具体的学习者预留进入教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有基于学生言语习得特点、语文学科特点、学生语文阅读实践的独特的教与学的方法。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正常、有效、自如地运用这些基本方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既有了具体可用的操作方法,也能始终保持语文课的“语文味”,不会失去“语文性”。下面,笔者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来谈一谈常用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1.圈点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读书时的圈点。圈点法,就是在读书的时
期刊
诗词言简义丰,一字一句裹挟着作者“层层叠叠”的情思。有些诗词与我们“相隔甚远”,理解起来当然有难度。有些诗词则是很“平易近人”,比如现代诗,似乎一读就懂,但又往往陷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境地。因此,诗词教学的难题就在于,怎样从表面一点一点掀开,一层一层深入,理解诗词的丰富内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是一篇“自读”课文,这首现代诗相
期刊
(接上期)  (三)“新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探析  “新型材料作文”自2006年首次在全国卷中出现后逐渐被推广,2012年—2018年,只有极少部分省市高考作文偶尔出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大部分试卷采用“新型材料作文”。新型材料主要类型可以概括为“社会时事型”“象征寄寓型”“哲学思辨型”“想象展望型”几种。  1.社会时事型材料作文  社会时事型材料,以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事件为背景加工而成,命题者
期刊
《背影》是初中语文教师熟悉的名家之作。大多数语文教师是依据教学参考书,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通过品评父亲如何艰难地过铁道买橘子的句段,来感受父爱的厚重和伟大”,我以往的教学也是这样设计的。  但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培训,我对课堂教学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重要的一个转变就是备课不再先看教学参考书,尽量多素读文本,要先有自己对文本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独立思考和教学预设,再去参阅其他教辅用
期刊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节选了《昆虫记》里《蝉》的部分内容,这是初中孩子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第一次读科学小品文,所以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就至关重要。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法布尔在向我们介绍蝉的生命历程,可是在科普知识的背后还有什么是需要学生读出来的呢?孙绍振先生就曾经说过:“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期刊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然而书读得多了,就一定“气自华”了吗?囫囵吞枣式的阅读,恐怕难成此效。书上的文字要转化为一个人的气质,是需要一个“吸收”的过程的。而这个“吸收”的过程,正是对文字进行深度阅读的过程。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呢?不妨让学生尝试换个身份来阅读,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读者,可能既有趣又能推动阅读的深入。  一、当个“小侦探”,破译文字背后的密码  一次骨干教师开设展示课,
期刊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八年级学生在说明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等实用类文本阅读方面的状况不如文学类文本,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暴露了我省语文课程文本读写训练失衡的现状。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提取、分析和运用,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服务,就必须重视实用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2018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监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旧版相比,丰富了“学习质量”这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学业质量内涵”“学习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与规定,特别是对于“学业质量水平”的描述,具有拓荒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着眼素养。学习质量标准不是对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简单的规定,而是着眼于语文的核心素养,描述了语文学科在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
期刊